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第一氏族 > 章七八五 接阵

第一氏族 章七八五 接阵

作者:我是蓬蒿人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5-04-01 02:37:21 来源:笔趣阁

其徐如林,其疾如风,侵略如火,这是犹如沙尘暴滚滚席卷而来的吴军战阵。

静若处子,稳如磐石,不动如山,这是好似数万根钉子死死钉在地上的反抗军大阵。

如果吴军是汹涌而来的涛浪,是八月十五钱塘江涨潮的海水,那么反抗军便是坚实的海岸线,是屹立无数年不曾后退的江堤。

现在,潮水距离江堤海岸仅有一段距离,小小一段距离。

吴军带来的可以碾压一切踩碎一切的巨大压迫感,已经再真实不过的降临到了反抗军前阵的每个将士心头。

他们到了红色的标线前。

顶着仿佛下一瞬就会灰飞烟灭的压力,反抗军前阵将领手中不知何时已经再度举起的横刀,面无表情地挥了下去:

“第一轮,齐射,放!”

霎时间,他身后的军阵中腾起一片乌云!无数箭矢破空的咻咻咻声,在刹那间融合在一起组成了蝗虫过境般的巨大嗡鸣。

乌云升空到最高点时,整齐滑过一道完美弧线,向上的轨迹变成下压,暴雨般飞射向隆隆奔来的吴军战阵!

从赵宁的位置去看,箭云起初和最后飞行迅疾,在中间则因为弧线和转向速度较缓——迅捷与缓慢都是相对而言,整体而言仍是狂风暴雨般的势态。

叮叮当当的声音接连响起,夹杂着利箭入肉的噗嗤声,奔进的吴军战阵里有人倒下了,战阵顿时多了些星星点点的空白。

赵宁双眼微眯。

比起射倒吴军,大部分箭矢被高举过顶的盾牌挡下,剩下的大部分插在吴军甲胄上,而那些吴军将士仍在奔跑,显然箭矢并未破甲亦或者破甲不深。

一片箭雨造成的杀伤,比正常情况下要少很多。

“吴军甲胄竟然如此坚固?”常怀远看出问题的根结所在。

“东南富庶,吴军兵甲好些不足为奇。”赵宁没有多言。

东南虽然富庶,但远离京畿,且战事少于北方与边境,平常并没有太多甲兵制造、储存,齐朝时,主要的甲兵制造作坊在北方。

国战时期北方沦陷,淮南作为后方要保障前方大军征战,多了无数甲胄兵刃制造作坊。时至今日,淮南的财力已能顺利转化为军力。

一片又一片箭云升空,一片又一片箭雨落下,奔进的吴军战阵中一个又一个战士接连倒下。

但其整体的如火攻势并未受到阻碍。

很快,吴军奔到了反抗军大战前。

反抗军最前排的队列,以大盾组成一排盾墙,中间有长矛蓄势待发,嘶吼着杀过来的吴军前队,将身体藏在自己的盾牌后,顶着盾牌狠狠撞在反抗军盾墙上!

潮水终究迎上了堤坝,撞出了绚烂的水花。

符兵被激发的亮光,真气碰撞的爆炸,在盾牌相迎的那一条线上交替闪烁此起彼伏,沉闷的砰砰声摄人心魄。

奔进的吴军盾手带着冲锋之势,合身而进之下冲撞力不凡。

哪怕面前是一头牛站着,他们也可能给对方顶翻,纵然面前是一堵土墙矗立,他们也可能给对方撞塌。

可他们遇到的是反抗军盾阵。

反抗军将士虽然缺了奔进之势,但盾牌后却不是

一个人在使力,战士们左右相依前后相托,肩膀死死抵住盾牌,硬是挡下了对方这第一轮的猛烈冲撞!

在顶住吴军的第一轮冲击后,反抗军将士缓了口气一起呼喝用力,想要趁着对方立足未稳之际,直接把对方给顶翻!

