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第一氏族 > 章七一八 星火

第一氏族 章七一八 星火

作者:我是蓬蒿人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5-04-01 02:37:21 来源:笔趣阁

赵宁回徐州的行程,因为武宁军打到宋州附近而被延缓。

赵宁进入中原的第一个目标,便是破坏张京吞并徐州的战略意图,不给张京继续做大的机会,这个目标在张京撤军时得已实现。

徐州暂时得到保全,赵宁当然心情愉悦,但武宁军杀进宋州地界的行为,并不是赵宁所乐意见到的。

两个藩镇之主间的兼并与反兼并、掠夺与反掠夺,再自己去掠夺对方的战争,能早一日结束当然是早一日结束得好。

不义之战应该消弭,而不是扩大、蔓延。

如果张京的兵马不能迅速击退武宁军,赵宁会去见一见常怀远,亲自劝对方收兵回镇。

因为武宁军祸害了不少地方,赵宁在宋州多逗留了一些时日,发动一品楼、长河船行修行者,尽可能购买、筹措粮食医药,帮助官府收拢难民、安顿百姓。

在这个过程中,姜葭表现得十分卖力,近乎没日没夜跟着一品楼修行者到处奔走,亲手煮粥亲手搭屋,救助了很多苦难平民。

她本身就是因为兵祸而流离失所的人,故而对同病相怜的百姓格外照顾,说话时温声细语,做事时懂得区分轻重缓急,还能在细节处安慰人心。

她的表现,获得了一品楼修行者的一致好评。

宋州一品楼主事,已经在考虑把她纳入麾下,不过因为赵宁的关系,若是没有赵宁同意,她不能擅自开启对姜葭的考核、收编流程。

赵宁对此没有意见,每个人的路都是自己走的,要是姜葭真的适合一品楼,那成为一品楼一份子便算是她命中注定的前程。

武宁军退走后,战事结束,难民们终于可以重回家园,只不过经此一劫,他们大多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粮食没了庄稼没了房屋没了,一切都需要从头拼搏。

绝大多数平民百姓,一生没有大恶之举,很多人都不曾做过坏事,相反,其中相当一部人还很善良,可生活的苦难并未因此放过他们。

苦难经常会降临到他们头上,似乎还格外偏爱他们这个群体。太平时节是地主们的土地兼并,是权贵富人的压迫剥削,到了乱世,更是命如草芥朝不保夕。

这些宋州境内的百姓,如今唯一值得庆幸的是,有一品楼、长河船行的人帮助他们,不仅给他们施粥,还帮他们准备粮种、工具等等。

以往时候,都是金光教辅佐地方官府做事,如今换了人。眼前这种景象,原本最是适合金光教传教布道、扩充势力,但眼下,他们的人进不了宋州。

一品楼、长河船行的人手,在以地方富人、乡绅、良善之家的身份,协助官府重建百姓家园之际,没有忘记顺便宣扬大晋的新学说新思想。

废墟上要想开出鲜艳之花,必须用心血来浇灌。

是日,赵宁启程前往徐州,顺路护送砀山的一些难民回家,姜葭与一队一品楼修行者随行——他们要去砀山县协助、监督官府的人。

“这回张京撤军,而后武宁军被击退,战事虽然结束了,但两镇之间仇怨已经结下,往后不知何时又会起刀兵,届时宋州亦或是徐州的百姓,岂非又要遭殃,再经受一遍现今经受的灾难?”

与庞大的队伍一起走在路上,姜葭向赵宁发

出了灵魂拷问。

这些时日的忙碌让她憔悴了很多,原本红润娇媚的面容,染上了些许病态的苍白,看起来格外柔弱,但眸子里却多了一些坚定,眉宇间生出几分英气,令她的精神面貌有不小转变。

两股矛盾之气同时出现在她脸上,令她有了一份别样的魅力。

“自朝廷进行革新战争以来,河北河东之外的藩镇,便相继拥兵自重割据自立,不再尊奉朝廷诏命,偌大一个皇朝帝国,陷入分裂状态。”

赵宁怀里抱着一个两岁的小女孩,边走边说,“国家分裂,战争就会成为常态,直至天下恢复一统。在此期间,像张京与常怀远这样的战争,接连不断。”

姜葭白皙的脸更白了些,沉默良久,凄然一笑:“我现在总算能够理解,什么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了。这就是亘古不变的大道至理吗?

“从古至今,朝代更迭皇权轮替,可太平时节的土地兼并,乱世之中的兵祸经年,一直都没有改变过,往后......往后也会如此吧?”

说到后面,她神色黯然,眸底的悲伤翻涌不休。

因为自身的经历,再想到这些,让她对人生失去了很大一部分希望。

赵宁摇了摇头,正色道:“世事并非一成不变,人间大道同样如此。

“以前总有土地兼并、财富侵吞、压迫剥削,所以总有朝代更迭烽烟乱世来重塑秩序,却不代表日后也会有。

“如果世事一成不变,数千年的发展连这样的基本问题都解决不了,那人类文明史还有什么意义可言?人类到了跟野兽又有多大区别?”

