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医侦朝野 > 第441章 南洋战略

医侦朝野 第441章 南洋战略

作者:沐轶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17:23 来源:笔趣阁

韩松慎重了起来:“你说的对,那么,有什么意见吗?”

狄柳荫想了想,取出一张白纸在桌子上摊了开来,又拿起铅笔勾勒了几道线条,勉强把欧亚大陆的轮廓描绘了出来:“首先,我们得弄明白,我们的海贸,或者是整个海洋战略,为的究竟是什么。”

见他做出这么一副高屋建瓴的姿态,余下三人都苦笑了起来。李涛摇头道:“好好好,你说,你说。”

狄柳荫咳了一声,说道:“表面上看,海贸是为了赚钱,那么我们为什么要赚钱?只是为了钱吗?不,本质上来说,赚钱是为了发展我们的事业,而后者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资,钱是调动这些东西的诸多手段之中最有效的一种。”

朱龙草撇了撇嘴:“好,正确,十分,下一题!”

狄柳荫尴尬地笑了一下,又喝了口水,继续说道:“你别急嘛。那么,‘发展我们的事业’又是为了什么呢?说近处,是为了加强我们的力量,使得我们这些人有能力自保,顺便再改善一下生活水平。但我们的追求不仅如此吧?归根结底,有了足够的实力之后,我们是要给这个世界做些什么的,说大点是促进全人类的发展和进步,说小点也要促进华夏文明的革新与扩张,没错吧。”

韩松忍不住笑了一下,李涛也拍手道:“狄兄,说得好!那么,然后呢?”

狄柳荫在地图上按了一下,说道:“所以说,这赚钱的小目标和扩张的大战略,路线是不太一样的。”

“哦?”韩松看了看他,“怎么不一样了?我觉得是统一的啊。赚了更多的钱,才能促使我们更好地为文明做出贡献嘛。”

狄柳荫点点头:“大体上是统一的,但是路线终究是有差别的。如果只为了赚钱的话,说实话,我们不需要在海洋战略上下太多功夫,只需要更多地关注长江流域的市场就行了,远洋海贸只是为了引入更多的商品服务于这个市场。毕竟,长江流域就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市场啊!”

现在世界上比较大的区域经济体有西欧地区、意大利地区、东地中海地区、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波斯-里海地区、印度河流域、恒河流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等。其中,在百年前相当兴盛的黄河流域已经大半毁于战火,两河流域刚刚被蒙古人毁灭,东地中海也被东征的十字军蹂躏一空,正在挣扎着重生,剩下的地区要么体量太小,要么境内邦国林立、物资的流动受到了很大限制。只有长江流域,既有密集的人口,又有高度的文明水平和发达的生产力,同时境内政令通达、交通网络(主要是水网)通畅、商业繁荣,作为世界上最大最优质的市场当之无愧。

既然如此,有什么理由放着这个世界第一的市场不顾,非要去外面啃那些穷骨头呢?

经过他一番讲解,三人不禁都陷入了沉思。过了一会儿,韩松苦笑着抬起头来:“你不是要说,我们现在所做的没什么意义吧?”

狄柳荫赶紧说道:“不是,我是说这是一个效费比,或者说边际效应的问题……刚才也说了,江南市场虽大,但也需要深耕,而把同样的成本投入到远洋贸易上,获取的收益要更高。跑一趟买点香料回去倾销一下,就能有大量利润。但是,在当下的以奢侈品贸易为主的海贸时代,这是有上限的,当前还不是什么问题,等到后来规模大了,我们必然和其他海商起冲突。当然我们并不害怕这一点,但有了军事成分之后,必然意味着成本的上升、收益的降低。最终,远洋海贸规模会维持在一个比较合理的规模上,单看毛利率很高,但看总体收益,只会占内部贸易的一个小比例。”

韩松点点头:“有道理,我开始明白了。比如说,一艘船在本地跑的话一年能赚一万贯的话,那么远洋就算能赚两万,考虑到各种成本和风险也不一定是合算的。所以远洋海贸只会止步于这个利润率,不赚两万就不出海……但是如果从更大的角度上来看,对于远洋的开拓不但能赚取利润,还有利于文明的扩张,如果算上这一点,那么利润再低也是合算的。你是这个意思吧?”

