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科幻灵异 > 我的战衣能超神 > 第六十六章 钢铁基地开建

我的战衣能超神 第六十六章 钢铁基地开建

作者:迷途陌客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2-09-26 16:15:58 来源:笔趣阁

李憬从爷爷手里要了数十名掌柜和管事,分配到重庆、汉口、铜陵、马鞍山负责撑起各地的业务。这些人将会被用狂飙一号尽快送到地方。之前写信让二叔招募的疍家人和各种工匠也招募了五百多人,这次都乘坐海船来到了金陵。

这段时间,李家新的织布机已经做完了一百台,并且都开始开工了。李憬的爷爷拍板在做四百台,凑够五百台织机,建一个超大的纺织工场。一天可以出相当于原来一匹布的一万匹布。一匹布至少有一钱银子的利润,仅仅这一项一天就有一千两银子的纯利。一年如果经营的好纯利能达到四十万两。李家的人都快疯了。族里拼命秘密打造鲁米铳,招募家丁卫队。王老三还带着一百多个李家少年,在研究缴获的六磅炮和燧发枪。而李憬的未来家主地位也日益巩固。

坯布可以在潮州直接批发给中间走私商人在海上交给佛朗机人。这个时期,大明是世界最大的纺织品提供国,美洲的布匹都是从广东贩运过去的。这是一个全球的市场,容量没有尽头。根本不担心销售的问题。

李憬的榨油作坊继续扩大,目前榨油机已经达到了三十台,吴掌柜计划扩大到一百台。一个月产油量达到百万斤。这样的产量,韩江上游的菜籽也就差不多了,不会在继续扩大了。这些油在潮州府可以每斤净赚五分银子批发给广州商帮。一月净利可以达到五万两,这个数字比纺织还吓人。不过,受限于菜籽的产量,这个作坊也就只能这么大了。纺织工厂还可以继续扩大。

榨油厂是李憬私人的,不像纺织工场是公中投资的,属于整个李家。这一年六十万两银子是李憬继续投资工业的底气。

这段时间要等秦良玉的大军到来,一起乘船北上,李憬正月十五到秦淮河放松一下,见识一下这个时代的最昂贵的消费方式。

李憬和爷爷的一些世交的子弟,租了一条画舫,一起饮酒赏月,同时听听清倌人的弹唱。半夜前散场,李憬品味了一下,真是健康绿色的活动。并没有想象中的香艳场面。

过了正月十五,李憬带着这些工匠和五百多准备做工人的疍民,乘坐武夷山号帆船,来到马鞍山李憬买下的那块地,开始了施工建设,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李憬急着把自己的钢铁基地建设起来,自己就可以逐步壮大起来,有了和晋商和徽商掰手腕的实力。

基建最重要的材料就是水泥,烧制水泥就要提上日程。这个对李憬来说没有难度。波兰特水泥足够他使用,就是石灰石和粘土按比例煅烧,然后研磨成粉。

这些材料李憬买下的地皮上有的是,李憬组织了五十个人专门负责建立水泥工场,用立窑烧制波兰特水泥。唯一麻烦的是研磨,这个可以用驴子拉着石磨来干。以后李憬准备在附近的一条小河上修建水库,下游修建冲击水槽,用水力来带动一些设备。

李憬又从当地雇佣了一千三百多个农民来烧砖,挖煤,挖铁矿石,平整厂区土地,和修建到江边的道路,到处都是开挖各种沟槽,拉着石滚子到处跑的人。码头也在建设,目前主要是用烧焦表面防腐的整个木材,削尖一头,用滑轮组吊起巨石砸到水下的泥土中,打好桩子在铺设木制栈桥。用于停泊船只。

这些都是辅助性的工作,真正重点是,修建炼生铁的高炉和炼钢的平炉。绝大部分工匠和四百多疍民工人,都是来做这个工作的。李憬看到目前的条件实在是太差,先试着做一台,大炼钢铁时代的土高炉。

通常,冶炼1吨生铁需要1.5-2.0吨铁矿石,0.4-0.6吨焦炭,0.2-0.4吨熔剂,总计需要2-3吨原料。为了保证高炉生产的连续性,要求有足够数量的原料供应。高炉冶炼是把铁矿石还原成生铁的连续生产过程。

铁矿石、焦炭和熔剂等固体原料按规定配料比由炉顶装料装置分批送入高炉,并使炉喉料面保持一定的高度。焦炭和矿石在炉内形成交替分层结构。矿石料在下降过程中逐步被还原、熔化成铁和渣,聚集在炉缸中,定期从铁口、渣口放出。

大炼钢铁时代设计的土高炉有很多是冶金学院设计的,不是真正的土法上马的土高炉。李憬作为工业大学的老师,是比较了解的,就是耐火砖有些难度,但是随便找个烧瓷器的窑就能弄。李憬先设计了一个日出生铁十吨的小高炉。大概用了十天左右基本就建成了。

铁矿采矿组,用钢钎打眼,用黑/火药爆破,很快也从矿洞里开采除了大量的铁矿石,就是选矿麻烦,需要用人工使用大锤砸碎,然后用挑出石头,剩下的才能使用。这段时间江对岸的煤矿也开采出了煤,炼焦在李憬的指导下一次性成功。这些对李憬都没有什么麻烦的,这年代能烧瓷器的窑口,基本就能弄这些。只要找到足够的工匠就好。

一个月的时间飞快,这一天终于高炉点火成功,当天第一批次的生铁和铁渣分别从不同的出口排出,标志着高炉终于圆满成功。这时随着不断的招人,这里已经有三千多人了。毕竟这里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太多的人手。

李憬决定第一批建设十吨级高炉二十座。日产200吨生铁。年产七万多吨生铁。生铁很脆,又叫白口铁,如果继续冶炼成钢需要建设平炉。或者转炉,这个不是马上可以弄出来了的,但是有了生铁,就可以通过锻打的方式获得钢材。

生铁也是有市场的直接销售也是可以的,李憬马上要去辽东和北京,算算日子秦良玉的大军也要来了,来不及研究坩埚炼钢或者转炉炼钢了。只好利用长江的水力,建设了十几台木制的巨大水利锻锤,由工人把生铁烧红后放到锻锤上捶打,做成百炼钢。

其他的等他忙完了,北京那边的事情再说。全国各地的铁匠都是用生铁甚至海绵铁锻打来制造钢制武器和工具的。生铁是最基本的原料,不愁销路。

明末一年的钢铁产量也不过五十万吨左右。官方的数字是9000万斤。李憬这七万多吨生铁在长江沿线各省就能消化完。

等李憬弄完了北方的事情,就准备常住马鞍山,建设一个年生产钢铁百万吨级的钢铁城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