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我真是大昏君 > 第一百六十九章 坚城宁远 深切哀悼)

宁远。

经过数月的紧张施工,城池的改建已经全部完成。二十多门红夷大炮也布放完毕,黑洞洞的炮口指向城外。

但这还没完,城外的战壕胸墙工事也接近完工,全部搭建了遮雨的设施,外围则是壕沟、尖桩、鹿砦密布。

熊廷弼举着御赐的望远镜,在城楼上四处瞭望。好半晌才放下望远镜,口中发出感叹,“若广宁城有如此布置,东虏怕是要血流成河。”

天气已热,何可纲却盔甲整齐,全无懈怠之态。

听到经略大人感慨,躬身答道:“大人所言极是。若东虏再来攻,定叫他伤亡惨重,铩羽而归。”

祖大寿抹了把额头上的汗,说道:“东虏于广宁已尝败绩,怕是不敢再来攻打坚城了。”

熊廷弼轻轻摇头,说道:“依本官所料,最迟冬天,东虏定然再来进犯。”

停顿了一下,熊廷弼的目光扫过身旁几位将领幕僚,沉声说道:“广宁一战,东虏所得甚少,怕是难以支撑。他们不来进攻抢掠,等着挨饿吗?”

历史上广宁失陷后,后金消停了好几年。

这其中,有明廷更换辽东督师、加强军备的原因,也有在广宁一战中抢得足够多,暂时不缺吃穿,以及需要整顿内部的关系。

但现在,在广宁遭到挫败的后金,按照朱由校的话,再不抢上一把,就要陷入经济危机了。

就象北方的游牧民族,遇到天灾,通常会南下抢掠以渡过难关是一个道理。

“大人。”何可纲拱手问道:“若是抢掠,东虏的目标或许应是觉华岛吧?”

祖大寿眨巴下眼睛,摇头道:“东虏没有船只,岂能攻打海岛?”

熊廷弼也有这样的想法,但觉华岛的防御设施修得很是完备坚固,皇帝也在密信中提醒他海水结冰的可能,他也不敢掉以轻心。

“本官要再调两千火铳兵加强觉华岛守卫。”熊廷弼瞅了何可纲一眼,说道:“何将军可愿守备觉华?”

“末将愿往。”何可纲毫不犹豫地躬身领命。

熊廷弼点了点头,捋着颌下胡须微笑道:“何将军在觉华岛也要继续训练军队,还有祖将军也是一样。四个月之后,再练出六千火枪兵应该是没有问题吧?”

何可纲和祖大寿对视一眼,躬身领命。

二人带着五百新军回到宁远,截止到现在,已经以新军为骨干,扩充至两千人。而随着朝廷在火枪供应数量的逐渐增加,训练倒不算什么大问题。

熊廷弼甚是满意,五千火枪兵守宁远,三千守觉华,再辅以各种火炮,应该是万无一失了。

看过宁远的城防布置,看过武学的《步兵操典》,也看过新军的演练,熊廷弼甚是震惊。

这些日子以来,他也与众将研究分析,制定最适合的战术打法。

而原来的一些战略设想,在熊廷弼脑中也有了不小的改变。

比如只派少量人马驻守的锦州,本来只是个警戒报警的作用。他现在却想派出三五千的部队,吸引东虏来攻打。

按照熊廷弼的设想,战壕胸墙加上尖桩壕沟,以火枪兵进行阵地防御,再辅以城头的火炮,东虏不付出一两倍以上的代价,绝对攻打不下。

没错,熊廷弼不准备增援,就是要守军死守守死,利用城池和工事消耗东虏的有生力量。

换句话说,驻防锦州的这三五千军队,就是弃子死子。孤守死守,还是要血战到底的敢死队,任务就是拼掉至少是相等的东虏人马。

凭东虏的人口数量,打上这样的两三仗,死上万把人,也差不多就丧失了机动兵力。

大凌河、锦州,再加上宁远,有这三次攻城战的消耗,再加上辽东、辽南的三方布置,东虏就只能龟缩,失去主动出击作战的力量。

当然,这个设想比较理想化,也很残忍。

任由友军被包围攻打,明知道最后的结果可能会是全军覆没,却只希望拼人兑子,以命换命,达到消耗敌人的目的,这实在有些说不出口。

不过,熊廷弼已经将自己的设想密奏给了皇帝。只要皇帝同意,这个骂名老熊倒是愿意承担。

而且,这种打法也需要东虏配合。如果东虏采取长期围困,就要考验城池内粮草物资的屯积,以及守军的坚强意志。

但熊廷弼依然认为东虏围困孤城所付出的代价,要远高于守军,物资消耗以及运输的负担更大,并不能长期施行。

所以,熊廷弼很坚持自己的设想,并认为这是削弱东虏的最好办法。

现在,还没人知道熊廷弼的想法。而宁远的坚固城防,则给了众人充足的信心,就等着东虏来碰得头破血流。

在众人的陪同下,熊廷弼下了城墙,又去城外巡视防御工事。

在胸墙战壕的后面,有很多木头架子,仔细观察分辨却能看出这是比较简单且小型化的配重式投石机。

别看小,操作的人员需要的也少,能将十斤左右的石块扔出一百五六十米呢!

当然,现在这种投石机有个厉害的名字,叫掷弹车。下面有木头轮子,能推着移动。使用的时候,则用尖桩钉在地上加以固定。

既然叫掷弹车,扔的就肯定不是石头,而是装填了新式颗粒火药的地雷,或叫“轰天雷”。

明朝的轰天雷多用粗制砂陶作载体,跟足球差不多大。但它的表面不是圆的,而是有很多尖状突起,象个放大的蒺藜。

而轰天雷换上颗粒式火药后,威力大增。不仅能在守城时大发神威,还能用掷弹车抛出,当作开花弹来轰炸敌人。

要知道,当时的长身管火炮都不能发射开花弹。

准确地说,不是不能,而是在没有可靠信管的情况下,发射带引线的炮弹太过危险。

短身管的臼炮倒是可以发射开花弹,但基于当时的制造水平,铸造空心炮弹壳体并不容易,成本也太高。

所以,朱由校在听取了徐光启、孙元化等专家的介绍后,才决定在军中推广使用这种看起来很原始的武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