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素衣艳阳 > 198下乡义诊

素衣艳阳 198下乡义诊

作者:凯霞君天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16:04 来源:笔趣阁

义诊是在村部进行的。听说城里医院的专家来凤仙村义诊,好多村民都赶过来看病。他们平时难得上一次县里,甚至连竿子乡也难得去一趟,以前小病拖、大病扛,现在专家到家门口来给大家看病,早早地就来到村部排队,现场挤满了人,比竿子乡赶集还热闹。

人群中,何达兴发现了周伍元。他紧皱眉头,像是遇到了难事。何达兴上前跟他打招呼:“周伍元,你是哪里不舒服,我带你找医生。”

周伍元茫然地看着他,摇摇头,说:“我也不知道是哪里不舒服。身上哪里都不自在。”

何达兴将他拉到消化内科主任桌子前,说:“我看,你是喝酒喝多了。我带你看看消化内科吧。”

周伍元小心地坐下,对医生说:“我就是感到不舒服,可是说不出哪里不舒服。”

医生详细询问周伍元的生活习惯和饮食偏好,让他先到护士那里检查一下血压、血糖。没多久,周伍元拿着检查结果回来了。医生问他,最近是不是感觉口干,一天要喝多少水?

周伍元仔细回想,确实是这么回事。医生初步判断,周伍元是糖尿病,建议他去医院住院治疗。周伍元犯难了,坐在医生面前,迟迟不愿意离开。

“怎么了?”何达兴见此情景,问他。

“医生说是糖尿病,要住院。可是,我哪有钱住院?”周伍元的眉头,锁得更紧了。

“你有医保吗?”何达兴问。

“没买,去年年底,周文星让我买,我没买。”

“糖尿病是慢性病,要长期服药,”何达兴说,“这样吧,你明天跟我们医院的车去住院,费用我来想办法。”

周伍元将信将疑:“我没有钱住院,你也能想办法?”

“当然,我们就是为你们来服务的!”

周伍元没想到,自己没钱也能去住院。这是他这辈子遇到过为数不多的稀奇事。他不知道该怎么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你先回去吧!”何达兴说,“不过,从现在开始,你要戒烟戒酒,烟和酒对血压血糖的影响挺大,还是戒了吧!”

听说要戒烟戒酒,周伍元的眉头又皱起了。大半辈子都过来了,稀里糊涂醉生梦死地过,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地过,从来没有想到过会有生病的这一天,他早就对生活失去了信心,想着有一天自己做不动了,找瓶农药,掺在酒里,“咕咚咕咚”咽下去,一了百了。

现在竟然有人说能出钱给他治病,他不太相信,不由得又看看何达兴,觉得他不像是骗人的,也不像是唬人的,自己能有什么给人家骗呢?人一个嘴一张,要钱没钱,病倒是来了。

周伍元从何达兴这里,好像又看到了生活的希望。他再三问何达兴,住院真的不要钱吗?每问一次,何达兴就回答一次,千真万确不要钱。周伍元这才放心,回家稍微收拾两件换洗衣服,第二天就跟着市人民医院的医生们住院去了。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没人会相信医院驻村扶贫工作队生活条件这么艰苦。一路上,医生们心事重重的样子,没有一个人说话。

车辆行进在弯弯曲曲的鹅卵石铺成的公路上,左颠右簸,让人心情压抑。

“这个地方这么贫穷,真是没想到!”李劲柏突然大发感慨。

一旦有人打破这种沉闷的气氛,大家的话匣子也就打开了。呼吸内科刘建虎老主任说:“是啊,很多年没见过这么落后的地方了!我们也该为这里做点什么。”

刘建虎主动让出呼吸内科主任之后,主要就是坐专家门诊。干了一辈子呼吸内科医生,他自信这点事还是能得心应手的。虽然比不上院士有水平,但也算经验丰富,在本地还算有名气。前些年,他跟朱怡瑾为了绩效考核的事闹过不愉快,现在,早就看开了。

“是啊,我们该为这里做点什么!”李劲柏说,“扶贫攻坚其实是每个人的事,不仅仅是扶贫工作队几个队员的事。我提议,大家回去之后,发动科室人员捐款,尽力帮助凤仙村早日摆脱当前的困境。”

李劲柏的提议,得到了大家的热烈响应。车厢里叽叽喳喳商量着捐款计划,估算一下自己科室可以捐多少钱。

科主任是一股不小的力量。他们在医院本来就有一定的影响力,最起码,自己带头,科室的人都会响应。这个自信心,大家还是有的。

“仅仅是捐款、义诊还不够,”刘建虎提议,“依我看,我们要几条腿走路,一边捐款,一边给凤仙村跑跑项目,留心一下有什么好的产业,带动大家脱贫。”

刘建虎这个提议,比李劲柏想得更远。确切地说,李劲柏提出的是输血式扶贫,着眼于解决当前的困难;刘建虎提出的是造血式扶贫,在村里早就一批能人,带动大家一起脱贫致富。

说到这个问题,大家不约而同将目光聚焦在周伍元身上。李劲柏问周伍元:“你说说,村里的特产是什么?”

“当然是种蘑菇和木耳了!”周伍元脱口而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我们村能拿得出手的,也就是蘑菇和木耳了!”

“怎么种?难不难?卖到哪里去?”

这一连串的问题,把周伍元问傻了。一帮知识分子,关注农民种蘑菇和木耳,他觉着新鲜。他还从来没想过蘑菇和木耳怎么种,怎么卖的问题。他脑子里,没有一点赚钱的概念。

周伍元说:“反正我家的蘑菇和木耳都不用种,想吃的时候,到山上去摘就是了。”

车厢里又陷入了沉默。很多人觉得问一个贫困户怎么种蘑菇和木耳,是一件滑稽的事。如果他知道种植,有稳定的销售渠道,也不至于落到这般田地。

见大家都沉默,周伍元猜测,他们是不是在怀疑自己的能耐。早年,他在深圳打工,也算得上是见过世面的人了。可是,自己后来怎么变成了这样?连说句真话,都让人怀疑真假。

周伍元说:“海里有海味,山里有山珍,这是老祖宗留下的话。我真的没有种植技术,也没有销售渠道,那是因为自己觉得没什么必要,想吃了,随手摘下一把,那股子新鲜劲,你们有机会尝尝就知道了。”

“那你说说看,如果蘑菇和木耳种得好,一亩山一年能赚多少钱?”刘建虎问道。

刘建虎这话又把周伍元难倒了,他说:“我没算过。”

李劲柏笑着说:“你还真是一问三不知。你们这是守着金山银山受穷!”

李劲柏说的是真话,但这话说得太直白,周伍元表情尴尬,说:“我们山里人,不比你们城里人会赚钱。也难得有几个人去算这个账。”

大家知道,从周伍元这里是问不出什么有价值的东西。贫穷像一双无形的大手,卡住村民的脖子,也有人想着要改变,但是很少有人该如何改变。如果不是国家战略,这些祖祖辈辈在山里生活的人,可能要永远贫穷下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