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第一氏族 > 章三百零八 分久难合

第一氏族 章三百零八 分久难合

作者:我是蓬蒿人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5-04-01 02:37:21 来源:笔趣阁

今日跟察拉罕等王极境修行者的一战,又是势均力敌。

虽然有人受伤,但这回没有人阵亡,最终,战斗仍是以双方的默契收兵而结束。

回到城楼屋顶,撩撩衣袍安然坐下,千钧横放在膝盖上,赵宁继续作为大军的旗帜存在,岿然不动。

这几天,他跟赵北望、杨佳妮等人,每日都要跟察拉罕等王极境作战,有时候一天还会打上好几场。

每当察拉罕战罢之后,回去一通反思,觉得找到了突破口,调整战法再来挑战时,赵宁都会用实际行动告诉对方:你想多了。

两名赵氏的准王极境修行者,在连日的越境战斗中,获得了很多领悟,如今都有即将突破境界的意思。

如果这两人成功晋升,双方王极境数量变得相同,那么拥有奇兵千钧的赵宁一方,就会具备击败对方的实力。

“只要不出意外,等到你娘晋升王极境、六万禁军赶到,保底来说雁门关也会彻底稳住。”

赵北望到赵宁身边坐下,“不过山海关已经破了。山海关驻军都成了残兵败将,在北胡精骑的追杀下,全军覆没是必然结局。就不知道禁军能不能在他们杀到京畿之地前,将他们挡在路上。”

王柔花是两名准王极境之一。

对于赵北望担心的情况,赵宁没有发表评论。

从山海关到燕平城,有六百多里路程,这中间不乏州县坚城,也有防御使的新军,但却没有真正的雄关天堑。

靠地方防御使的军队,和没有经历过正经战斗的禁军,要挡住北胡大军的步伐,这个难度只能说懂得都懂。

燕平唯一可供依仗的,是宋治可以调集大齐除了雁门关以外,几乎所有的王极境强者,去尝试制衡天元左贤王等人。

“驰援雁门关的禁军走到哪里了?”赵宁只问了这么一个问题。

“他们加快了行军速度,再有三日就会抵达。”

赵宁点了点头,目光跃过血火交织、激战正酣的战场,遥遥望向北胡军营寨中心地带,那座最高山包上的营寨。

他眼神无波,平静如水。

没有人知道他在看什么,在想什么。

但包括赵北望、杨佳妮在内,所有人都习惯了他这副模样,没有人发问,更没有人打扰。

......

雁门关在燕平西面。

从燕平至雁门,拢共不到八百里路程,大军日行三十里,倍道兼程则日行六十里,其中大半时候要在山林中行军。

过了灵丘县,山谷道路变得相对宽阔,一直到雁门关都不会再有险阻。在宋治“日夜兼程”的严令下,禁军将速度提升到了极致。

速度的提升不仅使体力消耗加剧,还有各方各面的影响。大军行进的核心要求,是遇到意外随时都能投入战斗,对队形要求很高。

而现在,这支禁军对敌人的防备力明显下降不少。

领头的将军叫何文进,能够带着六万禁军出动,可想而知他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此时他骑在战马上,一面快速赶路,一面回忆皇帝对他的嘱咐。

皇帝的嘱咐很简单:到了雁门关之后,一切都听赵北望的。大军务必配合雁门军守卫好雁门关,就算是战死关城,也不能让北胡战士踏过关隘。

这番话没什么理解难度。

局势艰险,三军将士必须同心同德。

但何文进这一路上,却没有停止揣摩皇帝的“深层用意”。

寒门跟世家争了这么些年,何文进在平日里除了军务,满脑子

都在想着怎么对付世家,算计军中的世家子弟,以正当理由将对方驱逐出去。

要不是他之前在这方面做得够好,功勋卓著,也不可能获得皇帝、内阁的信任,一步步走到今天的位置。

对于寒门官将来说,与世家争斗是职责所在,斗赢了就是政绩,是加官进爵的依凭,是安身立命的基础。

收获上官的青睐,是仕途上升的阶梯,如何收获上官的青睐,是官吏朝思暮想、日夜奔波的命题。在此之下,才是所谓的做实事。

实事终究有限,巴结上官却没有尽头;做实事不一定能升官,奉承好了上官,只要对方点头,随便做些政绩工程,就能更进一步。

政绩工程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假的,而官员们之所以能靠此升迁,并不是蒙蔽了早就对此道娴熟无比的上官,而是上官需要的,只是一个给他们升官的由头。

大家都是自己人,心照不宣。

对于何文进而言,皇帝就是最大的上官。

他必须要弄清皇帝的心意。

是日夜,大军停下来休息。

虽然皇帝的命令是日夜兼程,但休息还是要休息的,命令的含义只不过是到了夜晚,打着火把再赶一段路而已。

“简单扎营,不要大兴土木挖沟筑墙。明日还要早早起来赶路,让将士们多些休息时间,免得到了雁门关成了疲敝之师。”

何文进下达完军令后,自己就找了块地方坐下。这里是雁山之内,雁门关还在,北胡军不会出现在这里,他们不必担心有敌军。

“将军是在谋划如何击退北胡大军吗?”副将见何文进又在沉思,纳罕的问。

何文进摇摇头,“踞城而守的战斗,有什么需要谋划的,不过是力战而已。本将在想的,是如何完成陛下交代的差事。”

“陛下另外给将军交代了差事?”副将很意外。

“陛下当然不会明说。眼下是国战时期,陛下必须打出上下齐心的旗号,怎么会明着发布破坏团结的命令?”

