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第一氏族 > 章五百零四 一代明主

第一氏族 章五百零四 一代明主

作者:我是蓬蒿人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5-04-01 02:37:21 来源:笔趣阁

博州。

贺平、陈奕、耿安国等将领,来到中军大阵的望楼前,请赵宁下达攻城的命令。

在他们看来,刚刚溃败的北胡大军,此刻惊魂甫定,伤亡惨重,而且后方祸患未消,不会有什么战力可言,区区一个博州城,并不足以挡住大军脚步。

只要大军攻城,最多半日,就能攻下城池,将逃至城中的北胡战士击败,迫使对方继续往北逃窜。

而一旦北胡战士在博州没稳住,接下来也不可能在贝州稳住,最大的可能是一溃千里,郓州军只要行动迅捷,甚至有可能直逼京畿之地。

届时,要是察拉罕从河东撤退的慢了,他们还能从侧翼、后背夹击察拉罕所部。

无论从哪个方面看,这都是郓州大军横扫河北,收复州县,建立辉煌大功的不二良机。

然而,出乎他们意料的是,赵宁并没有同意他们的请求。

“安营扎寨,今日不攻城。”赵宁的军令很简洁,落在众将耳中,却让他们大惑不解。

“将军......”耿安国想不明白,就要出言给出自己的意见。

赵宁摆了摆手,示意他不必多言,看着城上的元木真道:“天元可汗乃是天人境,在青竹山虽然受了伤,但并不致命,如今应该已经缓过气来。

“而当日跟本将一起围攻天元可汗的修行者,都已经失去了修为,眼下无人可以襄助本将——仅凭本将一人,没有力敌对方的把握。

“眼下天元可汗没有出手,那是知道北胡大军已经溃败,他个人无力回天,但如果我们进攻博州城,对方为了保全草原战士,必然拼命而为。

“届时莫说本将,你们也保周全。”

听赵宁一口气说了这么多,把事情剖析得明明白白,陈奕等人莫不恍然。

说到底,同样的养伤时间,天人境的元木真恢复的战力,肯定比王极境后期的赵宁,恢复的战力要高。

陈奕等人遥望了元木真一眼,心里虽然有诸多不甘,但只能强行压下,规规矩矩去安营扎寨,做长远准备。

元木真在确认郓州军没有攻城之意后,大袖一甩,冷哼一声,转身回了城中。

赵宁也没有一直呆在望楼,营地初步建起来时,他就去了中军大帐。

帐内,扈红练正在亲手布置物件,见赵宁进来,她将手头上的事交给身边的侍女,自己迎了上来:“公子,河北义军的人,已经顺利抵达杨柳城了。”

赵宁微微颔首,示意自己知晓。

郓州大军攻上北岸后,赵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跟赵逊、赵烈等人汇合,而后将早就安排妥当的人手送到南岸。

走到案几后坐下,赵宁刚要捧起一本书读,扈红练忍不住道:“公子,你不是说元木真没那么快恢复吗?大军为何不攻城?”

赵宁刚刚跟陈奕等将说的那些话,并不都是事实。

元木真或许恢复得比他多,但绝不可能多到可以逆天的地步。

要是元木真当真恢复得那么快,战力可以轻松压过赵宁,有击败王极境后期的把握,那么在萧燕守不住河岸防线的时候,他就不会不出手。

换言之,要是元木真现在有足够战力,这一战北胡大军就不会败。纵然河岸守不住,也没理由果断撤出河北,自认国战战败。

青竹山一战,赵玄极等人付出了惨重代价,元木真当然也不好受,伤势比之国战伊始那一战只重不轻。

若不是三两年内难以恢复,在确认赵玄极、干将莫邪等人,已经没了修为的情况下,元木真根本不必放弃河北。

他但凡能在一年半载中,恢复一定战力,就足以稳住国战局势。

帐内几个侍女都是贴身的,赵宁不必避讳什么,声音平静地道:“攻破北胡的黄河防线后,我跟郓州军立下的军功已是足够大。再多,有害无益。”

如果大军勇猛精进,大半个河北都可能被他们光复,乃至亲手收复燕平,但赵宁并不能这样做。如果他把军功都纳入了自己囊中,其他世家怎么办?

