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即鹿 > 第六十六章 季和进战略 崔公太急切

即鹿 第六十六章 季和进战略 崔公太急切

作者:赵子曰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56:55 来源:笔趣阁

季和说道:“大王明鉴,幽州北接拓跋,东为慕容,西邻朔方,苟雄现身为幽州的镇戍主将,关系重大;臣等担忧的并非是大王一怒之下,会重惩苟雄,而担忧的是如果因为重惩苟雄,导致幽州出现变乱,那未免就得不偿失。是以……”

“是以你们就绕了个弯子,先哄得孤轻惩强楞,然后再向孤奏禀苟雄此事!”单听话意,像是责怪,但蒲茂脸上含笑,其实并未生气。

季和下拜说道:“臣等岂敢欺哄大王!”

“卿等的用心,孤懂!你们这是怕幽州起乱,是为我大秦着想。季卿,你起来吧。”

季和起身,恭恭敬敬的垂手而立。

蒲茂说道:“说说吧,苟雄这事儿,卿等以为,孤如何处置最为妥当?”

季和说道:“代郡本是拓跋倍斤窃据,虽然为避免倍斤投向慕容,所以大王暂时忍让,未有追究其罪,但苟雄因而对倍斤不满,在情理之中。

“不过话又说回来,仍是出於‘避免倍斤投向慕容’此一目的,值此我朝尚未做好进剿慕容氏残余的准备之时,对苟雄,也不能不做些惩治。

“臣因是愚以为,宜效强楞之例,亦行罚俸之处。”

蒲茂踌躇说道:“仅仅只是罚俸,倍斤恐怕仍会衔怨吧?”

“大王可再下诏书一道,严斥苟雄;并抚慰倍斤。”

蒲茂想了一想,接受了季和的建议,说道:“便按卿此议!”笑与崔瀚说道,“公才思敏捷、字字珠玉,所草之诸诏,无不合孤之意!这斥责苟雄、抚慰倍斤的诏书,便一并请公起草。”

崔瀚应道:“臣遵旨。”

“大王,臣还有事奏禀。”

蒲茂转目季和,笑道:“卿请说。”

季和严肃地说道:“拓跋倍斤此人,臣闻他在代北礼贤聚众,广辟幽州华士,远召漠北诸胡,而且他与定西私下往来不断,先有窃我代郡之举,后有坐视张韶南下上郡之为,臣并又闻之,他和慕容氏的残余似乎还有潜通之迹,其人必怀异图,非肯居人下者也。

“臣愚以为,今可暂容忍之,但不可久容忍之,否则,他一定会生乱!”

蒲茂说道:“倍斤怀异图,孤岂不知?唯现下定西未灭,孤不能抽出手来,收拾他而已!”

季和说道:“臣愚以为,起於陇地、祸及我天水等郡的这次蝗灾,渐渐地已经平息了,应该是不会再向关中腹地蔓延,则今秋的收成应是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顿了下,注意了下蒲茂的神情,顺便拍个马屁,说道,“当然,蝗灾之所以这么快就被消弭,都是大王修德之功。”

蒲茂甚是愉快,谦虚两句,说道:“季卿,你继续说。”

“是,那么,臣以为,是不是可以於今年秋天的时候,就着手解决倍斤此患?”

“今年秋天?解决倍斤?”

“是啊,大王。”

蒲茂犹豫说道:“孤方欲今秋再攻陇地,……季卿,你对此是知道的啊,却怎么建议孤今年秋天就解决倍斤此患?”

“大王,臣这些日子,一直都在思考一个问题。”

“什么问题?”

“是先解决定西好,还是先解决倍斤好。”

“……如此看来,你思考的结果是先解决倍斤好了?”

“大王,臣正是此意。”

“你给孤说说,你为何觉得先解决倍斤为好?”

“臣之所以如此以为,是因两故。”

“你细细说来。”

季和露出深沉的神色,说道:“大王,从孟公督诸军攻陇西那次算起,数年间,我大秦已与定西交战多次,而至今未能占据上风,由此足可见,定西虽贫而小,却颇能战也。

“若现下仍把灭掉定西作为重点,那么倍斤就会得到继续发展、壮大其实力的机会,这对我大秦来说是不利的。此一故也。

“前次大王亲统王师,讨伐定西,而竟不胜,细究其因,非是我将士不敢战也,亦非是陇骑不可胜也,一个较为重要的原因是:拓跋倍斤坐视张韶南下、李基背叛,由是致使了仇泰的两次大败,进而致使我咸阳受到威胁,大王於是乃不得不撤围还京。

“大王,如果不先把倍斤铲除掉,那么我军再打定西,就不能做到北顾无忧,很可能还会不得不无功而返!此二故也。

“因此二故,臣愚以为,与其今秋再打定西,反给倍斤渔翁之利,不如先除倍斤,既已除倍斤,是定西强援失矣,再攻之,胜之易也!”

蒲茂陷入沉思,想了很长一段时间,他提出了个问题,说道:“若在解决倍斤的时候,莘阿瓜相助倍斤,那我军岂不是还会陷入到两线作战的为难处境?”

