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启复汉 > 第七十八章 杭州城

启复汉 第七十八章 杭州城

作者:勇起笔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07:47 来源:笔趣阁

听了李仓对陈家村的介绍,刘信启感慨道:

“这可能就是村长陈丰能以七十五岁高龄担当村长的原因,应该也是这村子叫‘陈家村’的原因,毕竟干这份有今天没明天的行当,谁也不想死后家人被抛弃荒野。”

“这世道不太平啊,赵国享国一百六十多年,按照历朝历代的轮回周期,应该处于盛世,却有这么多难民、破产之人聚集于此。”

两个一起又聊了一会,有战士带着许歌和陈丰走了进来。

“总共搜集金三百两,银四千五百里,其他布、绢、首饰等,价值两千两左右。”战士向刘信启汇报在村子里收集的金银。

此次海盗村出海作战的四艘船上并没有什么值钱东西,所以战胜缴获只能从村子里搜刮。

“做了几十年无本的买卖,只有这么一些?”刘信启不相信,朝着陈丰问道。

“容老朽说句实话,村子里养了这么多人,又不是经常出去,出去抢劫有胜有败。”陈丰回道:“而且,村子能安然立在燕尾镇旁边,不被官府查抄,是送了好些银钱的,收益的**成都用在向上面打点了,这些真的就是全部积蓄了。”

“确实如此,只有这么些。”许歌也在旁边帮衬着说道。

这些人已经加入刘家堡了,以刘信启的原则,就不能狠心刑讯逼问,能有这些收获,也算可以了。

“我相信你。”刘信启看着陈丰说道。

“我这次只带走金银,其他给你们留着,免得没有花销,大冬天的饿死了人。”

“不过族里的青壮都必须跟我走。”

“以后登州至杭州的航线我会常年不停的跑,会定期安排这些青壮回来休假,也会给他们发月饷,足够养家糊口。”

“既然已经加入了刘家堡,就不会让你们没有活路。”

陈丰听到刘信启的要求,忍不住说道:“带走所有的青壮,这就是抽了陈家村的筋骨了啊,万一有个三长两短,让这些老弱可怎么活啊。而且,没有青壮,四艘渔船也没人使唤,连个生计都没有了。”

刘信启考虑了一会,说道:“只带走十八到四十岁的男姓青壮,每年安排人轮流回来休息一个季度。”

看到陈丰还想说话,刘信启直接抬手打断:“不要再说了,此次由于你们,我死了二十九个族人,还有二十多个受伤,不知道能不能活下来。我想我的要求并不为难,已经很仁慈了。”

看到刘信启面色不渝,陈丰叹了口气,只能点头答应,不敢再多言。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说多了反而是祸事。

七十五岁的老人,精明的很,刘信启绝不会相信他会不给自己留些老底,说不定交出来的这几千两财物只是村里财物的一小部分。

况且刘信启也不会赶尽杀绝,之前说的休假、月饷等承诺都会兑现。

……

十二月八日晚上,从村子里带走了七十个青壮,回到船上后,又将船上超过四十岁的陈家村人,三十七人放回了村子。

由于赵良在燕尾镇脸生,所以一天下来,并没有招募到水手。

现在船上算上受伤的,总共有五百三十八人,勉强开动这大大小小的六艘船。

十二月九日又休整一天后,十二月十日六艘船再次启程。

后面一路上因为贴着海岸线行船,靠岸也谨慎小心,财不露白,再没有遇到海盗。

从燕尾镇到杭州湾一千两百里海路,算上靠岸避雨、避风等耗费的时间,总共走了九天半。

十二月二十日午时,船队进入了杭州湾。

十一月三十日从登州出发,这一路整整走了二十一天。

“坐高铁也就几个小时。”刘信启站在船头看着船只交错、帆影重重的杭州湾,感叹道。

从长江入海口经过,然后来到这杭州湾,刘信启发现上海后世能发展起来,这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居功至首。

上海在赵朝属于秀州,虽然已经开始发展,但还不是很发达,比起杭州差远了。

杭州是两浙路的转运使司驻地,而两浙路基本继承了唐末的两浙道,是赵国经济和人口最发达的一路。

除了这些信息,刘信启还知道,按照他前世的历史,南迁的朝廷以后会设在杭州旁边的临安县,所以刘信启此次来杭州的目的,除了采购粮食,建立航路,还有提前来打前站的意思。

花了半天时间进入钱塘江,在九堡镇找了个小港口将船停了下来。

十二月二十一日,刘信启带着李仓、许歌和五名战士,五个水手,划着小船走舸朝着杭州城驶去。

在赵朝,大多数州府都设置在一州的郭附县,如登州府行政衙门驻地就设置在蓬莱县城内,蓬莱县就是郭附县。

而杭州不同,杭州府有自己的府城,就是杭州城,而杭州城在钱塘县境内,位于钱塘县城北边一点,处于运河和西湖之间。

走舸进入运河,交过费用之后进入杭州城。

就算有后世繁华都市的见识,刘信启也被这古时候不同韵味的江南繁华城市所吸引,至于其他人,那就更不堪了,感觉眼睛都不够用了。

运河上船只密集,大多是通过这条动脉,向北边输送寄养的。

就算现在的赵国首府应天没有在运河边上,所需的粮秣也是通过运河运到徐州,再转其他河流运至应天。

刘信启在杭州转了大半天,中间找了些酒馆听了些小道消息。

然后询问了好几家粮店的粮价。

杭州的粮食价格比登州要便宜太多了。

刘信启出发前,登州的粮食零售已经达到了六七文钱每斤。

而杭州的竟然还有一文一斤的糙米,将个价格的粮食运到登州,就算来回一个半月时间,成本最多也就三文每斤,还是非常划算的。

现在北边大乱,粮食作为硬通货只会越来越贵,越来越畅销,所以做粮食买卖绝对稳赚不赔,比起运其他奢侈品去北边卖,有保障太多了。

几人又看了些稀奇后,行船回到了九堡镇。

之前问了几个客栈,价格都太贵,刘信启十几个人住一晚上,买得米都够吃一年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