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明帝国的崛起 > 第两百八十七章 推动工业之心

明帝国的崛起 第两百八十七章 推动工业之心

作者:九悟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19:52 来源:笔趣阁

国泰商行涉足布匹行业,这没什么问题。商行在西北地区不就经营着数个织布厂制造毛衣、棉衣吗?

而董朗家里就有布匹生意,甚至染料配方还是张昭卖给他的。所以张昭想要让国泰商行涉足布匹行业,实属正常。

但是,炼铁行业怎么搞?

国朝的铁矿是朝廷所有,私人开矿要给朝廷交钱,方才允许炼铁。除开资格外,炼铁技术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掌握的。各家都是敝帚自珍。

张昭起身,拍拍董朗的肩膀,道:“元明,我年前叫你准备十五万年银子交给萧公公,这事你有印象吧?”

董朗点头,疑惑的看着张昭。

这么大的事,怎么会没有印象?国泰商行去年大半年的利润约为三十万两白银。张昭人还没回京中,就有书信来,叫他将利润提取一半给司礼太监萧敬。

这十五万两银子以大明新军发展银行的银票占五万两,白银占十万两。至于这钱用来做什么,自然不是他一个小人物可以揣测的。

张昭轻声道:“国泰商行是天子的!”

董朗浑身一震,随即大喜。这意味着他们是皇商啊。这要经营铁矿就合情合理。

张昭点点头,道:“我建议天子在宣府、榆林两镇开互市。届时要卖些日用品到草原上去。棉衣、毛衣咱们是不卖的。这是给我们自己人御寒用的。只卖丝绸给他们。

但是,铁锅,美酒、玻璃却是必须要卖的。商行这边要做好准备。炼铁的基地可以放在唐山。”

董朗神情郑重,应道:“嗯。我回亲自盯着这件事。”

张昭笑笑,“你用心就好。炼铁的事不是几天就能完成的。回头我找工部、兵部要些工匠帮忙。总得先把铁锅练出来,再论其他的产品。我是准备在小镇中起高楼的。”

钢筋混泥土了解一下。

按照后世的标准,京城现在顶多发展到二环,外加一个南城。但是日后土地必定是稀缺资源,修建楼房也会是一种趋势。

张昭和董朗聊完,带着陈泰绕道回北城。马车摇摇晃晃的在月光中走着。

经济,归根结底还是要为政治服务的。

他已经和岳父王承裕商议好再搞两点试点的事情。那么,如何吸收多余的劳动力,这就是他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他已经在推动这件事。陈夕凤一口叫破。

而朝中关于互市的争论,别看现在京城中的士子将他骂成狗,但他还是有把握推行成功。

盖因,弘治朝的君臣,不是晚明时的那帮所谓的道德君子,还是知道做实事的。如果,真论削弱鞑靼人,这互市为何不能开?

而开互市,张昭就得保证国泰商行在其中分一杯羹。他真搞什么大公无私,下次弘治皇帝会听他“忽悠”?

贸易顺差,这笔利润给权贵们吞下去也是吞,给弘治皇帝吃一口有何不可?

至此,他的整体布局基本完成,就等着弘治皇帝召开廷议,把事情落实下来。

他之所以要国泰商行涉足布匹、钢铁行业,还有另外的考虑。

众所周知,穿越者要改造世界,第一要务是要提高本朝的人口。而现在才是十六世纪初,美洲的土豆、玉米、红薯这三样高产农作物连影子都看不到。

全球的地理大发现才刚刚开始啊!他想搜寻也没辙,除非他也推动大航海。

但是,对明朝的利益集团而言,征服海外的土地,根本没有动力。他们连可见的陆地都还没征服完呢。西方搞大航海,那是因为奥斯曼帝国把贸易路线给掐断了啊!

所以,要推动整个明王朝的国力增长,从人口红利上想办法有些难度。办法不是没有。那就是打下更多的膏腴之地,移民过去屯田,繁衍人口。

然而,这比高产农作物慢太多啊。天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把人口爆到十四亿?

明朝人口统计数据,不同的历史学家给出的人口估算不同。最少的认为明末时只有六千万,最高的认为1600年(万历二十八年)有1.6亿人口。

那他只剩下一个办法: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

这个名词,不用过多的阐述吧?

简而言之,就是他只能去推动第一次工业革命,搞大机器生产,以当前的人口,爆发出更大的产能,创造出更多的财富,从而使明帝国崛起!

第一次工业革命,起始于织布机,以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为标志。而钢铁产量是工业国家的能量体现。

所以,张昭要让国泰商行现在就涉足布匹、钢铁产业!

张昭坐在马车中,看着夜里的京城变得沉寂,灯光稀疏。心中微微感叹。

以后不会这样了。

日后的京城,必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城市,政治、经济、文化、金融、教育的中心。那时,京城将拥有近千万的人口,不夜城!

城东一处富贵的府邸中,数人正在静室中密谋。

这里是定国公府的府邸。定国公之孙徐光祚正面色兴奋的和其他两人商议着。

旁边站着一名温文尔雅的书生,中等身高,身形清廋,闭口不言。正是今日上午大骂张昭、落第的金陵国子监生顾耀诚。

成国公之子朱凤看顾耀诚一眼,“吕大人,此子没问题吧?”

被称为吕大人的中年男子颌下长须,带着黑色的四方平定巾,一看便知是文官,道:“叔时有匡扶天下之心。自金陵而来,又深悉京中舆论。事无不可对人言,他听听无妨。”

这其实是栽培后辈的意思。

徐光祚忍不住翻白眼。

他们几人汇聚在此,商议的是阻拦张昭废除天下卫所的事情。这件事触动了武勋集团的利益。

定国公属于上公,但在永乐、宣德朝之后其府慢慢的衰落。徐光祚的爷爷老迈不堪。他是第一袭爵人选。最近底下的武勋们闹腾、串联。武勋之首,英国公根本不打算出头,而是选择观望。但他认为这是一次令定国公府重新回到政z舞台的机会。

朱凤出现在这里自不用说了。他府上和张昭关系不佳。

御史吕纪先和金陵魏国公府来往甚密,他本就是南直隶苏州府人。此次阻拦行动,主要靠此人来定计。

吕纪先道:“张昭身得天子喜爱,想要扳倒他,一次两次是不行的。但是,必须要去做。本官决定上书弹劾他。另外,造势、联络就要看诸位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