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混沌效应一一撕裂末日 > 第597章:柳暗花明又一村

混沌效应一一撕裂末日 第597章:柳暗花明又一村

作者:混沌效应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15:09 来源:笔趣阁

此时正值年末,大雪终于停止了,襄阳城上空的厚厚彤云,让城内的人们心情压抑,随着武川司的横空出世,及其张狂霸道、肆无忌惮的杀戮之风,每一个人心头笼罩死亡阴影,根本没有好心情过这个春节,甚至连桃符都不敢准备,生怕武川卫的卒子以此为由,说自己一家子为隋朝的重大胜利欢庆。

今日朝会,原本是各地郡守回京述职之日,就在大家热热闹闹的回顾一年得失、策划来年之大计时,洛阳密探忽然传来急报,说是大隋来年扩军五十万,这一消息令李渊心头巨震,不得不提前中止了朝会,吩咐地方官员到驿馆休息,并召集心腹大臣到武德殿商量应对之策。

当李建成、李世民和诸位相国看到这份急报,人人都是脸色煞白,心头惊悚。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杨侗扩军五十万,是为了来年战争做出的准备,而以他对李唐王朝莫名仇视、处处针对,首选之敌不用猜也是偏安一隅的李唐,杨侗如此咄咄逼人,当真是一点喘息之机也不愿意给李唐王朝留了,这个消息一旦传出,朝野必将动荡不安,惶惶不可终日。

李渊十分担忧,他知道除了皇族不得不始终如一的站在他这边外,表面上追随他的关陇权贵、南方士族、关东士族都是墙头草,当隋朝发出与天下世家和解的声音之后,这些人不仅纷纷派出代表前往洛阳,对他的支持也从当初的全力以赴变成了应付行事、消极怠工,这些人现在全都靠不住了,如果隋军兵临城下,那么他好不容易建立的李唐王朝就会土崩瓦解,李氏一族的人头势必成为他人献给杨侗的投名状。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重大消息,李唐政事党的军政会议从早朝结束,持续到了下午,但依然没有得出任何结果,集尽所有人之智,也想不出一个化解良方。

强大的隋朝,令大家束手无策,现在除了拿出与之相当的实力去硬撞,什么奇袭计、反间计、离间计、围魏救赵之计都是鬼扯的笑话。但问题是,只剩一个完整巴蜀和小半个荆州的李唐王朝,哪里拿得出与大隋旗鼓相当的军事实力啊?

李渊十分好色,当了皇帝沉醉于后宫生活,无度的酒色已经掏空了他的身体,御医曾经含蓄地告诉过他,如果再这样放纵自己,恐怕三年内会生不可预料的重病。为了能够活得久一点,李渊遵从御医建议,开始调养身子了起来,但他毕竟不再年轻,加上这几年万事不顺,劳心费神,所以身子骨反而不如比他大了许多的窦轨,最先扛不住身体上的疲惫,已经回到御书房稍作休息,让大家继续探讨对策。

失去了李渊的压制,李建成和李世民又开始争论了起来,兄弟二人各抒己见,都有道理,谁也不肯退让半步,

李建成认为李唐经济已到崩溃边缘,从政务、民生、国力等角度阐述李唐的实际情况,主张固守养民,实施战略收缩之策。

但李世民坚决不同意退缩,他认为现在一旦退缩,以后面对的大隋会更大更强,李唐将再无翻身之力。并且认为现在是攻入南郡的最佳时机,因为萧铣拱手献出的疆土被隋朝接手之后,以铁血的方式清洗官场和世家,弄得各郡乱七八糟、矛盾重重,再加上李靖、杜如晦、秦琼等等主事文武回归洛阳,应该集中兵力先发制人,有那些饱受大隋荼毒残害的地方豪强支持,完全能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夺取南郡,将沔阳、江夏、巴陵、武陵等十二郡,只要完全这一步,那么李唐一切都会豁然开朗,不仅可以减轻舂陵的压力、扩展李唐王朝的战略纵深、获得更多军队,还能和东方的林士弘、岭南冯盎连成一片,更能借此大胜振奋李唐上下萎靡的士气。

