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即鹿 > 第八十二章 种树复洛阳 计议助宛县(六)

即鹿 第八十二章 种树复洛阳 计议助宛县(六)

作者:赵子曰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56:55 来源:笔趣阁

莘迩说道:“蒲秦诚然已成我定西与徐州的共同大敌,与贺浑邪结盟,对我定西大有好处,我对此岂会不知?然是,事有可为,有不可为,盟亦如此,盟有可结,有不可结。与桓荆州结盟,我欣然愿之,乃至与拓跋鲜卑结盟,我亦赞同,唯是与贺浑邪结盟,绝对不可!”

“明公,这是为何?”

莘迩答道:“贺浑邪与桓荆州、拓跋倍斤不同,桓荆州与我定西同为大唐之臣,结盟自是理所当然,拓跋倍斤虽为胡夷之属,但其部远在代北,从来没有入过中原,当年且曾受过我大唐的封授,也算是我大唐的旧有藩属之一,与我大唐向无冤仇,因是与拓跋倍斤结盟亦无妨。

“却那贺浑邪部的羯胡,本外来之胡,与我唐人相貌截然两类,幸得西朝宽仁,收留他们居住中原,彼等不思报恩,反叛唐投於匈奴、慕容鲜卑,为虎作伥不说,并且论其为恶,尤过於匈奴、慕容鲜卑,西朝之冠冕、高士,死於他们手中的不计其数!遂为江左诸公所痛恨之,便我陇地的士民,对之也是恶评如潮,视之如豺狼也。今日我如果接受了贺浑邪的求盟,上则必惹江左朝廷不快,下则或使我陇百姓腹诽,因此之故,他的这个盟请,我不能同意。”

说到这里,莘迩顿了顿,继而笑道,“况则说了,不管这个盟请我同意与否,若蒲茂果去打徐州,那贺浑邪想来定也是不会束手待擒的,换言之,也就是说,即使这个盟约我不与他定,东边徐州,西边我定西,共抗蒲秦的此一事实却是已然形成的了,如此,我又何必与之订盟?”

黄荣恍然大悟,说道:“原来如此。”

他不知是真的佩服,还是做出的模样,赞佩地说道,“明公卓识远见,非荣可比。荣就是骑千里马,奋力挥鞭追赶,也只能吃明公前头洒下的尘土啊。如明公所言,此盟确是不该定!”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贺浑邪先是数次请求与江左结盟,都被江左拒绝,或者江左干脆不与理会,接着如今想要与定西结盟,又被莘迩拒绝,看似是相当的可怜,但追根究底,这份“可怜”还是羯人自己导致的结果,谁让他们昔年参与诸胡乱华之时,包括现在,造下的杀孽太重?如鲜卑、匈奴、氐、羌等胡,虽然与唐人风俗有别,至少长相还是相似的,像氐、羌这样也搞农耕的,甚至风俗、语言与唐人都近互通了,却羯人不仅是白种人,本就与唐人、匈奴等胡的相貌大不一类,族种的性格又这般残暴,落个被人人排斥,终究也就是难免的了。

莘迩摸了摸颔下的短髭,笑道:“马屁话就不必说了。景桓,你坐下。”

黄荣应诺,乃复上榻落座。

莘迩忖思稍顷,说道:“贺浑邪与我定西素无来往,今忽遣刁犗、程远冒着巨大的风险,穿过蒲秦控下的豫州、关中,行二千余里,秘密来使我朝,提请与我朝结盟,这一定不是无缘无故的。……莫非,他是感觉到危险了?而且这个危险,可能还已经迫在眉睫了?”

张道岳说道:“明公此话何意?‘感觉到危险’、‘迫在眉睫’,明公是说蒲秦下边可能要进攻徐州了?贺浑邪收到风声了?为保徐州,他故是遣使冒险来使我朝,求与我结盟?”

莘迩不答反问,问黄荣、张道岳、陈矩三人,说道:“你们觉得呢?”

