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医侦朝野 > 第392章 银行业

医侦朝野 第392章 银行业

作者:沐轶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17:23 来源:笔趣阁

与会股东们开始热烈地讨论起这个方案来,过了一会儿,史若云又开始提出了疑问:“等等,我有几个问题。第一,信用扩张产生的资金,该怎么投放出去,是交给财政部随便用吗?”

纪萍萍赶紧摇头:“当然不是,变出来的钱花起来爽,但一旦还不了可就玩脱了。所以必须以贷款的形式投放出去,是要到期归还的,还要付利息。”

史若云又问:“那你们有足够的经验鉴别贷款客户吗?能保证贷款一定能收回来吗?”

纪萍萍胸有成竹地说道:“没有!但我们可以从优质客户贷起,先以国债的形式发放给管委会,然后就是给各乙类项目发放商业贷款,然后就是资深员工的房贷,这些足够安全,而且市场规模短期内也足够我们用了。”

听她这么一说,不少人都会心笑了起来,建设交通部长汤桦树叫了起来:“说得好,先贷给我们部四万贯,我们保障把铁路修到莱阳!”

也有人起哄起来:“还要贷?金原券项目给你们的钱都不止这个数了吧!”

一时间场面非常热闹,不过史若云适时颇冷水道:“你们确定吗?说实话,就算是我们自己的项目,有些我都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收回成本呢。我们今天开这个会议,不就是因为赤字逐渐扩大吗?这么来看,东海商社这个客户可是标准的赔钱货啊。”

纪萍萍笑道:“当然,储蓄所肯定也会选择项目投放的嘛,只有回本快的项目才能得到贷款。之前我们不是搞了甲乙项目分类嘛,就按这个来好了,乙类项目走贷款,甲类就只能走财政支出,那就是以财政收入担保的国债了……”

史若云又想了想,说道:“好吧,就算乙类项目的市场应该也够了。那么这么一来,信用扩张之后,大量的储蓄券出现在市场上,真的不会引发挤兑吗?”

纪萍萍摇摇头:“首席你也太小看我们了。稳妥起见,肯定会循序渐进地做起嘛,不会一上来就大量投放的。根据之前储蓄券的循环周期估算,准备金率就算降到30%也问题不大的,我们从80%左右开始做起,肯定安全得很。”

围观群众已经有人同情地看着她了,不过史若云转着笔,仍然不打算就这么结束:“还有一个问题。最初阶段,准备金率逐渐下降,这确实能释放流动性出去。但这总有极限的,等到了极限之后,再怎么办?我们一共就那么点家底,铜钱现在看来还是有减少趋势的,到时候恐怕得逐渐收回储蓄券吧,这不又是通货紧缩了吗?”

纪萍萍一愣,吐槽道:“首席,你想得也太长远了吧……好吧,好吧,就算商社的资金会减少,但是我们是储蓄所啊,可以去吸纳民间储蓄嘛,这可是个大市场,增长潜力巨大的!”

史若云也不得不吐槽道:“还大市场呢,这几年你们储蓄所四处开花,但去了商社自有资金,存款额不也才刚过一亿文?十多万贯而已啊!”

纪萍萍脸一红,之前几年东海储蓄所都是她主管的,确实扩张得比较慢,但这也没办法,当初的环境就注定了银行业并没有太大的发展空间。之前存款余额突破一亿文的时候,财政系统还好好庆祝了一下呢,这个数额在今天看来不多,但几年前可比东海商社的全副身家都多了啊!可是现在却被首席嫌少,她又不好说话。

“这个好办!”这是一直静静呆着的周弘文说话了。他之前搞了个“金原券”救市计划,取得了不小的成功,之后在全体大会的人望也有所提升,开始被视为权威来看待,只是这段时间一直不知道在捣腾些什么。“开放民营银行不就行了?吸储这种需要拉下面子求人的事,还是有利润刺激的时候干得才好!而且,刚才首席你提的那一堆问题,银行全能自己解决,什么风险全都不是事,银行家自然会算个明白的。还有,刚才纪部长说得对,信用扩张是需要一个完善的金融体系、多家银行互相承接,才玩得好的,光我们自己唱独角戏,见效太慢。”

所谓不鸣则已,一鸣惊死人,就是现在周弘文这样子,此言一出,不少人顿时惊掉了下巴。

“开放”民营银行,这个说法其实并不准确,因为东海商社从未限制过所谓的“民营银行”,而现在确实也有类似于银行职能的古典钱庄。但是这些钱庄的经营模式还相当原始,不被见识了各种先进金融手段的股东们放在眼里。在他们的潜意识中,一是不觉得落后的土著们能搞出有竞争力的银行业,二也是知道这一行利润丰厚,总想着紧紧攥在自己手里,独享这个大蛋糕。但是今天周弘文居然捅破了这个窗户纸,要求开放银行业,这,这真是……

“怎么?是觉得搞不了吗?不试试怎么知道?”周弘文看着他们呆若木鸡的样子,又继续说道:“要不我来?我们的乙类项目也没说不能开银行吧,我现在就申请一家,有没有要合股的?”

