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科幻灵异 > 我的战衣能超神 > 第三十七章 金陵城和自己产业

我的战衣能超神 第三十七章 金陵城和自己产业

作者:迷途陌客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4-01 02:59:24 来源:笔趣阁

存完了钱,李憬带着大家先到自家在金陵的店铺安顿好行李住处,李家的店铺在秦淮河西北岸边,马上就到内城(京城)西水关城门了,这块地方。沿着河岸道路,面积不小,但位置有点太偏了,在秦淮河快流出城墙的西水关附近,这里不是繁华的商业区,离夫子庙一代也很远。但是好在有一座石拱桥沟通两岸。河东倒是繁华的城区,从这个下浮桥沿着秦淮河往东南就是传说中的十里秦淮了。但是隔着这条河地价就天差地别了。和内侧是南京最繁华的地区,三山街、大功坊里边住的都是勋贵、官员、高级武官。

安顿完毕李憬找来金陵地图开始仔细研究南京的城市布局。这里将来将是李憬未来发展的重要支点。未来二十四年,长江以北将会天下大乱,长江以南则会一直和平无事。直到清兵南下攻破扬州后,兵锋直指江南。

明代的南京城是中国历史上少见的,不规则形的城市,分成外郭、内城(京城)、宫城、皇城四个部分。外郭很大大致上是一个正方形,只是西部和南部城墙是波浪形的。东部和北部长江边的城墙都是笔直的。内城因为城内有钟山,玄武湖和莫愁湖,两边挤压,内城呈现一个葫芦嘴冲北的葫芦形,两腰就是莫愁湖和玄武湖。葫芦底部比较大些,东面城墙角靠着钟山。皇城就在玄武湖和钟山中间向南的位置而建,十分方正,宫城在皇城内,和北京一样。

皇城正门叫做洪武门,出了洪武门笔直向南就是正阳门,这也是南京内城的正南门。秦淮河上游在这里从东南流向西北。在正阳门u形城墙的正南方流过。河上有一座桥,叫中和桥,过了中和桥就是京城的正门正阳门。

可以这样理解,先不管外郭包围的外城,内城的东部大概占内城五分之一的面积是十分规整的,从正阳门进内城,没多远就是皇城正门洪武门。再往里走就是宫城和后宫,皇城、宫城都是严格的长方形城墙。皇城南侧和东侧离内城城墙没有多远,内城东门叫朝阳门。皇城的西侧没有多远有一条和皇城西城墙平行的南北大街叫太平街,这条街是如此之长,直接把内城的其他区域和皇城这边直接分开。皇城因为北边有钟山和太平湖没法向北边拓展所以很小。而内城的西半部分则一直可以延伸到长江边。这内城看起来就像一个怀孕的孕妇,太平街东侧那小部分地区,也就是皇宫和朝廷中央官府集中的部分就是那个凸起的肚子。

秦淮河在内城正南门外继续向西南通过水关流入南京内城,形成了一个u字形,然后又从西水关流出了内城。在内城流程正好十里路所以被称为十里秦淮。这十里路河北依次流经南京贡院(科举考场)、南京国子监(清代江宁府学)、钱作坊等。这些读书的先生们住河北,河对面则是十里秦淮的青/楼一条街。相当于明末三里屯或后海酒吧街。

内城的西侧才是主体,这部分的正南门叫聚宝门。进了聚宝门西侧是凤台,一直走正好是秦淮河在内城u形的顶端。这里有个桥叫钱淮桥,过了桥是一条和太平街一样的南北长街。这条街才是内城的中央大街,这条街的北部尽头西边是金陵的市政府应天府,东边是承恩寺。

内城的大小大概只有外城的四分之一,皇城的大小大概只有内城的十分之一,宫城南北长5里,东西宽4里,呈四方形。有午门,东安、西安、北安门。外有护城河围绕。南面的正门叫“洪武门”,后边是一条纵贯南北的宽广的御道。御道的尽头是“外五龙桥”,桥北是“紫金城”。“紫金城”的正门是承天门。接着是端门和午门。

在承天门、端门和午门以东,有祭祀皇帝祖先的太庙,以西有祭祀主宰国家命运之神的社稷坛。午门以内是“前朝”。位于中轴线上的三座主要大殿是“奉天殿”、“华盖殿”和“谨身殿”,通称为“三大殿”。三大殿的东边是“文华殿”,西边是“武英殿”,还有左右对称的“文楼”和“武楼”。文华殿的东侧,有“东华门”,武英殿的西侧,有“西华门”。

