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第一氏族 > 章三八三 扶大厦之将倾(4)

第一氏族 章三八三 扶大厦之将倾(4)

作者:我是蓬蒿人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03:38 来源:笔趣阁

卷着铺盖准备逃难的百姓们,在城门前多了千百具尸体时,就被迫停止了脚步。

如此血腥的场面,普通人哪里见过,无不被震慑当场。很多人吓得当场尿了裤子,呕吐者更是不计其数。

再也不敢往前后,百姓将眼前发生的情形,一层一层传递到了后面的人群中。

等到赵七月初步解决了城外军营的骚乱,再回头看向城中,东华门这一片的百姓,基本都知道了城门前的事。

汴梁军民不准出城,要一起准备守战,这是宰相之前就下达过的严令,为的是汴梁存亡与国战大局。

陈安之带队在城中穿梭,已经杀了好几批官吏,官吏已经为他们的行为付出了代价,这些在非常之时不听号令,冲撞打伤了不少世家修行者的百姓,没道理可以获得特殊优待。

停下来的百姓们抬头望着城楼上的赵七月,仍是处在六神无主的状态。

皇后的雷霆之威,他们不敢触犯,王极境的高绝手段,他们更是无法抗衡,现在城门出不去,求生之路没了,准备逃走的这些人自然慌张不已。

但惊慌并不是城中百姓唯一的情绪。

数十万人中,有人逃,自然就有人留,逃的人是想活一条命,留的人是无路可去,只能绝望的听天由命。

逃走的人里面,大部分也是别无选择,如果有可能,他们当然愿意留下来,毕竟他们的家业生计财产都在这,离了这些,成了流民难民,境遇可想而知。

富人到了别的城池,有钱安身立命,但绝大多数平民,是承受不起仓促逃离家园的代价的,他们到了新的地方,就是人命如草芥的下场。

之所以选择逃,是因为目睹了天元可汗的强悍,连皇帝都被击败了离开了。

有燕平城的前车之鉴在,百姓们理所当然的认为,朝廷已经抛弃了他们,汴梁绝对守不住。官府之所以下令不让他们出城,不过是别有用心,不顾他们的死活而已。

如果有选择,普通百姓谁又愿意背井离乡,颠沛流离,去做难民流民呢?

无论逃的还是留的,在今日都是万分绝望,那感觉跟天塌了毫无二致。逃难的百姓跟留下的百姓中,哭声从来都没有断绝过。

而此刻,王极境的皇后回来了。

若是别人回来,不管对方是多大的官,百姓们未必肯相信朝廷这回是真要守住汴梁。但皇后不同。

这个天下是家天下,皇后是女主人。

一时之间,所有人的目光,都汇聚到了城楼飞檐,那个拖着巨大战斧的娇小身影上。

因为距离与位置的关系,很多人其实看不到皇后,但那柄巨大的战斧,他们却是看得分明。

皇后母仪天下,皇后尊贵无双,皇后雍容华贵......有很多词可以形容皇后,有很多东西可以象征皇后,但是现在,代表皇后的是一柄丈长战斧。

寻常时候,这是绝对不可能象征皇后的物件。

而如今,在国难当头,北胡大军渡河而来,汴梁危在旦夕的时候,这柄战斧却是最能给百姓信任感、安全感的东西。

惊惶不定的汴梁百姓们,不管富有的还是贫穷的,准备逃的还是准备留的,都屏住了呼吸,怀着忐忑的心情,聚精会神的听皇后接下来的话。

此时此刻,此情此景,对汴梁城的这些百姓而言,如果这个离乱的世道里还可能有希望,这个黑夜般的局势里还可能有光明,那么只可能是源自对方。

源自这个帝国的女主人。

多年过去,眼下身着华服的赵七月,身上已经少了公主的娇贵气,

多了几分皇后的威严,她双眸如电的扫过大街小巷,声音沉稳的开了口:

“尔等听仔细了,本宫现在明告尔等:渡河而来的北胡大军,拢共不过六七万,他们的主力在郓州并不在这里。

“而我大齐,仅汴梁城外就有三十万大军,汇聚在中原大地的四方豪杰,岂止百万之众?以百万大齐骁勇,对战区区不到十万北胡蛮子,但凡我们敢战,又岂有失败之理?

“现如今,北胡大军两面作战,半数尚在黄河以北进攻河东,目前连太行山都没能攻进去,三晋大地是多英雄儿郎,可难道我中原就没有好汉?

“背靠父母、妻儿,你们为何不敢跟北胡大军殊死一搏?

“胡子要来抢你们的田地抢你们的钱粮,杀你们的父母妻儿,刨你们的祖坟,让你们失去安身立命的根本,变成无家可归的乞丐,饿死在路边的白骨,难道你们就真的愿意?

“本宫代陛下回汴梁主持战事,既是为了家国存亡江山社稷,也是为了你们的父母妻儿身家性命,现在你们回答本宫,你们可愿为汴梁而战?!”

一番掷地有声的话下来,一眼望不到尽头的人流,一时间鸦雀无声。

这固然是因为是赵七月的话音,通过修为之力扩散出去时,犹如惊雷落地,在每个人耳畔成炸响之势,也是因为这席话说到了大家心里,让他们心潮澎湃。

“草民敢问皇后娘娘,当初北胡攻到燕平城下时,朝廷仓惶南撤,只留下了满城军民死伤无数,我等焉知汴梁不会重蹈燕平覆辙?”