这下子旁人就更吃惊了。过了半晌之后,史若云仍然掩不住惊讶地问道:“老周,你,你是认真的?可,可是……”

周弘文叹了口气,说道:“可是什么?觉得这块蛋糕太大,不该分出去?但是别光想着分蛋糕,也想着做蛋糕啊!别的行业你们一个个都想得挺明白的,怎么到了银行业就只知道吃独食了?刚才纪部长说得挺明白了吧,所谓‘信用扩张’,就是把一个实体的信用化作可流通货币投入到市场上去。那么,为了经济发展,这个信用的来源自然是越多越好,现在外面那么多乡绅、豪商、土财主,把他们的信用变现,不是更有助于经济活跃吗?”

这么一说,好像有点道理,但是史若云仍然不太敢相信的样子:“可是,就那些土豪的水平,能搞好银行吗?别瞎搞一通,闹出什么系统性风险啊!”

周弘文笑了一下,说道:“实际上,这些土豪的水平,还真就超出我们的想象。会子知道吧?它的前身就是民间银行发行的一种可兑换贵金属的纸币,实际上跟我们的储蓄券是一个性质。当时南宋有不知道几十上百家钱庄、交引铺从事这样的业务,发行出了大量的纸币,在事实上达到了我们想要的‘信用扩张’效果。南宋之所以能以东南一隅实现与北宋相当的财政收入,很大程度上就是受益于这个发达的金融系统。当然,后来朝廷把会子的发行权收到了自己手里,一开始还比较自律,但到了赵昀手里,就开始滥发贬值了。”

这又是一个重磅炸弹了……会子居然还有这样的历史!

纪萍萍也惊得长大了嘴:“老周,你是怎么知道这些的?”

周弘文得意地喝了一口凉茶:“之前我不是帮着郭阳跟北朝要账去了嘛,当时见过王文统,还跟他聊过天,他告诉我的。嘿,你们不知道吧,老王对货币这块居然颇有研究,对金银铜币还有纸币的来龙去脉都说得头头是道的,还在写一本书叫《钱钞论》的,简直惊为天人,哦不,令人警惕啊!”

史若云摇头道:“隔壁有个老王在,还真不能掉以轻心了。我们自己也得加快进度啊。”

经过一个震惊三连,众人已经不能再震惊了,反而开始热切地讨论了起来。在醒过神来之后,他们开始认真地评估起扶持一个银行业的可行性,甚至有些人看到了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先机,找周弘文讨论起合作开银行的事宜来。全体大会到目前为止,对股东个人的财产都有比较大的限制,但如果能在银行业中插一脚,那么前途不可限量啊。

看到不少人都有心动的样子,周弘文决定再添一把火:“当然,完全任由民营银行自由运营的话,必然会出现混乱的情况,比如有人趁机诈骗,有人制造假币,有人肆意印钞……当年北宋民间发行的‘私交子’就曾出现过这样的乱象。所以,必要的监管和控制还是必要的,我们的储蓄所或者别的什么机构,完全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控制民营银行的准备金率、利率等等,这就是……”

史若云和纪萍萍都眼前一亮:“中央银行!”

周弘文笑笑,继续说道:“甚至,我们发行的债券,也会具备超越其他民营银行发行的票据的超然地位,甚至成为地位等同于铜钱的基础货币……然后我们就可以通过这个二级的金融体系,进一步放大信用。而且这个系统对社会经济的覆盖程度必然超越我们的单打独斗,即使我们在其中只占一小部分,但是对经济的控制程度反而要高得多啊!”

这下旁人是彻底心动了。不过史若云仍然迟疑地说道:“你说的倒是很美,但万一第一步,银行的运营他们就干不好怎么办?”

“干不好我们可以教嘛!”周弘文把手臂一展,“我们可以把刚才的内容整理扩充一下,编撰一本《银行学》出来,向社会公开讲授,培养一批银行家、精算师、会计师出来,行业前景不就有了吗?”

“啊?至于吗?”旁边的张国庆听到这个反而吓了一跳:“要是让民众知道了这银行背后的调调,还不骂我们心黑?”

这下不用周弘文,旁人就主动开始反驳了:“怕什么?这些你都知道,难道穿越之前你就不往银行存钱了吗?相反,知道了银行能赚钱,那么存起来不是更放心了吗?”

史若云笑了一下,站起来说道:“那么做个总结吧,要想缓解钱荒,我们需要什么?基础贵金属货币的流入,银行信用的建立与扩张,还有一个能覆盖全社会的发达银行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