季和说道:“大王,这是不一样的。”

“有何不一样?”

季和答道:“去年襄武一战,我王师虽未全胜,但定西损失惨重,此其一也;如崔公适才所言,定西伪王令狐乐年岁渐长,已经亲政,他如今与莘幼著的矛盾是越来越激烈,此其二也。”

“卿的意思是说,定西君臣猜忌,……不对,不是君臣,是令狐乐与莘阿瓜互相猜忌,内部不和,并且因为襄武一战,损失惨重,所以,他们应是无力出兵相助倍斤?”

季和说道:“大王圣明,臣想说的正是此意。”

“卿这么说的话,也有道理。”

孟朗死后,季和思考了很久“蒲秦日后该怎么发展”这个问题,现在,他已有了一个全盘的战略谋划,便趁着此次机会,全盘向蒲茂托出。

他说道:“大王,先除拓跋,继麾军西向,攻灭定西,至此,我大秦之北、之西,都再无强敌外患,并由此,可收代北胡骑、陇地精卒为用;继而,驱代北之胡骑,彻底剿灭慕容氏之残余,使陇地之精卒,为我大秦攻蜀之先锋;巴蜀为大王所得,接下来,江左可以徐徐图矣!”

……

季和的战略构想,事关蒲秦日后的发展方向,干系重大,蒲茂不能立刻决定。

但蒲茂答应了季和,他会认真地就此思考。

辞拜出宫,路上,崔瀚、季和、向赤斧三人共乘一车。

崔瀚独坐一边,不绝口地向对面而坐的季和、向赤斧称颂蒲茂。

他说道:“别的不讲,单就大王如此重信义这一条,哪怕对丁零小胡,也不肯失信,季君、向君,大王就毫不比古今之明君圣主逊色!我等以斗筲之才,浅薄之能,蒙大王不弃,恩擢显用,当真是非竭忠效死而不能报之!”

季和说道:“公言甚是,大王天纵之资,神明仁厚,确乎是古今罕见之圣主!”

崔瀚说道:“我等不能辜负大王对我等的期望。季卿,我前时向大王建议的‘先在北地诸州行九品官人法,擢用华士,以德牧民’和‘定五等爵’这两条意见,大王都已允可,并下诏仇公牵头,组织讨论实施;我打算再向大王进上一策!”

季和问道:“何策?”

崔瀚说道:“我那两条意见等仇公他们讨论完、再落实,恐怕要等较长的时间,五等爵此事没办法,只能等仇公他们讨论完了再说;但擢用华士这件事,我却是可以在九品官人法正式於北地真正施行之前,先向大王举荐一些华士!……季君,冀、豫、兖、徐等州的名士,近来或奉诏入京、或结伴而来的,着实多也!今之咸阳,衣冠云集,几不逊於昔之洛都矣!我要从这些名士中,选名望盛隆、才德俱佳者,悉数荐与大王,请大王量才任用!”

季和和向赤斧对视一眼。

季和迟疑稍顷,说道:“崔公,以和愚见,反正大王已经降旨,令仇公等商议落实九品官人此事,何不等仇公他们商议完了,再作举荐?”

崔瀚意气风发,说道:“季卿,你是不知道!这几回,凡大王召见我之时,几乎每次大王都要求我举贤!大王求贤若渴!我等身为人臣,难道反而知贤不举么?此非为臣道也!”

季和说道:“崔公,你可知晓,孟公当政之日,孟公缘何没有一力举荐华士?”

崔瀚抚须而笑,说道:“我当然知晓缘由。”

缘由当然就是,蒲秦是氐人的政权,过多地举荐华士,必会激起氐羌贵族的反对。

“那崔公为何这般急切地举荐华士?”

崔瀚笑道:“季君,孟公少举华士,固有其因;然今时已不同往日矣。”

“哪里不同?”

崔瀚说道:“现今北地诸州俱归王土,数千里之地、数百郡县、亿万之民,季君,不用华士,能治理好么?”

这话倒是不错。

一则,氐羌贵酋多能征善战,然放到治理百姓上,平均水平不如华士;二来,北地诸州的主体住民是华人,因是,治国、治民这块儿,不用华士还真不行。

季和无从辩驳崔瀚这话,但仍不赞成崔瀚过於急切地举荐华士的决定。

却再三劝说,崔瀚不听。

车子先到了崔瀚家。

季和、向赤斧下车,拜辞崔瀚。

两人也回家,仍是同坐一车。

向赤斧瞅着季和满面的忧色,问道:“方平,你是在担忧崔公举荐华士的决定么?”

“崔公得入朝,至今才数月,而已屡上政议,且其所上之诸政议,皆大政也!崔公施政,太过急切,无孟公之稳!我如何能不担忧?”

“那怎么办?”

季和默然多时,说道:“只能找机会,再慢慢劝他了!”

……

忙了一天,入夜时分,蒲茂吃过晚膳,想起又好几天没见他的王后了,就命驾去苟后宫。

苟王后迎拜宫外。

两人入到宫中,坐下。

蒲茂打眼看去,苟王后神态恭顺,却又是眉间如似含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