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即鹿 > 第二十五章 氾丹三说麴 黄荣一语惊

即鹿 第二十五章 氾丹三说麴 黄荣一语惊

作者:赵子曰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56:55 来源:笔趣阁

曹斐现官居骠骑将军,此虽定西私授,但他也是定西国内除了莘迩以外,目前军职最高之人,高延曹、罗荡等则皆为定西的一流斗将,可以说,出来说得如此言语的诸将,——而他们的这言语分明是在表态对莘迩的支持,他们所掌握的兵马,几乎是占了定西精锐战力的六七成。

亦此因故,见曹斐等将出来表态,殿中群臣,不少露出了大惊之色。

氾丹却是哼然一笑,心道:“莘阿瓜,我就知道你会用曹斐等你的鹰犬走狗们来吓唬我辈!又有何妨?我早有对策!”当下对令狐乐说道,“大王,曹斐诸将既然心怀光复神州之志,愿从征西共去襄武,以复关中,壮志可嘉,臣愚见,大王不如就允了他们吧?”

令狐乐尽管年少,继位至今,尚未真正亲政,可对国家的军政形势还是较为了解的,他闻言心道:“若是曹斐等人都去了襄武,我谷阴城中、陇州腹地岂不兵力空虚了?万一北边柔然来犯,或者西域诸国闻讯,重新叛乱,孤可怎生应对是好?”面现为难。

一人出列,说道:“太后、大王,臣愚见,氾丹之言,不可取之。”

氾丹抬眼,见是张浑,已经判断出张浑为了权势,应是已然彻底投向了莘迩,氾丹此人“嫉恶如仇”,对他自就不会有什么好脸色,但看在张氏的家声和张浑本人过往的名誉上,却还是没有“疾言厉色”,尽量放缓了语气,问他,说道:“我言为何不可取?”

张浑神色端正,手中捧笏,从容而立,徐徐说道:“征西若是已去襄武,则曹骠骑诸将若再离王城,倘使北边柔然来犯,——咱们虽与柔然算是订了盟约,然柔然胡虏也,唯贪财货之利,背信弃义是彼等常做的事,见我国内空虚,它是极有可能会大举南下,侵我国土的,试问氾君,到的那时,我国中能战之诸将、各营多远在襄武,这样情况下,朝中该如何应对?”

他转向左氏、令狐乐,说道,“大王,太后,臣愚见,光复中原不但是征西的壮志,亦是我定西历代先王之愿,对此,当然是该鼎力支持的,然我陇之安危却也需当重视。为了光复中原,而精兵战将尽集於襄武,是倾国而出、不顾本土也,臣虽愚钝,窃不为太后、大王取之。”

氾丹呵呵而笑。

张浑问道:“氾君,缘何发笑?”

氾丹说道:“我定西善战之名将,难道是只有征西、骠骑么?征西、骠骑就算是全都去了襄武,咱们朝中,不是还有麴令么?麴氏久戍河州,便是强如伪秦,亦非麴氏之敌,况乎柔然小虏?设若柔然竟是果敢南下,犯我疆土,臣保举麴令率兵往迎,必一鼓可破之也!”

“麴令?”

氾丹转目,朝位列在前的麴爽看去,说道:“麴令,下官所言可是?”

丹墀王座上的左氏、令狐乐和满殿群臣的目光注视下,麴爽捧着笏,奏禀左氏、令狐乐,说道:“臣别的不敢保证,但若是柔然南犯我土,敢请大王、太后与君等放心,臣定能破之。”

却这麴爽,自今日到殿中后,一直没怎么说话,这时忽应氾丹之问开口,一开口就明显是帮氾丹说话的,莘迩等人闻之,却对此都不惊讶,而是俱皆心道:“长龄的情报果真,这氾朱石前晚看来确是悄悄地去麴爽家,把他拉到自己这边了!”

张龟的情报工作搞得属实不错,前天晚上,氾丹的确是轻车简从,悄咪咪地去了一趟麴爽家。而至於他为何早不去麴家,偏於那时去麴爽家?这还要从三天前说起。

三天前,他带着十余官员,一起到四时宫外,上书弹劾莘迩误国,书上到左氏手里后,他由宫内出来,径便去了宋鉴家中。——一边通过好抠虱的那个祈姓士人等传播宋鉴的《自然论》,以此在舆论上进一步地反对和驳斥莘迩的《持久论》,换言之,也就是莘迩执意用兵关中的政策,一边通过聚集“同党”,上书朝中,弹劾莘迩,双管齐下,大造朝野反莘之声势,这是宋鉴与氾丹定下的“倒莘”之具体方略,故是,上完书后,氾丹就去见宋鉴。

到了宋家,听完氾丹说他已与“忠臣义士”们上书朝中,朝野联动共同“倒莘”的局面已经形成云云等后,宋鉴提出了个问题,说道:“曹斐等将皆莘迩之党,彼等虽俱武夫,不值一提,然到底各有部曲,若当咱们倒莘到了关键之时,彼辈跳出来支持莘迩,你我该怎么应对?”

