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明帝国的崛起 > 第一百七十八章 要到密旨

明帝国的崛起 第一百七十八章 要到密旨

作者:九悟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19:52 来源:笔趣阁

从张昭的命令下来,新军卫中便开始各项准备工作。

首先是由军需后勤部门在京中采购粮草,准备足量的弹药,燧发枪,冬衣,准备牛、马大车运输等等。千头万绪。

仅靠兵部下发的给养,对新军卫而言未必够。而且,新军卫虽然被升格,但兵部那里是按照千户所发,还是按照一个卫所五千人来发,其实还没定。

其次,要准备战前动员。士卒们该写遗书的现在就要开始写。要激起士卒们参战的士气。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新军卫的伙食标准,饷银都远高于其他部队,这时就要有精兵的精气神

首战用我,用我必胜。

再次,工匠们要分批,大部分留守在京中。少部分要随军行动。修理燧发枪。

学徒们要带一批跟着上战场。没有什么比战火更能淬炼出真正的钢铁

还有,国泰商行要准备现金流。已经和各地的经销商打招呼,准备物资,保障、供应新军卫在行军途中的物资。从京中,到三边地区,需要行进三个月。

还有

张昭想到的吩咐下去的准备工作,还有张昭没有想到的,庞大郎、王武、林文宁等人都自觉的在补漏。

整个新军卫在四月八日的下午动起来。身在军营的士卒们很快就感受到要上战场了。

刚参加新军的陈文杰跟着小旗的兄弟们被叫停训练,在校场边上聚拢着,准备写遗书。他的目光有点茫然。

担任这个班的小旗正是林文宁的内弟,前宛平县县衙方贯。他刚刚得到提拔。此时的方贯,和当衙役时形象差别太大。最典型的改变就是皮肤变黑,腰板挺的直直的,举止利落赶紧,眼神平视带着自信,有明显的军人气质。

方贯给一个新兵写完信,拍拍陈文杰的肩膀,“怕不怕三天后就要出发。咱们新军卫会操第一,肯定会被点到。你口述,我帮你写遗书。”

这明显属于工作水平不够。但是,他真想着他的心事啊要问他怕不怕,肯定是有点怕的。新军卫有时候口号喊的很凶的比如,要为帝国的崛起而献身要用我们的剑为华夏之民赢得生存空间他哪有那么高的理想

但他确实对即将到来的战争跃跃欲试。他才只是个小旗,手里没有银钱,有什么资格娶韩娘子前几天回村里参加张相公的婚礼,他和韩娘子见过面,他依旧记得她在夜色里低头,脸红的答应他时的情景。她真美啊

他真想抱一下她,又怕她生气。恰巧有人来喊她,这匆匆一面就此结束。令他在午夜里梦回,遐思。

陈文杰道“不知道。”然后口述着。

军营中,一切都在为战争坐着准备,运行着。

乾清宫的门房处,张昭等了一个时辰,在夜幕降临时,才等到弘治皇帝的召见。

今天随侍在弘治皇帝身边的太监是李荣,御马监的大佬。他和张昭没什么交情,但弘治皇帝对张昭的喜爱,这是宫中人所尽知的,引张昭进暖阁时,提点道“皇爷心忧西北大局,你要请战,尽量不要说大话、空话。”

张昭拱手致意,表示感谢。跟着头发苍白的老太监李公公到布局奢华的西暖阁中。

明亮的蜡烛早就点亮。各种造型优美的烛台,有的如龙,有的如凤,一支支蜡烛在烛台上燃烧着,映照着三十二岁的弘治皇帝白胖的脸庞上。

弘治皇帝下午刚催了几次西北的战报,又派人问阁臣们起用那名文臣去三边。这会儿真对着奏章沉思。偌大的王朝,并不是只有北疆有乱。

弘治皇帝抬头,见张昭等在暖阁正中,恍然的揉揉额头,温声道“张昭你来了。你说你的新军卫要请战去三边杀敌。有这份心是好的。你可有把握把新军卫带回来”

从张昭的角度而言,这一场战争他是肯定躲不过去的。而他亦没有想躲的意思。练出精兵,下一步当然是要立下军功这是他立足朝堂的根本。

而从弘治皇帝的角度而言,他好不容易选对人,练出一千精兵。就这么“梭哈”出去,他是有顾虑的。万一张昭战死在西北怎么办他的新军试验才刚刚开始。

张昭作揖,毫不迟疑的道“陛下,臣只要不是和蒙古主力决战,必定能将新军卫带回来。陛下,国朝和北虏的战争不可避免。只有打疼强盗,有效的杀伤他们,他们才会老实下来,不会每年都惦记来我们这里抢一把”

弘治皇帝微微颔首,目光透着赞赏。张昭没有让他失望,是坚定的主战派。想一想,也知道他的顾虑没用,哪有精兵不上战场走一遭的而且,新军卫在会操时出尽风头,这次点兵保国公肯定会点新军卫。

“好。朕准了。你有什么要求可以提出来。”

张昭抓住弘治皇帝的心理,趁机道“臣求陛下一道密旨,许臣在危急关头能自主行事。”

他有两个目的。第一,他和保国公不和。怕这孙子坑他啊。别管新军的火力如何猛,没有后勤补给都是渣。他担心给当炮灰。

第二,他对保国公朱晖指挥大军作战的水平非常怀疑。此人大概率会避战。这和他去“捞军功”的初衷不符。明朝的军功很好算以人头论功。

弘治皇帝脑子略微一转就明白,保国公在四月初一时被张昭把脸都打肿了,虽然嘲讽他的是礼部右侍郎焦芳,但帐肯定是记在张昭头上,道“准。”

当场李荣就提笔写就,加盖弘治皇帝的印鉴。李公公虽然是管着刀把子,但还是司礼太监,写个密旨不在话下。

弘治皇帝喝着汤水,从御座上走下来,在暖阁中踱步,说道“张昭,你在太子面前推荐刑部主事王守仁,如今大战将起,你为何不在朕面前推荐他呢”

张昭把密旨收到袖袋里,解释道“臣在御前举荐王伯安份量不足。以臣的地位,无法举荐其出任一地巡抚。而职位太低,则难以发挥王伯安的实力。”

弘治皇帝笑着点点头,“嗯。你去吧。不要令朕失望”

“臣遵旨”

张昭躬身答道。走出乾清宫,结束出征前的御前召对。

弘治皇帝看着张昭离开的身影,心中想道“不知道新军卫去西北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