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穿越之掉崇祯面前 > 506 放弃宁远(为淡看风云之巅白银盟加更26/110)

这个正事,自然就是组装蒸汽机进行实验了。

对于街头巷尾的那些有关新学吹牛的传闻,最好的反击方法便是用事实来说话。

虽然显微镜也可以,但是拥有的人太少,能通过显微镜看到微观世界的人,也是屈指可数。毕竟这些东西,现在也没法普及。

还有望远镜,虽然可以起到一定程度的千里眼的证明。可是,就连这,普通人也摸不到。因为玻璃厂打磨出来的那些望远镜,都是要先配发给军队用的。这也是为什么朝廷官军这边,将领能尽量做到人手一个的原因。

如果蒸汽机能组装成功的,那带来的效果就绝对不一样了。摆在那里,动起来,都是可以无数人围观的,这就是对那些攻击新学传闻的最有力反击。

而且张明伟要组装的这个蒸汽机,当然也不可能是按照原本蒸汽机的发展顺序一个个从头来,当然是要挑选成熟的来做。

后世他写明末小说,无一例外都要攀科技。当初查资料的时候,自然也是去找最成熟地查资料的。

眼下张明伟让人打造的这些蒸汽机的零部件,就是在原本历史上,一八零四年时候,由英国特里维西克发明的高压蒸汽机。

当初他发明出这个高压蒸汽机的时候,被那个有名的瓦特传谣言,说高压蒸汽机容易爆炸,因此导致他的这个蒸汽机压根没有销路。

事实上,特里维西克的这个锅炉装有安全塞,也就是铅铆钉,温度太高时会熔化使蒸汽逸出,从而避免造成损害。

后来,他在加的夫作建了一条环形轨道,他的蒸汽机车就在这条环形轨道上开动,并找来喜欢新奇玩意儿的人乘坐,向他们收费。由此,他的这个蒸汽机车便赢得了世界上第一辆利用轨道的机车荣誉,被历史所铭记。

……………………

这一日,大明京师书院的实验室这边,就由锦衣卫给戒严了。任何人,除非兴国公同意或者有崇祯皇帝的旨意,否则都不能入内。

张明伟带着方以智、宋应星等人,正式开始组装蒸汽机,或者准确地说,是蒸汽机车。

零部件一共三套,虽然张明伟也给出了游标卡尺,还有零部件的具体大小。但是,毕竟他没有组装过,前世所查的资料,到底是不是完整,没有试验他也不知道。

因此,就只能是摸着来。

根据张明伟的指点,以圆柱体锅炉为基点,大齿轮、飞轮、烟囱、曲柄、活塞杆、十字头杆等等,都开始试着组装了起来。

真开始动手起来的时候,果然发现了一大堆问题。零部件之间的不契合,拧不动,装不上等等。

如果三套零部件都没有适合的,那就有等在边上的能工巧匠现场开始处理。

有的处理快的,简单处理下就能安装上,这一种,主要是零部件过大的那种。而对于零部件过小的,那就没办法,只能重新铸造,再进行人工打磨等等。

一如张明伟当初对崇祯皇帝所说的,要组装实验完成蒸汽机,五十万只是起步而已。

……………………

在张明伟等人忙碌这蒸汽机车的时候,有关这里的异常,自然也引发了有心人的关注。

毕竟有锦衣卫戒严,一看就知道有事情。

张明伟对于这些八卦的人其实也没想着隐瞒,甚至主动透露出了消息。

这么一来,京师这边就轰动了。

兴国公在做得东西,真得能日行千里?新学真有那么厉害?

对此,就京师的舆论来说,基于兴国公过往种种神奇,至少有一半人是相信兴国公会说到做到的。

而当这个范围再扩大,那相信兴国公的人就急剧减少了。

不管相信还是不相信,全都关注着大明京师书院那边,等着看结果。

就连崇祯皇帝,一开始还忍得住,可等了一些天没动静之后,也派了王二彪过去现场看着,然后一天一报。

万事开头难,张明伟对此是有预期的,也有耐心耗着,总之,组装的进度,在一点点地向成功迈进。

………………

与此同时,在辽东盛京崇政殿内,满清的亲王贝勒等等,只要身份够的,全都在,使得崇政殿都显得有点小。

这么多人一起议事,很显然,这个事情非常重要。

珠帘的后面,已经不再是皇太极,而是布木布泰陪着她儿子福临坐着。对了,此时的福临,已经登基称帝,一如原本历史上,年号顺治。

对于珠帘外面的动静,布木布泰也在关心地听着,不过她基本上听不明白,怎么会这样呢?想不通!

