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第一氏族 > 章七六二 联手(5)

第一氏族 章七六二 联手(5)

作者:我是蓬蒿人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5-04-01 02:37:21 来源:笔趣阁

作为四镇之主,郡王这个爵位,张京其实自己就能封自己。

但能封是一回事,别人认不认是另一回事。

现在有杨延广封他,那么吴国上下就都会认同他这个身份,所有认同吴国这个存在的人,顺带着也会认同他。

天下兵马大元帅这个官职是新出现的,自从府兵制崩溃,大都督府渐渐变得有名无实,名义上统帅天下兵马的军方最高职位,就从大都督变成了天下兵马大元帅。

大晋的天下兵马大元帅是赵宁。

吴国的兵马大元帅只能称吴国兵马大元帅,称不了天下,人选是杨佳妮的父亲,杨佳妮这个大将军统率的是吴国禁军。

——杨延广是杨佳妮的祖父;吴国禁军,是藩镇军之上的中央军。

杨延广给了张京副元帅的官职,即是让他拥有了吴**方第二人的尊贵地位,是杨氏之外的第一人。

这两个赏赐,包括金银珠宝在内,在性质上都是吴国该给的,他张京携四镇投靠吴国,吴国当然需要用高位显爵来安置他。

但郡王、副元帅的位置,毕竟太高了,正常情况下杨延广未必肯给。

义成、武宁两镇,则是杨延广补偿张京失去的洛阳、河阳两镇,义成如今在大晋手中,节度使是耿安国。

杨延广的意思很清楚,只要张京率部好好奋战,一旦吴军打赢了中原之战,张京的好处少不了。

至于武宁一镇,杨延广就算愿给,张京也不能要,徐州现在都被吴军占了,他难道还能让对方把地方腾出来?

杨延广这样做的意思,是表示对张京的信任与重视,让对方知道自己不会亏待他。

张京当然得态度坚决的不要武宁,以表自己对杨延广的尊重与臣服。

两人推辞一番,杨延广便把兖州许给了张京,承诺只要打下义成跟兖州,张京马上就能恢复四镇之主的身份与地盘。

一来二往,君臣相得益彰,彼此之间的关系得到确认与稳固。

当然,这都是明面上的姿态,暗地里,张京还是愤怒得两天没睡着。

杨延广一离开汴梁回徐州,张京便马不停蹄去见赵玉洁。

干净素雅的宅院内,赵玉洁坐在宽敞明亮的亭台中,听罢张京的抱怨与忧虑,浅笑着放下手中的金光教经典,好整以暇地道:

“如若换了我是廉使,此时应该高兴才是。”

张京牛眼一瞪:“平白丢了两镇,我还应该高兴?义成、兖州两镇说是给我,还不是要靠我去打下来,我有什么理由高兴?”

虽然打义成、兖州,吴军会出力,而且基本是承担主力位置,但张京毕竟还是要去打,得付出代价,而且好不好打下来还两说。

跟曾经的天下至锐河东军交手,与威名赫赫的大齐战神对垒,但凡是个军中将领,就不可能不感到深重压力。

赵玉洁接过小蝶递来的茶水,举止轻柔的啜了一口,放下茶碗的时候笑容不减地道:

“廉使投靠吴国,这四镇之主的位置,本来就坐不长久。

“他日一旦杨氏得了天下,难道还能允许麾下有手握四镇兵马与军政大权的存在?到了那时,廉使若想保全身家性命,就得乖乖交出权柄。”

张京端茶碗的手僵在半途,这么长远的事他倒是还没想过。但道理的确是这个道理,现实也必然如此发展。

相比较而言,还是郡王的尊贵与副元帅的地位,来得更加长久。

他没了喝茶的兴致,盯着

赵玉洁道:

“我投靠吴国不过是权宜之计,一旦中原风云有变,时机出现,我必定要脱离杨氏,独占中原!谁稀罕吴国的郡王、元帅之位?”

赵玉洁道:“若是如此,今日丢失的河阳、洛阳两镇,就完全不算什么,左右到时候都能拿得回来。

“眼下廉使乖乖让出两镇,取信了吴王,降低了对方的防备,来日反戈一击时,成功的可能性便会大上不少。”

张京呼吸一滞。

如果来日真有机会,让他把整个中原、齐鲁都占下,那区区洛阳、河阳不还是能失而复得?若是来日没有这样的机会,他中途兵败身亡了,那还不是一切都是镜花水月?

眼下干净利落将两镇交给杨延广,反而会方便日后行事,是在为将来的大业打基础!

赵玉洁抬了抬手,示意张京饮茶,茶水再放下去就会变凉,少了滋味。张京思虑百转,木然端起茶碗,一下子喝了一半,却完全没注意到茶水的味道。

赵玉洁接着道:“廉使虽然会让出洛阳、河阳两镇,但毕竟只是让出城池,兵马可以一个不少的撤出,粮食能够一粒不少的带走。

“乱世之中,只要有兵马和钱粮,就有了安身立命的保障,廉使并没有根本损失。”

说到这,她露出智珠在握之色,“况且,神教在洛阳、河阳基业稳固,信徒众多,而且因为廉使的‘仁政’,百姓都认可我们。

“他日收复两镇时,大军所到之处,百姓必定献土来归,这可比当初廉使夺取两镇时,难度还要小得多,堪称是‘信手拈来’。”

闻听此言,张京眼中有了光彩,精神也是大振。

前段时间金光教遭受赵氏修行者破坏,虽说名声受到损害,但因为赵玉洁补救及时,除了宋州等极少数地方,金光教的基本盘依然坚固。

这些时日以来,赵玉洁大刀阔斧对金光教进行改革,约束教众言行整肃教众纪律,以传播、研习金光教经律论的方式,提高教众的格调素养,塑造金光教存在的完整理论基础,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金光教在很多人心目中的形象更上层楼,民间对金光教的评价不断攀升,信徒对金光神的信仰更加虔诚,乃至信徒规模都在不断扩大。

只要河阳、洛阳的金光教还在,但凡金光教还跟他张京是一体的,那么这两镇就仍是他张京的,等闲谁也别想夺走!