兄弟二人为了自己的主张获得各位相国的支持,‘和解’之后初次在朝堂上撕破脸皮,

“我也知道眼下确实是夺取荆州南部的最佳时机,我也想打。但是你根本不知道朝廷的困难。官员将士俸禄和阵亡将士抚恤发放以后,左藏现在空空荡荡,铜钱存量不足十五万贯,这还是将内帑全部用上的结果,如果把拖欠朝堂官员的两月薪俸一发,这十五万贯还剩多少?各郡县的仓库都被搜刮一空,甚至各个属于百姓自己的大小义仓之粮也被挪为军用。今年大雪频发,诸多郡县受灾严重,别说其他郡县了,便是襄阳附近的流民,朝廷都无钱粮去赈济。”

大殿之上的李建成满脸怒容,大声说道:“各地驻军向朝廷催粮催钱的信件每天如雪花一般送到民部。民部官员个个焦头烂额,皇宫之外物价飞涨、民怨沸腾,我们的财政困难到了这步田地,缺粮少衣的军队士气低落,据孝恭、嗣昌来报,舂陵军营已经发生了几起集中闹事事件了,这样的军队哪能再打大战?哪能取得胜利?我们这个时候必须以稳定为主,等度过难关,夏粮收来之后再考虑夺取荆州,这才是最明智的上上之选。我敢保证,现在强行出兵的结果是我军不战自溃。”

“晋王殿下,微臣也认为太子所言有理,您是带兵之人,知道战争打的是国力,我大唐国力现在真的无法支撑一场战争了,即使我们侥幸夺得荆州全境,但以我军的兵力、战力和作战意志,也根本不是隋朝虎狼之师的对手,打下去的结果是必败无疑。那时得不到一寸土地不说,还会耗费更多兵力和钱粮。如果军队在荆州败光,我们又拿什么来守襄阳和巴蜀?为今之计,只能实施战略收缩,积蓄力量以观天时。”民部尚书豆卢宽出列声援李建成,

说起来,豆卢宽也是杨侗比较亲的亲戚,他是北周南陈郡公豆卢通之子,隋文帝的亲外甥,当年李渊入主关中后,随从萧瑀赶赴大兴效忠,授光禄大夫、岐州刺史。因为迁都一事,李渊与关陇权贵出现了裂痕,为了安抚关陇权贵,离间分化独孤派、窦派,李渊将隶属于独孤派的豆卢宽提为民部尚书,主管天下生计,但是对于豆卢宽而言,这个负债累累民部主官,却不是什么好差使。

“臣附议!”

“臣附议!”

“……”

豆卢宽之后,裴寂、窦轨、陈叔达、萧瑀也明确支持李建成,他们都是文官,肯定是站在政务的立场来说话。这不是派系之争、文武之争,而是李唐财政十分严峻,几近干枯的国力实在支撑不起一场大战了。

见到所有人都反对,孤立无援的李世民看向默不作声的刘文静,神情苦涩的问道:“刘相国,您也认为我们不能战、不该战吗?”

刘文静沉默了半晌,目光环视一周,最终定在李世民的身上,叹息道:“殿下的苦心,大家都能理解!我军若是错过这个良机,以后就很难获胜,全军上下对于隋军的恐惧只会日渐加深,军心甚至会在对峙之中崩溃,百姓也会对我大唐彻底失去信心,但理解归理解,现实归现实,不是大家不支持殿下出兵,而是形势比人强,不得不退避锋芒。强行打下去的话,我们会失去民心和民望,而在军心和民心之间,微臣看重后者,民心才是军队士气的源泉。”

说到现在!