侍卫亲军的战士训练有素战法严谨,当然不会轻易给反抗军战士这个机会,将士们前后依托,同样让反抗军的意图没能得逞。

第一轮冲击与反冲击皆未成功的情况下,盾墙的较量陷入僵持。

谁也不能前进一步,谁也不敢后撤一步,战士们个个咬紧牙关,涨红了脸脖颈青筋突出,低吼着死死顶住盾牌。

反抗军盾墙后的弓手在后退,其余将士在前补,吴军盾墙后的战士正不断蓄积,进入到进攻位置,盾墙的僵持让较量变得平静。

双方都是训练有素的战士,战士个个都是有血有肉之辈,没谁会轻易把自己的身体置于兵刃之下,没谁会把自己的性命不当回事。

接阵之时彼此的拼斗都很严密、保守,盾牌碰撞的动静虽然大,但也尽是盾牌的碰撞而已。

盾牌后的长矛手、长刀手弯腰弓背,死死盯着前方,等着对方露出破绽便上前厮杀。

而在对方没有破绽,双方的盾牌碰撞没有分出胜负时,无人会冒然向前哪怕分毫,把自己平白置于对方的长矛打击范围。

但战阵对弈又是凶狠猛烈的,不会像角抵那么温和,也不会如拔河那般平淡,不可能只是盾牌你进我退。

进攻必然还有进攻的样子,进攻天然就是为了击碎防守、撕裂防线,将对方击倒,杀进对方的战阵中去。

而对于防守方而言,到了这一刻,最好的防守同样是进攻。

一味严防退让只会让战阵输给对方,唯有击杀对方绞碎敌人的攻势,才能让自己真正立于不败之地。

盾牌的碰撞鲜少有分出胜负的,被撞翻身体被撞倒在地被撞得大幅后退,让对方趁机攻进来的战士很少。

这时候,双方的长矛手不断将长矛从盾牌缝隙中探出,毒蛇吐信一般不断前伸,意图捅翻敌军将士,刺伤对方的脚,让对方无法维持盾墙。

可双方都是精锐之士,任何时候不会疏于保护自己,行动间攻守兼备,这就让有瞅准破绽用长矛刺中对方的机会同样很小。

且因为双方都是精锐——所谓精锐首先必然是军备优良,故而战士的战靴同样防御上佳,那是百炼钢铁不是布帛。

战局再度陷入短暂的僵持。

这时候想要破局,需要的是真正的猛士。

能够身先士卒,击破敌军严密防御,带领同袍突进向前者,无一不是真正的猛士。也只有猛士才能破阵杀敌!

军中最不缺的就是猛士。

在将校们的喝令下,陷阵猛士从后上前,他们无不身材魁梧人高马大,浑身披着密不透风的重甲,手中提着沉重的战斧,仅是站在那里就如一座钢铁之塔,给人以浓烈的压迫感。

当他们奔进起来,那便是势力千钧。

发一声怒吼,陷阵猛士们踩着动人心魄的步伐,蛮牛一样冲到了对方的盾墙前,手中战斧高高举起,以开山裂石之势重重劈下!

双方盾手拼命较量到现在,既要维持盾墙不露出破绽,又得应付对方不时刺来的长矛,凶险中力气精神皆是消耗巨大,已然不复全盛状态,多少都有些疲惫劳累。

在这种情况下,被无双猛士全力一击劈在盾牌上,岂是那么容易经受得住的?

膝盖打弯的当即摔倒在地,盾牌倾倒,双腿发软的连连后退,中门大开,更有盾牌被战斧直接劈开,裂为几半的,甚至有盾牌手承受不住惨烈打击,胸口发闷口吐鲜血,晕倒当场的。

原本森严壁垒的盾墙,霎时间缺口处处。

盾牌后精神紧绷,随时准备突进和准备应对敌人突进的将士,无不大发一声喊,第一时间挺身而出,挥动手中兵刃迎向对方!

第一批刺出的,是长矛。

最先遭受打击的,无疑是陷阵猛士们。

陷阵猛士们身披重甲,长矛不能轻易穿破,造成的伤害微乎其微,只有因为盾牌的反震力,本身就身法不稳的陷阵猛士,被刺翻在地。

但也仅仅是倒地而已。

长矛刺向了陷阵猛士的战士,在第二时间,便有很多被敌方的长矛刺中身体!

长矛手身边的同袍或者奔杀而出,猛虎般直冲对方的战阵缺口,或者连忙掩护同伴,用便携式小圆盾挡住敌人的兵刃。

矛援盾,刀救矛。

双方霎时杀成一团。

两军将士个个化身猛兽,獠牙毕露,利爪横飞,咆哮着嘶吼着向前冲杀,从对方身上撕扯下一块块血肉,或者被对方捅翻在地当场砍倒。

但更多的,却是依仗各自甲胄可以抵挡对方刀枪攻击的优良防御,屹立不倒,除了个别特殊情况,战士们纵然挨上几下也不会有严重伤势,故而彼此拼斗在一处,杀得难解难分。

赵宁观察着两军战阵相碰之处的战斗,细细辩解双方的长短之处。

长短是相对的,譬如说晋军兵甲本身并不差,但跟吴军一比就落了下风,譬如说吴军战士的普遍修为足以横行江南,却在晋军面前劣势明显。

今日这场大战,大抵是因为有赵宁、杨佳妮这两个王极境后期的绝顶高手在场,普通王极境初期稍有不慎就会被他俩击杀,双方都没有出动王极境高手在半空作战。

故而费县上空云稀日明天朗气清。

赵宁也可以专注于观察战场,评判两军的种种优劣,思考这场大战持续下去的战法战术——杨佳妮同样如此。

大战说是四五万反抗军对战四万余侍卫亲军,规模浩大,但其实眼下战场上真正在拼杀的,其实只有两军战阵相交的那一条线上的战士。

充其量不过小几千人。

且战线上还有多段盾墙存在或者勉强存在,双方处于僵持较量中,战斗烈度很低,真正血腥搏命的将士并不多。

就算是激烈拼杀的两军将士,因为战法战术得当,进退之中攻防兼备,同袍之间互相呼应,甲胄还很坚固,想杀死一个敌人并不容易,自己想死也不会那么简单。

伤亡并不快也不大。

一场数万人参与的阵战,一整天下来拢共伤亡数百人,是再正常不过的情况,如果双方势均力敌战局胶着,那这就是战阵常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