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军工重器 > 第一百九十四章 堪比心脏搭桥(第四更)

这里,不但有不少的技术人员、质量人员和管理人员,东海造船厂的不少高层也都到了。

包括吕国栋、陈绍华在内,大家的有一点紧张的看着第一台柴油机被吊进动力舱,直到柴油机稳稳的落下,不少人才轻轻的松了一口气。

为什么这么紧张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这是我们国内第一次采用先进的柴油联合动力,在动力系统的安装之中有一项非常关键的技术。

这项技术叫做轴系对中!

它决定了轴系能否安全可靠的运转,如果说动力设备是舰船的心脏,那么这项技术比心脏搭桥手术还要复杂和精细。

柴油机它在运行的过程中,转速很快,在如此高速运转之下,如果轴系装得并不是太好的话,首先轴承轴瓦就会烧掉。

轴瓦都烧掉了,那整个动力系统就意味着瘫痪。

这在东海船厂的历史上是第一次!

难怪大家如此的紧张,包括一把手都亲自来了,亲眼看着第一台柴油机吊装进入动力舱。

接着,第二台柴油机,然后第一台lm2500燃气轮机......

整个过程是非常缓慢的,没有人敢追求速度,以稳妥,精准,追求质量为第一。

几乎一个上午的时间,两台进口柴油机,两台lm2500型燃气轮机才终于成功的吊装进入动力舱。

当第二台lm2500型燃气轮机顺利落下,稳稳落下的时候,整个现场不可控制的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掌声响彻整个船台。

大家拼命的,用力的鼓掌,连那些正在进行舾装的工人们也不例外,一个个高兴起来,松了一口气。

“太好了!”

“柴油机和燃气轮机都顺利进入动力舱!”

“开头顺利,这是一个好兆头。”

“........”

听到如此热烈的掌声,听着那些飘进耳朵之中的话语,吕国栋心中一轻,兴致勃勃的挥手道:“走,我们登舰,去动力舱看一看。”

吕国栋、陈绍华走在前面,后面还跟着好几人,大约五、六人戴着安全帽,登上了这艘052舰,进了动力舱。

“这里面蛮宽敞嘛。”吕国栋有一点意外的道。

陈绍华道:“052舰的动力舱是加大设计的,十分的宽敞和充裕,这里面摆下两台柴油机,两台lm2500燃气轮机,一点也不拥挤。”

吕国栋似乎想起了什么,朗声的道:“动力舱采用加大设计,听说还是杨帆同志的建议。”

陈绍华肯定的道:“对,在052舰设计之初,杨帆同志就力排众议,建议动力舱采用加大设计,最终,采纳了这一建议。”

“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以防万一,如果哪一天美国人断供lm2500型燃气轮机,我们可以用别的其他燃气轮机替代,而且不用对动力舱进行大改。”

原来这样啊!

旁边有一些其他人,甚至还有几名技术人员和几名工人,他们估计是第一次听说这件事情。

恍然大悟,终于知道为什么052舰的动力舱如此的宽大充裕,原来是杨帆主任的建议。

也有一名技术人员道:“美国人断供lm2500型燃气轮机,这种可能性应该不大吧。”

陈绍华道:“目前看来可能性确实不大,但未来的事情,谁又讲得清楚呢,我们的052舰使用寿命可以达到几十年,谁能保证未来几十年内美国人不会断供呢。”

这倒也是。

这还真没有人能保证。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明白这一点之后,这名技术员没有再说什么,只是在心中祈祷道,老天保佑,千万不要出现这样的事情。

对于lm2500型燃气轮机,大家都不陌生,而是比较熟悉,在东海船厂就有一台用于教学和培训的样机。

几位领导在这里看了一番离开之后,几名工人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开始进行具体的安装工作。

将两台lm2500燃气轮机和两台柴油机吊装进来仅仅只是第一步,还有很多的东西需要去安装,有很大的工作量。

深知动力系统安装的难度和技术要求,尤其是轴系对中,他们不敢有丝毫的怠慢,一丝不苟的开始按照工艺要求进行安装。

一连几天,动力舱内都有技术人员进行指导按照,身为工程技术部长的郑先学,更是几乎每天都要来看一看。

......