张道岳皱起眉头,歪着脑袋,一边想,一边说道:“常理言之,蒲秦现下的用兵重点,应在幽州,当在慕容氏的残部上。慕容虽失洛、邺,犹拥兵数万,且其祖地棘城、龙城,亦还在他们的手中,闻慕容炎已召棘城、龙城之慕容鲜卑诸部出兵赴蓟,欲作困兽之斗,与秦虏决死——这棘城、龙城的慕容鲜卑诸部至今还保持着慕容氏早年游猎的风俗,与南下中原、早已懈怠的那些慕容鲜卑各部不同,仍号称敢死能战,乃系东北精卒,不趁胜鼓勇,擒杀慕容炎,以绝后患,免其再得到棘城、龙城之胡卒后,卷土重来,蒲秦应是不会无故另起战端的。”

棘城、龙城即莘迩原本时空后世之锦州一带,这里白山黑水,冬季酷寒,生存环境恶劣,南下中原的慕容鲜卑诸部,固是在锦衣玉食、酒肉歌舞中,已经丧失了过往的斗志,可被留在他们祖地的那些部众,却因为生存环境的恶劣,以及相对的不开化,或言之“野蛮”,正如张道岳所说,仍然是一如往昔的慕容氏各部,“敢死能战”,确乎是一支不可小觑的军事力量。

莘迩点了点头,问黄荣、陈矩,说道:“卿二人以为呢?”

陈矩答道:“张君言之有理,在下赞同。”

黄荣眼神略作游移,旋即正色说道:“荣此趟出使荆州,於回来时获知了一道重要情报。”

“什么重要情报?”

“便是蒲茂遣蒲獾孙率兵南犯南阳。”

“哦,你说这事儿啊,我已知了。”

黄荣等从荆州回到谷阴,路上走了快一个月,如此长的时间,蒲獾孙打南阳这么大的事,当然是早就被定西布置在关中、河北、河南的密探报上来了。

黄荣对此也是心知肚明,就说道:“原来明公已知。”问道,“荣等刚到谷阴,还没有听到这方面的消息,敢问明公,南阳此战可结束了么?胜负何如?”

莘迩简短地回答说道:“还再打。南阳守将桓若,桓荆州之幼弟也,此人虽然年轻,颇具桓荆州之能,能得兵士死力,加上桓荆州及时遣援赶到,这一场仗,差不多已开打半个月了,据最新的情报,尽管蒲秦也给蒲獾孙派了援兵去,但宛县还在桓若的手中,没有失守。”

“没有失守就好。”说过这段小小的插曲,黄荣话归正题,接着适才的话头,继续说道,“观蒲茂现下之落目,一在幽州,一在南阳,并且河北、河南这些新得之地,他也需要安抚,听说他用孟朗之建言,召见、任用了不少的北地唐士,如崔瀚等士都在其列,……林林总总吧,这些事情已经占住了他绝大部分的精力,荣之愚见,眼下他似是不会贸然去打贺浑邪的。”

黄荣、张道岳、陈矩三人意见一致,皆认为蒲茂现在不会用兵徐州。

莘迩沉吟了下,说道:“卿等所言,俱皆有理。这样的话,贺浑邪遣使来我朝,求与我朝结盟,看来倒非是因蒲茂欲用兵於徐州了。”喃喃说道,“那他为何会於此时遣使而来呢?”眼前一亮,想到了一个可能,抚髭而笑,说道,“当真是狼子野心,养不熟的狼啊!”

张道岳没跟上莘迩的思路,问道:“明公何意?谁是养不熟的狼,贺浑邪么?”

莘迩说道:“既然不是因为感觉到了危险而求与我朝结盟,那贺浑邪今次遣使来我定西,求与我结盟,就只有一种可能了,即是:他要趁蒲茂南北用兵,北逼幽州、南攻南阳的机会,不再装模作样地依附蒲茂,而是打算举兵自立了。”

陈矩吃惊说道:“蒲秦而下凶威正盛,贺浑邪占以区区徐、青之地,敢悍然自立么?”

“这几年中,贺浑邪先取青州,势如破竹,与慕容氏的头号名将慕容瞻交兵於兖,不分高下,继大败殷荡於下邳,接连几次大战,可谓罕有败绩,称得上兵强马壮,他,有什么不敢的?之前他依附蒲秦,无非是当时氐军气势如虹,他暂避其锋,同时也是为了坐山观虎斗,窥伺时机罢了,而今他大约是认为时机已至,乃起自立之心,……这也没有什么可奇怪的。”

张道岳大喜,说道:“明公若是猜对,贺浑邪真的是起了自立之心,那可真就是太好了!对我定西将会大大有利!”

