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第一氏族 > 章八一七 进占沂州

第一氏族 章八一七 进占沂州

作者:我是蓬蒿人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5-04-01 02:37:21 来源:笔趣阁

“大将军,末将......作战不利,该当死罪,请大将军斩下末将人头!”面色铁青的陈雪陇来到城楼,当面向杨佳妮俯首请罪。 他满脸羞愧,眼角、嘴角都有血迹,双眸已经变成死灰色,可见侍卫亲军的溃败给他造成了何等打击,眼下是何等痛苦难受。 吴军征战江南所向披靡,虽说不是没有过败绩,但侍卫亲军自成立以来,还真没有在战场上吃过大亏,更何况是这样的惨败? 陈雪陇自知创造了侍卫亲军的屈辱历史,必定沦为整个吴国的笑柄,往后肯定要被万种唾弃,忍受满朝文武无休无止的羞辱。 他无颜面见杨延广与江东父老,故而气机大乱、心如死灰,此时此刻,就算杨佳妮一掌拍死他,他也不会反抗半分。 杨佳妮愣愣看着战场,仍是不能接受眼前的大败,对陈雪陇不闻不问,好似完全没有听到对方说话。 侍卫亲军正在溃退,士卒丢盔弃甲,狼奔豕突,军官跑跳飞跃,形如惊弓之鸟,其仓惶之状跟建武军并无二致。 饶是他们乃淮南至锐之师,在奋力作战时战力非同寻常,但当到了大军溃败不得不逃散保命的时候,也跟普通将士没有任何区别。 人有勇气的时候纵然面对虎狼也敢一搏,人若是失去勇气,都会被鬼神这种不存在的东西吓得尿裤子。 侍卫亲军甲胄精良,负重自然要大一些,此刻跑起来还不如建武军快,被反抗军不断追上砍杀,嚎叫着胡乱挣扎,那模样跟砧案上的猪羊毫无二致。 建武军虽然是吴国藩镇军中的精锐,但在杨佳妮眼中并不是那么重要,败了也就败了。 可侍卫亲军是吴国根基所在,是肱骨脊梁般的存在,每一个都分外宝贵,吴国在他们身上每年都要耗费不知多少银钱,如今被反抗军割草一样屠戮,杨佳妮是既心痛万分,又不能不感到惊惶。 自乾符七年参与凤鸣山之战,杨佳妮转战南北征伐多年,从未遭遇过这样的大败,就算是国战最艰难的时候,河东军都没被遇到过规模这样大的失利,杨佳妮心里没有丝毫准备,更无任何应对的经验。 她觉得不可置信,无法接受。 末了,她的目光越过人山人海,落在了反抗军大军阵后,在半空负手而立的赵宁身上,一动不动。 对方依然是寻常模样,气度晏然,没有任何特异表现,不曾高兴地开怀大笑,亦不曾摸着下巴微笑表现自己的淡然,就像是在观览普通风景的旅人。 这一刻,杨佳妮无比清晰的意识到,她输了。 这是吴国出兵中原的第一场真正大战,也是她跟赵宁之间的第一次真正较量,她手握优势兵力却输了,输得极为彻底。 杨佳妮眉眼黯然,心中涌起一股浓烈的挫败感与无力感。 她知道自己输在哪里,知道自己为什么输。 这不是她跟赵宁的个人能力有什么天壤之别,其根本原因在于,反抗军的真实战力、综合实力就是强过侍卫亲军。 不是侍卫亲军弱,是反抗军实在太强。 可反抗军为什么能这样强? 侍卫亲军装备精良,操练严格,在江南征战多年经验丰富,放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的精锐,以杨佳妮将门世家子弟的眼光看,都不认为一支军队到了这种程度后,还能如何提升战力。 可他们就是被反抗军击败了,而且是正面毫无花哨的击败。 当初赵宁离开徐州时,曾让她帮忙照顾徐州百姓,让吴国官将不要祸害平民,不要让百姓受苦,她自认为能做到,答应了,结果却没有做到。 在吴国的支持下,徐州地方权贵组成的还乡团回到故土,让百姓再度陷于权贵作为统治阶层的统治秩序之下,沦落到水深火热之中。 杨延广说那就是世间法则,是统治原则,是国家秩序。 杨佳妮彼时就认为杨延广错了,却不知道这个错有多深,更不知如何改正。她只能暂时放下这个问题,带着大军来跟赵宁一较高下。 而现在,大晋的军队与吴国的军队在费县分出了胜负。这是不是也是大晋、吴国这两个国家分出了高下、优劣? 难道吴国不如大晋? 倘若吴国不如大晋,那岂不是注定要被对方灭亡? 那吴国的存在还有什么意义?她的征战还有什么必要? 她岂能承认吴国不如大晋? 但不承认,这场战争的胜负又如何解释? 杨佳妮心乱如麻,失去了方向。 她感到痛苦。 极致的的痛苦。 人生在世最极致的痛苦就是失去人生方向,她现在就是这样。 杨佳妮不知该如何消解这种痛苦。 隔着尸山血海的战场,她紧紧盯着赵宁,就像盯着一本兵书、一本圣人典籍,想要从字里行间悟出能够为自己答疑解惑的道理。 