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科幻灵异 > 我的战衣能超神 > 第三十一章 鸟粪有的是

我的战衣能超神 第三十一章 鸟粪有的是

作者:迷途陌客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4-01 02:59:24 来源:笔趣阁

两条船在钓鱼台岛群岛的南小岛停稳,李憬准备带人乘坐小艇上岸,两个姐姐也闹着要去,李憬说道:“去可以,但是岛上的宝贝很臭,粘到身上,不许发火,你们不要到时后悔,更不许揪我耳朵。”

“不会滴,小弟,这两天在船上都闷死了,我和姐姐下去透透气。”李悦儿赶紧说道。

“好吧,那就走吧,梅兰竹菊你们照顾好小姐。张老大,把绳网从侧舷放下把,”说着李憬带头从绳网爬下,跳入小艇,众人跟着依次上艇。很快装满二十几个人,都拿着火枪和腰刀,向岸边划去。

上岸后,李憬点燃一个小号的火药包,向远处扔去,几人躲在礁石后面,一声巨响,火焰黑烟腾空而起,这个岛上数百万只各种鸟类,从来没有被这样惊吓过,顿时漫天飞起,似乎把天空都遮住了。感觉头上一黑。很快岛上的鸟类飞走一空,在硝烟和硫磺味没有散尽,惊吓没有过去时是不会回来了。

李憬清场完毕,带着大家扛着铲子,一步步蹬岛。南小岛地形好,是李憬选择在这里登陆的主要原因,对面就是钓鱼台岛,那里都是山地不好攀登。南小岛有一大一小两座三角形的小山,中间是大片的高出海平面不到十米的平地。

南小岛又被称作大蛇岛或者是鸟岛,与北小岛之间相隔长约150米、宽约200米的橄榄门海峡,在东海风浪大时可以选择将船只驶于此以躲避风浪。南小岛的面积约0.40平方公里,而在岛屿上分别有海拔139米高的拳头岭与89米高的拇指峰。两峰之间这块平坦的平地大概有四百亩。

地上积满了鸟粪,恶臭扑鼻,李薇儿和李悦儿还有四婢,赶紧用手帕捂紧口鼻。甚至好多岩石都是鸟粪常年积累组成的。

众人面面相觑,不知道自家少爷发什么疯,这种地方有什么可以游玩的。周围一阵嗡嗡的议论声。

“少爷既然蹬岛必然有深意,你们这些杀坯懂得什么。瞎嚷嚷什么。”张老大不悦的呵斥道,立马众人不敢在吱声,沉默了下来。

二女也一个劲的给李憬使眼色,赶紧走,这真不是什么好地方。李憬却像没看到一样,反而不嫌脏,用手掰下一块灰白色的鸟粪岩石,用刀柄敲碎,仔细用放大镜研究起来。薇薇和悦悦,无语用手抚着额头,看来这弟弟的头疾又犯了,好好的跑到这里看鸟粪,还说是什么宝贝,气死了。

李憬研究了一会,面带喜色,不错这就是非常好的鸟粪肥料,富含磷肥。站起来,扔掉碎石,拍拍手上的鸟粪岩石碎屑,小竹赶紧过来用水囊倒水给少爷洗手。

李憬回头对张老大说道:“你知道我们大明的粮食亩产情况吗?”

张老大想了想,躬身说道:“回少爷话,我大明地域不同,田地的土质、气候、作物都不一样。我大明的耕作水平相比前元又有提高,北方“一夫耕田三五十亩, 亩收麦一石以上。”夏麦秋粟合起来还是2石。亩产2石,汉量(小亩/小石)3.2石,比元代的3.036石增产 5.4%,合今市制亩产300斤。”

周围诸位水手有很多跑船到过华北平原,知道详情,纷纷点头附和。

李憬问道:“那江南如何呢”

赵老大身后的舵手老张躬身说道:“回少爷话,老汉家里就是福建乡下的,江南那边也去过,南方都是稻麦两熟田,稻谷亩产如吴江昆山等田,亩旧税五升,小民佃租富室田,亩出私租一石。”什伍之租,亩收应是2石。亩产稻谷2石,折合今市制为亩产288斤。稻麦两熟田,麦的产量如果田极熟,米三石,春花一石半,大概亩产三石为常事。

