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玄幻魔法 > 恶汉 > 第二一九章 孺子心歹毒(二)

恶汉 第二一九章 孺子心歹毒(二)

作者:庚新 分类:玄幻魔法 更新时间:2023-10-27 03:38:00 来源:笔趣阁

王允和张温的死,并没有引起太大的波动。

毕竟两人所做的事情,听上去的确是有些不地道,谁又会站出来说话呢?

按照李儒的想法,应该把这二人的罪行昭告天下,唯有这样,才可以算是师出有名。

不过没等董卓答应,雒阳却发生了一件事,令人们将此事抛在了脑后。

蔡邕在蔡琰归来之后,病情一下子好转起来。可是当他听到董卓行废立之举,却勃然大怒。也不顾家人的劝阻,拎着宝剑要跑去找董卓算账,只弄的董卓不得不闭门躲藏。

董卓怕蔡邕?

当然不是,可问题在于,蔡邕是他的亲家,就算是说了什么过分的言语,他难不成还能看了蔡邕的脑袋?可见面,肯定说不过蔡邕,那老头的脾气,可不算是小。

最有效的办法,就只好闭门不见。

等过些时候,董卓自然会把里面的内情说明,想必老头子也能明白他的苦心。

董卓不见蔡邕,可董俷却不能不去见。

一肚子的怒火一下子倾泻出来,指着董俷的脑门骂道:“你们董家有什么资格去行废立之事?你们又有什么德行,能让天下人信服?董仲颍糊涂也就罢了,你怎么也跟着犯糊涂?这种事一出,在大义之上,你们也就难以在站稳脚跟,懂不懂!”

董俷愁眉苦脸,这事和他又有什么关系?

可老爷子正在气头上,也只能听他的训斥。还是蔡琰有些不忍,站出来说公道话。

“父亲,这事情和阿丑可没有关系。”

“和他没有关系,和谁又有关系?别人都知道,他是董仲颍的儿子,怎么可能没有关系?”

蔡琰抗声道:“可是阿丑当时不在雒阳,他去救我了啊。”

蔡邕的气多少散了一些,“如果出了事情,谁还会管他当时在什么地方?只需要知道,他是董仲颍的儿子,那就是帮凶,那就是罪人,那就要被千夫所指,明白吗?”

蔡琰也不说话了,和董俷并排跪在蔡邕的面前。

“算了,事情既然发生了……仲颍手里又有先皇的诏书,也算是占住了大义。不过,我觉得这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你们还要小心。西平,我要你答应我一件事。”

“请岳父吩咐!”

“保护好弘农王。”

弘农王,说的就是废少帝,辨。董卓虽然废了他的帝位,但是并没有过于亏待,至少还封了一个弘农王的头衔。虽然不能走出永安宫,可也说的上是衣食无忧了。

董俷正色道:“岳父放心,我定会保护弘农王周详。”

“也罢,既然你已经答应了,那我就放心了……我决定,明日就启程会圉城老家。”

蔡琰一听,顿时急了。

“爹,这时候你怎么要走?”

蔡邕叹了口气,“眼见着老友们一个个的都走了,子干回家了,元卓也请辞了。我留在这里,还有什么意思?就如同西平说过的话,江水后浪推前浪,先皇故去,我也心如死灰。若非是要撑着这口气,早就回家了。现在,亲家来了,就由他吧。”

言语间,还是对董卓存着浓浓的恨意。

董俷苦笑,和蔡琰又是好一阵子的苦劝,甚至把小文姬也抱过来,总算是挽留住了蔡邕。

******

解决了老爷子的问题,董俷又要安抚部曲的心思。

董卓至今未对典韦等人有所封赏,虽然典韦沙摩柯不在意,可不代表别人不在意。

听完了典韦的话,董俷不由得陷入了沉思。

老爹是游侠出身,素来敬重勇武之人,为何这一次却一反常态,又是什么意思呢?

蔡琰抱着文姬,董绿抱着董冀,在一旁陪坐。

片刻之后,蔡琰啊的叫出声来,“阿丑,我明白了!”

“明白什么?”

“公公的意思,只怕是想要你出面,来收拢人心。”

“哦?”

董俷诧异道:“该如何收拢?”

“笨啊,自然是你出面,为他们去讨封赏啊。公公的心思,恐怕是担心你的麾下,都是桀骜之徒。投靠与你,固然是因为你的勇武之名,可若没有利益的牵扯,将来势必会对家族造成危害。所以公公设法收服了并州诸将,就是为了敲打他们。”

董俷沉吟片刻,也想通了其中的奥妙。

不禁笑道:“姐姐果然聪明,我想了这么半天都没想出结果,可你一下子就想到了。”

说罢,又问:“姐姐以为,诸将当如何封赏?”

