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穿越之掉崇祯面前 > 437 全赖先生一人之力(为淡看风云之巅白银盟加更4/110)

一听这话,课堂内顿时为之一静。

他们虽然并不是特别关心遥远的河套那边如何,但是,光复了一个地方,这确实又是一个胜利。

为什么朝廷这段时间来,一直是捷报频传呢?

有一部分人为此高兴,可是,也有一部分人,却开始担心上了。

因为他们知道,这些胜利的背后,都站着一个他们要对付的男人!

本来,他们就已经是难以对付的了,如今,肯定更难对付。

有这种想法的人,便是以那个文生为代表。他回想着昨天那人的分析,如今看来,真是一点都不靠谱。

怎么办?

以他为首的人在发愁,但是,在紫禁城内,原本从登基以来就一直愁眉苦脸居多的崇祯皇帝,却是笑得合不拢嘴。当然,这也是在私下里,最多是在王承恩等家奴的面前,他才会表现得如此开心。

这不,看着捷报上的内容,崇祯皇帝便忍不住拍着捷报对王承恩说道:“看到没有?要不是先生提起来,我们都不知道,原来福建水师竟然真得这么能打!用在辽东,真是好刀用在钢刃上了!”

王承恩一听,忍不住嘴角一抽,看皇上高兴的,竟然都口误了!

不过,他很识相,假装没听到。反正崇祯皇帝要是正常的话,绝对不会再把好钢用在刀刃上上说错的!

“万岁爷说得是!”王承恩只是笑着迎合道,“先生的来历注定了,他所提出的那些,都是证明过的。好像先生还说过一句什么话来的,什么时间是检验真相的唯一标准!对他来说,不真是如此么!”

崇祯皇帝听得当即哈哈大笑起来,用手指着王承恩说道:“你这个滑头,朕怎么就没听先生说过这话?朕要是没记错的话,先生在说他那科学技术学识时?说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你会改!”

王承恩说这话?本来就是要逗崇祯皇帝开心,因此此时见崇祯皇帝果然很开心,他便跟着呵呵地陪笑起来。

总之?这气氛非常地不错?都让边上站着的宫女和内侍很轻松。

特别是一些年老点的宫女内侍?经历过以前的,看到这一幕?回想起以前?他们对崇祯皇帝的改变?感触最深了!

战战兢兢?度日如年的不堪回首往事,该是一去不复还了吧!

他们在想着,崇祯皇帝却也想起什么,便带着期待?又带着好奇问王承恩道:“大伴,你说这捷报中所描述的,那奴酋会有事么?”

在李来亨发来的这份捷报上?有描述黄马褂抬人下山的情况?并附有推测?但没有下结论。

毕竟,这么大的事情,要是下了结论,万一有问题的话,那绝对是谎报军功,一场大胜之下反而可能会引来处罚?那就不好了!

对于建虏那边的情况,崇祯皇帝自然也是有所了解的。那些黄马褂,就类似于锦衣卫,是直属奴酋的亲卫。

一般而言,在那种情况下,由黄马褂小心翼翼伺候着的,必然是奴酋本人的。

看着崇祯皇帝期待的眼神,王承恩也不敢下结论,只是猜测着说道:“万岁爷,奴婢是这么想的。那奴酋既然亲自领军去攻打皮岛的话,肯定是要观战的。而他想必对于此次攻打皮岛是寄予厚望的,要不然,他也不大可能把朝鲜国王招过去看一场败仗。如此一来,寄予厚望的一场胜仗,结果却变成了全军覆没。奴婢从这点上来看,那担架上的人,很有可能是奴酋本人!”

崇祯皇帝听了,当即哈哈大笑起来,然后对王承恩说道:“先生曾告诉过朕,说那奴酋是个大胖子,而大胖子呢,身上肯定有各种毛病。这气急攻心之下,说不定真得气死都有可能。真要这样,那就太好了!”

“先生说过,好像这奴酋也就只有今年的命!”王承恩听了,便跟着笑道,“反正先生很快就要到了,回头不如问问先生,便会更清楚一些了!”

一听这话,崇祯皇帝都有种迫不及待之感,当即感慨地说道:“呀,先生为朕南征北战,平定贼乱,这一眨眼,就已经离京一年又两个月十三天了。也不知道先生如今如何了?”

“……”听到这话,王承恩忽然心中有点嫉妒了。

皇上和兴国公分别的时间,竟然记得这么清楚,都具体到天数上了。这么挂念的,真是没谁了!

对了,坤兴公主不也是随着先生南征北战么?这可是亲生女儿,还是第一个女儿,皇上咋就不提上一句?