已经没有一人支持李世民去冒险,大家都认为出兵打南郡,是得不偿失,唐军侥幸赢得荆州,杨侗的大举报复马上就来;唐军输了,人家直接打到兵力空虚的襄阳。所以谁都不想轻起战端,但是每个人又知道这一仗无法避免,战争只差一点点时间而已,待到隋军扩军完毕,就是战火再起之日。

而李唐,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人家准军备战,更强大的战力压城而来,被动去迎接大战的到来。归根到底,问题还是在于李唐败得太多,以目前薄弱的家底,不管输赢都承受不了。而人家杨侗,即便是用五十万条人命来拼掉李唐十万人,最终还是赢得了李唐。

这就是国力差距的体现。

“我明白了!”李世民心中十分苦涩,十分痛苦,多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空旷大殿一片死寂,针落可闻。众人神色各异,默默地想着自己的心事。

这时,一名宦官高声道:“圣上有旨,诸位大臣可先回去休息,太子殿下、秦王殿下用膳之后到御书房觐见。”

众人顿时松了口气,从早上谈到下午,大家是又累又饿,通过这口谕,可知圣上是要调解李氏兄弟的关系,于是众人各自散去。

……

却说李渊回到御书房,本想好好休息一会儿,可是糜烂的局势根本让他合不上双眼,实在睡不着,便坐到了窗前,呆呆愣愣地望着庭院中的一株枝干虬劲的梅花树,隆冬时节,正是梅花盛放时节,但那颗移植而来的老梅枝桠光秃秃的,连花苞和叶子全都没有。李渊忽然觉得心底一阵压抑,仿佛被万斤巨石压着一般,很想要化龙腾天,却连一口气都喘不上来,他感觉自己都就快窒息而死了!

想起入主关中、入主大兴宫那年冬天,他意气风发、神采飞扬,人生和人望都到了天下之颠,依仗数目庞大的兵势,以关中为中心,分战关北梁师都、河西薛举、荆州朱粲、东图河洛,他知道只要自己在杨侗和突厥大战结束之前拿下这些疆土,那就可以涛天之势歼灭杨侗、杨倓,继而一统天下,让李唐成为真正的伟大王朝,而他李渊,就可以成为开创数百年大汉的汉高祖刘邦。然而李唐军队并没有他所想象的强大,薛举也并不是他所想的无能,不但没有人献城投降,反而一次又一次的把李唐大军击退,李唐和西秦之战火差点就烧到了关中。与此同时,除了攻略南方的李孝恭获得巨大的战绩,被他寄予厚望的李世民、李神通、李神符、李叔良、李德良、李孝基、柴绍等等皇亲国戚,溃败连连,当他集中兵力,专攻薛举之时。杨侗在马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大胜,就在所有人都以为杨侗惨胜休整之时,却忽然攻入了并州,而裴寂主导的并州战役败的那么快,那么彻底,李神通、史万宝等人在河东的表现极佳,但由于关中抽不出兵力支援,依旧扭转不了并州战局,失去了龙兴之地的李唐王朝令人大失所望,从那时候起,李唐军队逢隋必败、败必赔款,得到李唐钱粮的那头恶狼,如日中天。发展至如,现在的李唐王朝仿佛到了山穷水尽的一幕了。

李渊知道一旦他落败了,连做幽居至死的陈后主都会成为奢望,只因陈后主是隋朝的敌人,留他一命,可以收复南方民心,而他李渊是杨广极为信任的大臣,在关键时刻令他为太原留守,可他最后却背叛了隋朝,杨侗一定会杀了他。

“杨侗小儿咄咄逼人,扩军五十万,一旦整编完毕,必然攻打襄阳和巴蜀,朕该怎么办?关陇权贵冷眼旁观,朕无兵马可调,底下人心惶惶,大唐军心民心皆不可用,难道要眼睁睁看着杨侗小儿恣意妄为,安心等死吗?朕该怎么办……朕究竟该如何击溃即将到来的百万隋军?”

李渊年事渐高,身体不好,又忽然得到如此震惊的消息,更显得十分憔悴,仿佛一瞬间老了很多岁。

他神情恍惚的望着远处的天空,良久,他的声音变得十分悠远,又带着有一丝说不出毒怨:“当初,独孤整和窦威告诉朕,虽然天下群雄并起,但都和陈胜吴广一样,是成不了大气候的乱匪流寇,是我大唐制霸天下的急先锋,唯一的作用就是消耗隋朝精血、元气,我大唐会很胜利的兼并天下诸侯,最终轻松的统一天下,就算萧铣、沈法兴、李子通也会归顺大唐,成为朕的臣子,但事实证明独孤整和窦威错了,而且错得相当离谱。杨广早就埋入了一颗棋子,从调杨侗到河北之时,朕就应该知道的!可惜发现得太晚,让此子成为我们最大的威胁。”

“朕从小到大都斗不过杨广,文武不如他,琴棋书画也不如他,魄力也不如他,本该知道他不是那么容易倒下的,你说……朕是不是不该反隋,是不是不该做这个皇帝?”

