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明帝国的崛起 > 第一百六十九章 道旁遇圣人

明帝国的崛起 第一百六十九章 道旁遇圣人

作者:九悟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19:52 来源:笔趣阁

张昭勒住雄壮的白马,在马上客气的拱手回礼道:“正是在下。”说完后,打量着这个书生。

此人约三十岁许,穿着青衫直裰,容貌略显清瘦,颌下有着胡须。看起来文质彬彬,让人颇有好感。但他骑在马上腰板挺直,张昭这段时间和武官们混在一起久了,只看一眼就知道他身怀武艺。

中年书生显然没料到张昭这么客气,自我介绍道:“在下刑部主事王守仁,刚从京外公干回来,听闻张朋友在京中会操中练的好兵,特来一观。”

按照京师现在流行的观点,张昭现在正是站在人生的顶点啊!连成国公朱辅都是打算暂避锋芒!精兵在手,十七岁的卫指挥使,圣眷正浓,足可纵横弘治朝啊!

但是,于张昭个人而言,固然是享受此时的“高光”时刻,但要说飘飘然,那真的很难。那个穿越者会因为得了一个正三品的卫指挥使就欢喜的找不到北的?

有,那就是脑子进水。

别管在现代社会是什么工种、地位,穿过500年的时光而来,眼界还是在哪里的!帝王将相,千古兴亡事,那都是看过,知道的。

说的光正伟岸一点,他来明朝不是为当一个正三品的卫指挥使的,对不对?而是要挽救明王朝的历史命运,再开拓四方,让华夏之族屹立于东方。

说的纯粹一点,一个正三品的指挥使,在真正的官场风波里又算得了什么?他现在只是个官场新贵而已,要真把自己当做大爷,那估计离死不远。

所以,张昭并无什么倨傲的做派。而此刻听到这位中年书生报出的名号,张昭愣了下。

我去!

王守仁,字伯安,号阳明,明朝著名的思想家,军事家…,后面巴拉巴拉一堆介绍就不用说了。如果读明史,不知道王阳明那绝对是不合格的。

但是,在我大清修的明史里面,竟然对王阳明没有浓墨重彩的书写。搞的好像明朝都是些酒囊饭袋,活该亡国。唯有我大清帝王将相,雄才大略。人才辈出,风采风流。

譬如有什么圣祖执掌江山六十年,比如有十全老人到处留书法,写诗。修编了四库全书。

啊呸!

要说见历史名人,张昭穿越过来快一年大部分都见过。这时震撼的脑子当机,那是不可能的。但是,面对历史中华夏民族的“巨人”,他保持着尊敬。

“心学”的光芒照耀千古。它是华夏文明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张昭翻身下马,拱手道:“在下见过王前辈。不知道王前辈是要和在下谈论,还是想去军营中看看?”

张昭和王守仁一开始就以读书人的礼节在打招呼。这个时候,张昭称呼王守仁为前辈没有任何问题。王守仁是弘治十二年的进士,就是唐伯虎舞弊的那一科。时年三十岁。

此时还只是刑部主事负责审案,而不是日后的心学创始人、一代军神的王守仁对张昭的礼遇颇感诧异。当红的“炸子鸡”如此客气,他也不是不懂礼数的人。身手矫健的从马上下来,直爽的道:“张兄,你我平辈论交吧。我是特意来找你问问新式的战法。”

张昭心里一笑,感受到“圣人”对新事物的痴迷。听说阳明先生在新婚当天,还和道士谈论养生术,静坐忘归。第二天才被岳父找回去。他也不急着回南口村,和王守仁在军营前的大道边找个柳树遮阴,谈论起燧发枪的排枪战术。

王守仁在军事上的天赋毋庸置疑,这位比朱厚照还牛逼!朱厚照的应州之战是硬仗。而王阳明平定宁王之乱,完全是以弱胜强,妥妥的军事家。

王守仁听张昭叙述,不时的插几句,谈了一个时辰,他大致搞明白,一针见血的道:“如此说来,排枪战术只能击溃,而不能彻底的消灭。新军卫需要配备大量的骑兵。”

张昭点点头,“是的。我现在还差骑兵将领。而且,后续还会配备炮兵为燧发枪兵阵列提供火力掩护。”

王守仁捻须沉吟着,断言道:“张兄,这种战术必定会改变当前的战术。新军卫如果能上战场,必定会表现出色。你的平北虏策我研究过,莫非这就是你说的上策?”

他作出如此断言,是因为听朋友说过新军卫的射击“表演”。按照张昭的说法,主要不被蒙古骑兵冲垮阵型,其杀伤力可想而知。

王阳明十五岁时就去居庸关、山海关逛了一个月,专门研究军事。对北虏的事情非常了解。

张昭由衷的道:“王兄厉害!”牛人就是牛人。只从他说出燧发枪兵四个月就可以练成,成本比弓箭手低,立即就联想到他的“平北虏策”上。

王守仁笑了笑,拿起柳树下不知道何时由张昭的亲卫们摆好的小桌几上的茶杯,咕咚咕咚的喝着。

张昭告辞道:“王兄,今日道左相逢,相谈甚欢,就此别过。我后天初六成亲,还望王兄不吝薄面来喝杯水酒。”

王守仁微微有些惊讶,这才反应过来张昭是要准备回家结婚的,还专门陪着他在这里谈论军事,这人情很大,想一想,点头道:“好。我届时一定会到。”

张昭拱手,辞别还未成长起来的大宗师,翻身上马,带着亲卫们往京西的南口村而去。归心似箭。

张昭返回南口村后连着几日忙的脚不沾地。上面并无长辈操持。幸好将陈康带在身边,又走林文宁的关系,请了宛平县中相熟的老吏来帮忙,一应礼节才没出什么差错。

四月六日。新军卫军营中。

庞大郎留守在营中,其他军官们都准备去参加张昭的婚礼。总旗及以上的军官都会参加。而庞大郎这里也会以张昭的名义犒赏新军卫的士卒们。

庞泰骑上马,看着马下的父亲,道:“爹,你不回村里太可惜了。少爷结婚这辈子也就这一次。”

庞大郎有着古铜色的皮肤,儿子只有十四岁,微笑着道:“总得有人在这里守着。回去后去庄子里看看你娘,把我捎回去的东西给她。你年龄小,少喝点酒。”

“嗯。”

庞泰打马,跟着军中的马队往南口村而去。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