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医侦朝野 > 第53章 逆风航线

医侦朝野 第53章 逆风航线

作者:沐轶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17:23 来源:笔趣阁

1257年,正月廿一,明州。

第一舰队虽然远在南方没法回家过年,不过在这边其实也过得挺舒服的。尤其是正月十五,望海镇上一片花灯,烟火绽放,正如辛词所述,“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四海客商都出来参加灯会,热闹非凡。

这段时间,第一舰队已经完成了贸易,采购好了回程带的货物。眼看着到了雨水时节,东南方出现轻微的暖湿气流,汇入大陆上寒冷的空气中,降水开始增多。这意味着北风开始减弱,第一舰队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顶着北风,走逆风航线返回东海。

这个时代,已经发展出了逆风行船的技术。所谓逆风行船,并不是真的能逆着风行驶,而是借助水体对船身的阻力和风侧流过帆面时形成的升力,产生向前的合力,从而能够与风向成一定夹角斜着行驶,走出一段之后再转向另一个方向,总体路线形成一个“之”字。

传统的中式硬帆就极其适应这种行驶方式,所谓“八面来风七面可行”,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但是真正行船时,逆风行驶却用得很少,一般只会走一些短途航线,从来不会走明州-山东这种长途航线。

这其中原因很多,一是因为逆风既费事又慢,二是因为容易迷航。

海上突发情况太多,你顶着风走之字航线,万一从其他方向突然刮起一阵大风,你不得不改变航向应对,结果飘了几百里不知道到了什么地方,到时候就抓瞎了。尤其是大多数小海商只能近岸航行,没有导航定位的能力,所以根本不敢冒这种险,宁愿等上几个月风期。

如果不想等风期,也有变相的解决方法。那就是北风的时候一路南下,下到福州、广州,再到南洋,甚至到达三佛齐。等到一路生意做完,也差不多起南风了,再倒回去走一遍,充分利用了全年风期。

不过这次第一舰队肯定是没法走那么远的,他们归心似箭,只想着尽快回东海,于是就动起了逆风回航的念头。

陈一成听说他们的疯狂计划之后非常震惊,这次可再不敢跟着玩命了。所以第一舰队就自己北上了。

出发前,按惯例,明州市舶司官员又上船检查了一遍违禁品。所谓违禁品,其实主要指的就是铜钱。

这个时期,周边国家没有铸币技术,对中国铜钱需求量很大,所以铜钱持续外流,无论是金还是宋朝廷都屡次下令禁止铜钱出口。虽说基本没什么效果,不过态度还是要做的,更何况前不久南宋皇帝赵昀刚重申了一遍铜钱禁令。

不过第一舰队本来就不会做运一船铜钱回去这种蠢事,早早就把钱换成货物了,剩余一点也能解释成“个人财产”,所以那个绿袍官随便看了看,拿了一点小礼物就很有职业道德地放行了。

然后,在正月廿一这一天,.asxs.号和纵横号满载着瓷器、红糖、茶叶、香料、工艺品、白纸等南方商品,在岸边众人惊奇的目光中,缓缓离开了望海镇港口,开始向东北方行驶。

……

“哗哗……”

赵虎子把便桶用绳子吊到海里,反复拽了两下,冲洗干净,吊了上来,绑在旁边的栅栏上。过了一会儿,又用旁边一个干净的桶提了一桶海水上来,洗了洗手,走了出去。

这里是纵横号艏楼的厕所。没错,与一般人的第一印象不同,帆船的厕所一般是放在船头最前方而非船尾的。这是因为帆船是靠风推动的,对于船来说风是从后朝前吹的,因此要把厕所放在船头,才不会被风把便便吹到船板上。

不过,他们现在是逆风行驶,风向很任性,所以船头厕所也不保险,必须拉到马桶里,再吊到海水里冲马桶才行。

这个季节主要刮的是西北风,雨水节气过后也不算太强了,第一舰队离开明州时是朝东北方行驶,还不算费力。行驶了三天三夜,到第四天正午的时候,测量过经纬度,就根据风向,转向近乎正西的方向行驶。

这种逆风的情况下,船速很慢,差不多只有2-3节,又行驶一天一夜后,差不多到了扬州的纬度。在此转向东北,再行驶一天一夜后,再次转向西方。

如此这般,还要折腾个七八次才行,不过操作量也不大,一两天才换一次方向,所以还是很无聊的。

赵虎子走出厕所,去甲板上转了一圈,发现没什么需要调整的,就坐到船舷边,拿起一个橘子吃了起来。

因为此次航行耗时会比较久,为了预防坏血病,正好明州附近也盛产橘子,这个季节也正是上市的时候,第一舰队就采购了一批橘子带上船。同样的,一半淡水里也加了酒,以防止时间长了之后变质。

土著水手们大都不清楚问题的严重性,对这些用了几百年和无数人的健康才换来的经验嘻嘻哈哈的,只当是东家们又改善伙食了。对此,股东们比较无语,也不能说什么,只好再次增加了海上补习班的教育强度。

过了一会儿,赵虎子吃完橘子,把最后的核吐进海里,结果有水珠溅到了脸上。

“咦?”他感觉有些不对。等等,他伸手试了一下风向,这是,东南风?