他的身后只有一个老宦官伺候,此人是他以前在杨广身边发展起来的人,为他提供了很多很多绝密情报,入主关中之后,便将他调到身边听用。

老宦官听到皇帝话里大有颓丧之意,连忙道:“圣上万万不可做此念想,杨侗专横跋扈,终有一天被天下世家推翻,如今天下世家集中在我大唐之中,有这些贤才辅助,我大唐王朝必定可以统一天下,圣上不可因一时得失悲恸过度,若是损害龙体,大唐江山又该怎么办?”

“嘿,世家?朕就是世家出身的人,当然知道世家是什么德性。大家以前都是世家,联手和隋朝皇族斗,当朕成为皇族,他们又要联手斗朕了。如果把朕斗倒,他们就去和取朕而代之的人斗。这就是历史……”

老宦官不知从何答起,他伺候皇帝多年,深知他的雄心壮志,然而能让他说出这样的话来,可见他在跟杨侗的交锋之中,已经没有一点底气,几乎临近崩溃了。

李渊心中愁云惨淡,老宦官把心一横,劝慰道:“圣上绝不可丧失斗志,否则必死无疑啊!困扰圣上担心的,无非是钱粮和军队而已,这些问题未必不能解决。”

“如何解决?”李渊目光灼灼的盯向老宦官。

“这……”

“有话直说,朕不会怪你。”

老宦官犹豫了一下,道:“圣上并非没有军队,关键是这军队很难拿得到,要看圣上能不能下这个决心。”

李渊皱眉道:“你是指各个世家庄园的庄丁?”

老宦官微微摇头道:“老奴当年还在杨广身边的时候,听他不此一次怒骂关陇权贵,原因有二:一是灾年之时,很多贵族的大庄园里都囤积无数钱粮,他们守可粮食坏掉,钱也烂掉,也不肯拿出一颗粮食、一枚铜钱帮助百姓,替他分忧。第二个原因是各家庄园里都藏着大量的私军,这些人都打算反隋。”

李渊知道老宦官指的不止是关陇权贵在巴蜀的钱粮资源,还包括庄子里的人,这些人名义是庄丁,但训练和装备都不比精锐之师差。

这种私人性质的军队,其实是他向关陇权贵达成的妥协,就跟杨坚为了皇位答应关陇权贵保留部曲一样。

关陇权贵以军武起家,对于军队尤其重视,他们为了应对天下大乱,也为了保护私家庄园不受土匪祸害,招募了很多精壮之士,这些人训练有素,装备和以前的骁果军完全一样,各个世家加起来的话,足有好几万人,而这些精悍的私军,一直是李渊不放心的存在,虽然他们分散各地,但是如果集中起来,足以让李唐江山改名换姓。

李唐以前强大的时候,李渊倒也不太担心,但李唐王朝已经落到了这步田地,所以他十分担心这支军队在关键时刻发动兵变,尤其是隋朝现在已经和天下世家讲和了,关陇权贵极有可能集结这支军队杀官造反,和隋军里应外合,就像他们当初背叛隋朝,将并州、关中、巴蜀献给自己一样。

一念至此,李渊汗毛直竖,冷汗涔涔。

以前他能容忍这支军队,但李唐现在危机四起,这支不受控制的军队已经成了他心腹之患,再想到与他渐行渐远的关陇权贵,就更加坐不住了。这也让他下定决心拔除这个隐患,即使是引发朝野的短暂动荡也在所不惜。一旦成功的话,内忧解决干净,还得到不计其数的钱粮和土地。

如果手段稳妥,甚至还能获得一支精锐之师,到时候,他未必不是杨侗的对手。不过此事关系重大,他得事先问问最为倚重的两个儿子才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