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明帝国的崛起 > 第六百八十八章 标准套餐

明帝国的崛起 第六百八十八章 标准套餐

作者:九悟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5-04-01 03:06:05 来源:笔趣阁

魏国公徐俌二十万白银的赔偿很快就到位。拉来的大批存款也抵达大明皇家银行金陵分行中。

皇家银行在国内的大城市都有设点。但由于并非强制性的使用银元、纸币,所以有些地方的银行发展的不快。

这年头,地主老财们宁愿把银子埋在地下也不会愿意存在银行中吃利息。

这并非什么短视。实际情况是,在银行业的初期确确实实是经常发生各种原因导致银行倒闭的情形出现。

银行业不经历百年发展,淘汰一批银行,把有限的资源集中到数家大银行手中,确保其生存,对于普通百姓、中产而言,将银子存到银行中风险确实非常高。

鉴于魏国公履行承诺到位,张昭于七月二十五日上书朝廷,了解“私盐案”。

奏章是明发往京师。

且张昭授权真理报,全文刊登奏章内容,避免被人断章取义。整本奏章对各个群体的处置如下:

第一,参与走私私盐的盐商,按照盐法处以极刑。家眷流放东北四布政司。

七大盐商,其直系子弟,外加其心腹、管家,牵连得家眷流放的人数不下万人。

陆奇文、陆德业、宫和正等人都是极刑。

私盐盐枭徐雨伯及其下属问斩。

第二,公开诽谤、阻挠新盐法试行的商人,如封炎这样的盐商,还有扬州城内六大报纸的总编,分别要判处抄没家产,与家眷流放东北四布政司。

扬州城内的所有盐商,只要有逃避盐课的,要由税务司追究其逃税的责任,并追缴税款、罚款。

这些人基本都是要罚的倾家荡产。

第三,扬州城内串联、试图组织冲击盐运司衙门的生员,童生等读书人,以案**处。剥夺其功名,与其家眷流放东北四布政司。

这本奏章明发在真理报上,引得金陵城中一片“沸腾”,街头巷尾都在声讨张昭。

太嚣张了!

诚然,这些处罚都彰显出朝廷的权威,律法的严峻、威严。但是却为何没有对读书人的优待?

难道仅仅是“莫须有”的罪名,就要剥夺功名吗?以后生员们谁敢议论国事?

哈,大明的读书人就是这么尿性。明太祖明文规定:生员不得言事。但江南地区读书人不谈论政治简直是连士林都混不开。读书人忧国忧民嘛!

但是,一涉及到开海禁这种事,那觉得是祖制,不允许皇帝碰的。

魏国公府。

徐俌在正房大院隔壁不远的三间瓦房中,慢慢的写着毛笔字。

虽然是武勋出身,但可以看到书桌上的大字写的非常不错,很见功底。

徐奎璧、徐鹏举两个被叫来后,就一直看着徐俌写字。

半响,徐俌一首短歌行写完,将毛笔搁上。

徐鹏举大着胆子问道:“爷爷,金陵城里都吵翻了天。很多人都在骂张昭。王老大人也支持他们。要不要孙儿外出和他们接触一下。真理报社不是才开张吗?他知道谁干的。总得为我们府里出口气。”

徐俌看着自己的孙儿,器宇轩昂,一表人才。他一向是非常喜欢这个长孙。但此刻怎么突然有点感觉他是个草包呢?

“哼!”

这声冷哼让徐鹏举脸色顿时变得讪讪的。

徐俌指着儿子徐奎璧,“你来告诉他为什么?”

徐奎璧被殃及鱼池,摇摇头,道:“鹏举,张昭还是信守承诺的。府里付出这么大的代价,好不容易才平息他的怒气,此刻再砸真理报,仅仅只为出口气,得不偿失。”

徐鹏举辩解道:“孩儿的意思是和金陵城内的读书人们站在一起。”

徐奎璧语重心长的道:“鹏举,你要记住。我们家在读书人眼中始终是勋贵。如果我们有实力,他们才会依附、吹捧甚至是骂我们府里。如果我们被陛下所厌弃,那他们就会扑上来,将我们府里的生意都吃掉。骨头渣子都不剩!”

徐鹏举一愣,心悦臣服的道:“父亲教训的是。孩儿短视了。”

徐俌看着这“父慈子孝”的两个货,一口气差点没上来,怒声道:“都滚蛋!府里所有人,这段时间不许和城里的人结交。”

徐奎璧、徐鹏举两个不知道徐俌为何这么大的火气,应声下来,赶紧离开。

将儿子、孙子赶出去之后,徐俌怒气未消。他一世英名,怎么会有这样的两个继承人?

徐奎璧守户之犬耳!而魏国公府在他手中壮大的家业,这个守户之犬恐怕还守不住!

看事情太肤浅了。

做事先做人。想要混官场、仕途,不是说会两三下利益交换就可以的。魏国公府天然是金陵这边武勋之首啊!这就需要树立起自己的招牌。

招牌是什么?政治信誉啊!他和张昭达成交换,公开上书后,就不能再更改立场。朝三暮四,下面的人谁跟你混?盟友如何信任你?朝廷又怎么看你?只怕早就被抛弃。

一个魏国公,连这都认识不到,还在那里沾沾自喜,而他的孙儿更蠢,这叫他情何以堪?

(在原本的历史中,徐鹏举非常的草包。)

金陵城内吵翻了天,报纸上是多方交锋的阵地。甚至于日销8000千份的真理报因为鼎力支持张昭的决议,导致日销跌到6000份左右。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民意。

然而,即便是金陵城内沸沸扬扬,如同烧开的开水一般在翻滚,但无人再敢冲击真理报社。

“炮灰”们被扬州那边严厉的惩罚给吓到。一个生员背后可不是一个人,往往是一族!

在张昭明发奏章,宣示对抗朝廷、对抗律法的后果之后,很多人还是清醒过来。打打嘴仗可以,真要他们冲锋,没特别的好处谁敢干啊?

阖家流放至东北四布政司啊!这都快成张昭处罚的标准套餐了。

原因自然是因为报纸上所说的,那边缺人。但对于安土重迁的明人来说,而且是从南边到北地,那和要命没区别。

张昭没管金陵城内的动向,督促着盐务公司的工作,带着王小娘子、周雨瑶在扬州府附近游玩、采购,他即将回京了。

十日后,朝廷的第一道回复下来:盐商等人当街处斩,以儆效尤!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