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明帝国的崛起 > 第三百一十三章 国子监改革(中)

明帝国的崛起 第三百一十三章 国子监改革(中)

作者:九悟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5-04-01 03:06:05 来源:笔趣阁

作为弘治朝第一外戚,张氏兄弟和定国公府、徐光祚等人有勾连,这是张昭所不知道的。

京中卫所的土地,早就被权贵瓜分殆尽。在京师这样的核心地带,侵占土地的,自然是武勋、外戚、太监。文官们不会在锦衣卫的老巢难来。

实际上,凡是京中有实权的武勋都被卷入此事中。但是英国公张懋采取的是观望的态度,成国公府躲在幕后,反而是早就没落的定国公府把武勋、外戚们都串联起来。

还要过两年就会袭取爵位的徐光祚能力还是不错的,他先和远在金陵的魏国公勾连(其代言人是吕御史),接着把智商需要充值的张鹤龄推到最前面和张昭打擂台。

其实,挑起寿龄侯张鹤龄对张昭的怒气,这根本不是什么难事。

首先,寿龄侯府的二锅头和张昭的知行商行现在是竞争关系。

其次,张鹤龄在玻璃生意上被张昭搞的灰头灰脸,还被张皇后骂了一顿。而国泰商行在弘治十四年的利润在有心人的推算下,大致估算是至少二十万两白银

以张鹤龄贪财的性格,早就是看张昭不爽!

张皇后虽然警告过张鹤龄不要去惹张昭,但是张昭主动来惹他(张鹤龄对张皇后的说法),张皇后的立场那是不用问的。肯定是维护自己的弟弟。

张皇后出身于小户人家,明朝的国策如此,为的就是防范后汉时的外戚,而对应的就是造成明代的皇后、太后,都一些比较低级政z趣味的人。

张皇后爱护她这两个弟弟,那是不遗余力的。为此,她还下跪向嘉靖皇帝求饶。

武勋、外戚们串联在一起,这是其一。他们反对卫所改革。

而张昭要废除国子监,自然也是持反对态度。在京师多年,谁是傻子啊?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坚决反对。

其二,阁臣们对国子监改革持否定态度。

潜藏在水底的暗流汹涌。

在这样的情况下,张昭于四月二十二日进宫。弘治皇帝并不在乾清宫中。门口的小太监笑眯眯的道:“张伯爷,皇爷在西苑纳凉,萧公公吩咐伯爷来了,直接往广寒殿去。”

“多谢公公。”

张昭拱手一礼,往西苑而去。他穿着伯爵的常服,一身绯袍看着是比较顺眼的。正所谓满朝朱紫贵。绯袍,在大明代表的意义还用说吗?但是这大夏天啊!

张昭在赶往西苑的路程中,真理报社里,王絮雪正在总编的书房中看着稿子,微微蹙眉。

张昭忙起来,陪妻妾们的时间自然就变少,对真理报的发展关注那就更少了。因而,王絮雪在真理报上投入的精力便要更多。

张昭来自后世,并不禁王小娘子天天出门。王絮雪基本上每天都要来真理报社坐镇、审稿。

真理报发行这一个月,借助着种种关于政务的讨论,顺利的打开销路,占领市场。

听六科的官员说,最近在六科里抄邸报的书手都变少。还抄什么?真理报后面的版面都是有的。人家三天一期,往衙门里免费送一份,其余的要卖。但是我大明官员,岂会差这两文钱?

王承裕老大人是户科都给事中。虽然被圣旨调派出去做事,但官职还在这里。六科的传闻,他是不会缺的。而王絮雪自然就会知道。王承裕也是有长随的嘛!

自家小姐问一问,他们难道会不说衙门里的传闻?

而真理报销售火爆,带来两个变化。第一,真理报最近已经增加到四开八个版面。第二,投稿的人数越来越多。

王絮雪索性便在真理报社这边审稿。报社的人自然都知道张伯爷的妾室就是名为“木兰”的总编。

“唉呀,头疼!”

王絮雪揉着漂亮的酸胀的眼睛,低声自语道。报纸上,以及来投来的稿件,反对国子监改革的是多数。

李东阳李阁老的眼光还是很毒辣的。他从一开始就知道张昭不会获得多少派的支持。

因为,国子监改革,收益的只是目前正在京师和金陵学习的监生。而金陵那边的监生忽略不计。他们发出声音,朝廷也听不到啊!距离太远。

京师里的两千监生,人数是多,但是换算利益集团的力量,他们还真不够看。

瑶琴、秋月两个在长长的书案边帮自家小姐挑选稿件,书房门口自然是交给家里带来的小丫鬟守着,通传消息。

瑶琴道:“小姐,我这里都是骂少爷的文章啊!”

秋月附声道:“我这里也是。”

她们两个都能教张泰平四书五经,识字审稿这肯定是没问题的。

“所以夫君直接去和宫中和天子说啊。”

瑶琴笑吟吟的道:“小姐,照我说,少爷八成是想他自己顺利的从国子监毕业吧!我觉得他说的什么义务教育有点唬人。”

秋月道:“嗯,就算在京中开办几所学堂,都容纳不了那么多监生的!监生们可是每年都要源源不断的从天下各地调来。”

明朝至今,天下到底有多少个秀才,这真不好说。虽然秀才同样是三年一考。但是秀才名额多啊!而且,秀才考中举人的是少数。基数都会累积下来的。

得,和张昭关系亲密的丫鬟都不看好国子监改革。

王絮雪也给说的头疼。她倒是想坚持原则,支持张昭。但,实在是心里没底。

不知道夫君拿什么去说服天子同意啊!

仲夏的上午,西苑之中景色优美。湖光荡漾,树木茂密。

张昭是不相信弘治皇帝大上午在西苑纳凉的鬼话,等到广寒殿外,就听到遥遥传来的昆曲声。

这年头,京师是政z中心。经济中心在江南。而时尚的中心在苏州。昆曲就是其代表性的产物。

张昭略等一会,就听得一层层的声音接力而来,“宣新秦伯张昭觐见。”

“宣新秦伯张昭觐见。”

皇帝就是皇帝,该有的排场不会少。

张昭低着头,往广寒殿中走去。心里却是一磕碜。弘治皇帝不可能不知道他的来意。而此时宣扬帝王之威,只怕已经有想拒绝国子监改革的想法。

弘治皇帝在广寒殿正殿中。只不过正在欣赏戏曲、歌舞。他面前放着数张近期的真理报。一边看报,一边看歌舞,很惬意、放松。

“张爱卿,近前来说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