在珠帘外面,主事的是两名摄政大臣代善和多尔衮。他们两人,背对珠帘,分左右坐在那里。

就见多尔衮看着面前的一群人,沉声开口问道:“本王认为,大清当守好锦州为要,宁远,该放弃便放弃了!”

听到这话,就听豪格当即嚷了起来道:“我父皇在世时,何曾有过丢城失地?如此做法,不愧对……”

他的话还没说完,代善便一声重哼,打断了他的话道:“如若不放弃宁远,派兵多少合适?能保证明军再来攻打而不丢么?我大清的兵力又有多少?这些,你想过没有?”

豪格对他们两个摄政王,一个都不怕,闻声之下当即看向代善说道:“之前是兵力分散,又没有防备,才被明狗捡了便宜。说起来,也是镶白旗的图尔格无能!如果三万大军都在宁远城驻扎的,明狗还能打得下来?”

这个时候,建虏这边已经基本上都了解了整个宁远之战的经过。知道分布在三座卫城的兵力,基本上是被明军在最后各个击破,没有发挥一点用处。而在宁远这边,图尔格又领兵出城,在城外丢了一万军队。

豪格说得也没错,如果这三万军队都在宁远城的话,明军来攻的也就三万来人,就算攻入城内又如何?真要这样的话,战争结果很可能就会改写。

多铎听到豪格攻击镶白旗,便冷笑一声出列说道:“既然你这么厉害,那你领本部人马去驻守宁远如何?”

“……”豪格一听,顿时愣住了。

他的本部人马,就一个旗的兵力,也不可能全部拉走去宁远。虽然他不相信会被明军打败,可冒那么大的风险,谁傻?

多尔衮看着豪格不动不语,虽然有点恼火,恨不得豪格身首异处最好。可如今这个时候,他还是知道以大局为重。

因此,他便开口再次说道:“放弃宁远,我大清并没有多少损失。何人还有异议?”

这一次,豪格都不说话了。因为如果他坚持的话,搞不好就真得如同多铎所说,让他去驻守宁远了!

其他人也都是类似想法,因此,便一个个当了缩头乌龟。

明国把所有辽东军民都撤回了关内,宁远就等于是一座空城,屁的油水都没有,还有承受被明军突袭的风险!

没好处的事情,又有几个人愿意干?

多尔衮见没人反对,便转头看向代善道:“那此事就这么定了?”

代善听了,便点点头。

然后,他们两人站起来,礼节性地看向珠帘后面。

布木布泰一见,连忙用手捅了下儿子的腰。

顺治正在无聊着,被他娘一提醒,便连忙说道:“准奏!”

事先得过提醒,他只需要说这两个字而已,非常地无聊。

多尔衮和代善闻声,便重新坐下,继续议事。

就听多尔衮继续发言道:“从种种迹象来看,明国那边的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可我们却一无所知,诸位有何办法,可查探明国消息?”

这个事情,其实建虏一直在想办法,可是却相当棘手。

辽东地处偏僻之地,被山海关阻挡,绕道蒙古草原,又有长城沿线的封锁。更让他们觉得无力的是,明国把关外的军民全部撤回关内,严卡关口,想派人混进关内都非常难,甚至不可能。

而且辽东和关内千里迢迢,就算入关了,想要把消息再传回辽东,又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正是因为如此困难,建虏虽然觉得不知道关内消息不妥,却也没有多大动作。

可是,这一次被明军突袭之后,这些建虏头目便感觉到不了解明军那边消息就太吃亏了,便在这崇政殿内提出了这个事情,看看有什么办法来解决。

然而,多尔衮说完之后,崇政殿内非常地安静,就没有一个人说话。

自从明军突袭宁远回去之后,罕见地连夜不收都不撒出来,只是守着城池。这让建虏这边,更是感到无奈。

多尔衮见此,不由得转头看了下代善,发现代善也刚好看向他,彼此之间的脸上,皆是无奈。

这时候,他们非常地想念以前的日子。

没办法之下,这次的会议,在商量加强沿海防御之后便只能散会了。

不过多尔衮没走,而是派人传来洪承畴。先是亲切地慰问了下他,然后便问出了这个问题,期待洪承畴这个曾经的大明高官,能给他出个主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