蔡琰想了想回答:“大哥与你有结拜之情,而且先后曾担任下军校尉,北宫校尉,更在动荡时保证了北宫不失。他的勇武,已经为天下人所知,可向公公请求封侯。”

“封侯?”

“对,而且还不能小了,这样你对其他人的封赏,也就好办了。”

董俷心想:大哥跟随我这么久了,而且更因为我,连嫂嫂都丧了命,理应封侯。

想到这里,当下在书桌上铺开了奏章,写下了典韦的名字。

该封做什么官职呢?

董俷沉吟片刻,在典韦的名字后面,写下虢亭侯三字。这虢亭,位于司隶荥阳以南,是个极为富饶的地界。把典韦封为虢亭侯,倒也不算辱没他的勇武。而后又写下沙摩柯的名字,这是他三弟,典韦既然有了封赏,自然也不能忘记了沙沙。

按照典韦的级别,董俷为沙摩柯求邵亭侯。

这邵亭,则是位于王屋山脚下的一个小地方,也是属于京畿繁华之地。

而后,又有麴义、庞德、张郃等人,一一记下功劳,而后命人载成册子送去大宅门。

待一切事情都处理完毕,也已经是深夜时分。

董俷躺在榻上,却没有半点睡意。翻来覆去的辗转,始终无法入睡。

他这一折腾,却让蔡琰也睡不着了。天气很冷,小文姬就睡在旁边,屋子里还燃着火盆。

“阿丑,有心事吗?”

蔡琰披着锦袄,忍不住坐起来,轻声的询问。

董俷也坐了起来,只穿着单衣就下了榻,在炭火盆旁边坐下,沉吟了许久,轻声道:“姐姐,我在想,等天亮了,我是不是应该去永安宫走一趟,看看弘农王。”

蔡琰轻手轻脚的走下地,点上了灯。

“想去,就去啊。”

“可是,我该怎么去面对辨?我甚至不知道,该如何称呼他……是应该叫他皇上,还是应该称呼他做弘农王?虽然父亲废了他,可在我心里,他始终都还是皇上。”

这的确是一个很麻烦的事情,一个处理不好,会让辨陷入尴尬之中。

蔡琰虽然聪慧,可也不知道该如何处理此事,只好陪着董俷枯坐,不知不觉,天已大亮。

董俷最终还是决定去见辨!

不管怎么说,君臣一场,辨对他不错,甚至可以用深信不疑四个字来形容。

回来雒阳已经有些天了,如果不去看他的话,真说不过去。或者说,这雒阳城谁都可以不去看辨,唯有董俷不行。因为从某种程度而言,董俷就如同是辨的老师。

如果连董俷都不去看望辨的话,那也未免太让人伤心。

所以,天亮之后,董俷只带着董铁,骑上狮鬃兽,向皇宫而去。狮鬃兽的成熟,代表着象龙就要退出舞台。可说心里话,董俷真的不希望象龙就这么成为过去式。

毕竟,那代表着一段回忆,代表着一段亲情,更代表着他成长的过程。

正好典韦的战马死了,选了几匹马,典韦都觉得不合适。见象龙无事可做,典韦干脆把象龙要了过去。而沙摩柯的浑红马,也因为丹犀的到来而退出了历史舞台。

作为礼物,董俷把浑红马送给了麴义。

对于这样的一个赠送,或者说是奖赏,令许多人都感到眼红。

而麴义丝毫没有因为这是沙摩柯不要的马而不快,相反还显得非常开心。毕竟,整个西凉军中,也只有董卓和华雄配有这样的坐骑,对一个武将而言,这无疑是一种肯定。

麴义在雒阳城外的表现,董俷听典韦和张郃讲述过。

他知道麴义练兵很有一套,却没有想到居然有这样的本领。最令他感到惊奇的,还是吕布的军中有高顺这样一个奇才。演义中,对高顺的记述并不是很多,若不是白门楼表现出的那种忠烈刚硬,董俷也许根本无法记住这样一个人。麴义,默默无闻;高顺,声名不显;陈到,董俷也没有印象。一部演义,究竟埋没了多少真相?

董俷已经不再坚信演义中的那些事情,也因此,对许多在演义中可能根本没有出现过的人,更加重视。就比如贺齐、还有卢植介绍的氏仪、法衍,相信都不简单。

怀着复杂的心情,董俷来到了北宫。

当值的将官,是班咫。一丝不苟的验明了董俷的腰牌,班咫这才放行通过。

要说讲起来,班咫的行为也没有什么过分。可不知为什么,董俷总觉得他这样做,有点故意做戏的架势。好在他这会儿没心情计较,否则的话,定要好生训斥一番。

永安宫占地不小,看门的小黄门,正是杨谦。

又如何不认得董俷,杨谦连忙上前,恭恭敬敬的朝着董俷行礼。

“皇……弘农王在做什么?”

