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穿越之掉崇祯面前 > 332 反击

穿越之掉崇祯面前 332 反击

作者:叫天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15:10 来源:笔趣阁

刘文秀擅长稳定军心,这是张献忠把他急调过来的原因。但是,也真是因为如此,他才比任何人都清楚,如今的军心如何!

如果李定国没有投降还好,可随着李定国的投降,并且他还亲自跑来武昌城下劝降,这对于武昌城内的军心影响就更大!

如果坚持不降的话,在朝廷官军的攻打之下,武昌城也不可能守得住。

而眼下,却是有一个机会。李来亨,李定国便是榜样!

这么想着,刘文秀便在心中叹了口气,终于开口对李定国说道:“我们降了!”

一听这话,李定国顿时大喜,便立刻回应道:“文秀,那我们还能一起为国效力,看看谁先搏他个封妻荫子之功!”

说完之后,他才回过神来,便立刻诧异地问道:“义父呢,义父不在城里?”

刘文秀听了,摇摇头说道:“义父把我急调回来,他则去汉阳了!”

李定国一听,便立刻调转马头,驱马来到李定国面前禀告道:“城内就只有刘文秀的人马,愿降朝廷,为国效力。我义父已不在城内,去汉阳府了。”

张明伟听得大喜,武昌府不战而下,刘文秀接受招安,这个结果是他最愿意看到的。至于张献忠跑了,他才不怎么在意。

于是,他立刻传令,让周遇吉准备接受刘文秀的投降。

不是他不想再派军队去追击张献忠,而是从黄州府那边发起突然攻击之后,一路上狂飙突进,一直打到武昌城下,一路上投降的流贼,加上这武昌府内的,估计要超过三十万了。

张明伟所部人马才五万左右,不能在浪了,否则万一有问题,后果是不堪设想,会被翻盘的。

必须要先安顿下接受招安的流贼,等其他各路朝廷官军都来武昌府汇合,然后才能继续西进追击张献忠所部。反正把张献忠往西赶去,最好是赶进四川,再把所有流贼和叛军瓮中捉鳖,这是最理想的情况。

没多久,刘文秀带着城内最高级别的一众将领,没有携带武器,前来见兴国公。

这一次,虽然没有像李定国那样夸张,但是也没有差到哪里去。

张明伟下马,在众将簇拥下迎过去,大声笑着说道:“文秀一颗仁心,免去兵灾,还大明百姓一个安宁,此等弃暗投明之举,必定为百姓所称颂!”

刘文秀没想到自己都还没来及说些请罪的话呢,这位权倾朝野的兴国公竟然就夸起他来了。顿时,他心生感激,对于做出投降决定的想法不再后悔,连忙谦虚地请罪。

在国公的身边,还有李定国在,他插个一嘴,那也是其乐融融,气氛非常地融洽。

就这么的,武昌府不战而下,城内的流贼,看到刘文秀、李定国都跟在兴国公的身边巡视全城,这让他们也都非常地安心。

由此,接受招安的整个过程,都异常地顺利。

两天之后,夜不收回报,说张献忠确实是在汉阳府那边。

虽然对于这边的流贼整编登记还在进行中,但是,各级将领却纷纷请战,欲要追击张献忠。就连刘文秀和李定国两人,也向张明伟请战,想要去劝降张献忠和其他流贼。

张明伟想了一会之后,便派了白广恩和张罗辅前去追击,李定国和刘文秀随同。要能说服张献忠等其他流贼都接受招安的话,也是好事。不过据他想来,张献忠应该是个老顽固,不可能接受招安的。

至于张明伟本人,不是他不想去汉阳,而是事情实在太多。

虽然是不战而下,可是,接受招安的流贼太多,需要他决策的事情也就更多,对于报上来的流贼要求,想回乡务农的,想要继续打仗的,是去屯田还是编入战兵等等,包括协调地方官府,联系南京那边的太子,在后勤方面的事情等等,真得太多了。

特别是眼下已经到了十月份,北方过来的冷空气一阵接着一阵,全军又到了要换军装的时候。

可能对于其他人来说,这种事情,能凑合就凑合先。但是,张明伟却不是这么想的。要想让将士们英勇作战,他至少要保证他们的后勤。

好在以他手中的权力,还有从扬州征集来的银钱,要保证这些却是没问题的。

另外,刘良佐和黄得功所部也快到武昌府,对于他们两支军队,张明伟也要检阅,该整编的也要整编。锦衣卫校尉,也要大量安插到他们的军中,使得所有朝廷能战之军的编制都和他所领的朝廷官军一样,至少有锦衣卫到总旗一级,不再是什么事情都主将说了算。

