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第一氏族 > 章四六零 三年三战(13)

第一氏族 章四六零 三年三战(13)

作者:我是蓬蒿人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5-04-01 02:37:21 来源:笔趣阁

接到张仁杰回信的当天夜里,王师厚知道,事情已经成了。

他一个人在书房里坐了许久。

他想起这一两年来,自己作为平卢节度使,率领麾下兵马跟北胡殊死拼杀的一场场激战。

每逢大战,他总是身先士卒,曾经七日七夜没下城头一步,甲胄不离身,横刀不离手,连短暂的休憩,都是坐在城楼前的石阶上。

一次次击退北胡进攻,最终迫使北胡撤军时,王师厚已经是遍体鳞伤。

他以为,凭借这样的军功,他可以获得不俗封赏,他麾下那些有战功的将校,也能因此加官进爵,不负他们拼命血战一场。

如此,也能让活下来的将士,能够更加奋勇的投入到下一场战斗。

可结果并非如此。

在寒门将领中,王师厚是难得一见的有才之士,无论修为天赋、统军才能还是征战之道,他都堪称出类拔萃。

有才的人总是难免心高气傲,不屑于放下尊严谄媚上官,王师厚就是如此,他觉得自己就算是站着,也能凭借军功提升地位,获得荣华富贵,并大展宏图。

所以当很多寒门将领,之前都去巴结孔严华等人,后来又去奉承高福瑞等人,将从藩镇里搜刮的财宝,亦或是朝廷拨给的银子,大把大把送给他们时,王师厚不为所动。

甚至是十分鄙夷。

只有没能力的人,才需要靠奉承谄媚来获得晋升机会,有能力的人不需要。

没想到的是,他错了。

战后,朝廷只是给了些不痛不痒的褒奖,他没有获得任何实质好处,就连他上报朝廷的军功,也被朝廷抹去了大半。

这让他麾下作战骁勇的大部分将校,未能如期提升官品。

而有些作战不利的节度使,仅仅是因为有高福瑞等人的运作,不是加封同平章事,就是被赏赐财帛,还有人获得了扩充兵马的资格。

起初,王师厚虽然愤怒,但以为自己只要戮力作战,日后总能得到该得到的东西。

所以在北胡又一次、又又一次进攻时,他更加卖力的作战,在击退对方时,还收获了比之前更多的北胡将士首级。

可他依然什么值得一说的好处都没得到,麾下将士同样如此。

于是三军将士怨言四起。

最怨忿的是王师厚本人。

就是在这时,高福瑞的私人使者到了青州。

使者话里话外的意思,都是劝王师厚识相点,要是肯做高福瑞的羽翼,荣华富贵不在话下,要是还像之前那样桀骜不驯,来日只会坠入深渊。

使者还告诉王师厚,汴梁大牢中的孔严华,就快要被放出来,回中枢继续任职了。

王师厚得罪过孔严华,原因就是像昔日的张京一样,不买对方的账。

高福瑞跟孔严华是一条船上的人,王师厚得罪过孔严华,在高福瑞那里自然讨不到好。

所以,高福瑞“敲打”了王师厚两回,希望打磨他的性子,让他认清现实,弯腰低头跪下来给他们当狗。

王师厚大怒,把高福瑞的使者轰出了青州。

高福瑞是什么人,王师厚心知肚明。

对方在郓州对岸误判敌情,导致西河城贺平所部遭受巨大损失,六万精锐险些全军覆没、郓州防线差些一夜崩溃、整个国战大局一只

脚迈进鬼门关的事,还历历在目。

让他对这样一个无能的小人卑躬屈膝,他办不到。

从那时候开始,王师厚对朝廷完全失望,对皇帝彻底失去信心,不想再给这个小人窃据高位,能干之士备受打压的皇朝卖命。

而后,他倾尽家财,赏赐有功将士。

却是杯水车薪。

就在他绝望的时候,转机来了:皇帝竟然要他反攻淄州。

于是他狮子大张口。

借着朝廷给予的钱粮,他重赏三军,终于安抚好了军中士卒。

至于反攻淄州,王师厚打心里不愿意。

攻城难度太大,伤亡会极多,而一旦他攻势不顺,作战不利,不仅肯定会被高福瑞大加诘难,平卢军上下都会跟着受牵连。

要是朝廷信任他,重用他,没有小人掣肘他,日日想着对付他,他当然愿意在国战局面僵持的时候,率先发动反攻,拼尽全力拔这个头筹。

就像之前他拼死抵挡北胡大军进攻时一样。

可眼下他的处境不是这样。

王师厚愁得几近一夜白头。

恰在这时,木合华派人来接触。

王师厚左右寻思,最后决定试着跟木合华见一面。

在牛山上,跟木合华碰面,被对方以礼相待,听了对方给出的条件,见了北胡公主萧燕的亲笔信,王师厚感受到了久违的尊重。

对他实力、对他人格的尊重!