张老大接着说道:“老张所说上熟之田,是稻谷“3石”,“春花一石半”。 那么,常田的稻谷产量就应当是亩产2石,春花亩产1石,合起来是亩产3石。南方一季晚稻的亩产是2.72石,稻麦或稻豆复种是稻2石、麦(豆)1石。亩产双季稻谷4石,折合今市制亩产577斤。

一位姓张的管事,接着说:“四川人称天府之国,也是富庶之地,一年两熟,亩产米一石二斗为上,一石为中,**斗为下。即中等水平田亩 产稻谷2石。”

负责瞭望的水手也说道:“湖南有田百亩,可收租谷百石。按对半租,亩产稻谷也是2石。百亩之产,入租百石,千亩之产,入租千石。也是指湖南的亩产稻谷平均2石。”

张老大总结道:“南方各地稻谷平均亩产2石。当然,这里所说的大都是稻麦两熟田的稻谷产量。单季晚稻的亩产应高于复种田。吴中秋禾1亩之收也不过3石。金陵上田十亩,一夫率家众力耕,丰产获稻不过三十余石。这个稻也当是一季晚稻,平均亩产也是3石多一点。也就是单季种植的产量。两季种植水稻只能产2石,剩下的看另一季麦子和豆子的产量了。总之,复种稻平均亩产2石,一季晚稻平均亩产3石。”

李憬点点头,说道:“好,产量情况,大家说的很清楚,我简单说几句,粮食的产量和气候直接相关,辽东长城以北只能种植一季,主要是高粱、大豆、大黄米、小米、春小麦等,上田产量一石左右而且只能种植一季。长城以南,长江以北,可以两年三季,淮河以南地区一年两季。一年春小麦和小米种植两季亩产二石。长江以南上田产量两季最多可以达到四石,合不到六百斤,这六百斤还是没有脱壳的谷子,脱壳后磨成米面,也就七八成,四五百斤。”

张老大等人点头道:“少爷说的没错,但这都是上田的产量,下田和中田要少多了。能收一亩地四百多斤粮食的只有江南一隅之地。广东都做不到的,福建那边土地少二贫瘠,更达不到了。只有琼州岛水稻可种植三季,也许能有六石以上收成。”

李憬说道:“咱家人口多,地里种的粮食不够吃,每年都要从江南吴淞一带大量买粮食每年花费上千两白银购买低价的杂粮陈粮,给雇工和伙计吃。咱们家除了那2600亩水田是上田,一年两季稻子,亩产也不到四石,因为咱们土地不行,肥力不够。”

张老大说道:“少爷说的对,咱们家每年都把人畜粪便积攒起来和**的草木沤肥,但是肥料还是远远不足,一亩地至少要上两石肥料才能达到淞沪那边的产量。可哪有那么多肥料。”

李憬踢踢脚下,说道:“这些陈年积累的鸟粪,甚至鸟粪化石,粉碎了都是很好的肥料。多了不敢说,收割翻地时,足量添加作为底肥,至少亩产可以增长五成。”

李憬一番话顿时让众人大惊失色,增长五成。李憬对众人的反应并不吃惊,鸟粪中含有相当丰富的固态氮和磷。实际上,甚至比牛粪或者马粪更好。牛或马只吃植物,而海鸟几乎只吃鱼,食物中丰富的蛋白质意味着它们的粪便中氮的含量会很高。此外,鸟粪是粪便和尿的混合物,因此具有比其它动物粪便更多的氮和磷。鸟粪被风干然后一层一层堆积起来,形成氮磷养料。

李憬接着说道:“这大员现在朝廷并未派驻官员管辖,这个大岛上,有1500万亩土地可以开发成田地,其中水田至少可以开发1000万亩。南部一半地区可以一年产水稻三季,北部一半地区可以产水稻两季。按照最富裕的标准一户人家一百亩水田来算足足可以养活十万户。五六十万人口。如果大量开采这些岛屿上的鸟粪做肥料,足可以养活百万人口。而这里千百万年积累的鸟粪遍地都是,足够使用几十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