只可惜,她现在还不能看见道理。 她眼前云遮雾绕,一片朦胧混沌。 她跟赵宁明明再熟悉不过,她对赵氏明明再了解不过,但此刻看着赵宁,她却发现自己跟对方之间隔着的,远不是一片战场那么简单。 “大将军,大军,大军已败,此非久留之地,请大将军......速速离开!”韩守约焦急、慌乱的声音把杨佳妮拉回了现实。 此时此刻,溃败的侍卫亲军与建武军将士,已经开始大举越过费县县城,他们有的跃进了城里,更多则是海水般从两侧涌过。他们不知道具体该逃向哪里,但明白必须远远逃离反抗军。 杨佳妮转头看向韩守约。 她看到的是一张肃杀、急迫的脸。 这张脸上有恐惧却没有迷茫,有难受却没有痛苦,杨佳妮倏忽一怔,在刹那间便领悟到,这场大战虽然败了,但韩守约的心智并未受到根本打击,也不曾怀疑自己怀疑吴军怀疑吴国。 到了下一站,对方依旧能够站在军前、矗立城头,看着众将士浴血拼杀,乃至亲自上阵与大晋高手战斗,为吴国抛头颅洒热血,为建功立业、荣华富贵拼尽全力。 这是合格的吴臣,是真正的吴国官员。 杨佳妮知道韩守约为何会是这番模样。 她刚刚思考的东西,对方并没有思考,她正经历的茫然,对方并没有体会,她所拥有的痛苦,对方根本没有感受到。 原因很简单。 对方是吴国官员,是杨延广的臣子。 对方只有立场。 只有立场,没有思想。 没有思想,便不会失去方向。 没有失去方向,便不会那么痛苦迷惘。 这一瞬间,杨佳妮忽然不知自己是该喜还是该悲。 或许是她自己想得太多,或许大军战败的时候并不适合思虑万千,或许人就该活得简单愚蠢一些,或许人生不需要去在意那 些太过深奥的问题,更不必去追寻那些饱含艰苦的答案。 “走吧。” 杨佳妮最后望了一眼负手漂浮在原地,并没有率领众王极境高手大举杀将过来的赵宁,目光混乱迷离声音飘忽不定,“往沂州方向撤退。” 说是撤退,其实是逃亡,大军败退之际,主帅本该安排部曲断后,为主力争取更多时间创造更多生机,可现在全军崩溃,断后之事根本无法进行。 但即便是逃亡也需要一个方向,有方向总比没方向好。 没有方向,只会被反抗军追杀得满地乱窜,最终被逐一歼灭,有一个方向在,至少在摆脱反抗军第一波追杀后,能够尽可能多聚拢一些残兵败将。 杨佳妮纵身而起,陈雪陇咬了咬牙,跟刚刚退回的吴俊、吴廷弼等人一起,跟在杨佳妮后面作护卫状。 飞遁出去一段距离,韩守约见没有高手来追,恐惧稍稍淡了些,能够思考一些问题,便向杨佳妮进言道: “大将军,大军撤退之时最忌混乱无序,请大将军让陈将军、吴将军留下,组织将士后撤,为将士们指引方向。” 杨佳妮眼神木然地点了点头。 陈雪陇本就惭愧不已,闻言没有二话,立即停下了身形,吴俊则惊魂未定,双目充满仇恨地剜了韩守约一眼。这个时候让他们留下,不说能不能稍微组织一下败军,但一定会让他们身陷险境。 就在吴俊问候韩守约祖宗的时候,杨佳妮忽然止住了身法,面无表情地道:“我留下,你们先走。” ...... 大阵瓦解之际大军溃败奔逃的速度,可比大阵齐整之时进击冲阵的速度快了许多,不到半个时辰,费县以西已经看不到什么吴军。 忙于追杀吴军收割首级军功的反抗军,都懒得分心占领一座小小的县城,后来还是无力追击那些部曲,承担了接受县城的任务。 赵宁来到费县城楼,站在了杨佳妮之前站立的位置。与杨佳妮一直面西而立不同的是,他现在是纵目向东眺望。 逃散的吴军与追杀的反抗军漫山遍野,前者不知“降者不杀”是反抗军铁一般的军规,都生怕跑得慢了被割下头颅,饶是反抗军高喊劝降,依然不敢停下来。 隔着不断向沂州城方向蔓延的人潮,赵宁看到杨佳妮站在半空不肯离去,而陈雪陇、吴俊等将领则不断从吴军将士人群头顶飞过,为他们指引方向。 陈雪陇、吴俊等人不敢做更多事,因为赵宁在发现他们停下来后,已经让扈红练带着高手们飞杀过去,不会给他们重新组织队伍的机会。 追杀从正午持续到太阳落山,又从日暮持续到深夜。 后半夜,反抗军尾随吴军溃兵,追至约莫八十里之外的沂州城。 沂州城中的吴军守卒是开城门不是,不开城门也不是。 开了城门接应同袍,就可能被反抗军精骑顺势冲进城中,不开城接应同袍,以沂州城里的那点守军,断然无法在大军大败之际挡住反抗军的攻势,守住城池。 杨佳妮原本想在沂州城聚拢溃兵,背靠坚城收拾军队以图后举,眼见反抗军追击甚紧,黑夜下的田野中满是移动的火把星光,不得不放弃这个想法,让溃兵们转道向南,往徐州、泗州地界撤退。 于是乎,沂州城内的吴军守军,加入了南逃的队伍。 未及天明,反抗军进占沂州城,赵宁遂下令全军停止追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