原本,这份尊严,已经被大齐朝廷踩进了泥土里。

现在,有人让它重见天日。

王师厚仔细思考了天元王庭的情况。

他得出的结论是,天元王庭尊重人才,重用人才,而且善待百姓,有廓清宇内之志。

且不说那些被天元部族征服的其它草原部族,眼下都是一样的北胡战士,仅是河北绿营军,都拥有该有的地位,没听说被当奴隶使。

萧燕在河北确立新规矩,广行仁政,善待百姓,令河北吏治清明,世风一正的举措,也足以证明天元王庭对草原人与中原人一视同仁。

无论是雄才大略的天元可汗,还是英明睿智的萧燕,都比宋治、孔严华和高福瑞之流高明百倍。

自古英雄惜英雄,有才之士只会打心底服从更有才的人。

君以国士待我,我当以国士报之;君以草芥待我,我当以仇寇报之。

所以王师厚决定投靠天元王庭,做天元王庭的休屠王。

“大帅,有人求见......”

入夜,王师厚正在琢磨,明日去牛山跟木合华见面的细节,亲信忽然进门来报。

“谁也不见。”王师厚打断亲信的话。

到了这个份上,已经没什么事比明日跟木合华的会面更重要,无论张仁杰还是军中世家子弟,他都懒得见了。

“王大帅不愧是一方诸侯,这架子也不是旁人可比。有客自远方来,王大帅问也不问是谁,就这么拒绝相见,就不怕误了大事?”

亲信还没退出房门,屋中便响起了一个戏谑的声音。

王师厚猛然一怔,心头警兆顿生,双目如箭的抬起头。

房中不知何时已经多了一个人!

那是一个锦衣年青人,眉宇轩昂,身形挺拔,正面带揶揄的微笑看着他。

王师厚没见过这人。

但他知道对方绝对不简单。

对方出现的悄无声息,连他都没有察觉,这说明对方的修为,应该不会在他之下。

“哪里来的狂贼,大帅没让你进来,你竟敢擅闯节度使府邸,知不知道依照军法你已人头不保?滚出去!”

王师厚还未说话,进来禀报的亲信已是勃然大怒,伸手就要揪住对方的衣领,将对方拿下丢出去。

对方当然没有被他拿下。

事实上,他的手刚刚抬起,人就飞了起来,重重摔在了院子里。

“听说王大帅治军严明,这才能屡有胜绩,没想到麾下士卒这般无礼,赵某真是大失所望。”锦衣年青人自顾自到椅子上坐了下来。

“你到底是何人?”王师厚沉声问。

“赵宁。”年青人道。

王师厚双手一颤,浑身的神经一下子紧绷到极致,差些没有把持住,直接从书桌后站了起来。

赵宁是什么人?

在他要投靠天元王庭的这个当口,对方忽然出现在他面前,岂能不让他细思恐极?

“原来是唐国公,王某失礼了。”王师厚勉力按下心头的异常,面色如常的站了起来,走出书桌,站到堂中,抱拳行礼。

他对平庸误国、揽权谋私的孔严华、高福瑞之流深恶痛绝,但对屡立惊天战功,挽狂澜于既倒的赵宁、赵七月之辈,却一直很是敬佩。

所以这一礼,王师厚行得规规矩矩,心甘情愿。

“不知唐国公此番前来,所为何事?”王师厚行完礼,便看着赵宁直接问。

赵宁伸伸手,示意王师厚坐下说话,看他怡然自若的样子,仿佛他才是这里的主人:

“本公事务繁忙,今日特意来青州一趟,是想问王大帅一个问题。事关你的身家性命,还请王大帅如实回答,若是刻意隐瞒,有了灾祸,勿谓言之不预。”

跟赵宁分庭而坐的王师厚,听罢赵宁这番高高在上,毫不客气的话,沉下心神,问道:“什么问题?”

“王大帅,你是否要背叛大齐,投靠天元王庭?”

赵宁的话一出口,王师厚又是悚然一惊,再度差些离座而起!

他张嘴就想说这是污蔑,是空穴来风,是绝对没有的事。

但当他看到赵宁平淡却暗含杀机的眼神,再想到对方刚刚的警告,到了嘴边的这些话,就怎么也说不出来。

他怎么都想不明白,这件隐蔽至极,在整个青州,眼下都只有他最贴身的亲信知道的事,远在郓州的赵宁是如何得知的。

这根本没有道理。

赵宁是不是在诈他?

此时此刻,一个回答不妙,被对方上报皇帝,朝廷立马会让他九族被灭!

该如何回答?

王师厚再三思量。

而后,他说了一句让他自己都觉得颇为意外的话:“唐国公是来杀王某的?”

赵宁露出了笑容,由衷的笑容:“很好,这么大的事,王大帅没有想着欺骗本公,就说明王大帅尊重本公,信得过本公的人品。

“有了这两点,事情就好办多了。

“本公现在就可以回答王大帅,只要你想活,本公就不会杀你,也没人能杀你;但如果你不想活,本公顷刻间就会让你人头搬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