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科幻灵异 > 我的战衣能超神 > 第一章 桃花坞

我的战衣能超神 第一章 桃花坞

作者:迷途陌客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2-09-26 16:15:58 来源:笔趣阁

第一章

重生梅花坞

料峭寒风中,梅溪两岸十里梅花怒放。浑若人间仙境。一阵风吹来,落英缤纷,煞是好看。

一位弱冠少年踞坐河边大石之上。一身青衫,手握折扇,脚踏七星小牛皮靴,一尘不染。白玉般的拇指上戴着一枚翠绿的扳指,仿若一湖秋水青翠欲滴。长发束成马尾,随风飘荡。肌肤雪白凝如羊脂,腰细肩宽,长腿猿臂。带着出尘的气质。

天鹅般的长颈上一张略长的瓜子脸,两道英气的剑眉入鬓,眉下两道狭长的丹凤眼,一只眼睛大而有神,另一只眼睛却有些微微眯着,偶尔睁开,却有摄人心魄的神采。鼻若玉柱,挺翘笔直,嘴角有些抿着,似乎带着对着这个世界的不屑和嘲讽。

王安石有诗赞美张良少年时有云“留侯美好如妇人,五世相韩韩入秦”。形容少年张良体态和容貌俊美姣好,犹胜于美貌的少妇少女。此刻青石上的这位少年郎却也不遑多让。

此时俊俏的脸蛋上却一脸的无奈,面带苦笑。看着自己这十五岁的小屁孩身体,心里却住着一个四十几岁的大叔的灵魂,其中酸爽真是无语对苍天。自己对女性化的俊美一向比较排斥,但以自己上山下海的人生经历却深深的知道,这种阴柔美确实是种花国绝大多数花痴少女少妇的最爱。

西方的夫人和小姐门最欣赏的是大卫那种肌肉男,看看文艺复兴时代米开朗基罗等大师们的作品,健美、阳刚、**着的**,虬结的肌肉,一见之下,立马让西方的夫人小姐们荷尔蒙飙升,激动的浑身打摆子,胡言乱语的不能自己。可在种花国大卫就变成了臭不要脸的黑炭头尉迟恭。君不见,得女人欢心的不论是西厢里的张生,还是水浒里西门大官人,哪个不是白面小生一枚。他当年曾问过不同的女性朋友,对肌肉男最多的评价居然是“恶心”。潘驴邓小闲,潘排在第一。

一个月前,李憬还在某三流工业大学教书,现在大学里评职称,升迁都要有国际知名大学留学经历,当下海龟多如狗,博士遍地走。李憬一个国内大学毕业留校任教的实在没有什么优势,系里其他几个讲师不是斯坦福就是宾夕法尼亚,李憬尽管是系里发表论文最多的,资历最老的,学术成果最多的老资格,尽管著作等身,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四十几岁还在讲师位置上蹉跎。

这次学校又有几个副教授名额,李憬本以为该轮到自己了,结果最后又是名落孙山,因为评教授和系主任“加州伯克利”发生激烈争吵,问候他家女性友人后怒气冲冲摔门而去。没想到一夜醒来,居然成了梅花坞李家的小少爷,这个小少爷和李憬同音同字,也叫李憬。

李憬苦笑着想到,自己因评不上职称气死,雁过留声人过留名,这也算是给加州伯克利们留一点茶余饭后的笑料吧。李憬老家是河北沧州人,祖传的八极拳世家,本是堂堂河北大汉一枚。没想到这下可好,居然成了重生成为小鲜肉。李憬年轻时也经历了几段感情,有的有缘无份,有的是遇人不淑,转眼四十几岁还是孤身一人,真是事业平生悲剧多,家校循环究如何。不过也好,倒是了无牵挂。

如人生能重来一次,换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也未尝不可。

梅州这个地方历史悠久、文风鼎盛。最早在南齐永明元年(483年)析海阳县设程乡县。到了五代十国南汉乾和三年(945年),也就是后晋开运二年,程乡升为敬州。

到了宋代,宋朝的君臣就比较搞笑了,专门和梅州这个名字过不去,有事没事都要改改。宋开宝四年(971年),因避宋太祖祖父赵敬讳,改“敬州”为“梅州”,“梅州”的名称即始于此。到了宋熙宁六年(1073年),又废梅州,以程乡县隶潮州;到了元丰五年(1082年),梅州复置,仍理程乡县,属广南东路;这还没完,到了绍兴六年(1136年),废梅州复设程乡县隶潮州;绍兴十四年(1144)又复置梅州,仍理程乡县,属广南东路。

到了元朝,蒙古人继承了宋朝君臣的恶趣味,不把名字改来改去,但把归属划来划去。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改梅州为“梅州路”,置总管府;至元二十三年,复为梅州,属江西等处行中书省广东道宣慰使司;元贞元年(1295年),隶属潮州路;延佑五年(1318年),改直隶广东道宣慰使司。

蒙古人唱着我和草原有个约定,转眼间又回草原放羊去了。朱家坐了金銮殿,新朝廷破旧立新,明洪武二年(1369年),又双叒叕废梅州为程乡县,隶潮州府。这是梅州州治开始设立的肇始。等下一次回复梅州古称就要等到清代中期了,这次终于没再更改一直使用到现在。

李家是当地望族,合族世居梅州,历代进士举人不少,梅花坞镇这一支属于旁支,却是子孙兴旺,数百年来逐渐聚村成镇。李憬的家是梅花坞李家分支的长房。镇子依山面水,处于梅溪拐弯处,形成一个小半岛,三面都是梅溪,北面是山,镇子中间一条青石板路是主要的商业街,最北面,依山而建的一大片大宅子就是李憬家的老屋。

梅溪就是后世的梅江。广东第二大水系韩江的上游主干的古称,韩江因韩愈流放地而得名,流域面积三万多平方公里,占据着广东江西福建三省交界的大片山区,最后在潮州入海。

韩江流域面积广大,和台湾大小差不多,多以山地为主,号称山地占九成六,只剩下两分水、两分平原。韩江上游支流密如蛛网,有近百条大小河流汇入,水深江宽航船如织,村落乡镇大多聚落于水边,当地气候夏天炎热,冬季现代也不会低于十摄氏度。明末虽然处于小冰期,气温大幅下降,太湖曾有结冰记录,但武夷山脉等山脉阻隔了北方的寒冷气流,未有结冰记录。除了汛期一两个月暴雨倾盆,韩江汹涌难以行船外,倒是四季水路发达。

都说上帝关上了门却又打开了一扇窗,这韩江流域虽然都是山坡地,种不了多少庄稼,但这一带,却有丰富的矿藏,现代勘探出来,已探明的有煤、铁、铜、锰、铅、锌、银、锑、稀土、石灰石、花岗岩、大理石等48种,530多处矿床。 其中煤储量2.7亿吨,占广东全省第二位;锰、 铁储量分别占全省的20%和30%。

梅县的铜、蕉岭的石灰石、大埔的瓷土、兴宁的煤、平远的铁,以其储量丰富、品位高而颇负盛名。数亿吨的优质无烟煤,遍地的铁矿,虽然都是中型矿藏,但是品味之高令人乍舌,一般都在百分之四十五以上。铜矿分布也较为广泛。尤其是高岭土有数亿吨,质量之好不次于景德镇。本地的青花瓷有几百年的历史,远销十三省和海外。

因为地少本地人开设厂矿作坊,经营海贸反倒成为主流,思想远比内地开放。加之此地水路可入海,通往北方南阳各地,交通发达,同时又身处内陆山地,不被海匪骚扰,也无倭寇之患真是一块福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