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启复汉 > 第二十七章 长路漫漫,与人为善

启复汉 第二十七章 长路漫漫,与人为善

作者:勇起笔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07:47 来源:笔趣阁

周心远听到刘启这次说到了点子上,对他继续引导道:

“咱们先来回想一下,如果你们在等待天黑的时候,你们的行踪被同知刘幸发现,调来部队对付你们,你们的结果会是怎样?”

“如果次日早上在城门外赎人的时候,刘幸找来的不是十一骑,而是一百骑?是一千骑?且骑兵里有大量的弓箭手,你们又会是什么结果?”

“刘幸只是同知,他应该调不来这么多人救他儿子吧。”刘礼升反驳了一句。

“刘幸能不能调动这么多人不是重点,重点是有这种可能,如果昨天当铺的后台不是同知,是知州、是知府,是指挥使,能不能调来?”周心远耐心解释道:“信启如果继续目前的行事准则,迟早有一天,他会惹到这些人,而且是在他还没有成长起来的时候招惹到。”

“师傅,我明白了,我不应该盲目、狂妄的扩大事态。”刘信启认同的说道。

“这只是一方面。”周心远再次分析道:“就算我上面的两个如果都成为现实,你若提前考虑到,也不是没有应对之法。你错误的一点就是,没有提前做好应对措施。”

“你只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这几次幸运,事态发展按照你的想法来了。如果下一次事态没有按照你想的来,你怎么应对?难道每次都直接临场应对?”周心远苦口婆心的说道。

“师傅说的对,我想起来您以前教授我们,三国时期荀彧曾说过‘善用兵者,不虑胜先虑败。’我以后遇事应该考虑周全,做好万全准备。”

“你能听进去最好,万全准备是不存在的,但是多准备几个方案总是好的。”周心远欣慰的说道。

“之前说的这些都有机会改,就算错了、真遇到了,只要你能跑了,我们刘家堡就还有机会。这次青州城事件的处理中,最危险的地方是你将自己立于险地。”说道这里,周心远引用先贤的话:“防祸于先而不致于后伤情。知而慎行,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焉可等闲视之。”

“这是什么意思?”周心远对刘信启考校道。

“意思是:君子要远离危险的地方。这里面包括两方面:一是防患于未然,预先觉察潜在的危险,并采取防范措施;二是一旦发现自己处于危险境地,要及时离开。”刘信启想着以前周心远的教导说道。

“说的不错,看来我以前的话你都有记在心里。可是你没有将这些话落在实际中。”周心远听到刘信启的回答,很是欣慰:“你要明白,你现在对于刘家堡的重要性。刘家堡全族抛弃祖地,抛弃一百多年的根,千里迁徙的根本是什么?”

“是我?”刘信启隐约明白了周心远的意思。

“对,就是你。准确的说是你身上的仙法,和仙法点化出来的仙兵仙将。”周心远肯定道:“如果没有这些,我们不可能会举族迁徙,当初躲进山里都比迁徙强。”

“如果你有个万一,会出现什么情况?那些点化出来的仙兵仙将是继续保留本领,还是会还原成凡人?如果都还原成凡人,我们刘家堡的依仗就没有了,在这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刘家堡这些老弱妇孺怎么生存?”

“师傅,我错了。”刘信启终于醒悟。

“我的本意不是让你认错,起码截止到眼下,你所做的都还不错,每次都能有收获。”周心远最后劝慰道:“我只是想你能快点成长起来,真正全身心的承担起你现在的责任,遇事三思,万万不可莽撞。你现在不是一个人,你是这近千人的刘家堡之本,是刘家堡能在这乱世之中求存的根基。”

……

下午的迁徙路上,刘信启和师傅、刘礼升,还有后来聚过来的刘礼振聊了很多,反思了自己这一路走来对事对人的处理方式,反思是否有更妥当,更合宜的方式解决冲突。

又走了二十多里路,晚上宿营在“于家庄”外,此次“于家庄”仍然没有让迁徙队伍进村休整,刘信启没强求,反而送了“于家庄”一石粮食,作为叨扰的赔礼。

没想到粮食送进去,没有半个时辰,于家庄村长就出了庄子,来到宿营地,带了酒水和一些牛肉。这些东西在这个时代是很贵重的,酒需要粮食酿造,牛更是农人的宝。

招待过于家庄村长后,刘信启方才真正认识到了什么叫做“与人为善”,不是说简单的做好事,帮助人。是一种与人为善的思考方式,是一种与人为善的言谈举止,是将心比心,是会换位思考。

换作刘信启作为于家庄村长,想来他自己也不会轻易同意一个近千人的迁徙队伍进到村子里来。

想想之前在“麻风村”和“郑家寨”,能进村子,只是因为村长被刘信启武力所迫,形势比人强,无奈同意而已,那两个晚上,刘家堡的人可能休息好了,但是“麻风村”和“郑家寨”的村民肯定没能睡个好觉。

……

后面的迁徙路,刘信启行为处事都和善了很多,当然,这只是针对族人和良民,对待山贼劫匪,仍然很是酷厉,毕竟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

十月十二日晚,迁徙队伍到达淮州府城,在城北二十里的北杨村外宿营,这里距离淮州府城过远,而且明天开始要转向东北行进,刘信启就没有安排去淮州府城采买,最近几次采买使得迁徙队伍的物资已经很充足。

十月十三日晚,迁徙队伍行进三十多里,到达双台乡,刘信启发现族人都已经很疲惫,所以安排次日在双台乡好好休整了一天,同时到双台乡做一些采买,补充了一些这两天的消耗。

十月十五日晚,迁徙队伍行进三十多里,到达昌邑城东边的潍河边,晚上宿营在河西边的孙家村。第二天租了孙家村的十余条鱼船,花费一天的的时间全部渡过河,到达了河对面的岔河村。迁徙队伍渡河的这一天,刘信启再次带了四十人去昌邑城做了采买,买了二十辆大车,并采买了二十辆车的物资。

十月十七日晚,迁徙队伍行进四十多里,到达海沧刘家村,晚上继续宿营在村外,照例向村子送了一石粮食,村长回赠了一些咸鱼,人没有出来。

十月十八日晚,迁徙队伍行进四十多里,到达邹家村,这一天的行程中,大多时候都已经能听到海浪,闻到海风味了,刘信启还骑马去海边看了看,前世今生,刘信启都是头一次亲眼看海,那辽阔的海洋带给了刘信启深深的震撼。晚上继续宿营在村外,照例向村子送了一石粮食,村长回赠了一些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