想着这个,王承恩不由得有点为坤兴公主难过。

当然了,这只是一瞬间的想法而已,就听他带着笑,回复崇祯皇帝道:“万岁爷,过几天不就见到了?奴婢觉得,先生肯定是健壮如牛,不会有事的!”

“呵呵!”崇祯皇帝听了,笑着又点了点王承恩道,“那有你这样形容先生的,还健壮如牛!”

看着王承恩陪着笑容,他心情很好,便吩咐道:“起驾去文华殿,召集内阁六部议一议,这次大捷的封赏吧!”

王承恩听了,便连忙答应一声。不过还没动身,就听到外面传来急匆匆的脚步声,同时还有人在喊着:“万岁爷,大捷,万岁爷,大捷啊!”

话音还未落,就见王二彪出现在殿门口了。

不过他看到王承恩在这里,稍微有点意外,脸上的笑容,有那么一瞬间便没了。

但是很快,王二彪便又露出笑容,向崇祯皇帝奏道:“万岁爷,延绥急报,土默特部已被清除,河套已入朝廷手中,随时可占了!”

王承恩听了,便走了过去,从他手中接过,转呈给了崇祯皇帝,笑着说道:“万岁爷,该是先生调往辽东的军队,出塞建功了!”

张明伟派招安过来的流贼军队去往辽东的时候,顺便扫荡草原上靠近大明边关的蒙古鞑子,这个事情当然是会向朝廷报备的。而王承恩是司礼监掌印太监,因此他是肯定知道的。

崇祯皇帝听了,满心欢喜,连忙接过又看了起来。

对于河套那边的战事,其重要性相对而言,确实不高。

就算打了胜仗,夺下了河套又如何?以前的时候,大明不是没有占下过河套。

可是,那地方对于游牧民族来说,是块宝地,但是,对于中原王朝来说,其实就是鸡肋。

也因此,当初大明占领了河套之后,其实是主动放弃的。

因为河套远在长城之外,无险可守。

大明强大之时,蒙古部族不敢进犯,还能安稳一时。可是,如果大明稍微弱一点,或者草原上有强大起来的部族,那对占领河套那边的大明地方官府来说,就是灭顶之灾了。

可此时,既然是胜仗,崇祯皇帝当然也是开心的。

看完之后,就听崇祯皇帝高兴地说道:“不错,不错啊!以雷霆万钧之势,横扫了河套的土默特部。虽然朕不在意那河套,可从今往后很长一些年,秦晋边地便再也不用担心蒙古方向的敌人了!”

言外之意,还是很明显的,就是没打算派人去占领治理河套。

对于这个说法,王承恩也没有任何异议。

此时,崇祯皇帝对于这份捷报的关注点,并不在河套这块地方上,就听他对王承恩笑着说道:“先生一出马,看到没有?”

说着话的同时,他拍了拍御案上的两份捷报,笑容满面地说道:“流贼精锐,尽为朝廷所用,为朝廷立下功勋,实乃一大善策也!”

“万岁爷说得极是!”王承恩听了,连忙拍着马屁道,“先生之招安,得万岁爷的鼎力支持,便是永久之良策,不但朝廷得到许多精锐,也让朝廷在平贼之事上,得以极短时间内便安定了天下。”

底下的王二彪听了,脸上露着笑容,张口也想附和。

不过他还没来得及说话,却见王承恩看了他一眼,顿时,想说得话一下便咽了回去。

崇祯皇帝倒没有注意这些细节,只是还在感慨道:“如今之局面,全赖先生一人之力也。朕对此,还是明白得很,大伴你也不要把功劳往朕身上拉!”

没有张明伟,之前那些年已经证明,他连忠奸是非都分不清楚。

在感慨了一下之后,崇祯皇帝看着眼前的两份捷报,又都是和张明伟有关的,便对王承恩说道:“反正先生过几天就要到京师了,议功的事情也不急在一时,就等先生到了再说吧!”

说完之后,他站起来又说道:“朕要回宫,找皇后说个事情,你去忙吧!”

王承恩听了,便连忙恭送崇祯皇帝离去。

王二彪看到没有其他人之后,便连忙向王承恩跪倒说道:“儿子只是看到送来的捷报,干爹刚好不在,便想着让万岁爷高兴一下,就先送过来了,别无他意!”

王承恩听了,低头看了他一眼,淡淡地说了一句:“是么?”

看到王二彪想说话,他便补充一句,用充满了非常自信地语气说道:“你放心,咱家不会处置你的。咱家就告诉你一点,在这崇祯朝,还有下一代大明皇帝面前,任何人,都不要对咱家有任何歪心思,那是行不通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