氾丹不屑地说道:“曹斐兵子,何足虑也?彼辈虽各有部曲,然而难不成,他们还敢造反么?”

莫说曹斐,就是现在的莘迩,尽管已是大权在握,可要让他“造反”的话,他却也是“万万不敢”的。毕竟令狐氏立国到现在已经数十年了,不管怎么说,士心、民心都还是有的,莘迩如果只是做个“权臣”,那大概士民还能容忍,但他若是造反自立,时下相当部分的“中间派”,甚至他身边那些得力干将中的一些,却都必会起来反对他,如此,就算最终莘迩取得了胜利,可定西定然也会因此而元气大伤,是以造反这事,莘迩现都不敢干,何况曹斐等?

——这也是氾丹明知莘迩手握兵权,但是仍然敢於倒莘的底气之一。

宋鉴当时答道:“造反嘛,自然不会。可是朱石,他们要出来一闹,大小也是麻烦。”

氾丹问道:“那你有何高见,收拾此个麻烦?”

宋鉴说道:“我以为,要想收拾或避免此个麻烦,便就非得一人出面不可。”

“谁人?”

“就是麴令。凭借麴氏在军中的宿望和麴令本人的名声,他应是能把曹斐等将分化、拉拢,这样,此个麻烦不就自然得解了么?”

氾丹摇了摇头,说道:“我不瞒你,寻麴令相助你我倒莘,我早有想过,……可你知道我为何一直没有去找麴令说倒莘此事么?”

“为何?”

“两个缘故。”

“哪两个缘故?”

氾丹说道:“早前令兄反莘之时,麴令曾有参与,可他因此而被莘主堵着门骂了一通后,他竟是吃受下了这等侮辱,毫无还击,可见他对莘阿瓜之惧,此其一。

“上次莘阿瓜奏请用兵上郡,麴令时在当场,可他对之无有反对,……宋君,从他的这个态度看,我疑心他是不是已经非只惧莘阿瓜,且是已经倒向了莘阿瓜?此其二。

“故是,我虽有此念,然未轻举妄动。”

宋鉴摸着滑溜溜的下巴,笑道:“朱石,我敢肯定,麴令绝对是没有倒向莘迩的。”

“为何?”

宋鉴说道:“三省六部制初立的时候,莘阿瓜表麴令为中台令,时有其属吏裴遗,进言麴令,言说‘今若受此职,则名、次皆居征虏下矣,是空自受辱而不得权,何不辞之’?……朱石,裴遗的这个建议是很对的,可麴令呢?却不肯听从!由此足见此公之短见贪权。

“朱石,既然麴令这般短见贪权,你说,他又怎可能会甘心伏於莘迩之下?并且你刚才也说了,莘主曾堵着门骂过他一通,他之所以未有还击,非是因惧莘迩,而是因其理亏罢了,我料他对莘阿瓜、莘主必然是怀恨在心的。因是我说,他绝对是没有倒向莘迩的!

“并亦因其贪权此弊、对莘迩和莘主的怀恨之心,他正可被你我所用啊!”

“哦?”

“今晚你就去拜访麴令,对他说,候倒莘功成,愿表他为录中台事。我料之,麴令闻此,必就会欣然愿意出头,为你我分化、拉拢曹斐等了!即使曹斐等居然死忠於莘迩,他拉拢不到,可至不济,有了麴令及其麴氏部曲在你我这边,曹斐等这些兵子,你我也就真可不需在意了。”

用后世的话说,定西军界现在存在两个“中心”,此二中心,一大、一小,大的是莘迩,小的便是麴爽。就眼下之形势而言,莘迩手下的兵马数量为多,麴爽手下的兵马数量为少,但是麴家世代将门,底蕴深厚,而且到眼下为止,河州,亦即东南八郡也还仍算是麴家的地盘,麴爽掌握和能动员的实力,实也是不可小觑的,所以,若是能如愿说动麴爽出来,再一次站到反对莘迩的这边,那对氾丹、宋鉴倒莘此事之最后成功,当然是能起到重大之作用的。

氾丹寻思多时,以为宋鉴言之有理,就从了他的建议,当晚悄悄去到麴家,拜访麴爽。

见到麴爽,氾丹开门见山,说道:“莘阿瓜一意孤行,非要值此氐秦大盛之际,继续用兵关中,朝野上下,而今已是非议鼎沸,指其误国、恳请大王亲政之声,现时堪称如山之呼!

