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即鹿 > 第八十五章 舆论用童谣 名亦在谶纬

即鹿 第八十五章 舆论用童谣 名亦在谶纬

作者:赵子曰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56:55 来源:笔趣阁

“宣扬新政於关中百姓”、“争夺民心”,用后世的话说,其实就是舆论战。

舆论战该怎么打?古今中外,无非也就那么几个办法,不过后世的一些舆论战办法,限於时代局限性的缘故,是无法移植用於当今的,比如利用报章杂志、媒体等做宣传的方式,此时显然是没办法效仿的,放到眼下来讲,最适合、亦是最简单,同时也是最有利於传播的办法,大致有两个,一个便是如蒲茂未篡权前,孟朗为给他增长人气而用的那个方法一样,即编造童谣,另一个则是利用今人极其相信谶纬预言的这个特点,从时下流行的诸多谶纬书中,寻找出合乎定西,换言之,也就是说,找出能够牵强附会到定西身上的语句,然后再广做传播。

前者不必多说,羊髦、张龟等皆学问之士,编造几首童谣,把定西诸项新政的内容用浅显的文字写进去,打个比方,就像莘迩原本时空后世李自成起义之时的那句民谣“闯王来了不纳粮”之类,既阐明新政的主旨,又起到鼓动人心之用,简直是轻而易举,后者其实也不难。

张龟当场就想到了当今最有影响力的谶纬书之一《龙龟符》中的一句:“圣人出西方”。“西方”者,定西可不就是在西边么?“圣人”者,古贤如孔夫子,固为圣人,但圣人并不是单指贤人的,君主同样也可被称圣人,《礼记》中就有云:圣人南面而治天下,必自人道始矣。

听完了羊髦建议提出的这两个舆论战办法,莘迩摸着短髭,满意地笑道:“士道,你不掌情报事务,真是屈才!”顾问张龟,笑道,“长龄,卿觉得此二策何如?”

张龟亦是赞叹,说道:“士道的这两个办法,诚然上佳。”

“好,此事就交你去办。”

童谣好编、谶纬书中可用的言语也好找,而如何才能把之传播到关中去?只靠“进攻天水郡”的部队明显是不足用的,说到底,这还得靠张龟手下的那些关中细作。

张龟应道:“诺。”问莘迩,说道,“明公,此事牵涉重大,一定程度上,很可能会极大地关系到关中、河北等地民心的归向,不知明公对此,可否还有交代?”

“长龄,你办事,我放心,没什么交代的了。”莘迩顿了下,又说道,“唯有两点,你需注意。”

张龟问道:“敢问明公,是哪两点?”

“童谣的用语一定要易懂,用词一定要用白话、俗话,半个文绉绉的字都不要用,我陇地的方言也不要用,关中的方言倒是可用之,而且每首童谣的篇幅最好不长,越短越好,三两句即可,……文字需得浅显,然而为便传播,句与句间,则要押韵,务必做到朗朗上口。”

“是。”

“这是第一点。第二点是,从谶纬书中寻到的语句,不可太过牵强,至少要像模像样,如你适才说的那句‘圣人出西方’,这样的才可以用,……也不一定只宣扬大王,明君岂可无贤相、名将为辅?”莘迩看了一看张龟,顿了两顿,说道,“你说对不对,长龄?这个、这个,我定西朝中的文武重臣,如有合乎谶纬书中言辞所语者,卿亦可尽择出来,使流传之。”

——莘迩交代的头一点,看似废话,既为用於民间传播的童谣,文字当然需要粗浅通俗,难道这还需要叮嘱么?实际上,还真需要叮嘱。通过童谣来帮当政者、或地方长吏宣扬美名的风气,可以追溯到前代秦朝时期,特别是前代秦朝的中后期,随着清谈的兴起,随着士人们逐渐掌控住了社会的舆论,这类的谣言尤其层出不穷,但是此类谣言,却并非尽是百姓所歌,的确有部分民间自发而歌的,同时亦有不少是帮闲文人为主子们所作的阿谀拍马之辞,这类阿谀拍马的童谣,大多是文绉绉的,引经据典,老百姓可能连是什么意思都根本听不懂。

第一点,张龟明白莘迩之所以交代的原因,对莘迩提出的第二点,他更是心领神会,立即应道:“明公放心,龟今天回去以后,就立刻下令,命掾吏把流行於市井间的所有谶纬之书,统统地都给龟搜集过来,龟必逐本、逐页,细细阅看,凡可取者,定会悉数拣出。”

说到这里,张龟忽然抿嘴一笑。

却那张龟是个独目,长得也就那样,颔下尽管蓄须,胡须稀稀拉拉的没几根,他严肃的时候,看起来还算不错,正儿八经笑时,看着也还行,只这“抿嘴一笑”,不免就会给人以异样之感。羊髦正好一边听他说话,一边在看着他,不巧瞧见了他这的这幅笑容,眼皮不觉一眨,说来也是古怪,竟是突地由此想到了自己一个钟爱的小妾,甚觉别扭,忙把脸扭向了另一面。

张龟却是对此浑然不觉,依旧抿嘴而笑。

莘迩忍不住了,问道:“长龄,你笑什么?”

