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第一氏族 > 章四四七 大战前夜的盘算与推断

第一氏族 章四四七 大战前夜的盘算与推断

作者:我是蓬蒿人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5-04-01 02:37:21 来源:笔趣阁

赵宁在一处坍圮的女墙前站定,纵目俯瞰在城外收敛尸体、相安无事的两军将士:

“蒙哥回了陇右,但其麾下仅存的三名王极境,倒是派了两个到中原来,以弥补杨柳城之战后,对方王极境修行者数量的缺失。

“这不是什么大事,但根据我接到的消息,察拉罕与博尔术南下的部曲中,各有几名元神境后期巅峰的修行者,很有可能即将成就王极境。

“我暂时无法恢复战力,接下来的战事,还需要多多依仗各位。”

听到赵宁这么说,宋明等人大惊失色:“如此说来,我们在王极境修行者的数量上,不是又快要陷入明显劣势了?这可不利于国战大局啊!”

赵宁摇了摇头,不以为然地淡淡道:“但凡旷日持久的大战,总有旧的王极境不停战死,也总有新的王极境不断诞生。

“天元大军中会有元神境后期的修行者,即将突破瓶颈进入新的天地,我大齐军中同样不缺这样的人杰。

“在局部战场上,谁抢先一步达成王极境,谁就能主宰战场赢得胜利;在国战大势上,哪一方的新增的王极境多,哪一方就能手握决定胜负的战机。”

说到这,赵宁轻叹一声,面对脚下残酷的战场,话音有片刻的停顿。

一具具面目全非的尸体,被将士们抬上板车,像烂鱼一样堆在一起。

这些血染战袍、手脚不全,乃至身首异处、脏腑横流的死寂尸体,在前一天还是活蹦乱跳的热血儿郎。

可现在,他们的热血冷了,他们的尸体凉了,他们在这个世界上的所有故事戛然而止,他们留下的痕迹会飘散在晚风里。

那些曾被他们当作安身保命之本、建功立业之凭、保家卫国之基的兵刃,如今荒草一样散在各处,在蔓延的血泊里起起伏伏。

握着它们的人已经消失在世间,可它们不会。

它们会被收集起来,并发放给下一个作战的勇士,去杀戮更多鲜活的生命,直到握着它们的勇士也死去,直到自身崩坏被回炉重炼。

在这片人命如草芥的战场上,多半普通人会死于非命,半数修行者会命丧九泉,能够成就元神境的百中无一。

一万个活生生的人成为尸体,用神魂与鲜血作为土壤,可能才能培植出一个王极境。

只有成为王极境,才能靠一己之力,决定局部战场的胜负,才能对国战大局产生实质影响。

如果只是元神境、御气境,那就需要很大的数量聚集在一起,抱成团,靠着艰难拼杀,才有可能扭转、决定一场战斗的走向。

世人都知道,战争年代,包括王极境在内,精锐、高阶修行者的数量,会比太平时节多很多。

可很少有人去深究,这些新增的高手强者,是在一场场九死一生的战斗中磨砺出来的,是踩着同袍与敌人的尸体,一步步提升境界的。

一将功成万骨枯,再残忍的养蛊之法,也没有战争这么可怕。

更令人绝望的是,成为王极境并不是终点,王极境也会死,有些时候甚至会死得很突兀、很简单。

可如果没有这一场场战斗,没有一片一片战死的大好儿郎,就不会有那么多精锐、高阶修行者,更不会有那么多王极境,也难以锻造出更高修为的存在。

元木真能够成为天人境,以一己之力改变草原、征服草原,固然是有千年罕见的天赋。

可如果没有一场场战斗,没有成千上万的人命,他也不可能成为天人境,至少,不可能在这个时候就是天人境。

而他的麾下,更加不可能有那么多百炼成钢的王极境、元神境,能够助他横平万里山川。

他也就没有挑战大齐,覆灭大齐的资格。

“要赢得这场规模浩大的战争,我们需要很多高手强者,更需要源源不断的王极境。

“诸位都是王极境的老人了,城中有不少良才,为郓州为国战,还望诸位能够多多指点他们。”