贺浑邪若起兵自立,蒲茂为了保证新得之地的安稳,以儆效尤,极大可能会立刻派兵前去讨伐,这样一来,定西所要面临的秦军之压力,自然也就会变小很多了。

黄荣意态奋扬,举起右手,捏着袖子,用力挥动了一下,说道:“何止有利,这没准儿还会给我定西创造一个趁秦虏重兵用於外,我遂趁虚直入,取其咸阳,至不济,也能打下天水等郡的良机!”他再一次起身下榻,向莘迩揖礼,说道,“荣斗胆,敢请明公唤刁犗、程远再见!”

“唤他俩来再见?”

黄荣说道:“明公适才分析的极是,贺浑邪自恃兵强,狂妄不已,是以今秦虏虽强,而其却敢起自立之心,此固不足为奇,但是明公,他既遣了使者来我定西,求与我朝结盟,这说明什么?荣之愚见,以为这说明他其实也许还是有一点点心虚的,所以想找我定西做他的外援。

“明公,若是因为我朝拒绝了他,而他遂不敢起兵自立了,这岂不是大大不美?荣之陋见,明公不妨再唤刁犗、程远来见,许其结盟,以壮其胆,促其自立,从而保证我定西从中获利!”

“不能许他结盟的缘故,我适才已经说了。”

黄荣自有主意,他露出点奇怪的笑容,说道:“明公,这个盟,我朝可以不与他明结。”

莘迩神色微动,说道:“你是说?”

“明公可私下许诺於之,秦虏如攻徐州,我定西便攻天水。”

“私下许诺?”

“对,不签盟约,只做个私下的许诺。”

一边是大义上的名头,一边是作些改变,或许能从中取利,该选择哪个?

莘迩暂时没做决定,心道:“此事我须得与士道、长龄商议过后,再作决策。”说道,“且容我三思。”

贺浑邪使者的事情,议到这里,已无什么可说的了,刚才提起南阳之战,让莘迩想起了另一件事,就是昨天刚接到的一份桓蒙的来檄,要求莘迩依照盟约的规定,遣兵攻蒲秦之关中腹地,以助南阳的守御,——因为此檄是加急送达的,却是比黄荣等还早到了谷阴一天。

莘迩想道:“桓荆州来书中言称,‘秦虏如犯荆,定西当助之’,此条约定是景桓许下的,这倒无所谓,结盟、结盟,当然是两边对等才行。只是南阳到底能不能守得住?这却需得先搞清楚。要能守住,我遣兵佯攻关中腹地,自无不可;要是守不住,我也就不需要兴师动众了,只做个样子便是。景桓说他离荆州回来时获知了蒲獾孙犯南阳此事,对南阳的守备情况也不知他清楚不清楚?”看向黄荣,说道,“景桓,蒲獾孙南犯南阳此事,你是如何得知的?”

黄荣心头一跳,想道:“来了!”神色不变,说道,“荣是从兵部书佐萧卓处得知的。”

“萧卓?”

“是。”

“他怎么得知的?”

“禀明公,事实上,荣从萧卓处得知的,不止蒲獾孙南犯南阳此事,还有一件重要的事。”

“什么事?”

“桓荆州遣人秘赴建康,去见相王程昼。”

莘迩的表情严肃起来,说道:“桓荆州派人去见程昼了?”

“是。”黄荣偷觑莘迩神色,说道,“萧卓此次从荣出使荆州,着实是立下了大功,这两件大事,荣都是从他那里得知的。只是得知的时间略晚,直到荣辞别桓荆州,出了江陵县城,萧卓才把此二事报与荣知。因是荣……”黄荣下拜在地,说道,“因是荣铸成了一桩大错。”

“什么大错?”

“荣等在江陵时,相王程昼尝有文书送至,召荣等去建康相见,唯是荣那时误以为桓荆州不欲立相王为储,因此婉拒了相王此召,……要是能早点知晓桓荆州已然遣人秘往建康去见相王了,荣肯定不会做出这个错误的决定。不管怎么说,决定是荣做下的,大错已成,甘请领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