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穿越之掉崇祯面前 > 435 因言获罪

穿越之掉崇祯面前 435 因言获罪

作者:叫天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10-02 14:42:57 来源:笔趣阁

京师紫禁城内文华殿,崇祯皇帝正在这里开御前会议。

底下两边,一边是司礼监各秉笔太监,以掌印太监王承恩为首;另外一边,是内阁并六部尚书,以内阁首辅堵胤锡为首。

堵胤锡是从开封完成清丈土地,清查隐户,完成屯田诸事回京师之后,便成了内阁首辅的。

此时,就听崇祯皇帝在对底下这些臣子说道:“大明两百七十五年来积累的弊病,必须要到清理的时候。如今之局势,流贼之乱,已经被先生驱赶到西南边陲一带;还有的问题,便是辽东建虏。”

说到这里的时候,他很是有点感慨,便顿了顿,似乎是回想了下,然后才继续说道:“不过,昔日最为头疼的建虏,如今也被拖在辽东不得入关。按照先生的安排,如果登莱水师能灭掉建虏水师的话,这个事情便算是稳了。”

听到这话,王承恩便微笑着奏道:“万岁爷放心便是,登莱水师乃是从福建水师调过去的精锐,必定是能打败建虏水师的!”

堵胤锡是南直隶的,也就是江苏人,他对于福建水师,当然是听说过的。因此,他便也跟着奏道:“辽东海战,只要一开战,建虏水师必败无疑!”

崇祯皇帝听了,也是呵呵一笑道:“这个,先生是有给朕分析过的,朕也相信,登莱水师必胜!不过这战事还没个结果,朕就睡不踏实,万一建虏又绕道草原过来怎么办?”

建虏几次绕道蒙古草原入侵关内,按照后世说法的话,给关内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是难以想象的巨大!这一点,任何当权的人,都是无法承受的。

不过崇祯皇帝虽然如此说着,却也从来没有下旨催促过登莱水师那边,哪怕有臣子有过提议,他也没有下旨。

实在是朝廷干涉前线战事,结果导致前线大败的教训,犹在眼前。最近的一次,便是松锦之战。要不是先生穿越而来,这会儿就离亡国不远了。

当然了,崇祯皇帝不再干涉前线的还有一个非常重大的原因?是他已经有底气?无须再急着干涉了。

之前的几次干涉?都是朝廷承受不起长期的战事,军饷粮草告急,才不得不急着催促。

可如今,对于朝廷来说,虽然长江以北的赋税没有收取到国库?但是?各地藩王的财富?却都在用于地方军事。要不然,兴国公这一年多来的南征北战,也坚持不下去。

还有?盐政的革新,不但没有因为税赋的减少而让国库收入减少,反而因为食盐产量大增,从而让税赋的收入一下提高了几倍!

最让崇祯皇帝心底踏实的是?玻璃厂的利润?源源不断地充实着国库。

此时?说了一会辽东的事情之后,崇祯皇帝便开始说他召集群臣商议的主要议题。

就见他看向首辅堵胤锡说道:“堵卿,开封之变革,你已经有经验。武昌那边的效果,朕通过太子那边也已经知晓,都很不错。先生来信,既然这两个地方的试点成功,那么其他地方,便也是要到开始的时候了,卿可有安排?”

堵胤锡一听,稍微一想,便回奏道:“陛下,兴国公在蜀地已经开展这番变革。微臣以为,蜀地当无忧也。而其他地方,则以江南为大头。不如让太子殿下坐镇应天府,督办江南之革新。而在此之前,可让江南各地主官,先行前去武昌以及开封两地游历一番,如此便能做到心中有数!”

王承恩听了,便补充奏道:“如若地方主官对于这些变革无法领会的话,便可派熟悉这些变更的官吏出任各地尚待革新之处!”

崇祯皇帝听了,笑着点点头道:“这法子不错,诸卿可有异议?要是没有的话,就由堵卿牵头,写一份具体安排的奏章上来,朕估摸着先生快要回来了。看看先生有没有意见!”

听到这话,底下群臣并没有人有意见,对于崇祯皇帝要兴国公先看过这事,他们也没说什么。

因为诸多的事情已经证明,兴国公那边的点子不少。往往他们认为已经是很稳妥的措施,在崇祯皇帝给兴国公看了之后,都能提出一些有用的补充。

或者是他们想不到的,又或者是他们看不到的,总之,兴国公的那些补充,很多都能考虑到地方上的问题。

就这些补充,不知道的人了解了,都还以为兴国公是老于政事的年长官吏了!