赵宁说出了心中的打算。

宋明等人面面相觑,他们可都是高高在上的大人物,哪会轻易指点其他修行者?就算指点也是指点自己的族人门生,不会教授外人什么。

“大总管放心,我们会照办。”宋明表明了态度。

另外两名王极境,也都是点头应和。

赵宁只看他们不情不愿的眼色,就知道这事可能性不大,纵然他强迫,对方大概也只会

敷衍了事。

对此,赵宁早有预料,他并没有指望这些人深明大义。

一百多年物欲横流的太平生活,早就把人培养成了自私自利的存在,更何况大齐的文武之争、世家寒门之争还就在眼前,血淋淋的过往并不好消弭。

赵宁此时跟他们说这些,不过是通知他们一声。

接下来,他除了自己修炼,会大规模指点郓州的精锐修行者,帮助他们尽快提升境界。

可想而知,一旦境界提升,受了他这么大的恩惠,那些军中将校,都会成为他的“门生”,整支军队恐怕都得渐渐成为效忠他个人的私军。

到了那时,宋明等人可就怪不得赵宁,也不能指摘他了。

赵宁纵目远眺,目光越过天元大军营地,看向南方天际。

要想军中修行者得到充分磨砺,打熬出更高的境界,需要的是胜利的战役,而不是失败的,最不济也得是势均力敌的。

战败了,将士们情志郁结不说,还会死得差不多,哪里能有多少修行者成长起来?

他得尽量保证,发生在各地的战役不能败得太惨,要让齐军中的精锐修行者,能够得到更多成长机会。

这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

城外没有王极境中期的修行者拦路,这件事做起来无非就是麻烦一些。

赵宁已有打算。

......

从城头回到用作中军大帐的大宅,赵宁站在沙盘前,望着整个国战战场陷入沉思。

帐中的参军、书吏,见他独自沉吟,都不自觉的放轻了手脚,不敢有分毫打扰。

国战四大战场,现在可以细分为五个了,除了陇右他不用过多考量,黄河南北的战局,他每天都要一步步推演。

陇右军在西域作战多年,多半都是精锐,无论寒门军队还是魏氏主事的部曲,都不是中原齐军可比。

如今蒙哥重伤,麾下只有一个现成的王极境,想要在魏无羡手下突破陇山防线,难度不小。

最重要的是河东。

没有赵氏、杨氏带着河东军守住晋地,察拉罕麾下二十万大军一旦南下,中原战局立马就会崩溃。

但最稳固的其实也是河东。

一年过去了,由赵氏族人——包括战前被刻意培养的旁支、远亲子弟——作为骨干的河东军,无论规模还是精锐程度,都已今非昔比。

族中修行者不仅有改良过的《青云诀》,还有赵玄极指点修为,更有海量修炼资源。经过这么久的沙场磨炼,很多人的境界都得到了极大提升。

到了今日,靠着天堑雄关没有太大损失的赵氏修行者,在高手强者上的力量,不是大齐别的军队能够望其项背的。

只不过这些人没有完全把战力发挥出来。

赵宁在等一个时机。

他原本以为,从达旦部南下的战士,会被派到河东增强攻势,如果是那样,赵氏隐藏的这些高手强者,就会爆发出自己该有的力量,给察拉罕一个当头棒喝。

依照眼下河东军表现出的战力,如果再有七万生力军,河东就会守不住,萧燕应该把兵力投入河东——可她并没有这样做。

赵宁琢磨多时,也没有想明白原因。

就好像对方坚信赵氏难以对付,不可能成为突破口。

察拉罕没有得到援军,赵宁也就没有把这份力量显露出来,毕竟就算显露出这份实力,眼下也不可能一下子彻底击败察拉罕。

能够守住河东,跟能击败察拉罕,中间有太长的距离:野战反击,占据上风,有胜利,夺城,决定性胜利——每进一个阶段,都需要高一分的战力。

既然察拉罕没有援军,那么赵宁的打算就是,等到河东军的实力积累到,能够迅速完败察拉罕的时候,再把实力爆发出来。

这样才能避免出现意外。纵然有意外,也有力量从容应对。

其次是河北战场。

要不是有河北一二十股义军,同时闹出了攻州陷县的非凡动静,而且还把各地驻军耍得团团转,取得了杀官屠军、抢夺粮秣的巨大战果,原本已经集结起来的十余万绿营军,就会渡河南下。

