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医侦朝野 > 第744章 多铆蒸刚

医侦朝野 第744章 多铆蒸刚

作者:沐轶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5-04-01 03:01:59 来源:笔趣阁

1274年,1月20日,居庸关。

“那是什么?”

四野的山地步兵余忽子听到一阵机械轰隆声传来,回头朝南看去,发现关内的道路尽头有一丛黑烟冒了出来,不由自主地问了出来。

旁边的曾向下士瞥了一眼,也有些奇怪,但还是尽职地说道:“或许是什么新东西,别管了,闭嘴待命吧。”

他们这些山地步兵正埋伏在甲关左右的山林中,等待进一步的命令。之前几天攻势受挫,让一向自视甚高的山地步兵们很是灰头土脸,因此谋划了多日之后,今天准备来一场大的。不过不知道为什么,迟迟没有进一步的命令传来。

另一边,黑烟所在的官道上,令人目瞪口呆的一幕正发生着——四门巨大的火炮正在沿路前进着,而牵引他们的,不是马或者牛,而是四台冒着黑烟、长着轮子、发出轰隆轰隆声响的钢铁巨兽!

王世明带着一队护卫骑马从关前营地迎接过来,看到这队充斥着工业气息的重型车队,兴奋地喊道:“果然到了,竟没掉链子,厉害啊!”

车队中,海军少将李涛也策马走了出来,得意地道:“也不容易,前面的路上可是出了不少漏子呢……但没关系,现在到了,就该我们海军的重炮连大发神威了!”

这个车队中的士兵穿的都是海军陆战队标志性的红白蓝配色服饰,脸上洋溢着骄傲的表情,他们和这些钢铁巨物正是海军的秘密武器,将120mm巨炮用于陆上作战的海军陆战重炮连!

这个提案当初是陆军人士向海军提出来的,当时看着更像个调侃。但后来随着作战重心由海转陆,海军在大战中将要沦为配角,海洋部大佬们急了,真的拿出了一批备用的120mm舰炮,组成了一支陆炮连。

其实炮本身的问题倒不大,炮管也就一吨重,加上炮车也就两吨,跟一辆满载的重型马车差不多。想明清时代,近万斤的红夷大炮都能拉着到处跑呢,相比之下这120炮甚至可称“轻巧”了。

问题出在两点上,一是海军的马匹编制,二是这种重炮的用途。

拉这么一门炮,光拉炮车也得准备八匹马,再加上运弹药的马就更海了去了。这个数量的马匹对陆军来说不难解决,对海军来说却是个难题——倒不是说海军买不起马,而是说养起来太麻烦了。平时要建立编制专门养马,要准备饲料,运输的时候还要在船上腾出马舍来安置马? 占用了大量的人员和吨位,却仅仅为了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用上一次的重炮? 太浪费了。

这时候? 他们就盯上了隔壁罗氏动力厂出产的蒸汽拖拉机“铁甲犀-1”。

这种拖拉机经过工业部的技术支援,机械结构得到了较大的完善? 初步具有了实用性,至少能拉出去走走了。不过,毕竟是高尖端的先进机械? 需要技术人员随时看护着? 维护成本极为高昂,综合算下来仍不如用畜力。

但是? 在海军眼里,它的缺点是可以忍受的,优点却是独特的——不动的时候不需要喂它吃草。

在平时不需要的时候,拖拉机只需要简单的维护? 在上船运输的时候? 也只需要占用一个小角落就够了? 不需要像伺候马那样拿出宝贵空间设置马舍。它需要技术人员进行操作和维护,但蒸汽船上本来就有轮机组,顺便就搞定了;它需要烧煤? 但船上本来就有煤,省了繁琐的准备饲料的功夫;它可靠性不高,走不了远路,但大部分运输过程都是在船上,它只需要下船之后走上一段距离就够了……综合算下来,对于海军来说,它比畜力合适多了!

呃,老实说,这个方案还有很多隐患,比如说自重就在两吨级别的拖拉机在烂路上的通行能力很可疑,可靠性也没经过真正的检验。但这一支“纯机械部队”刚被论证出了可行性,就立刻吸引了大量股东和高级军官的注意力——如果能成,那将是多么光明的未来啊!

因此他们宁愿冒着风险去推动此事,于是这一拖拉机 重炮的组合真的就实现了。

海军陆战重炮连配备了四门120mm炮,每门炮配了两台“铁甲犀-1”用于牵引火炮和弹药、燃料,总共八台。此外还有额外的四台备用,也可用于运输其余的物资。

相比火炮本身,这个连里大多数人都是给这十二台蒸汽拖拉机服务的。

这支连队技术不可谓不先进,火力不可谓不凶猛,但成军后还有另一个更严峻的问题——该用来打谁呢?

