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穿越之掉崇祯面前 > 537 一举数得(为淡看风云之巅白银盟加更37/110)

一听这话,崇祯皇帝当即兴奋地拍板道:“这个可以有啊!”

对于这次晚上的这些节目,可以说他都很满意,并且也能想象到,如果全国巡回演出的话,必定会民心士气都有一个正面的作用。

对此,他当然会举双手双脚欢迎了!

于是,第一届春晚的重播,也就这么敲定了。

按照习俗,大年三十是要守岁的,也就是一直不睡觉。

这个时候,因为是临时决定的晚会,节目不多,也不算太晚。崇祯皇帝也就不留他们,让他们回家能和家人再去守岁。

临走之前,按照张明伟在事前的提议,给每个到场的人都发放了一枚银质纪念章。

正面是写着崇祯十七年迎新晚会,北面则是参会人的姓名。

这个纪念章其实没重几两,然而,所有人知道,这东西代表得是巨大的荣誉,千金易得,纪念章在整个大明,都只有这些在场的人有。由此可知,会有多珍贵了!

另外还有文书一份,上面写着该人的功绩以及全体出场人员的一份名单。

因为人数太多,本来计划由崇祯皇帝亲自颁发的,就改为司礼监掌印太监王承恩在皇极殿门口这边,唱名依次领取。

这个纪念品并没有事先告知,因此,当皇极殿内的人听到领这东西的时候,顿时一个个都是喜出望外。

“宋应星!”

听到唱名,宋应星赶紧上前,恭敬地接过一只手提袋。

这些手提袋,都是内宫出品,上面还绣着“大明第一次赏功迎新晚会”字样。

看着这个,惊喜交加之余,宋应星连忙又面向崇祯皇帝方向,恭恭敬敬地一礼。

这可是传家宝啊!

看着大殿内的人,一个个上前领取东西,眼睛都盯着王承恩,那是一眨不眨,唯独方孔炤和方以智还转头往自己这边看下,张明伟不由得摇头苦笑,便转头对崇祯皇帝说道:“之前我给陛下提过的钱币,经由方孔炤父子日夜赶工,刚好在晚会前已经赶工出来了。”

“哦?”崇祯皇帝一听,当即有点惊喜,连忙问道,“在哪里?拿来给朕看看?”

于是,张明伟向方孔炤和方以智招了招手说道:“陛下要看钱币!”

一听这话,方孔炤和方以智的脸色,明显露出了欣喜之色,连忙出了排队的队伍,双手呈上那个盒子,由御马监掌印太监方正化上前接过,然后呈献御前。

打开盒子,崇祯皇帝拿起这些金银铜币,一个个地看过去。一边看,一边不断点头,赞不绝口。

冲压而成的钱币,和浇铸法得到的铜钱,还是很不一样的。

要不然,崇祯皇帝也不会一看之下就赞不绝口。

听到这动静,周皇后也不由得瞧过去,要了几枚去看看,立刻便喜欢上了。田贵妃和袁贵妃等人见了,注意力一下便转移过来,看着亮晶晶的东西,也纷纷小声讨论了起来。

底下的方孔炤和方以智,看到皇帝和皇后贵妃他们,都是很高兴的样子,他们的脸上,也不由得露出了笑容。

张明伟则给崇祯皇帝解释着这钱币的相关事情:“陛下,这些钱币上面的数值分为一,二,五,十这四种基本单位,就能凑齐任何数值。并且,因为面值的不同,这些钱币的成色便也有区别……”

崇祯皇帝听着他这话,一边也开始打量这些钱币的成色,不时点点头回应。

“朝廷如果改用这种钱币的话,因为其本身就有一定价值,因此不会向大明宝钞一样变得一文不值,是有一个价值底线的。”张明伟继续给崇祯皇帝解释道,“这主要是考虑到目前朝廷的信誉还不够足以让百姓放心。等到将来有朝一日,百姓能完全相信朝廷的信誉时,再用纸币来代替,那便没事了!”

这个金属货币的发行,朝廷的本钱还是很大的。如果用纸币的话,那成本相对而言,就趋向于零。对此,崇祯皇帝当然是向往的。

不过他也明白张明伟说得有道理,至少目前阶段是不可能再用大明宝钞。不过就算用这种金属货币,那对大明也有非常大的好处!

于是,崇祯皇帝便抬头看向方孔炤父子俩说道:“听先生说你们日夜赶工,朕才能这么快看到这些钱币,真得辛苦了!”