于是,对于地方之革新,就是以开封和武昌为样本,准备在全国推广,这个事情,就这么议了议。

本来的话,崇祯皇帝也准备结束这次文华殿议事了。

但是,末了之时,他忽然想起什么,便有点恼怒地说道:“国子监那些学生,还闹得很凶么?”

听到这话,掌管东厂的王承恩便连忙回奏道:“虽不是一开始那般热议,但也还是反对蒸汽机的主要地方!”

崇祯皇帝一听,不高兴地说道:“这么久还不消停,先生都要回来了,朕怎么给先生交代?王大伴!”

“奴婢在!”王承恩一听,连忙应声道。

就听崇祯皇帝对他交代道:“派人去把闹得最凶的那些人给抓了,给朕审问清楚,看他们的背后,是否有人在指使!”

一听这话,王承恩还没来得及答应,都察院左都御史左懋第却立刻出列,向崇祯皇帝奏道:“陛下,万万不可。”

“嗯?”崇祯皇帝一听,便有点不高兴地盯着他,哼了一声。

左懋第不敢怠慢,连忙奏道:“陛下,我大明朝从未因言获罪!哪怕当年海刚峰对世宗皇帝出言不逊,最终也是无罪啊!”

世宗皇帝,就是嘉靖皇帝了。他所指的这个事情,就是海瑞最为有名的上书,即《治安疏》,等于指着嘉靖皇帝的鼻子骂了。

这种事情,谁都知道,是非常严重的。因此,就连海瑞自己,也是买好了棺材等着上书后被赐死的。

结果嘉靖皇帝只是关了他,到死都没有杀海瑞。并且留下遗旨,赦免了海瑞,并在隆庆皇帝时期得以重用。

左懋第提及这件事情之后,便连忙又跟着说道:“国子监这些学生,只是反对蒸汽机,非是诽谤朝政,扰乱民心。如果以此动用厂卫的话,非明君所为也!”

听到这话,崇祯皇帝便皱着眉头沉默了一会,还是有点不甘心地说道:“蒸汽机一事,事关大明之未来,非常之重大。方孔炤上书反对,还有情可原,毕竟他儿子为蒸汽机之事差点丧命。可那些国子监的,关他们什么事情,如此上蹿下跳,真以为朕会不管?”

左懋第听了,便再度回奏崇祯皇帝道:“陛下,据微臣所知,国子监中闹得最凶的几个人中,有方家门生。另外,这蒸汽机之事,其实未必与国子监无关。”

“嗯,此话怎么讲?”崇祯皇帝听了,略微有点好奇,便立刻问道。

只听左懋第回奏道:“蒸汽机之相关,皆是四书五经中未曾有之。而国子监中的学生,多是读四书五经,以期科举得过而为朝廷效力。可如今蒸汽机之气势,由兴国公力捧,陛下之赞许,这让国子监的学生,或许还不止国子监的学生,乃是天下读书人都会心慌,就怕他们寒窗苦读之学问全然没用。因此,今次之蒸汽机之事,就这些读书人闹得最凶,此乃原因之所在也!”

对于已经在朝为官的这些人,其实就不是那么介意了。就如同左懋第所言,最介意,最担心的就是还在苦读四书五经的那些人。

崇祯皇帝听了,想了一会,感觉左懋第说得也有道理,便问他道:“那你觉得,此事该如何处置?”

“陛下,这学问上的事情,还应当以学问的方式来应对才好!”左懋第听了,便立刻回奏道,“兴国公既然提出了这蒸汽机之事,想必是精通这方面得。微臣以为,由兴国公亲自来处置此事,方是最佳处置方式也!”

崇祯皇帝听了,不置可否,而是转头看向其他人问道:“诸卿以为呢?”

王承恩其实最无所谓的,让他动用东厂抓人,他没任何负担,因为他是个阉人,和读书人尿不到一壶去。

不过堵胤锡等人,却是读书人出身,他们当然是兴国公的派系,却也偏向于左懋第的提议,便纷纷出列奏对,表示赞同左都御史的建议。

崇祯皇帝听了,便皱着眉头说道:“既然如此,那此事就等先生回来再说吧!”

他当然知道,张明伟对这个事情有多重视,也同样知道,张明伟肯定能收拾那些学生。不过让张明伟来亲自收拾,他总觉得有点愧对张明伟,啥事情都要张明伟来忙!

这么想着,他说完之后,还是叮嘱王承恩道:“你派人看着,要是发现那些学生和什么人串通,或者有人在背后指使的话,朕一定要收拾了他!”

王承恩听了,连忙答应下来。

此时的他们,还真没想到背后会有大人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