“大王大婚已毕,今复朝野舆论如此,人心所向,故是我与宋鉴为国家起见,已经决意催请太后,还政於大王。凡事,无主不能成之,令公,我国之砥柱、士民之望也,今之此事,丹与宋鉴愿推令公为主。丹今晚冒昧拜谒,便是想敢问一下令公的意见,未知令公意下何如?”

朝野舆论反莘之声,麴爽又非聋子,对之自是久在关注的了,确如氾丹所言,可称鼎沸,这会儿听到氾丹所言,说“愿推他为催请太后还政大王此事之主”,不觉神色微动,眉毛一挑。

却便在他要说话之前,堂中一人咳嗽了声。

咳嗽之人是裴遗。

麴爽就忍下想说的话,离榻起身,说道:“朱石,你且稍待,我去更衣。”

更衣也者,上个厕所之意也。

堂后就有厕所,麴爽到堂后厕中,不久,裴遗跟着进来。

裴遗说道:“明公,仆射之言……,明公,你这是做什么?”

麴爽撩起袍子,褪下绣袴,蹲坐下来,说道:“不到厕中也就罢了,这入到厕中,还真有些内急。……你刚才咳嗽,想是有话要私下对我说吧?你说,你说。”

厕中案上放了个玉盘,盘中有干枣。这干枣不是吃的,是用来堵鼻子的。专门服务於这个厕所中的侍女呈上干枣,麴爽、裴遗各取两个,分别塞入鼻孔。

麴爽遂在侍女的揉肩伺候下,一边吸气用劲,一边听裴遗说话。

裴遗乃继续说道:“明公,仆射之言,遗之愚见,不可听也。”

“为何不可听之?”

裴遗说道:“朝野现下反莘之声虽高,但莘公到现在为止,对此还没有任何的回应。莘公素来多谋,他怎可能会坐以待毙?我想他之所以到今不作反应者,无外乎两个缘由,引蛇出洞,此其一也,等待合适的时机,此其二也。因此,遗之愚见,与其而下就贸然表态支持氾丹、宋鉴等士,何不且耐心坐观之?等到莘公拿出了他反击的手段以后,明公再作决定不迟!

麴爽没有立刻接话,他憋红了脸,咬牙切齿似的,面目狰狞,终是“扑通”两声,拉出了两截硬物,然后他面色放松,舒服地吐出了口气,说道:“近日火气小旺,肠胃颇不通畅,……。”

虽有干枣塞鼻,气味委实难闻,裴遗说道:“遗欲进言者,即方才那些,明公请三思,遗出外去等。”

“你别走。”

“明公?”

“你所言甚是,我不用三思,就按你的此议行之就是。”

“是、是,遗还是出外去等吧。”裴遗说着,急不可耐地倒退出去。

麴爽解决完了内急,侍女帮他擦干净了,整好衣袍,他从厕中也出了来,与裴遗同还堂上。

坐定,麴爽说道:“征虏是我国朝重臣,他制定下的用兵关中之国策,也许确有不足,如有不足,一人计短,三人计长,咱们坐下来,细细地再议便是,……朱石,你……”

氾丹知道这肯定是裴遗对麴爽说了什么,索性打断了麴爽的话,不再遮掩,直接拿出了自己的底牌,说道:“大王亲政以后,丹与宋鉴等,打算表公出任录中台事。不知公意下何如?”

“录中台事”四个字入耳,麴爽神色再变。

裴遗适时地又咳嗽一声。

麴爽起身,说道:“朱石,你且稍待,我去更衣。”

到了堂后厕内,裴遗跟进来,说道:“氾朱石这是在以‘录中台事’来诱惑明公!不可听也!”

麴爽面现犹疑,说道:“可是,这录中台事……。”

“明公,就算没有氾朱石等人的表举,氾朱石等如果真的能够倒莘功成,大王若是果然可得以亲政,那这录中台事之职,遗之愚见,也只能是由明公出任!”

麴爽问道:“此话怎讲?”

“明公请试想之,大王无兄弟,唯一妹耳,今王妹是明公之子妻,是明公诚本外家之贵,复莘公失权之后,朝中诸公,又唯公能战,可以为国御寇,如此,复有何人能更比明公宜居录中台事此职?是此职本明公囊中之物也!又何须他氾朱石等来表举?”

麴爽恍然,说道:“你所言甚是!”

於是麴爽再度听从了裴遗的意见。

两人出到堂上。麴爽坐下,说道:“朱石,我还是那句话,征虏用兵关中之策,如有不足,我等身为朝臣,自是大可上书进言的嘛!……至於今朝野舆论,指责征虏误国等等的那些言论,以我之见,我等身为朝廷大臣,当以大局为重,对此止之且不及也,又岂可推波助澜?”

氾丹默然稍顷,抛出了杀手锏,说道:“今日自是可以进言,但不知令公你想过没有?明日呢?后日呢?”