又一滴水滴到他脸上,这不是海水,是雨水!

“不好了!许东家,起南风了!”赵虎子连忙跑向艉楼,通知在值班的许嵩涛。

现在这个季节,海上偶尔会刮一点南风。但这并不是好事,这意味着他们现在处于暖湿的东南风与寒冷的西北风交汇处,这种要命的区域会起风暴的!

“镇定,莫急!”许嵩涛也发现了这个情况,一边让人吹号示警,然后转向后面记录里程的水手,问:“从中午到现在走多少了?”

“线轮实测里程是……”水手数着记录簿上的正字,快速报出一个数字,“11海里。”

许嵩涛拿出海图一划,“切,这位置对我们不利啊。”

这时候王广金和其它股东也揉着惺忪的睡眼上到艉楼了,刚见面就问:“起南风了?什么情况?怎么办?”

“现在起南风,多半是东南有气旋,”许嵩涛拿着海图比划了一下,“我建议朝西南走回头路,避开这里。要是继续朝东走,可能会正面遭遇气旋;往北走,可能会被北风吹回风暴区。”

这时候,旁边的.asxs.号开始打出信号板,几人连忙记录起来。

“绿红空空,红绿空空,绿红空空,全空”,这是nan

“绿红红绿,红红空空,全空”,这是xi

这时候对面做了个表示数字的姿势,快速翻起信号板来。表示数字的摩尔斯码需要五位信号,现行的信号板表示不了,于是很简单粗暴地直接用五进制表示数字。

“0100”王广金立刻翻起五进制转换表,旁边的许嵩涛直接心算出了结果:“是25。南偏西25度!果然韩松和我想的一样!”

此时已经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众人连忙指挥水手忙碌起来,朝着南南西的方向行驶过去。这时候为了尽快避开风暴区,两艘船仍然挂满了帆高速前进,一边提心吊胆地看着东南方的雨云,一边还好整以暇地拿出水桶接起雨水来。

行驶过程中,雨逐渐变大起来。不过还好,正月的气旋没有夏季那般狂暴,没发展到风暴的等级,向西南行驶一个多小时之后雨就渐渐停了。众人松了一口气,改向正西行驶。

提心吊胆地过了一晚后,第二天清晨风平浪静,于是第一舰队转向东北继续前进。到了正午,测量经纬度后调整了一下航行计划,此后就没什么大事了,只是耗时间罢了。

……

1257年,二月初五,惊蛰。

“惊蛰这个节气果然名不虚传,到了这天就准时打起雷来,不愧是老祖宗的智慧啊。”

鹤山关附近,陆平正指挥一帮征发来服徭役的村民在铺一条石子路,突然听见凭空一阵惊雷,想起今天是惊蛰,不得不感叹起来,对着旁边的田学林这么说。

“不对啊,”田学林环顾了一下四周,“这不是晴天吗?哪来的雷?”

“晴天霹雳没听说过吗?听,又一声……咦?”陆平此时也察觉出不对来,“等一下,这是不是炮声吗?!”

这炮声不是从西山试验场来的,倒像是从很远又没什么障碍的地方传过来的,两人等了一会儿,又听见一声。

“海上?!”两人异口同声地喊出来。

这时候,东海102上也拉起了警报,整个东海地区纷纷惊动起来。

但是这个时代,能放出炮声的还能有谁呢?

不一会儿,东面的海上出现了两艘帆船,桅杆顶部挂着辣椒土豆旗,帆上画着一个倾斜的“0”和“1”交叉的图案,像一个倾斜的“φ”,也就是觅天台王闻之提供的创意符号,代表两仪,被海洋部用作标志。

这不是第一舰队还能是谁?