从达旦部调来的十五万战士,也不会只有七万增援博尔术。

若是十五万达旦部战士,跟十余万绿营军一起投入到了正面战场,无论河东还是郓州,都很难再支撑下去。

在萧燕手握十余万绿营军,在各州少量驻军的引领下,配合八万达旦部战士,已经开始大规模分片围剿各地义军。

根据赵宁得到的消息,萧燕没有把大军分散开,而是选定了包括白洋淀在内的部分义军相对集中盘踞的地带,作为第一场大战的目标。

她让大军先在外圈排开阵仗形成包围之势,而后拉网一样前进,不断缩小包围圈,想要将白洋淀等地的义军,围歼在包围圈中央。

解决了一个地方,再赶去下一个地方,确保每次作战都有绝对优势兵力,可以形成铁通般的包围圈,不给义军任何逃出生天的机会。

在回郓州之前,赵宁已经给黄远岱去了信,让对方早做准备,找准包围相对薄弱的地带,寻机突围。

这本是一场几乎没有生还余地的战争,但萧燕偏偏把苏叶青带在了身边,这就让黄远岱能够做到知己知彼。

一品楼、长河船行在各地眼线众多,驻扎各州的北胡大军中,还不乏苏叶青麾下一品楼修行者,隐蔽控制的部落战士。

有他们配合,这场战争并不是没有机会。

第三重要的战场,当然是郓州。

这里没什么好说的,暂时仍是僵持之局。

最后就是博尔术跟赵玉洁,在曹州南部一线的对峙。

双方之间的较量,会打成什么样子,赵宁也拿不准。

不过没关系,无论他们打成什么样子,赵宁都想好了应对之法。

......

赵宁的目光,最后落在中原,聚焦于汴梁。

汴梁还是那个汴梁,然而汴梁周边的形势,已经跟之前有天差地别。

杨柳城之役后,中原大军都成了节度使的藩镇军,有的在汴梁附近,有的不在。

汴梁还是东京,没有划给哪个节度使,但现宣武军节度使的地盘,就在汴梁旁边。

宣武军节度使是张京。

至于皇后,人还在汴梁,但能够直接调动的军队,只有三万扈从军。

当然,名义上她还是坐镇东京,主持中原大局,赵玉洁也要听调。而实际上,有皇帝在上面撑着,赵玉洁并不会听她指挥了,后者实际能调度的大军更多。

在赵七月回到汴梁稳住大局时,她的任务就完成了一半,取得杨柳城大捷后,声威达到顶峰。赵宁想要赵七月到的事,对方已经全部做完。

接下来该如何呢?

不久之后,皇帝肯定会调赵七月回去。他已经驾空了赵七月,让后者无所事事了,过一段时间再调回去,就顺理成章。

但赵七月不想再回到皇帝身边,当那个注定要被废掉的皇后。

于是赵宁就得打算打算。

这个打算并不难做。

关键就在于一点。

七万达旦部战士需不需要来郓州。

如果郓州有希望被快速攻下,那自然要来——但这个可能性不大,之前二十万天元大军也没做到这事。

再就是,如果郓州有出城反击之力,那达旦部战士也得来助战。

这方面赵宁可以控制。

他要做的就是这个。

而一旦达旦部战士不来郓州,那他们会被博尔术派去何处?

派去何处对博尔术最有用?

赵宁帮博尔术仔细分析了几遍。

他得出了结论。

于是他派人给赵七月送去的信上,写了这样一句话:中原战火,即将重燃。

......

回到起居的院子,赵宁在屋中盘膝而坐,闭上了双眼。

他脑海中浮现出的,是当初在燕平镇国公府的地下室里,自己构建的那副代表大齐皇帝、衙门、世家力量的乾坤图。

今时已经大大不同于往日。

他将这幅图,从自己的脑海里抹了去。

取而代之的,是大齐江山图。

他很快在这副州县分明、节度使藩镇错落的社稷图上落子,一如棋子落棋盘。

不知过了很久,他嘴角浮现出一丝笑意。

接下来这几年,注定是天下大变的几年。

战场是大齐跟北胡的战场,交战的双方是大齐王师跟北胡大军,但即将在这副棋盘上林立如山的棋子,却只会代表一个含义。

群雄并起!

———————

第五卷,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