张龟答道:“龟刚才提到的那句‘圣人出西方’,如明公之所评议,确乎是合适借用於指我定西,指我朝大王,却还有另外一句现成的,亦正好可借用之,用以指代明公。”

“哦?谶纬书中,还有什么言辞,可以用在我的身上?”

莘迩压根就不信谶纬这东西,从来不看此类书的,故倒是不知还有适合借指代他的。

张龟点头说道:“可不是么,明公!”

莘迩大起兴趣,笑问道:“你说来我听听,看看是何言语?”

张龟却没有马上回答,而是先请罪,说道:“还请明公先恕龟冒犯之罪,龟才敢禀之。”

“什么冒犯之罪?”

“龟言及的这句谶纬书中的言辞,内有明公的贵名。”

时人最重名讳、家讳,不但长吏的名、字,包括长吏父母、妻、祖父等等的名、字,下吏都是不能写、更不能说的。——江左有位名士,以率真著称,上任扬州刺史,府吏请讳,这位名士答道:“亡祖、先君,名播海内,远近所知。内讳不出於外,余无所讳。”“内讳”,指的是其妻之名,因为他对名讳的这种简单态度,竟是由之而为远近称赞,却也由此可见时人对名讳、家讳的重视程度。故此张龟身为下吏,有此一个请求。

“这算什么冒犯之罪,你且说之。”

张龟乃摇头晃脑,吟诵说道:“‘遐迩一体,率宾归王’。”吟诵完,离榻下拜,再次请罪,说道,“龟斗胆,触犯到了明公名讳,请明公治罪。”

“说了这不算冒犯之罪。”莘迩想到了那位江左名士的轶事,心中一动,想道,“这阵子太忙,有一段日子,没有我的新‘雅事’流传出去了,恰好长龄与我话及於此,我倒不妨可趁机再‘造’一桩‘雅事’,以显我的风流名士、爱民贤相之姿。”便从容说道,“祖、父之名,固当讳之,而至於本身之名,起了就是用的,何足讳也?况则,为官者,若无政绩,无爱民心,纵下吏当面恭敬,名不敢称,背后却少不了会被百姓骂之,是以,与其讳名,不如讳无德。”

张龟、羊髦齐齐动容,两人异口同声,都是赞佩莘迩此语。

莘迩抚髭微笑,说道:“卿二人与我,咱们自家人,就不必这般吹捧於我了。”念了一遍张龟方才说的那句谶语,“‘遐迩一体,率宾归王’。”品味稍顷,说道,“遐迩者,远近也;率宾者,率土之滨也。这话的意思是远近一体,同为王臣啊。”问张龟,“长龄,此话出自何书?”

张龟回榻上落座,答道:“明公,此亦《龙龟符》中辞也。”

莘迩喃喃说道:“同为王臣、同为王臣。”心道,“若把此句中的‘迩’指为我,那这句话的意思就可理解成,我率领近处的人,和远处的人,同为王臣。”不知怎的,对此话之意,略有失落,可细细想来,这话却实也符合他所自比的“贤相”身份,便就说道,“好,这句也不错!也可以用之。”

由此打开话头,张龟、羊髦两人,都熟悉《龙龟符》等这几本流传最广的谶纬书,你一言、我一句,不多时,居然就从中挑出了十余句适合用到定西、用到莘迩等人身上的语辞。

莘迩知道谶纬书在当下的受众面是巨大的,但没有料到张龟、羊髦这两位定西重臣,自己的心腹,对谶纬书也这般的了解的,听着他们说,思路不禁转开,却是想道:“谶纬之言,而今南北俱用,民心极信,现在固是需要借用它,但也正因为民心极信,影响太大,将来等到合适的时日,这些流传民间的谶纬诸书,我却需得非要把之全部禁掉才可!”

张龟、羊髦哪里知道,舆论战还没打响,对谶纬之书,莘迩已起了过河拆桥之心。

却说定下了舆论战的这两个办法,自有张龟领命,负责实施,莘迩於次日,召请麴爽、曹斐等朝中将帅,与他们商议“进攻天水郡,以帮助南阳解困”之事。

这回出兵打天水郡,一则不用东南八郡出兵,只用秦州之兵,二来秦州的兵马虽然缺额还没补齐,但针对秦广宗的“反间计”行之有日,尽管有孟朗力保秦广宗,可天水郡内部的情况,现在却难免是比较乱的,亦即,秦州趁机用兵,打上一打也是可以的,因是麴爽没有反对,曹斐等更是赞成,只用了两天,就议定了此事,并把怎么用兵、后勤补给等都给定下了。

这日,莘迩行文成檄,即命人持之,往去秦州,给唐艾下令。

传檄令的吏员出了谷阴城,向东南而行,半道上碰见了一支队伍。

这支队伍里头,有唐人、有匈奴人、有羯人,正是使命没有完成,无功而还徐州的刁犗、程远等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