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启复汉 > 第八十五章火绳枪

启复汉 第八十五章火绳枪

作者:勇起笔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07:47 来源:笔趣阁

连续在刘家仓库里呆了六天,终于制作出了第一版非常简陋的火枪。

(之前由于写的太详细,这章被官方屏蔽了,所以这里对这款火绳枪不再做细述。)

这款火绳枪看起来很简陋,由于制作的匆忙,枪管外面都没有打磨光滑,放置枪管的护木还有些毛刺。

而且因为密封性差,射击的人是都不能将火枪贴着脸瞄准,只能尽量将枪往前伸,然后大致瞄准射击。就算是这样,射击时也是要闭眼睛的,不然就有可能弄伤眼睛。

刘信启第一次试枪时,是将枪固定在木架子上,然后用细绳绑住扳机,自己离的老远,还用木板挡在枪和人之间。

由于制作枪管的是一个战士,服从性好。所以枪管制作虽然匆忙,但质量还算可以,没有炸膛。

不过因为没有经验和实物借鉴,为了安全,发射药放的不多,最终导致射出的弹丸飞出二十多步后就掉在了地上,使得立在三十步外的标靶完全成了摆设,很是尴尬。

就算测试结果这么尴尬,刘智木的眼睛也亮了,他是个聪明人,一下子就看到了这款武器的前景。

“这……,真是巧夺天工啊,如此简陋的枪管就可以达到这种效果,而且操作起来简单易学。若是这‘火枪’射程可以达到一百步,那真是所向披靡啊。”刘智木赞叹道。

“还有更厉害的。”刘信启接着向刘智木阐述了燧发枪的原理,和这款火绳枪需要改进的方向,将后续的研究工作都交给了他。

换了身干净衣服,闻了闻,身上终于闻不到刺鼻的火药味了,刘信启出了这连续呆了七天的院子。

三月四日下午,去学堂找周玥谈了谈心,看了看教材编撰的进度。周玥已经将刘信启在船上写的手稿都看了一遍,趁着刘信启过来看望自己的机会,请教了其中自己不懂的地方,一直到天黑,刘信启才回家跟母亲一起吃了个晚饭。

虽然订婚了,不过还没有结婚,晚上肯定是不能留宿的,哪怕刘信启是后世来的,也不能打破现世的世俗。

……

三月五日,刘信启再次乘船来到白石弯,查看白石弯建设进度。

房子已经建了有十几座,但是都没有封顶,只是在土墙上面覆盖了一层草帘防雨。

“为什么不封顶?”刘信启找到刘礼升问道。

“瓦不够用,如果用草顶,会很不耐用,一两年就得换。”刘礼升回道。

“嗯,我去砖窑那边看看,让他们调整计划,再增加窑炉,多烧些瓦。”刘信启回道。

“我已经跟那边联系过了,计划已经调整了,不过新窑炉建设需要时间,所以这些建好的房子暂时没有封顶,不过也快了,再有一两天,第一批瓦片就制作出来了。”刘礼升补充道。

说完这件事,刘礼升带着刘信启在工地上转了一圈。

刚才看的十几座房子,建在之前刘信启来白石弯时平整好的地面上,其他地方还在做平整工作。

远远的可以看到,地面上纵横交错的白线。刘礼升已经将整个城市的轮廓和区域划分用白石灰在地上画了出来,开始建房子的这块地方属于二坊市,位于北门进门后的东边。。

刘信启来到主干道上,掀开一块道路旁下水道上的石板,看了看里面,深度和宽度都符合之前的规划要求,水沟侧壁也用砖砌了。

抬头环顾四周。

现在工地上所有的地面都是土地面,今天天气晴朗,地面干燥,尘土飞扬。不过过一段时间,春去夏来,雨水肯定会增加,到时候这片工地的进度肯定会被大幅度的影响。

“将所有人的伙食质量都提高提高,然后给做工的人算一些奖金,干的多拿的多,趁着春季雨水少,多赶赶进度。”刘信启对刘礼升交代道。

“好的,回头我就安排。”

……

看完工地,刘信启来到砖厂,这里的负责人是刘智木的两个得力徒弟之一,刘信启将两人都叫了过来,询问过各自意见后,为两人都附了武将卡。

然后将之前准备的关于水泥、玻璃的知识材料递给两人,让他们在完成白石弯建设需要之余,可以开始尝试着制作。

用过这两张后,刘信启手里就只剩三张二星的“汉军士(弓)”和三星的“侯成(群)”了,目前没有紧迫需要的地方,可以留着做备用。

在白石弯呆了两天,看到这里被刘礼升打理的井井有条,自己留在这里也没用,刘信启又乘船回到了蓬莱县城,打算去刘智木那里,继续研究火枪。

……

三月七日上午,上岸的刘信启打算先回家换身衣服,刚走到刘家大院门口,看到母亲陆从雪后面跟着几个族人,急匆匆从院子里往外走。

“怎么了?”刘信启问道。

“你回来的正好,一起去吧,路上给你细说。”母亲陆从雪直接说道,说完拉着刘信启朝着市集方向走去。

路上陆从雪对刘信启说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上次刘信启从南方回来,运回来七十五万斤粮食,都是糙米。考虑到以后还会有源源不断的粮食从南边运回来,刘信启也有安排让尝试着在市面卖卖看。所以陆从雪就在市集那边租了个小店,售卖从南边运来的粮食,一斤五文钱。

刚开始还没什么,刘信启后世来的,知道糙米比细米营养好,所以没有让人将糙米加工成细米。南边来的糙米,且口感不好,登州这边的人吃不惯,还是买小麦、大麦之类的粮食多。

但是架不住糙米价格便宜,同样能填饱肚子,所以尝试买过的人大多都会回来再买,然后买的人就越来越多。

刘家堡的糙米一斤五文钱,市面上其他粗粮最便宜的也要一斤六文,稍微精细些的都往七文、八文走了。

买刘家堡粮食的人越来越多,买其他粮商粮食的人自然就变少,这就等于动了本地粮商的蛋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