“你此话何意?”

氾丹说道:“罗荡、邴播、屈男虎、屈男见日等等将校,本令公家之故将也,今日如何?皆已弃令公而改附莘阿瓜矣!郭道庆,令公之故吏也,令公待之不可谓不厚也,今日如何?虽尚未明投莘阿瓜,只怕也为时不远了,每唐艾上表朝中,有所建议者,他必附议赞同於后!令公,等到明日、等到后日,丹斗胆敢问之,却又不知令公家的门生、故将还能剩下多少?”

麴爽神色大变。

裴遗第三次咳嗽。

氾丹问道:“令公又要更衣了么?”

麴爽按榻起身,说道:“为国计,自当早吁请太后还政大王!”

竟是被氾丹的最后一番话,说中了麴爽最大的担忧,他由是不再听裴遗之言,正式加入到了氾丹这一边。

……

却说殿中。

麴爽话音落地,氾丹顾看张浑,说道:“张公,麴令有此信心,敢在王前保证,可见柔然胡虏断非是麴令之敌了。对柔然可能会的犯我国土,张公也就不必担心了吧?”

张浑说道:“麴令如果能有把握,那当然是最好不过。”他对左氏、令狐乐说道,“但臣仍然还是以为,曹骠骑诸将不宜远去襄武。非但骠骑诸将不宜远去襄武,就是征西也不宜把军府设在襄武。……襄武紧邻氐秦之天水郡,是我定西迎对氐秦的最前线,征西现身具都督四州军事之重任,岂能轻身就险,把军府设於此地?无论如何,这是不合适的!”

一人应声接口,出列说道:“臣以为,张公所言极是!”

群臣去看,说话之人是黄荣。

黄荣继续往下说道:“今征西虽因授天子封拜,已为朝臣,不再是我王之臣,但定西四州之地,举国上下,何处不是唐土?何人不是唐臣?征西又何必非要把军府设在最危险的襄武?臣以为,张公说的很对,从长远计,征西应当另择适宜之所,设置军府。”

左氏问道:“你以为何处适宜?”

黄荣说道:“臣以为,还是把军府设在谷阴为宜。”

左氏问道:“为何?”

“就像张公适才所言,柔然胡虏也,背信弃义是其常事,万一他们南犯我土,麴令如果真能挡之,当然很好,可万一麴令失利呢?凡国大事,在战与祀,这种事情,可不是嘴皮子上一说就可以的!故此,为万全计,征西军府,宜在谷阴!”

黄荣一个长远计、一个万全计,顺着张浑的话风,合情合理的,又把征西军府所设之地给拉回到了谷阴。——实际上,莘迩是真不打算把征西将军府设在谷阴的,但现下尚未正式论此之时,且正要借黄荣此话,引出他今日朝会真正要达到的目的,因是黄荣乃有此言。

氾丹哪知底细?冷笑心道:“我就说你莘阿瓜是在吓唬我辈,你又怎肯舍得谷阴,远去襄武?”满副看透了莘迩伎俩的神色,提高声音,大声说道,“征西已决定设军府於襄武,岂可出尔反尔?”

左氏问莘迩,说道:“将军,你说呢?”

黄荣对莘迩说道:“将军光复神州之志虽坚,但将军毕竟是我陇人,将军与曹骠骑等若是去了襄武,则若柔然南犯、或国中有事,何人可以御之?荣盼将军,亦不能不顾我陇之安危啊!”

莘迩叹了口气,与左氏说道:“太后,非臣不以陇地安危为念,只是奈何谷阴城中,现下非议於臣,指责於臣的声音甚众,舆论汹汹,奈何?”

黄荣挺身昂立,奏请左氏,说道:“天子诏书,亦嘉征西光复中原之志,无知士民,却敢非议国政、大臣!臣请太后下旨,依律收治妖言惑众、诽谤大臣者!”

氾丹等人色变,却他们还未来得及反对黄荣,见那莘迩,亦是大惊失色,听莘迩说道:“太后,黄荣此言,绝不可听!焉可以言论罪?臣宁受非议诽谤,也不愿道路侧目!”

黄荣说道:“将军,若仅是妖言、诽谤,将军大度,或可如将军所言,姑可容之,可是将军,如果还有私通敌国的呢?难道也可容之么?荣敢问将军,将军是欲扬私名,还是以国事为重?”

莘迩蹙眉,说道:“私通敌国?”

“荣已查得实据,有祈文等士,私与伪秦使者相通,出卖我秦州及河州等地的军政详情。将军,这等私通敌国的恶行,难道也不惩治,也纵之任之么?”

莘迩说道:“你已查得实据?”

黄荣答道:“正是!”对左氏、令狐乐说道,“臣请太后、大王降旨,收治祈文等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