功劳应该分给别人一些,否则只会引人嫉恨,成为众矢之的。

另外,就算郓州军攻下了博州城,宋治的命令也会马上就到,赵宁想都不用想,都知道那必然是找借口让郓州军就地休整。

不如此,他跟赵玉洁统率的杨柳城大军,包括高福瑞那

边的军队,就没有建功立业的机会。

所以对赵宁来说,与其等到宋治下令来限制郓州军,还不如主动停止攻势,让其他世家将领、藩镇节度使们,知道自己的态度、胸怀。

而元木真的存在,正好给了赵宁这样一个理由。

听罢赵宁的解说,扈红练彻底明白过来,“那岂不是说,在这场国战中,公子跟郓州军的仗已经打完了?”

赵宁摇摇头:“不只我跟郓州军的战事已经打完,河东军的战事也会随之结束。等到察拉罕开始后撤,追击他们的只会是高福瑞所部。”

这个结果来得太突然,刚刚他们还在紧锣密鼓的浴血奋战,转眼间就成了无所事事的局外人,扈红练有些无法接受:

“妾身原以为,我们还会继续大展拳脚,扬名立万......”

赵宁笑了笑:“辛苦血战了五年,没有片刻安闲,到了现在还不该结束?是时候歇息了。至于扬名立万——我们的威名已经足够响亮。”

......

宋治的两条命令下达,中军大帐开始擂鼓聚将。

不同于之前的死气沉沉,在得知郓州大军已经攻到博州城下后,大军士气瞬间恢复到了顶峰,满营将士无不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准备趁机博得军功。

北胡丢了博州防线,卫州防线自然也就无法固守,这时候大军只要出战,基本没有不胜的道理。一场稳胜的战争,谁会不想打?

无论世家节度使,还是寒门将领,亦或者普通士卒,都迫不及待想要出战。

军中诸将到齐之前,宋治终于弄明白了赵宁迅速取得大胜的原因。

河北义军大规模出动了,不仅集中了精锐修行者,到博州河岸呼应郓州大军,还倾巢而出,在州县攻杀胡人、叛国地主,闹出了难以想象的声势。

非只如此,河北义军还利用策反的绿营军校尉,或者刺杀绿营军将领,或者率部起义,短时间内瘫痪了绿营军的战力,这才让义军的正面出击能够进行。

在此之外,还有范氏的人冒充的草原巨贾,袭杀了无数州县官将,让河北地彻底乱成了一锅粥。

凡此种种,瓦解了前线北胡将士的军心。

后帐里,宋治听完眼前这个河北义军的讲述,内心久久不能平静:“爱卿等真是国家栋梁,河北义军实乃社稷肱骨。

“若没有你们倾巢而出,王师何以能取得如此大捷?刚刚朕还好奇,郓州军为何能迅速破敌,现在却是半点儿也不惊讶。”

说到这,宋治起身离座,亲自将那名中年义军扶起,感慨万千道:

“之前迫于北胡封锁,朝廷一直联络不上你们,朕还以为你们不会出动,没想到,你们在关键之时果断站了出来,战事还谋划的这样好,不动如山动若雷霆,真是让朕大开眼界。

“朕真该好好谢谢你们。

“曹将军,你们辛苦了!”

曹将军慌忙下拜,受宠若惊道:“忠君报国,臣等所愿也,不敢当陛下如此夸赞,没有误了大事,臣等已经是庆幸至极!”

宋治点点头,回到主座,面色一正:“你们的功勋,朕会昭告天下,不仅如此,朕还会好好赏赐你们!”

他现在很高兴。

高兴到了极点。

河北各路义军,之前都跟朝廷有联系,虽然困于来往不便,联系很少,但宋治却知道眼前这个人。

对方姓曹名云烨,是白洋淀义军的首领,同时,也是他亲自册封的杂号将军,身上还有防御使的官衔。

像曹云烨这样的河北义军首领,依照对方麾下战士的多寡,在之前的联系中,宋治都封了官职,而且普遍较高。

这是因为对河北义军,宋治给不了实质支持,只能用封官拜爵的方式加以笼络,希望他们坚持不懈的为国作战。

曹云烨这个人,在此之前宋治是没见过,但对方的名字与事迹,他却是耳熟能详。

在曹云烨的讲述中,苦于萧燕的封锁,王师刚刚开始渡河之战的时候,他们并不知道,等到战事开打了一个月,他们才得到消息。

之后,他们用了一个月的时间互相联络,又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准备,并集中精锐修行者,昼伏夜行翻身越岭专走荒野,这才成功隐蔽抵达博州。