须臾,在很多人还没回过神来的时候,城门前的人群中,有人站了起来,向城楼毕恭毕敬行完礼后,便大声问出了这个问题。

这是百姓们最大的担忧。他们都静静看着城楼,等待皇后作答。

如果汴梁会变成第二座燕平城,他们宁愿离开家园,哪怕是变成难民乞丐,好歹也有个活命的幻想。

赵七月看了这人一眼,对有人站出来问这样的问题,丝毫不觉得奇怪,她道:

“本宫既然来了,就没打算活着踏出城池,要么我们保住汴梁,要么北胡大军入城时,本宫战死在城门之下!

“自今日起,本宫每日都会巡视城防。若北胡大军果真兵临城下,本宫也会在城头奋战!

“哪一天你们看不到本宫,看不到本宫的战斧立于城楼之上,大可以再冲出城门!”

听到赵七月这么说,成千上万的百姓莫不动容,就连陈询、章琰、韩术等人,都是禁不住饱含敬佩的看向她。

虽然有城外大军听令,赵七月可以强行锁城,强令青壮帮助守战,但强迫的行为终究不能完全发挥民力,真到了关键时刻,未必不会坏事。

要说服这些出逃的百姓心甘情愿留下来,赵七月当然要拿出点东西。

他们只是没想到,赵七月的决心会这么大,半点儿退路都不给自己留!

这说明皇后不是来做做样子,让天下人不能指摘皇帝,为朝廷赢取天下人同情与忠心,而是真有可能跟汴梁战到最后一刻!

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何况是皇后?

这样的皇后,如何能不赢得众人的敬佩?

说话的百姓再度躬身行礼,就退回到了人群中,没了问题。

这时,第二个人从另一方方位站了起来,高声道:

“草民请问皇后娘娘,天元可汗降临汴梁城时,天威赫赫无人能敌,陛下因此不得不出奔。此时天元可汗是走了,但若是他再回来,皇后娘娘可能应对?”

听到这个问题,陈询等世家显贵都变了脸色。

这是最关键的问题。

也是最难应对的局面。

百姓选择离家逃难,对汴梁能守住没信心,基本都是因为这个。

赵七月没回汴梁的时候,各个世家显贵之所以不能同心协力,除了本身存在的芥蒂外,也是因为考虑到这个问题,无法找出应对方法。

他们还留在汴梁,一方面是出于世家子弟的责任感使命感——蛀虫世家譬如刘氏庞氏徐氏,早就被赵宁剔除了。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利益关系,想要表现一下自己的立场与努力,赢得家声。

毕竟无论未来如何,世家要生存,名声就不能坏;若是能得到很多百姓拥护,可以振臂一呼云集景从,那任何时候地位都有很大保障。

随着问话的人声音落下,包括陈询等人在内,所有人都看向了赵七月。

他们眼神闪烁。

平心而论,这是个没答案的问题。

他们没有应对之策!

皇后能有办法吗?

她又能有什么办法?

皇后会怎么回答?

能有怎样的回答?

这个答案若是不能让众人满意,守卫汴梁守卫中原乃至继续国战,都只是一句空谈!

所有人都认为这个问题极难,难如上青天,皇后必然不好作答。

他们错了。

错得离谱。

赵七月没有半点儿为难之色。

相反,她笑了一下。

笑得轻松、自信,明媚的像是春水初生、春阳初盛。

很多人都晃了眼,被触动了心弦,情不自禁张了嘴发了愣。

他们这时候才意识到,原来皇后也是有绝美之姿的。

是天下罕见的美人!

而后,他们听到了皇后的答案。

皇后回答道:“不瞒尔等,这时候天元可汗元木真已经去了晋阳。

“在那里,我赵氏修行者在大都督、河东节度使与赵宁的带领下,已经做好了迎战他的准备。今日之后,尔等就会知晓,任他元木真是天人境,此战也败了!”

此言一出,无异于晴天霹雳,震得所有人都失了神。

目瞪口呆、嗔目结舌这八个字,是陈询等世家子弟,跟汴梁军民的统一表情。

天人境的天元可汗会在晋阳战败?

连大齐皇帝都赢了的天元可汗,会被赵氏的人战胜?

这一刻,很多人如梦初醒。

他们记起了皇后的名字、出身。

大齐的皇后,姓赵,她出自赵氏!

她也出自赵氏!

出自那个守住了河东,让北胡大军连井陉关都攻不下的赵氏!

大齐的皇后娘娘,要主持汴梁战事的皇后娘娘,跟在郓州斩杀四万北胡战士的汴梁北面行营大总管赵宁将军,是一母同胞的亲姐弟!

是赵氏。

又是赵氏!

赵氏竟然这么强?

赵氏还要为大齐的江山社稷,为齐人的生死存亡,做多少事立过少功?!

无数军民心悸难言。

看到这些人的样子,赵七月笑得更明媚了些,她似是对这场面早有预料,淡淡道:

“本宫贵为大齐皇后,难道你们觉得,本宫回汴梁来是为了送死?没有守住汴梁的把握,本宫何必回来?”

听了这话,无数人恍然大悟。

是啊,若不是有守住汴梁的把握,明明已经走了的皇后何必回来?

这一瞬,许多人心中对击退北胡大军,生出了极大信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