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启复汉 > 第一百三十七章 《粮储法》

启复汉 第一百三十七章 《粮储法》

作者:勇起笔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3-07-07 03:39:05 来源:笔趣阁

日上三竿,秦三爷仍然躺在炕上熟睡,去年新盘的暖炕,盘炕的时候秦三爷特意让盘了个大炕,宽足有七尺,长更是有十二尺。

初夏时节不需要烧热炕,但是秦三爷仍然喜欢睡在这个炕上。

就一个原因,大!

他可以在炕上随意翻滚。

……

刘礼振带人来到违法地主家,现场没有任何防备,只有一个老门房在看门。

“真是蠢到家了,犯了兴汉盟的法律,今天兴汉盟来人到村里收粮税,竟然一点防备都没有。”

推开挡着门不让进的老门房,刘礼振直接带人进了院子。

带路的吏员应该之前已经与这家的主人打过交道,知道这院子的布局,带着人直接向里面走去。

跨过一进院子,来到内院,在内院正中间的一个大房间门前停了下来。

吏员上前敲了敲门。

“谁啊,找死吗?爷还没起呢。”

里面传来喊声。

刘礼振拉开还要敲门的吏员,上前一脚踹开门,进去后先是一间会客室,里面还有一间内间,中间有帘子隔着。

上前直接掀起帘子,走进内间。

里面传达一声女人的尖叫声。

刘礼振看到有女眷,直接大喊:“闭嘴,没你的事。”

女眷看到来人是一个身形健壮、全副武装的中年人,惊吓的厉害。听到刘礼振的呵斥声后,立即捂住了自己的嘴。

“大胆!谁让你进来的。”

女眷拉被子遮挡自己的身子,将床上一个三十来岁的肥胖男人漏了出来,这人坐起身,对着刘礼振大吼。

“你就是秦彭越?”

刘礼振问道,之前吏员有介绍这个地主老爷的简要信息。

“是大爷我,你是谁,胆敢私闯民宅。”

这秦三爷、秦彭越不知是胆子大,还是蠢,这种局势下、这时候,说话竟然还是一副大爷语气。

刘礼振知道与这种人纠缠理论不出个结果,直接说道。

“租种你名下耕地的三十户佃户中,有二十四户夏收之前已经宣誓加入了兴汉盟。兴汉盟在夏收之前有通告,今年夏收所有兴汉盟的佃户,均按照《兴汉盟土地法》执行,地租不能超过三成,并且夏税由地主缴纳。”

“在你们村宣传政策时,叫了每家的当家参加,你家肯定有人参加。”

“现在你明知故犯,不仅继续收佃户重租,还不缴纳夏税。”

“正式通知你,你被拘捕了,后面会有法院的人对你的问题进行裁判。”

说完刘礼振手一挥,后面的战士上前就要将这秦彭越绑了。

“我没有抗税,我准备交的,我下午就准备交的。”

秦彭越一看这阵势,真的要绑了自己,终于怂了,开始狡辩。

“这些话你给法官说吧。”

刘礼振不再理会他,继续对门外的士兵命令道:

“将这个院子的人都赶出去,将院子封了,等这家家主的裁判下来了再说。”

……

兴汉盟总部。

“有多少同类案子?”

刘信启对卢仁问道。

“并不多,就算有,在收税点设在村上后,地主也自觉归还了多收的地租。”卢仁回道:“目前被抓的地主只有七家。”

“既然不多,就按照《兴汉盟土地法》里的规定判。”刘信启说:“乱世用重典,速判,给后面的那些村寨做出个样子来。”

“好。”

第二天,七月二日。

七个地主的判罚通告和施行《兴汉盟粮储法》的通告就张贴到了蓬莱县城和下面各个村寨的告示栏上。

判罚七个违法地主首先退还多收佃户的地租;然后名下的土地全部被充公。

房屋仍然留给他们,但是必须按照违规收重租的耕地数量,向兴汉盟交一亩一百斤的粮食作为罚款之后,才能住回自己的房子。

判罚通告中特别注释,这七人是兴汉盟管辖范围内的首犯,已从轻处罚,今后若是有人再犯,没收耕地后,还会对违规收重租的耕地,每亩处罚金一两银。

关于《兴汉盟粮储法》,除了禁止个人交易粮食之外。

通告里特注明了储备粮的范围,包括粟(小米)、麦(小麦、大麦、燕麦、黑麦)、稷(黍或糜子)、菽(豆)和稻(大米),这些主要粮食都不允许私人交易。

在征夏粮期间,百姓可以直接将粮食卖给征粮点,征粮结束后,可以去乡镇和蓬莱县城的粮站售卖。

通报规定在七月十日前,从事粮店生意的商人可以前往兴汉盟总部粮储司申请备案,继续销售粮店现存储的粮食,但是今后所有销售的粮食都必须从粮储司购买。

规定基础储备粮食包含:粟(小米仅去壳未除糠抛光)、麦(去壳的麦粒)、稷(仅去壳未除糠抛光)、菽(仅去壳)和稻(除稗、去石、磁选、稻壳分离之后的糙米)

规定基础粮食的售价不得高于五文钱没斤,这种基础粮食属于煮熟后可以直接吃,能填饱肚子又吃不死人的类型。

当然,口感肯定非常的差。

基础粮食上面的面粉、精米等,都由粮店负责加工销售,价格不做限定。

为了避免粮店只销售细面、精米,不销售粗粮,通告中特别规定,所有粮店中,基础粮食不得断货、拒售,负责只能关门歇业。

通告贴出的同时,蓬莱县各个乡镇、县城东南西北的粮储司直营粮店也同时开始营业了。

这些粮店都是前店后仓的格局,粮店里目前仅出售粗粮,粟最贵,四文每斤,糙米和麦粒最便宜,三文每斤。

刚一开门,乡镇粮店的生意倒是很平淡,县城里的四家粮店门前却排起了长龙,市民争相抢购。

“只要买了这粮票,今后不管什么时候来,不管粮价多高,都能换到粮票面值上的粮食?”

有百姓对着西门粮店的店员问道。

粮店中有一个柜台卖的不是粮食,而是粮票。

一斤面值得粮票售价三文。

“您看这票面,上面画了麦穗,这个壹斤下面注释了“麦粒”,所以只能等值兑换麦子,兑换其他粮食会根据价格不同,同比例增减。”店员拿出一张粮票,指着票面上的字对询问的百姓解释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