最后,在统一安排下,他们同时发动了攻势。

至于精锐修行者,为什么是去博州而不是来卫州,则是因为一方面博州更近,道路更好走,另一方面,则是博州对岸的郓州,有战神赵宁坐镇。

他们既然出战,当然要选择呼应最精锐的王师部曲,这样把握才最大——对这个说辞,宋治心里虽然有些不舒服,却也知道很合理。

在郓州大军攻破北胡的博州防线,曹云烨见过赵宁后,第一时间就来了杨柳城,向宋治回报河北义军与范氏行动的情况。

至于赵烈、赵逊等人,则没有出现在曹云烨的话语中,就如河北义军之中,本来就不存在赵氏的人。

一番交谈,宋治知道了自己想知道的,让曹云烨先去歇息,自己摸着下巴美滋滋地对赵玉洁道:

“你知道的,范氏早年间犯了错,与萧燕有所往来,密谋过对付赵氏,之后还得罪了徐明朗,乾符六年后一直萎靡不振,族中子弟没有存在感。

“朕还以为他们会就此衰落,没想到族中子弟去了草原,忍辱负重。

“这回他们立下了这样的大功,狠狠摆了萧燕一道,也算是尽赎前罪。真是苦心人天不负,只要是忠臣,就算一时遭受挫折,最后也会拨云见日,名垂青史!”

范翊等人以胡商方式存在的事,就跟河北义军一样,之前也跟宋治联系过。但宋治只是把对方当作打探消息,可以收集敌情的探子,并未如何重视。

这回对方跟河北义军一起,做下了这等惊天动地的事,宋治既震动又欣喜。

仔细一想也对,河北义军那些草莽,如果没有范氏的人带领,这回怎么能统一行动到如此严密有效的地步?

如果不是有范翊收集敌情、通风报信,之前河北义军也不能在萧燕的屡屡围剿下逃出生天。

赵玉洁温婉地笑道:“若陛下不是一代明主,皇朝内怎么会有这么多忠义臣民?这都是陛下洪福齐天,万民拥戴!”

宋治微笑不语,满脸自豪,好生忍了忍,才没有自吹自擂。

“之前你我还好奇,赵宁是怎么获胜的,手里是不是还握着一股强悍力量。现在你我知道了,这股力量其实是河北义军、是范氏,跟他并无关系。”

宋治自我感觉良好——他从来没自我感觉这么好过。

板荡识忠臣、国危思良将,在社稷危殆的时候,已经沦陷的河北地,还有各路义军这样的猛士与范氏这样的忠臣,不顾敌军势大,艰苦奋战忠君报国,要说他不是民心所向的明主,他自己都不信。

“其实朕早该想到,王师渡河作战了这么久,河北义军跟范氏即便被隔绝了跟朝廷的联络,也该知道自己需要怎么做。

“他们有眼下的行动,实在是再正常不过,美中不足的是,让赵宁那小子捡了便宜,立下了攻破北胡黄河防线的头功。”

说到这,宋治收敛杂思,站起身,“诸将已经到齐,该给他们下达军令了。另外,郓州军渡河血战,劳苦功高,朕体谅他们的伤亡,许他们在博州休整,接下来不必再着急作战。”

赵玉洁点头附和:“陛下英明。”

他俩一起走出后帐。

他俩都没想过,河北义军跟赵宁会有什么关系。

笑话,天下的好事都跟赵宁有关系吗?凭什么?

大齐离开了赵宁,就不能有英雄好汉了?

实事求是的说,赵宁从国战开始,便一直在到处征战,每一步行迹都是透明的,没谁看不到。他哪里来的空闲与力量,去跟河北义军有关系?

至于范氏,那更是不可能跟赵宁有关。

乾符六年,代州之事,赵宁险些被杀,那可是范氏参与其中捣了鬼的,他们两家是仇敌,只会水火不容,还能有什么别的关系?

那次的事件后,范氏窥见了萧燕的图谋,特别是萧燕在燕平城被俘后,范氏知道了天元王庭的野心,于是知耻而后勇。

随后,他们派遣族中子弟潜入草原,扮作商贾行走各处,把自己活成细作、暗桩,搜集对方的情报,打入对方内部,以便在将来朝廷北伐亦或是时势有变的时候建功立业,洗刷自身耻辱,报被萧燕算计的仇,重建世家立身根基!

当时宋治要不是忙于内政,正在扶持寒门打压世家、中央集权加强皇权的关键时刻,怎么会不立即兴兵北伐?

所以范氏早进入草原作准备,那是一万个合情合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