海战显然用不上他们,但陆战有15式已经很足够了,即使是三公里的射程也很少用到,并不需要笨重的重炮连再来插一脚。攻城的场合,应急的试18式反而有很好的表现,也不用重炮去摧毁城墙。所以,这个重炮连就成了先进而尴尬的存在,一直没露脸的机会。

直到年初要打燕京了,总指挥部才决定把它拉出来露露脸,不求它能发挥多大的战术作用,只求能有些战略价值——通过这种无与伦比的重炮的神威,让元军感到震撼,方便进一步的行动。

重炮连年前在临榆镇登陆,通过断断续续的临时军用铁路运输到了玉田县,然后开始了艰难的行军。李涛对此重视无比,亲自随队出发,本来是应该能赶上燕京大战的,但途中出了两次故障,结果给错过了。

但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虽然他们没赶上燕京,但正好遇到四野在居庸关受阻,所以指挥部干脆把他们给调了过来。于是,经过一段磕磕绊绊的旅途,九台铁甲犀(三台途中抛锚已经拖回去维修了)拖着多门重炮,来到了居庸关前。

现在,这些铁甲犀依然在缓慢而坚定地前进着。

黑黝黝的横卧筒状火管锅炉是它的主体,正一边吞噬着煤炭,一边冒着烟雾。锅炉输出的蒸汽输入后部的一台双缸蒸汽机中,通过减速器、传动轴、差速器,驱动着两个巨大的后轮。由于机头功率较低,铁甲犀-1采用了较大的减速比,所以前进速度跟步行差不多,但也是因此获得了较大的轮上扭矩。包裹着胶皮的宽面钢制后轮与破烂的官道摩擦着,牵引着后面那台三米多长的巨炮一点点驶向远处的居庸关。任谁看了这种充满了力量感的场面,都会感受到发自内心的震撼。

王世明下了马,走到了一台铁甲犀前,隔着手套摸了摸锅炉上的一颗铆钉,感受着内部澎湃的蒸汽动力,心情无比激动。他抬头对上面的驾驶员问道:“我能上去试试吗?”

驾驶员哪里敢说“不”?当即点了点头。

一台铁甲犀配有两个驾驶员,左侧的是司机,负责掌控机器的行进,右侧的是司炉,负责给锅炉添煤并关注锅炉的运行状态。现在司炉站起身来,给王世明让出了一点位置,他抓着扶手就从右侧爬上了后座,然后往左挪了两步,接过了司机让出来的方向盘。

由于拖拉机自重过大,所以没配备簧片,悬挂是刚性的,走在土路上左一颠簸右一摇晃。所幸现在的路面仍冻硬着,只要机器自己不出毛病,有点小坑小坡也都能越过去。气缸排出的废蒸汽直接在侧底部排出,其中有一些不可避免地渗到驾驶席上,又在严寒的空气中迅速冷却成水滴,令地板和裤脚湿漉漉的。总体来说,这驾驶感受很不舒服,但却新奇而独特。

前面得土路出现了一个拐弯,王世明扶着方向盘,向左小幅一转,车头的两个前轮便向左转动,带动整台车向左偏了过去。他感受到回馈力度后,小心地控制着幅度,没有像新手那样不断转着盘,随着车头与道路平齐,又逐渐把方向盘回正了过去。

司机本来准备出声指导,见他这娴熟的样子,惊奇地问道:“东家,您之前开过?”

“没呢,好长时间没回本土了,这新家伙还是第一次见实物。”王世明摇摇头,手中又顺着路将方向盘往右转去,“只不过,我也没想到,这手感还挺熟悉的。”

司机只当他是骑马驾车习惯了,自然融会贯通,没想太多。但王世明握着方向盘,驾驶越来越娴熟,眼中却隐隐泛出了泪花。

穿越前,他家里曾给他买过一辆电动小车,当时他爱不释手,一有机会就在小区的广场上开着玩。没想到,过了二十年,这手感居然还在;更没想到,他居然真的等到了能重温手感的这一天!

车队冒着烟雾、发出着轰隆巨响,在沿途众官兵的注视下驶到了关前,进入了已经修建好的炮兵阵地。

范龙城迎了过来,跟王世明一样新奇而激动地围着这些机器上上下下看了个遍,然后拍着一门大炮说道:“好啊,被堵了这么多天了,就该用这些大家伙出一口恶气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