“神使不愧是神使,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张某茅塞顿开!”

张京彻底放下心来,很是感激自己有赵玉洁的支持——他也不能不放下心来,形势比人强,杨氏的兵马已经进入中原,他轻易无法跟杨氏撕破脸,“有廉使为臂助,张某何愁大事不成?”

赵玉洁微微一笑,“喝茶。”

张京端起茶碗。

......

张京离开宅院后,赵玉洁让小蝶收拾好茶具,而后吩咐道:

“吴军占了徐州,吴王也在徐州,你立马调集教中精锐,充实徐州教坛的力量,让他们平日里多与吴国官将接触,向他们传播神的光辉与本教教义。

“稍后吴军必然进入张京的地盘,从现在开始,吴军每到一处,都要安排教中上师向吴国官将传播教义,尤其是吴国士大夫,他们相对容易接受神教。

“洛阳、河阳的教众也得组织起来,在魏氏人马进入后,尝试与他们的官将进行接触。

“另外,再挑选教中大才之辈,时刻准备向杨延广、杨佳妮、魏无羡等人面授神的

意志。”

小蝶对这些安排并不意外,金光教不会把宝压在张京身上,早晚都得与吴国、秦国有所往来。而这场战争带来了神教扩大影响力,向秦国、吴国高层渗透的绝佳机会。

神教在中原的地位与影响力,无论魏氏还是杨氏都心中有数,他们想要夺取中原占稳中原,就不可能绕得过神教,且不说他们最终会不会跟神教走到一起,至少都会乐意接触神教。

神教正好待价而沽。

神教将在这场战争中,逐渐向中原之战的最终胜者靠拢,与之联合。甚至是利用自己的实力,影响战争的胜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谁会成为最终的胜利者!

“神使......”

小蝶欲言又止,想了想,最终还是鼓起勇气,把自己的担忧说了出来,“神使,若是您的身份大白于天下,魏氏、杨氏都不愿跟我们联手,亦或是出于其它考量,不愿看到神教发展壮大,不肯跟我们合作,那我们岂不是前路难料?”

赵玉洁浅浅一笑,“我不会让那样的局面出现的。”

小蝶眼前一亮:“神使有所布置?”

赵玉洁淡淡地道:“现在布置也不晚:总坛半数精锐,立即前往吴国与秦国,联合当地的教坛,在秦国与吴国内部大力传教。”

小蝶心神一动。

中原大战已启,三家大军都在沙场征战,正是内部力量空虚的时候,金光教这时候在他们内部传教,正是趁虚而入,不必担心对方反对,调集重兵镇压,想不收获不菲成果都难!

而一旦神教在秦国、吴国内部的势力壮大起来,就能与中原的神教相互呼应,届时魏氏也好杨氏也罢,想要无视神教的意志,不跟神教联手都不行!

中原之战持续得越久,越晚分出胜负,神教在秦国、吴国的规模就会越大,影响力就会愈发不凡,魏氏、杨氏要受到的神教制约就越重,神教掌握的主动权就越大!

想到那样的场面,小蝶禁不住心驰神往。

此战,的确是神教发展壮大的不二良机,千载难逢!

......

郓州。

赵宁得到了来自函谷关方向的最新情报:

张京的部曲撤出函谷关,秦军全面接手关城,并且派了先锋出关,与张京所部一前一后相隔五十里,从函谷关向洛阳方向进发。

而根据洛阳、河阳的探报,驻扎在彼处的张京部属,正在紧锣密鼓地集结,部分已经陆续离开军营,向汴梁方向开进。

彼处的州县地方文官,则在抓紧转移家眷、财产,同时封印官府各种文册,做好了跟新来官吏交接的准备。

种种迹象传达的讯息不言自明:

张京正在让出河阳、洛阳二镇,魏氏已经跟杨氏结盟,秦军即将进驻河阳、洛阳二镇州县城池,秦国文官马上就会接手地方民政!

“依照魏氏大军先锋的脚程,不用二十日就能抵达郑州,接下来兵出河阳向滑州开进,攻打义成军将不会有半分阻碍。”

黄远岱接过文书看了一眼,对跟秦军交战的最早时间已能预料。

赵宁没有多说什么,既然魏氏决定跟杨氏联盟,那么赵氏在中原这块战场上,就不得不以一敌二,这是个严峻的局面,但并没有带给赵宁多少压力。

若是连在中原战场以一敌二的心理准备都没有,需要把一切希望寄托在对手身上,反抗军根本不会渡河南下。

他问一旁的扈红练:“杨氏兵马现在到了何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