董俷险些顺口就叫出皇上,不过马上就意识到了错误,随即改变称呼。杨谦是什么人,曾经跟随大将军何进,在十常侍身边当了多年的奸细,那眼光可是毒辣的很。

眼睛不由得一亮,但神情还是非常的平静,仿佛没有听到董俷的口误。

“王爷今早起来,正在里面练剑!”

董俷点点头,迈步想要进去。可想了想,又收回了脚步,“请代为通禀,就说董俷求见。”

“是!”

杨谦算是看出来了董俷的心思。

也许在他的心目中,里面的那一位,才是真正的皇上吧。说起来也奇怪,这位的老子,把里面那位从皇帝的位子上赶下来,可偏偏这位又好像不太认可这样的行动。

在深宫中活了这么多年,杨谦有着自己的一套生存哲学。

大风大浪经历的也算是不少,只是董俷这一个简单的举动,他却看到了一种希望。

只要有这位在,说不定里面的那位,就还有希望。

皇室当中,最讨厌的就是改换门庭。杨谦作为何进的人,自然要守在辨的身边。

同时他也知道,就算是他改换门庭,又有多少人能看重他?

杨谦身上,何进的烙印太深。汉帝协断断不会用他,更不要说董卓等人。那天,辨与何皇后的对话,他在门外听的真切。董家子说的不错,忍耐和希望,也许是人一生最宝贵的财富。也正因为这个原因,杨谦伺候辨与何太后,从未有过懈怠。

不一会儿,杨谦从里面出来,“王爷有请!”

董俷点点头,迈步走进了永安宫。

诺大的宫苑中,亭台楼榭,布置的非常雅致。那一池清泉,蒸腾着一股雾气,笼罩在永安宫中。四周是白皑皑的雪,看不到半点绿色,那雾气并没有增添韵味,相反却给这里多了一些空洞和寂寥,令人走在其中,忍不住心里生出了许多的感慨。

“禳侯前来,是要取我母子的性命吗?”

冷冰冰的声音传来,只见那池旁水榭中,一个白衣丽人正冷冷的看着董俷。

她年纪大约在三旬出头,眼角有淡淡的鱼尾纹,可是却透着一种冷艳的端庄与华贵。

那比之青涩少女的成熟风韵,确实令人心动。

董俷一见这人,立刻紧走两步,叩首道:“臣北宫校尉董俷,见过太后!”

何太后的脸色有些缓和。

董俷若是自称什么虎贲中郎将之类的官衔,她或许会很不屑。但是董俷的这种称呼,却是从某种意义上表明:我的父亲虽然做了那件事,可是我,还是忠于辨。

北宫校尉,是当年董俷和辨相识时的官职。

此后和辨相处多年,始终都是北宫校尉,乃至于雍丘救驾时,也没有过变化。

何太后的眼中寒冰有些融化,看着董俷,突然轻叹一声:“董卿,你来的晚了!”

“臣,该死!”

“辨总是对哀家说,你不会负他。虽然你父亲……可哀家就想知道,辨错了没有?”

“臣牢记当年在雍丘时的誓言:臣在一日,定不会伤害弘农王。”

何太后轻轻的叹了口气,“有你这句话,哀家总算是放心了。弘农王在宫内练剑,你去找他吧……这人情冷暖,哀家终于明白了。你是自弘农王迁入永安宫后的第一个客人,这份情意,哀家心领了。”

说完,何太后扭头进了水榭。

董俷恭敬的叩首,这才站起来,转身走进了永安宫的宫殿中。

就看见辨正持宝剑,在大殿中练习。那剑法虽然很生涩,可看得出来,他很用功。

至少在董俷这种行家的眼中,辨的剑法似乎比以前进步了。

“皇上……”

董俷在外面,尚努力的克制。

但是进了大殿,终于忍不住,呼唤了一声皇上。

辨的动作猛然僵住了,宝剑铛的一声掉在地上,转身看去,努力的让自己平静。

他笑着说:“董卿,我就知道,你一定会来看我的。”

那眼眶中饱含热泪,却又强忍着不让泪水留下来。辨站在原处,一动不动的看着董俷。

辨,终于长大了!

董俷也非常的激动,三步并作两步,压低声音道:“臣说过,此生绝不会负皇上。”

辨也弯下腰,扶住了董俷的身子。

“朕也说过,此生定不会负董卿!”

二人目光相视,突然间,都笑了起来……

一个下午,我总觉得凳子在晃,房子在晃。

丫的又开始震后眩晕了?

问别人,有的说是在晃,有的说没感觉,我现在都弄不清楚,究竟是幻觉,还是真的在摇晃了。

早知道,就不这么早回来了,简直是受罪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