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启复汉 > 第四百零六章 满水碗

启复汉 第四百零六章 满水碗

作者:勇起笔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3-07-07 03:39:05 来源:笔趣阁

“整编开始的时候,我刚刚给了你们一千六百张仙符,这么快就使用完了?”

刘信启不敢相信。

整编开始之后,刘信启给了刘信昂陆军部一千两百张,给了高远四百张仙符,分别在陆军和水师系统使用。

相比较于之前的抠抠索索,这次是非常大方的。

要知道之前水陆将士算上戍守官兵,总共也就一千六百名战士,这次算是直接翻倍了。

“这就要问他们了。”刘信军看向刘信昂和高远。

咳咳。

两人都不约而头的干几身,转头不敢看刘信启。

“说说吧,怎么回事。”

“呃,就是…,给军法系统分配的少了一些。”刘信昂硬着头皮回道。

职级上算起来,刘信昂与刘信军事平等的。

“为什么?”刘信启皱眉。

“给陆军部的一千两百张武将卡中,有四百张是指定给焦睿,用于建立独立特种作战营的。”刘信昂先说了一句,看刘信启仍然看着他,就继续解释:“我认为陆军的军官中战士比例高一些,能够有效的管理下面的士兵。而军法官并不需要太多战士,所以就给战兵多分配了一些。”

“可我们考功系统也分配的很少,考功系统可是要跟着战兵上到战场最前线的。”武选部部长刘信刚跟着补了一刀。

“…”刘信昂看着高远,示意他赶快帮忙。

高远看躲不过去,只能接话:

“现在我们军队中的火枪已经全部普及,与敌军近战的概率很少。所以,考功官参战的概率也随之减少,给战兵军官多分配一些挺合理的。”

刘信启并没有偏信,转头看向刘礼振。

“爷,教导系统也少了?”

刘礼振没有立即回答,其他四人都看向他,刘礼振端起手边的茶喝了一口,然后才回道:“我觉得够了。”

没说少,也没说多。

不过刘信启已经明白了。

长辈的仙符陆军、水师部长不敢克扣,只能从平辈下手了。

刘信启一直坚持教导、考功和军法三个系统独立于作战指挥官,就是为了避免作战指挥官一家独大,上次直接将所有的武将卡都交给刘信昂和高远,是自己的疏漏。

从剩余的武将卡中再次取出一百张武将卡,递向刘信军、刘信刚:

“给你们每人五十张,你们自己分配。”

没有给教导。

刘礼振说够了,就真的够了,他不会对刘信启说谎。近期兴汉盟也没有打算招募新兵,教导系统的任务减轻了许多,只需要维持在役部队日常的军事训练就足够。

这一百张武将卡给出去,上次年终结算抽到的一千六百八十二张一星武将卡就已经全部使用完,还搭进去十八张以前的存货。

刘信启没有在这个事情上多做追究,“屁股决定脑袋“,两方都有各自能够站住脚的理由。

陆军和水师部觉得战兵应该多分配,武选和军法部觉得己方应该获得对应比例的仙符,才能压得住下面的人。

说到底,都是因为刘信启之前分配的时候太过粗糙,一直有注意三个系统的独立,分配武将卡的时候却由作战部做主。严格来说,是刘信启自己违反了从一开始就制定的独立运行理念。

这也是教训,今后做事应更加的细致。

事无巨细,才能避免这类问题再次发生。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做老大哪能是那么简单的。

一碗水端不平,就会有水洒出来,就会出问题。

“好了,此事到此为止。”刘信启直接盖棺定论。

“是!盟主。”

几人起身躬身行礼,知道刘信启打算结束今天的会议。

“大家回去后好好准备,从明天开始,都来参谋部大会议室,我们连开三天作战布置会。三月十五日,所有参与此次西向攻略的将士,包括参谋部所有军吏,政务院配合的官吏,全部出发前往海仓镇。三月二十五日前后,择机正式发动西向攻略。”刘信启安排道。

“是!”

几人告辞后,退出办公室。

刘信启揉了揉眉头。

就算有超人般的身体素质,精神上也是有些吃不消。

兴汉盟缺乏独当一面的人才,什么事情都要请示自己。而且自从有了便捷的金雕通讯网络之后,这种请示就显得更加频繁了。

结果导致刘信启面对的公务数量越来越多,自己也越来越累,空闲时间几乎缩减到没有,就算身在蓬莱,陪伴家人的时间也屈指可数。

要改变这种情况,只有建立秘书室才能解决。

参谋部也必须有一个帅才做主官。

只有这样,在政务和军务方面,有了秘书室和参谋部先期筛选和给出处理意见,刘信启的工作强度才能够大幅度减少。

遗憾的是,兴汉盟一个帅才都没有,就连刘信启也算不上帅才。

“哎,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材。”

这是龚自珍的诗句,原意是他认为实行社会变革最重要的因素是人才,也间接表达了自己的怀才不遇。

刘信启念出这首诗,主要是借用后两句:请把各式各样的人才都赐给兴汉盟吧。

“盟主诗兴大发啊!”

罗高从门外走了进来。

“这是盟主的新作?有没有诗名?”

刘信启本来只是有感而发,并没有想要剽窃,不过既然已经被罗高听见,那就顺水推舟了。

这首诗原名《己亥杂诗》,今年不是己亥年,就不能用这个名字了。

而且诗的前两句并不适合目前的现状,因为赵国已经不能用“暗”来形容,而兴汉盟并不“暗”。

“还没想好名字,你要用?”刘信启问道。

“我想将这首诗刊登到《百姓旬报》中。”罗高回道。

“不用了,不切实际。”

目前《百姓旬报》仅面对兴汉盟境内的百姓,还没有刊发到境外。

兴汉盟的吏员招募考试已经搜刮了好几遍境内可能存在的人才,不需要再次刊发《招贤令》来挖掘境内可能埋没的人才。

“你过来什么事?”刘信启问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