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明帝国的崛起 > 第两百六十二章 别人眼中的张昭(上)

明帝国的崛起 第两百六十二章 别人眼中的张昭(上)

作者:九悟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19:52 来源:笔趣阁

张昭并不知道暗流汹涌,知道也未必在意。

大义名分在手(有天子诏令,朝廷支持),手中握着刀把子,分配土地给人数更多的军户,这要还能失败,那只能说明他太无能。

张昭是在固原城新军卫的后勤采购点中知道朝廷的最新诏令。这让他有点郁闷,新军卫暂时还得停留在西北。他以为他可以能在春节后回京。

他在最新的家信中都给婉儿、方晶说起此事。当然,还包括他和王小娘子的事。

其实,京营大军回京必定要祭高天地。这是一个比较高的仪式。新军卫没能参加,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也是某种程度上的退让、妥协。

李阁老给他的私信中说明了这一点。

他的新秦伯爵位将在保国公帅大军回京后公开宣布,然后选派钦差来西北给他诏书、官袍、印绶。

新军卫的战绩,最终还是要归在保国公名下。毕竟他是主帅。不过,大家都是明白人。封赏、日后领军出征的人选,天子、朝堂重臣都心里有数。

张昭心里清楚,他在西北应该不会呆太久。因为,分配土地,绝对是不能耽搁春耕的。必须在今年把事情做好。还有两个月左右的时间。他的便宜老丈人王承裕应当会在半个月左右后抵达。

第二天,张昭启程返回三原县。他给王家的承诺已经做到。他想让那个初冬夜晚里嫣然浅笑的美少女跟在他身边了,或红袖添香,或娇语相伴。

冬日的固原城,依旧喧闹、繁华着。十月中旬,依旧有大批的官员等着见总督秦纮。

而城外的六盘山,清水河已是萧瑟的冬季模样。阳光带着清冷照在人身上。

固原城外的长亭中,林文宁和赵子龙两人目送张昭率亲卫望三原县而去。骑兵队伍很快就消失在山川中。

赵子龙代表前任总督史琳和新总督秦纮交接完毕。都知道史琳回去要仕途长不了。秦老大人也没太较真,一些小的款项、事情就放过去。

其实明朝官场,特别是县令交接那才叫坑爹。穿越众要是不小心就被坑。前任一般会留下大额亏空,必须要他填平才能接手,否则这坑很难填。

交接完之后,赵子龙就离开幕府,拿着史琳的推荐信,转投到张昭这里。

不得不说,赵师爷看得还很准的。他知道张昭必定会来固原,因而拿着上一任老板的推荐信,很容易就获得新工作:负责张昭的文牍工作。

张昭给朝廷的奏章和各衙门间的行文,一般都要靠林文宁来润色,否则他这半吊子文言水平如何搞得定。而老林是积年的老吏,干这个驾轻就熟。

不过林文宁现在身上的事务繁重,这一块时常难以兼顾。赵师爷的到来刚好填补这个空缺。

“张相公这真是不爱江山爱美人啊。林大人,一起去喝一杯?”赵师爷邀请道。

林文宁哈哈一笑,“行啊,你是固原城的地主,负责找馆子。子龙兄,按照相公的说法,他是个俗人,国事要做,自己的事情也要处理好。”

这几天张相公在固原城,便是由赵子龙负责找饭馆,吃当地的特色菜。

赵子龙秀才功名,给人当幕僚二十多年,将近五十岁。和林文宁两人打马往城中而去,随从们纷纷跟着。赵子龙讶然的道:“张相公性情竟如此坦诚?”

林文宁禁不住一笑,反问道:“不然呢?”他是跟着张相公一路从新军卫草创走来的老人。新军卫在韦州大捷一战成名,威震西北。而张相公因此封爵,可谓一战封神!但其实,张相公还是那个率领着他们前行的领袖。

赵子龙带着林文宁在固原城找到一家吃羊肉火锅的老店。上午十时许反倒有几个老饕在吃。店内热气腾腾,铜锅冒着白烟,肉香四溢。在寒冬时,看着就暖和。

火锅自战国时就有,宋代时就比较常见。南宋《山家清供》中便记载着吃火锅的情形。自蒙元传承下来,牛羊肉都可以入锅。

这家老店看着招牌并不光鲜,味道确实极其的正宗。不仅提供羊肉,还提供牛肉。至于说牛肉的来源,那便不要问了。问就是跌死的牛。

赵子龙熟门熟路的点了手抓羊肉、羊筋肉、羊上脑、羊里脊、羊腱子肉、后大腿肉。又点了牛肚。

他们俩占据一桌,随行新军卫后勤部门的军士们共六人,坐了一桌,纷纷开点。

店里的伙计端来通过铜锅,和各种小碗装的酱料。有酱油、醋、芝麻酱、小麻油、豆腐乳、葱花、大蒜。

赵子龙心里有疑惑,正好也想多了解下他的新东家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和林文宁两人一边涮着羊肉,一边闲聊。话题围绕着张昭展开。

“林大人,张相公回京之后,作何打算?”

林文宁四十多岁,有着一张马脸,多年沉沦下僚的生活让他熟悉衙门里的各种门道,但同样的,不能掩盖他自身的才华。他当典史时,考评从来都是上上。只是,没想到从军之后,干的是不相干的活:军法、后勤。

林文宁吃着肥美的羊肉,沾着芝麻酱,道:“子龙兄,说起此事,就不得不说前几日的一件事。固原城中的文官武将们都知道秦纮秦大帅送张相公出来。你知道为何?”

赵子龙文士装束,笑笑,捧场的道:“为何?”

林文宁道:“因为张相公在秦大帅面前明说,接下来,他不会率军出塞求军功。

子龙兄,关于张相公的平北虏三策,和战略三阶段的论述,你应该有所了解吧?我们现在的阶段,取得韦州大捷后,就将战略防御阶段推到战略相持阶段。

皇明要吞并草原诸部落,现在要做的不是出塞扫荡。而是要增强国力。力争做到将燧发枪和战术战备到各军,消除掉鞑靼人骑兵的优势。

所以,张相公的意思,回朝之后,应当训练士卒、积蓄国力。他本人的打算,暂时我还不知道。”

赵子龙心中顿时对张昭感到钦佩。十八岁即取得赫赫战功,封爵新秦,确实有过人之处啊!

试想,一般年轻人能忍得住军功的诱惑?大明的爵位,伯爵之上还有侯爵、国公的。以新军卫之利,出塞赚取军功,不是很正常。

其眼光、格局远超常人。

而张昭在去年提出的一系列的军事理论,官场中人基本上都是知道的,而此时,张昭正按照这些步骤在走,言行一致。这会给人一种说服感。

言必行,行必果。当世之中,有几人能做到啊?他这次转投,没跟错人啊。

赵子龙心中感慨完,注意林文宁话中的一个漏洞,道:“若鞑靼人同样使用燧发枪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