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明帝国的崛起 > 第三百一十二章 阁老之语

明帝国的崛起 第三百一十二章 阁老之语

作者:九悟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19:52 来源:笔趣阁

张昭由宫中的腰牌,可以自由出入宫禁。当然坤宁宫这种地方肯定不能去的。

在税务司副使徐贵的几名好友上书朝廷附和真理报上的国子监改革措施之后,张昭进宫求见弘治皇帝。

明朝的议事流程,和西方,乃至后世有很大的区别。明朝的内阁、皇帝,都是需要在大臣们的奏章上批复意见,很少有说直接发布诏令的情况。

别看真理报上关于国子监改革的辩论的很凶,但朝堂上还真没有多少人直接上奏章,奏请天子推动国子监改革的。反对的御史倒是有不少。

都是为官多年的老狐狸,即便弘治十五年的新进士们初生牛犊不怕虎,但他们现在还处在观政阶段(实习生)。智商正常的人不会在进新单位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发表改革言论的。

真要有想法,可以往真理报上投稿啊!反正在报纸上发文又不用负什么责任。

所以,这就体现出徐贵“回报”的意义所在。他的朋友,直接将此事捅在朝堂上。当然,争论太大的问题,天子可能会留中,内阁可能会等等。

张昭求见弘治皇帝,就是想要说服弘治皇帝同意国子监改革。

弘治十五年,四月二十一日的午后,初夏炙热的阳光落在精美的宫殿上。

内阁之中,书吏们手脚麻利的拿着各种奏章、文书穿梭于三名阁老的公房中。

首辅刘健处理完赈灾事宜,偌大的王朝,地域广阔,每个月都有地方受灾,他执政这些年早就习以为常。缓步跺到公房外的大堂。

此时,李东阳已经等在这里,这是对首辅的尊重,两人的专职中书舍人已经沟通过。刘首辅要和李次辅谈谈国子监改革的事情。李东阳拱手一礼,笑着道:“希贤兄…”

“宾之…”刘健回礼,坐在大堂正中的椅子,有小吏端茶过来。他端起来抿一口。和李东阳闲扯几句政务。

此时,并没有书吏们在大堂内试图围观两位阁老说话,或者试图偷听。在中枢做事,要记住,不该听的不要听。有些事情知道的越多,死的越快。

阁老在大堂谈政务,以示坦诚:事无不可对人言。但是,他们这些书吏要是敢堂而皇之的当“吃瓜群众”,那是嫌自己活的太舒坦。

当然,内阁只有这么大地方,路过大堂听到只言片语不算。

刘健沉吟片刻,沉稳的道:“宾之,张昭今日上午进宫的事情,你知道吧?”

张昭上午进宫求见天子。但天子实在抽不开时间,令张昭明日早上再来面圣。

别以为这是弘治皇帝的怠慢。这已经是非常牛逼的待遇。多少人排队面圣而不得啊!很多外朝官员要见弘治皇帝,还需要到礼部学习礼仪,并沐浴,吃斋三天。

能够随时面见天子的,那是内阁阁臣的待遇啊!这还是弘治皇帝礼贤下士,真要碰到他前面的成化皇帝,或者后面的嘉靖、万历、天启,内阁大学士还真不是想见天颜就能见的。

张昭现在那有这个份量?他连兵部尚书的人选都决定不了。重臣诸如马文升的朝堂地位,他都比不了。

当然,要是发生明朝战争,弘治皇帝肯定会叫他进宫议事。

李东阳点点头,徐徐的道:“希贤兄,张子尚想要改革国子监,也是一片赤诚之心。只是他的想法有点幼稚。”

李阁老看似答非所问,但其实把他的立场,观点说的很明白。

真理报是张昭开的,这是全天下皆知的事情。而真理报上在鼓吹国子监改革,一条一条的列出来。而昨天当有几个六部主事上书,奏请朝廷改革国子监,张昭今天就进宫来,要做什么还用说吗?

所以,李阁老要在刘首辅面前亮出他的观点。

张昭当然通过李幽和他沟通过。只是他还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答复给张昭。

其实,李阁老是打算迂回的拒绝张昭。国子监的弊端是有一些,但是最大限度的保证了监生们的稳定啊!

想想看,两千多监生可以随意的出入国子监,京中什么流言传不起来,有没有人会鼓动他们闹事?监生虽然出在读书人鄙视链的下游,但也是读书人啊!也是士林的一份子。

而让监生做吏员,且不说监生们愿不愿意去,朝廷有那么多位置给他们吗?

眼前的刘健刘首辅,就认为朝廷财政困难,主要原因在于:斋醮、织价、冗官、营造之浪费。

扩大监生的就业面,放其进入体制内,其实就是增加冗官啊!前宋之难题,殷鉴不远。

李东阳的想法是让真理报上的舆论发酵,继而让张昭认识到他的幼稚之处。这比他明确的拒绝张昭要好。

刘健微微诧异,他还以为李东阳和张昭达成了一致,不想李东阳竟然是反对态度。心里的某些心思就淡了些,严肃的表情稍稍放松,道:“嗯。你多和他沟通。国事不是儿戏,需要徐徐图之,而非下猛药。”

张昭和李东阳避讳,不再见面。但是刘健是什么人?他难道会真的认为李东阳和张昭没沟通渠道?

不久前的税务司副使人选,两人不是合作的顶愉快的吗?想来,不只是他看出来,天子估计都看出来。当然,一个正四品的人选无伤大雅。

李东阳也没故意推辞,叹口气,略有些头疼的道:“我会的。”

在李东阳和刘健“闲谈”时,寿龄侯张鹤龄刚刚和弟弟张延龄从宫中出来。

他们来探望姐姐张皇后。宫中,他们走的还是很勤的。

走在大明的紫禁城中,张鹤龄心态有点飘然,看看天空中的白云,对弟弟道:“呵呵,张昭和他那个便宜老丈人王承裕搞什么废除卫所试点,终究还是不敢动我们。”

张延龄心态同样很好。他们以为张昭进宫求见弘治皇帝是要告状的。

但张皇后刚才给了保证,“咱们家占了卫所土地就占了。要是有人没交银子,也没道理咱们家要交。”

然而,张皇后不知道的是,她弟弟才是真正的风向标。满京城的权贵都在看寿龄侯啊!

这一点,张鹤龄当然不会在姐姐面前说。

“哈哈,大哥,刚才姐姐不说了吗?宫中都知道,张昭求见天子是要搞国子监改革。”

张鹤龄沿着宫墙的阴影走着,道:“嗯。等会出宫后派人去定国公府上说一声。叫他们不用担心。怕什么怕!”

“那是。叫我说张昭这人还是很识相的。他是不敢动我们,转而去找点新的事情做。”

张鹤龄一琢磨也觉得是怎么回事,“哈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