何文进抬头遥望雁门关的方向,夜色深沉,除了山峦黑影,他什么都看不到,但他依然双眼明锐:

“但身为陛下臣子,主辱臣死,主忧臣辱。我们必须洞察陛下想要什么,主动为陛下排忧解难,这才算是尽到了臣子本份。”

副将听得一头雾水,试探着问道:“将军的意思是?”

何文进目光灼灼,“陛下让我来雁门关,是取代安思明的,此战之后若无意外,本将会常驻雁门关。本将要完成安思明未完成的任务,跟赵氏分庭抗礼,乃至取代赵氏在雁门关的地位!”

副将一阵愕然,“可陛下近来对世家的态度已经改变,不再打压他们,还让我们摒弃争斗,同心据敌,将军怎么还要想着......”

“愚蠢!”

何文进喝斥一声,对方是他的心腹臂膀,所以他的心思不必藏着掖着:

“打压世家、中央集权,是陛下的国策,岂会说放弃就放弃?眼下不过是迫于形势,在名义上暂缓而已!

“这场国战,必然更快消耗世家军队与修行者,这对陛下而言是机会,对你我同样如此!

“所以,等到了雁门关,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保存实力,绝不能让将士死伤太多。麾下有人,战后才能有底气!

“安思明之所以失败,就是他太想沙场建功,这才落得个全军覆没的下场。前车之鉴,你我岂能无视?记住,听从赵北望的命令,不等于把命卖给他!

“雁门关是天堑之地,只要我们

兵力足够,北胡要攻克关城难如登天。

“所以此战中,你我出工就行,出力的事交给雁门军。一言以蔽之,死人他们去死,功劳他们去立,我们最大的追求是保存实力!

“一旦北胡大军败退,以赵氏如今的王极境修行者数量,战后必然迎来陛下全力打压。而到时,雁门军死伤惨重,兵力无几,雁门关就顺理成章是我们的!

“此时不保存实力,到时候拿什么坐镇雁门关,取代赵氏?等到本将成了镇北将军,你们也会加官进爵,荣华富贵不在话下!”

说完这番话,何文进双眼中像是要喷出火来,亮得吓人。

副将被震得张嘴无言。

见副将还有些迟疑,何文进怫然不悦,冷冷道:

“习得文武艺,货于帝王家。咱们从一开始,就是要为君王分忧的!陛下想要我们做什么,我们就得做什么,其它的都不重要,都是虚的,明不明白?”

副将终于顿悟,连忙抱拳:“将军智勇无双,末将拍马难及!”

何文进满意地点点头,暗暗想到:“陛下若是知道我明白了他的心意,一定会对我大加赞赏,我往后的仕途想不一片光明都难。”

他这般“善解人意”,也不知道宋治要是真知道了他此刻的想法,是会拍着他的肩膀哈哈大笑,还是会提起长剑就把他的脑袋削下来。

宋治当然可以怪罪何文进想得太多。

但他用寒门官将打压世家这么多年,早就把许多寒门官员,培养成了一群不问黑白的鹰犬。

他忽然之间完全颠覆过往,想要寒门官将不迷茫不疑惑不多想,立即收敛阴暗心思,变成道德高士,那也太天真了些。

“将军,雁门军派人来接应我们了。”

没片刻,何文进听到了脚步声。

初时隐隐约约,而后逐渐清晰,脚步密集隆隆如雷,看来人数不少,半夜听到这样的动静,将士们立即警觉,负责值守的部曲已经在将校的喝令下,开始列阵,准备迎敌,何文进在第一时间就派了修行者过去查看情况。

听到修行者的回报,何文进放松下来。

他将这个消息传递下去,让将士们不要如临大敌,赶紧收了阵势继续扎营。

雁门军很快就到了,虽然有火把,但在深夜中依旧显得神秘,面目瞧不太真切,就算有修行者站在高处,也看不清楚雁门军中后队的具体情况。

“本将赵启阳,因大将军察觉北胡修行者,有不少翻越雁山的,为免出现什么意外情况,故而特令本将来迎接禁军,敢问主将何在?”

到了近处,为首的雁门军将领在马上问。

何文进走了出来,“本将何文进,奉陛下圣命,领军驰援雁门关。”

“何将军!”

将领连忙下马,向前几步,抱拳见礼,态度恭敬有礼,神色感动亲切,“雁门军日日激战,将士死伤惨重,全军上下盼将军久矣!如今将军总算是到了,有将军驰援,雁门关才能守得住啊,请将军受末将一拜!”

说着,将领单膝下跪。

何文进没想到赵氏的人,对他如此恭敬,心里非常高兴,自觉形象高大。既然他这么重要,那他到了雁门关,应该有不少话语权,窃喜之余,伸手去扶对方:

“赵将军何必多礼......”

他的话刚说到一半,声音就戛然而止。

面前的“赵将军”,在他伸手搀扶,毫无防备的时候,出乎所有人预料,骤然暴起发难,袖中匕首霎时捅进了他的胸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