三大殿以北是“后廷”——皇帝日常生活起居的地方,包括奉先殿、柔仪殿、春和殿、乾清宫、坤宁宫和御花园,直到后宰门的玉带河为止。

但皇城和宫城的位置位于内城整体这个葫芦形的底部东侧边缘上。属于内城几角旮旯。不过太平街把皇宫和中央官署和内城主城区东西分开,倒也显得肃静。也便于管理。老百姓散乱杂人没事少往太平街东侧溜达。

内城、皇城、宫城的城墙是真正的夯土包砖的坚固城墙,虽然不规则,但是都是依靠地形、山势,湖泊、河流修建的。外郭则是土城,大多依靠天然形成的小山、丘陵等联缀而成,只是在薄弱的部分才包砖和修筑城门。其中内城(京城)城墙蜿蜒盘桓35.3公里,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城墙,也是世界第一大城垣,并入选世界纪录协会世界第一大城墙,而京城之外的外郭城墙更是超过60公里,为世界历史之最。南京明城墙始建于1366年(元至正26年),全部完工于1393年(明洪武26年),动用全国1部、3卫、5省、37府,152州县共28万民工,同时在五省烧制城砖,使用约3.5亿块城砖,历时达28年,终完成京师应天府四重城垣的格局。

本来修建好了内城是没有准备在修建外郭的,明太祖朱元璋耗费二十多年时间,使用二十余万工匠修筑城墙,建成面积43平方公里,京城城墙全长35.267公里公里,囊括了六朝时的建康城和南唐时的金陵城,高14-26米,上宽最窄处2.6米,最宽处19.75米,下宽14.5米左右,垛口13616个,窝铺200座的雄伟坚城。

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都城建造完工后,朱元璋与诸股肱大臣及皇子登临钟山,观察南京城的形胜,皇四子朱棣提出“紫金山上架大炮,炮炮对准紫禁城”的潜在担忧。

同时,南京城南的雨花台和北面的幕府山留在城外,对都城防守极为不利。

遂朱元璋下令建造外郭城墙,以弥补京城城墙之缺憾,外郭号称180里,实际上大概60公里左右。各段用砖砌的部分加起来约40里,外部土城高度约在8-10米,上宽6-8米。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南京明城墙四重城垣全部完工。

李家毕竟是不入流的地方士绅,和江南的大士绅没得比,所以在金陵城内城的正边角上找块性价比高的地方已经很不容易了。而且这地方过了河就是核心城区。向东就是红灯城区。往南就是凤台。这块三角形的地方有一席之地,也算是李家能搞到手的最佳选择了。

李憬把菜油交给老掌柜,由于到了年根底下,菜油零售已经涨到三钱五分银子一斤,十万斤油三钱银子一斤批发给各大粮油店和走街串巷的小贩,销售火爆,这时代产量低,逢年过节的物资供应就比较紧张。所以三天时间就销售一空。两万两的净利润已经到手,三万两银子通过李喆存入钱庄。

之前向大小商贩以李家的信用做背书,赊购了三万六千两银子的半年库存菜籽,这次李憬自己加上一万两,一共四万两一起汇回桃花坞,三万六千两归还货款。四千两作为榨油坊的流动资金交给老吴管理。

李喆激动的眼前全是元宝,这个大腿才抱上不到五天,就又有四万两的生意,李喆这回把其他客户都交给手下的伙计和跑街,自己专门什么事也不干就跟着李憬服务。

李家的产业是一排临街小楼,每座都是门脸三间,进深三间。沿着秦淮河北侧的临河小路,河堤上绿柳成行,环境优雅。李憬数了一下,一共十一栋,栋栋紧邻。李憬很奇怪,干嘛不盖成连排的还节省材料,非要三间一栋的紧贴着,使用两道墙。

老掌柜李得水介绍道:“我朝在第宅等级制度方面等级森严。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定制:一二品官厅堂五间九架,六至九品官厅堂三间七架,正门一间三架;下至九品官厅堂三间七架;庶民庐舍不逾三间五架,禁用斗栱、彩色。庶民正厅不得超过三间五架。”

“洪武三十年重申:房屋可以多至一、二十所,但间、架不容增加。正统十二年(公元1447年)稍作变通,架数可以加多,但间数仍不能改变。住宅的等级主要是限制间数和架数,至于建筑层数,则可因地制宜。”

李憬爷爷做过京师翰林院从五品官,父亲京师顺天府推官是从六品。李憬略一思索也大概明白李家在这南都藏龙卧虎之地低调的意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