京城,052舰总指挥部。

总指挥黄克平亲自主持会议,参加会议的不但有东海所的同志,也有其他相关单位和院所的人,此外,军方,军工局都派人参加。

会议讨论的就是052舰2号舰的设计,杨帆随同潘总师上京开会,也坐在会议室之中。

杨帆主要是坐在会议室之中听,将一些东西记录在自己的笔记本上面。

没办法,**oss太多,根本不可能有杨帆发言的机会,另外,杨帆也没有发言的准备,这次开会,主要带着耳朵过来听一听。

在这次会议上,已经渐渐明确了。

和现在首舰相比,未来的2号舰在对空/对海雷达,电子对抗设备方面有一定的改动。

主要是提高国产化率。

如首舰的对空雷达是法国的海虎,而2号舰将使用的是国产的360型;电子对抗设备首舰使用的是8300电子对抗设备,而2号舰将使用的是8310电子对抗机。

又如,首舰的防空导弹是法国进口的“海响尾蛇“导弹,在2号舰上将换成hhq-7导弹,意大利进口的的“白头“鱼雷也将换成国产的鱼-7......

总体来说,两舰的区别不大。

最大的区别在于某一些成套进口的设备将更换成国产设备,提高国产化率,大部分设计图纸都不用更改,可以原样使用。

因为这样,设计任务量比首舰小得太多,又有首舰的设计经验和基础,在这次大会上明确了2号舰的设计节点,要求在1990年之前,也就是最迟在1989年底,东海所必须完成2号舰的设计。

现在是1988年7月份,时间还有一年多,应该还算充裕,看得出来,潘总师并无太大的压力。

会议上也明确了将在1990年启动2号舰的建造,只是具体启动建造的日期,由哪一家造船厂承担建造,黄克平并未明确。

杨帆猜测,如果没有意外的话,2号舰应该还是由东海船厂进行建造,毕竟他们有建造首舰的经验。

在京城开完会,回到东海所不久,杨帆就听说了首舰动力系统安装的事情。

对于柴燃联合动力系统的安装,杨帆是比较了解的,因为未来的052舰,054舰,包括055大驱都是这样的动力系统。

同时也深知,这样的联合动力系统,对东海造船厂来说是第一次,杨帆有一点担心,他们在技术上是否可行。

因为这种动力系统的安装之中有一项非常关键的技术,叫做轴系对中!

这项技术要求极高,真正的堪比心脏搭桥手术。

.......

东海造船厂。

十几天的日夜奋战,动力系统基本舾装完成,此刻,包括东海船厂的高层在内,大家既高兴,又紧张。

为什么高兴呢?

很简单,经过一番努力,复杂的动力系统终于安装完毕,大功告成。

为什么紧张呢?

那是因为安装完毕之后将试车,检验是否合格要求,尤其是轴系对中是否符合工艺要求。

如果试车不合格,或出现一点问题,那就大条的。

难怪整个东海船厂的高层这样的心情,整个技术系统也非常重视这件事情,不但在整个安装过程之中一直有技术员跟踪和指导,连工程技术部的部长郑先学都几乎每天都要过来看一看。

此刻,首舰的动力舱内。

几名技术员和几名质量员在忙碌着,再三确认各项数据的准确性,有一些尺寸还再次仔细的测量一遍,力求准确。

又是两天过去了。

几乎所有的尺寸都再次测量了一遍,确认无误。动力舱内可没有什么空调,大夏天的,这里的温度高达35度以上,中午的时候可以达到37度,38度,甚至40度的高温。

他们的衣服基本都是湿的,虽然很累,很苦,但一个个脸上的神色都不错,尤其是测量完最后一个尺寸。

“终于全部重新测量了一遍。”

“应该没有问题,这一点我可保证。”

“只要接下来的试车没有问题,一切辛苦都值了。”

“......”

这几名技术员和质量员这么说着,纷纷心中舒了一口气,仿佛完成了一件大任务,可以向上级交差。

当天上午,工程技术部。

偌大的会议室内坐了不少人,不但有郑先学这位部长,也有几位副部长,下面的各技术科的科长,骨干和资深技术员们。

总建造师陈绍华,副总建造师谢新建也坐在这里,这次会议主要讨论即将开始的动力系统试车情况。

这对大家来说,绝对是一件大事!

......

四更送上,今天的更新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一天码四章还是比较累,在此向大家求月票、推荐票、收藏等支持。月底了,手上还有月票的书友帮本书投几张票,马上就新的一个月,希望我们能取得更好的成绩,也向大家求5月份的月票支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