狄柳荫点头道:“确实如此。当然,我这只是举个极端的例子,至少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大战略和小目标的利益都是一致的。这两者的区别,只在于对于一些路线的选择上。比如说,有一个香料产地,如果雇佣本地人进行生产,那么成本低,但产出也低;而如果从大陆移民来建立种植园,那么成本要高得多,但未来的产出也会高得多。这两条路线,如果只是出于投资回报率来核算的话,很有可能会选择前者,但如果是出于大战略而考虑,那么必然就会选择后者了。”

李涛和朱龙草听了,也做出一副心有戚戚焉的表情。

李涛笑着说道:“那么,从大陆移民过来,然后捉本地土人为奴隶进行生产,那不是一举两得吗?”

朱龙草却摇头道:“怎么能这么没良心呢,忘了美国的黑奴了吗?……要不是美国人买了那么多黑人过去,哪有后来那么多破事?”

韩松给他倒了一杯茶,又给狄柳荫添了一杯:“有道理,有道理,你这么一说,我还真有豁然开朗的感觉。这样,我们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小目标要考虑,大战略也不能忘。嗯……当然,现在还是赚钱为上,有了钱才好说别的。只是我们在南洋可以做的事情太多了,大可以先挑选一下,优先做那些最能兼顾两者的事,怎么样?”

众人皆拍手称快,然后叽叽喳喳玩起了头脑风暴,在纸上评估起了各项行动的成本、可行性、收益、局外影响等指标。半天过后,韩松拿着笔,开始总结了起来:“总体来说,我们可以做的事可以分为商业行动、军事行动、殖民……这词太有侵略意味,换个吧……建设行动三类,或者是三类的复合。

其中,商业行动就是我们现在所做的事情,开着船到处低买高卖,赚取利润。这类行动成本最低,不需要建设基地、屯兵、移民,只需要带船来就行了,而且收益也不错,对外也没什么负面影响,正适合现在根基不厚的我们。

殖…建设行动则相反,投入大,需要费力招募移民,还得用大量的吨位伺候着把他们运过来,之后还得支持他们在当地搞建设,还得保护他们的安全……而收益要等到几年甚至几十年后才能体现出来,见效太慢。所以这虽然是利在千秋的事,但现在不太适合我们干,除非是有契机可以低成本获取移民,或者有重大利益需要建设行动来支持,才会考虑去做。”

听到这里,李涛举手打断道:“我记得后世有个词叫‘卖猪仔’来着,招募移民非但不用花钱,被卖的‘猪仔’还要倒贴船票,这是怎么操作的?我们不能学吗?”

听到这个,朱龙草起了兴趣:“这我知道。‘卖猪仔’这词比较难听,其实就是大陆的百姓活不下去了,只能去南洋找个生路,但是买不起船票,就跟船主借债买票,等到了南洋赚了钱再还债。但是船主自然不会慢慢等他还钱,而是跟他签订了卖身契,等到了南洋之后,再把他直接转卖给需要工人的南洋富豪,他再慢慢打工还钱给富豪赎身。这个过程剥削自然比较严重,十元的船票,最终工人说不定得还百元以上才能获得自由。但是从客观上来看,他自己有了活路、富豪有了工人、船主也赚到了运费,实际上是三方得益的事情。唉,我们这也就是说风凉话,个中辛苦谁人知呢?”

李涛歪头问道:“那……我们能学吗?”

狄柳荫皱了皱眉头:“此一时彼一时,恐怕是不行的吧。晚清的时候这个模式能行,是多种因素汇聚在一起促成的。首先,那时候人地矛盾已经过于尖锐,大陆上有大量衣食无着的穷人,有足够的移民来源;其次,当时‘南洋富裕’的信息已经深入人心,所以他们有意愿去移民;再次,南洋也有足够的产业可以承接他们,使得这个循环能完成闭环。这三个条件,现在一个都没有,我们怎么去学?”

几人沉思了一会儿,韩松开口道:“也不是不行……现在南宋虽然没有晚清那么穷,但是无地穷人还是有不少的;南洋虽然没有发达的产业,但至少有耕地啊,就算什么也不做,光种几亩水稻采一些野果也饿不死,像雉棍那样,穷人不是抢着来吗?唯一的问题,就只在于信息的不畅了,贫民无法得知南洋的情况,所以根本不会有移民的意愿,但凡有一口饭吃,哪里肯冒风险飘洋过海去海外闯生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