姜葭转头看向赵宁,眼中浮现出一缕淡淡的期待,这让她容光变亮了些:“真能改变吗?怎么才能改变呢?”

怀里的小女孩已经趴在他胸口睡着,赵宁稍微调整了一下怀抱对方的姿势,好让对方睡得更加舒服安稳:

“土地兼并也好,压迫剥削也罢,都是不义;不义是无法自恰的,必然滋生混乱。当混乱累积到了一定程度,天下就会烽烟四起,爆发为不义之战这种恶魔。

“想要杜绝乱世,避免百姓在乱世中苦难深重,就得从源头施为,杜绝不义的土地兼并、压迫剥削。简而言之,是要让天下充满公平正义。

“至少,也得让公平正义成为主流。

“公平正义是自恰的,人人都有公平,人人都有正义,天下必然安稳美好;人人都是不义之徒,人人都做不义之事,天下就只能崩溃大乱。

“所以,要想天下真的长治久安,要想黎民百姓一直安居乐业,避免朝代更迭的死循环,就得追求公平正义,实现公平正义。”

赵宁在说这些话的时候,为免打扰到怀中熟睡的小孩,始终是温声细语,但这并不影响这番话的力量,姜葭听完之后受到极大震撼,已有醍醐灌顶之感。

她呢喃着:“没有土地兼并,没有压迫剥削,没有恃强凌弱,没有为非作歹......公平正义,公平正义,这就是公平正义吗?”

寻思到最后,她已是精神抖擞,情不自禁握紧双拳,咬着牙道:“就算公平正义不能完全实现,只能实现一大半,这天下该是多么美好!”

曾经的苦难,

让她对这种未来充满向往,愿意为之而奋战。

人生最怕的不是苦难深重,而是彻底失去希望。

现在,姜葭心里又照进了希望之光。

她目光炯炯地看向赵宁:“我们该怎么做,才能拥有这样的日子?”

赵宁笑了笑:“对个人而言,思想认知决定行为举止;对皇朝百姓而言,思想认知决定国家面貌;对天下万民而言,思想认知决定文明世界。

“思想认知是基础,重于一切。故而个人要求知,国家要大力推行教育。

“你想学习大晋朝廷,在河北河东推行的新思想新学说吗?”

“我想!”姜葭重重点头。

她岂止是想,她是迫不及待!

不只是她想,她身边的这支难民队伍也想。因为他们有一样的经历,有一样的困惑,有一样的绝望,又有一样的诉求。

附近听到赵宁跟姜葭说话的百姓,此时都饱含期望地看着赵宁。

所有跟姜葭一样,受苦受难生活艰辛的百姓,都想。

此时不传道何时传道?眼前这些百姓不教化,要去教化谁?

赵宁指了指前面的一品楼修行者:“到地方之后,他们会组织你们,教授你们新思想新学说。所有愿意追求公平正义、美好生活的人,都能参与其中。”

闻听此言,不仅姜葭开怀不已,附近的百姓都是喜上眉梢。

难民们一路走来,心情沉重面色忧戚,像是人人扛着一座大山,如今听了赵宁这番话,附近这些个难民已是振奋了精神,脚步轻快不少。

赵宁轻吐一口气。

因为他跟一品楼、长河船行的努力,中原革新战争的基础,正在各地悄然建立。

大晋皇朝在中原的统治基石,正在一点点积累。

这是文明的星火,是文明的荣光!

“赵大哥......”姜葭忽然轻轻唤了赵宁一声,在后者转头的时候,对方娇羞地低下头,“我曾经跟你说过,你是我的救星与福音,你还记得吧?”

赵宁微微点头。

他在乎这个,又不在乎这个。

姜葭抬起头,明眸亮若星辰:“现在,我希望赵大哥不仅是我的福音,还能是这些宋州难民的福音,也改变他们的命运!”

赵宁疏忽一怔,没想到对方要说的是这个。

姜葭的眼神愈发坚定,眉宇间甚至刻上了神圣之色,说出来的话也字字千钧:“赵大哥,我希望有一天,你能改变天下所有苦难穷人的命运,成为我们所有人的福音!”

面对姜葭信任、尊重、期许的目光,刹那间,赵宁的喉咙硬如磐石,险些哽咽。

对方说的,不正是他呕心沥血夙兴夜寐,历经千辛万苦,不惜与天下地主、权贵为敌,不惜让皇朝分裂也要破而后立,一直想达成的目标,一直在拼命做的事吗?

如今,在不属于朝廷直辖的中原宋州,一个不久前还素不相识的人,因为这些时日的经历见闻,将这样的信任、尊重与期许,郑重庄严地交给了他。

一瞬间,赵宁感受到了久违的感动。

这说明,一切都是值得的。

他所做的这一切,都是对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