第一舰队,从明州出发十六天后,累计航行了近九百海里,折合一千六百多公里,比南下时多跑了一倍还多的距离后,终于有惊无险地回到了东海地区。他们放出空炮,告诉家里人“我回来了”。

“我靠,韩松他们这就回来了?牛坏了啊。老田你先看着,我去看看。”陆平跳着叫起来,扔下施工现场直接朝半岛区的临时港跑过去了。

田学林无奈的看了看,叫过旁边的张大牛,让他临时担任监工,监督村民们休息一会儿,自己也跑过去了。

第一舰队慢慢靠岸,受到了英雄般的欢迎,迎接的人们拉着船员们左问右问,几乎是用抬的把他们送回了东海堡。不过此船员们最想的,还是先好好洗个澡,再一直睡上一整天。

之后的收获也是巨大的。

由于.asxs.号和纵横号是今年第一批从南方回来的船,所以船上的货在胶西县市场卖了个好价钱,最后一统计差不多有两万四千贯。

这还有几项没算进去,一是五百石红糖和大量的白纸,前者要提炼成白糖,后者是东海商社自用的。二是当初带过去的玻璃制品和那副太清宫的水墨画。

亲兄弟明算账,虽然是自家的船自家的货,但由于百脚制要给船员结算分红,所以这些货物还是得上帐比划一下。

东海商社办事从来是童叟无欺,财政部痛快地给红糖和白纸按胶州市价结算了两千八百贯,只是先记在账上,等分红完毕再交割。玻璃制品和水墨画则算成商务部的生意而非海洋部的生意,所以不算进第一舰队的盈利里,只支付给第一舰队200贯作为运输费用。

最后核算下来,最初置办商品成本差不多是六千贯,最终销售额是两万六千八百贯,再扣除修船费用八百贯,总计盈利两万贯。两艘船一共二百脚,所以每脚可分红一百贯。

.asxs.号上共有一脚水手9人,二脚水手3人,三脚股东7人,共36脚;纵横号上共有一脚水手8人,二脚水手3人,三脚股东6人,共32脚;剩余的就都是商社的。扣除这些分红后,东海商社可以得到13200贯的收入,再加上出售玻璃器和字画所得的4300贯,又扣除买糖和纸的2800贯,总共获得了14700贯的收入,超过了目前卖一年钢材所能获取的财政收入!更别说炼出白糖后又能赚一笔。

这下子统合部和财政部从上到下一个个都喜笑颜开的,见到海洋部的人都觉得特别顺眼,动不动就悄悄塞一点管制物资给他们。毕竟他们可是真财神啊!

获得了巨额分红的水手们更是乐开了花。他们当初在舟山“做了一票”,当时就分到不少钱,这次又有了一百甚至二百贯的分红,一个个都真正发财了。他们推着着装满铜钱的车子,神气活现地走出了东海堡……当然没多久他们又主动搬回来了,现在这一大堆钱没地方存放,带在身上实在扎眼。所以除了几个原先是附近村民的水手想办法把钱运了回去,其余的都暂时存在了财政部,他们现在对东家的信誉非常放心。

不久后,他们就成了商务部和建设部联合开发的房地产项目的第一批全款买主。

商务部在平原新村以西的位置规划了一片“高档住宅区”,请建设部盖了一些“联排别墅”。其实只是一排连在一起的六十平米的一层平房,里面分了几间,门前用栅栏隔出一片小院,也能算是独门独户了。不过这些房子都是用先进的红砖水泥建造的,质量比旁边即墨乡村的普通土屋好得多。

现在建设部有了余力,已经在此建成了七八十间“独户别墅”,准备卖或者奖励给商社里的优秀劳工。价格也不贵,根据地段不同,差不多二三十贯就够了,劳工们多干点,两三年就能存出来了,更别说还能分期付款。当然,为了控制供需关系,分期付款只开放给工作中表现优异的员工,不好好干就只能付全款。

东海商社当然也想一次掏空劳工们几十年的收入,但是没办法,这是要跟隔壁竞争的。在即墨乡下,一二十贯就能买到一间旧屋了,再添点还能买块耕地,如果东海的房价太贵,劳工就跑去即墨了,所以房价只能“适宜的贵”。

但这不等于亏了。如果不计算土地成本只计算建筑成本的话,这批房产仍然有60%左右的利润率,还是能赚不少钱的。

此举一出,劳工们的积极性一下子提升了不少。到了去年年底,商社评定出了二十五个“劳动模范”,给予了他们光荣的分期买房资格。当天他们就办完了手续,在舍友们羡慕的目光中,收拾好行李搬进新家了。当然之后还要例行请室友和工友吃肉喝酒不提。

现在,去南方的水手跟着船队回来以后,一下子就成了身怀上百贯的富翁,自然买起房子来是毫不眨眼。这些水手有不少也是曾经的流民,当初选择做水手的时候,还被别人认为是“卖命了”,结果没几个月就成了“巨富”,自然在劳工中引起了轰动。不少人蠢蠢欲动,也想找个机会上船吃这碗饭。

海洋部对此自然是乐见其成的,阔马造船厂自造的两艘新船马上就要下水了,能招募到的水手自然是多多益善。不过劳工部对此有些担忧,这样的“暴富神话”惹得人心浮动,可不一定是好事啊。海洋部对此嗤之以鼻,不过还是放出风来,说如果应征水手的太多,那么就必须经过考试择优录取,平息了一点风潮。这也为后来海军“质量优先”的路线奠定了基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