“此乃微臣之本份!”方孔炤父子俩,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道。

话语间,充满了喜悦。就感觉之前的付出都值得了。

崇祯皇帝听了,很是喜欢,便笑着说道:“等年后,朕再给两位封赏!”

方孔炤父子俩一听,又是一阵感恩。

这个时候,他们俩才没了牵挂,高高兴兴地去领纪念品了。

崇祯皇帝又看了一会钱币之后,便转头看向张明伟说道:“那年后朕就下旨用这种钱币了?”

“陛下,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这种钱币该怎么发行!”张明伟听了,便立刻提议道,“洪武时期的钞法,需要修改。并且这个钱币要是发行不当,也会有问题。”

“那先生觉得,该怎么做为好?”崇祯皇帝一听,便想也不想,立刻便问道。

这时候,朱媺娖过来张明伟的身边,想要旁听,却没想到,被周皇后给叫了过去,然后一群女人便在那叽叽喳喳起来。

张明伟看到朱媺娖好像有一丝无奈的神情,心中不由得一笑,也不去帮她解围。这大过年的,陪她几个娘说说话,也是应该的。

这么想着,他转头看向崇祯皇帝,表情变得认真,对崇祯皇帝说道:“陛下,今天我在来的路上,遇到了一个事情,是这样的……”

说着,他便把那事情较为详细地说了。

崇祯皇帝看他的表情,以为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便认真地听着,结果听来听去,他压根听不出来有什么不对。

于是,听到张明伟好像讲完了,便有点奇怪地问道:“先生,这事怎么了?和钱币发行有关系么?”

“陛下,先不急,且听我说!”张明伟微笑着说道,“这商人的借贷,高达百分之五十,在我家乡那边其实是属于高利贷,是严禁的,因为很容易会让人还不起贷款,从而家破人亡!”

说到这里,他郑重地说道:“想要让百姓变得富足起来,就要给百姓赚钱的机会。不管是用来经商,还是用来种田或者购买其他东西。因此,这借贷的利率绝对不能太高。就比如说这一次,如果不是我刚好经过且插手,那一家会家破人亡都是大概率的情况。因此,高利贷绝对不能允许存在。”

听到这话,崇祯皇帝显然也是在用心思考的,过了一会之后才说道:“先生,这是要朕下旨禁止么?可这种事情,怕是没那么简单,就算朕下旨禁止了,怕他们也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效果不大吧?”

“确实如此!”张明伟听了,肯定了他的提问,随后才回答道,“但朝廷为国为民的姿态,必须要有。并且,朝廷也要下场,同样进行放贷,只要比民间利息低多了,自然就会降低高利贷的情况。”

“这……”崇祯皇帝听了,脑海中马上想起一事,便立刻说道:“前宋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似乎就是先生所提议的,不过据朕所知,这《青苗法》最终也是害民之法而废止了啊!”

自从登基以来,崇祯皇帝面对一团糟糕的局面,当然也想过要变革,为此也参考过历史上的那些有名变革,因此对王安石变法有所了解。

张明伟听了,当即摇头道:“陛下,王安石变法,和我所说的这个,虽然同是利率降低,但是其目的在本质上是不同的。”

“哦?此话怎讲?”崇祯皇帝一听,稍微有点惊奇,便立刻追问道。

他的这话,动静大了一点,还吸引了周皇后那边看过去。

看着这两个男人又在讨论国家大事,她们便在心中苦笑,随后也不管他们俩,继续围着朱媺娖问这文艺兵相关的事情去了。

崇祯皇帝这边,就听张明伟给他认真地分析道:“王安石变法,主要是朝廷没钱了,他变法的目的,是为国库找到生钱的办法,但是,有些急功近利,因此,虽然他规定了《青苗法》中贷款利率只有百分之二十,可却也成了害民之法。因为他的根本想法中,没有以民为本的想法。”

崇祯皇帝听着,并没有说话,当他的表情告诉张明伟,崇祯皇帝是在认真思考的。

于是,张明伟便继续说道:“以民为本,民富则国强,同样有利朝廷,有利国库。《青苗法》如果是真为百姓着想,急百姓之所想,又怎么可能变成害民之法,导致民怨沸腾呢?”

如果要展开细说的话,估计一晚上都说不清楚。为此,张明伟简单地说了下之后,便把话题拉回当下,对崇祯皇帝说道:“因此,我建议,设立银行,也就是钱庄,向百姓进行贷款,利息不超过百分之十,可根据民间流通的钱币多少适当调整利息,控制大明的钱币不贬值也不紧缩,还能为国库增收,一举数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