只有这样,才能掌控这些外放很久了的朝廷军队。

………………

两天之后,黄得功和刘良佐先后领兵赶到武昌府。

说实话,之前的时候,他们原本对于兴国公的军令,要他们缓慢稳步进逼,以攻心战为主的这种战法,他们是有点不屑的。

觉得张献忠所部都是积年老贼了,要是这么简单就能打败这些流贼,说得他们接受招安,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要知道,张献忠所部之前才在谷城接受过招安,随即又反叛,还害得当时主持招安他的总督熊文灿被腰斩于市。

然而,随后的情况让他们俩都大跌眼镜。

一开始,他们非常诧异,这么攻心战的效果竟然这么好?他们随便说说,流贼那边就军心不稳了。不过他们也很快知道,原来流贼军中早就有朝廷内应,是兴国公早在半年前就派过来的。

看着局势好像很顺利,他们两人当然也是乐意的。但是,他们万万没想到,突然之间,流贼就大举退兵,然后他们提兵追赶。

结果还没追到武昌府,就有消息传到,说李定国和刘文秀都已经接受招安,包括武昌府在内的流贼大军皆在接受整编,而没有提出要求说要领原有兵马等等。

这也等于是说,流贼大军真得是接受了招安,原本以为规模庞大的会战,就这么悄无声息地结束了。

不管是刘良佐,还是黄得功,算是亲眼见识了兴国公的厉害。因此,赶紧过来请见兴国公,丝毫不敢怠慢。

甚至他们的顶头上司,躲在他们后面的监军太监卢九德,也是飞马赶来,最终是和他们一起去见了兴国公。

卢九德,原本是王之心的一派,由王之心所派,一直掌握着京营,后来是南方凤阳这边朝廷军队的监军之权。

不过当初清算王之心的时候,卢九德因为战功被赦免了。

虽然如此,卢九德见兴国公的话,心中还是惶恐的,一直不知道怎么改抱兴国公的大腿好。

如今有了这个大捷的机会,他自然是不会放过,对张明伟的恭维,都让刘良佐和黄得功看得目瞪口呆。

原本在他们面前威严赫赫的宫中大太监,竟然还有这么一面?

如果他们在京师的话,就不会对这种情况有惊讶了。因为只要是宫里人,别管地位高低,只要见了兴国公,都是差不多的。

原本的话,不管是谁,朝廷要派那么多锦衣卫到他们军中,肯定是不乐意的。哪怕是没什么歪心思的黄得功,也是如此。

不过在见识了这些之后,他们连个屁都不敢放,兴国公说什么,那就是什么。

于是,就这么的,武昌府内外,几十万大军云集,全都在接受整编,却没有引起一点骚乱。

要是一般情况下的话,就算张明伟再厉害,这么多人,他也没法安排的。

但是,刚好武昌府是楚王就蕃之地,那是从大明开国之初传下来的。虽然几百年积累起来的财富被张献忠抢了,但是固定资产是抢不走的,包括那田产在内。

有了开封那边的经验,加上原来的楚王作死,被张献忠给灭门了。原本属于楚王的田产不用说,刚好可以拿来安顿大部分流贼。

不过这个事情太大,涉及地方乡绅,有开封那边的经验在,绝对是要一个重量级的人物坐镇。

张明伟自己还要继续追击张献忠所部,还要入蜀地作战,不可能在这里长久待的。但有一个人合适,就是在金陵的太子。

但太子赶过来,也是需要时间的。

就在张明伟在武昌府这边忙碌的时候,前线的消息,也是一个接一个地传过来。

艾能奇被李定国和刘文秀说服,领着他的部下接受招安。这当然是好消息了。

接着,孙可望也是闻风而降。这又是一个好消息,同时也刺激了追击的朝廷官军。眼下就张献忠那边的本部人马了,这份大功就看花落谁家!

然而,或许是太过顺利了,白广恩和张罗辅为了抢功,都等不及安置刚投降的流贼,就去追张献忠所部。

结果万万没想到,张献忠竟然在半路伏击了白广恩和张罗辅两部。没等他们两人稳住阵脚,之前投降的孙可望从背后杀出,顿时,杀得白广恩和张罗辅两人大败,全军溃散。

这消息立刻急报武昌府,顿时这里的气氛立刻便变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