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即鹿 > 第五十七章 伐人尚有余 且来灵钧台

即鹿 第五十七章 伐人尚有余 且来灵钧台

作者:赵子曰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56:55 来源:笔趣阁

释法通再次陷入了艰难的抉择,末了做出决定,把他这个朋友的名字告诉了莘迩。

问释法通此人之名,是出於两个缘故,一个便是莘迩说的那个原因,此外,还有一个原因。

这第二个原因,是桓蒙和王逸之的关系。

江左朝中的重臣大多与桓蒙是对抗的关系,唯有王逸之,出身阀族,其族曾掌江左大权多年,号称“王与程,共天下”,现今也影响巨大,其族中子弟遍布朝中、州郡,俱任显职、清官,他一边周旋於江左士流,善书能文,深得江左士人的推崇和喜爱,且名声远播,他的一幅字,在北地亦是千金难求,诚乃不折不扣的一位江左大名士,一边则因为其父与其从父等的政见不同,结果被其从父等诬陷杀害,他是个遗腹子的缘由,与本族的长辈和这些所谓的名士、阀族子弟,他又若远若近的保持着点距离,比如曾几次拒绝他另一个从父拔擢他、重用他的请求,同时欣赏桓蒙的锐气,与之交好,换言之,王逸之是桓蒙在江左阀族子弟、右姓名士中,为数不多的一位知交,——桓蒙伐蜀之际,王逸之尝问家中要戎衣,对桓蒙伐蜀之分支持,后殷荡主政扬州之初,王逸之又尝专门与殷荡通过信,建议殷荡以大局为重,和桓蒙“和谐共处”,不要搞内斗,是以,若被江左朝中的重臣们知道了,释法通的那个友人是从王逸之处得知的此个朝中机密,莘迩隐忧,或许会间接地影响到桓蒙,对桓蒙产生些不利。

这些莘迩的考虑,且不必多说。

只说堂中,与薛猛、释法通对话多时,莘迩深觉满意,这次秦州之战的收获太大了,再次大败蒲獾孙、秦广宗,严格说来,还只是算个小收获,得到了薛猛、释法通,才是大收获。

有了薛猛,日后攻秦,就可能会得到河东薛氏等秦地唐人豪强的响应。

有了释法通,便有机会挑起孟朗、姚桃矛盾的彻底激化,捎带波及慕容瞻等,以使蒲秦内部无法团结不说,只而下从释法通处,得知的江左天子病重、朝中重臣欲立程昼为储这个消息,就相当的重要。

谈话到入夜时分,莘迩令乞大力等府吏,备上酒宴,就在堂中,款待曹惠众人。

曹惠等或是武人,或是和尚,魏咸、兰宝掌复是莘迩的心腹,莘迩因召来了高延曹、秃发勃野等亲信的武将,及唤来了鸠摩罗什,并把魏咸的父亲魏述也叫来,让乞大力也上了席面,众人共举杯痛饮,堂下歌舞丝竹。但见堂外,月色朦胧,春夜醉人,花草香味阵阵,酒到酣处,高延曹少不了诗性上来,脸红脖子粗的即兴赋诗,写了一首五言,得意洋洋地献给莘迩。

莘迩示与众人观看,曹惠等熟知高延曹好写诗的雅兴,倒也罢了,却那赵勉、薛猛、释法通三人,反应不一,赵勉掏了掏耳朵,几疑自己听错,薛猛端着酒杯,预先准备好的赞美话语说不出口,瞠目结舌,唯释法通满脸钦佩之色,与才刚认识的乞大力一唱一和,赞不绝口。

三人的反应尽收眼底,莘迩心道:“赵勉忠义之人,拙於口舌,薛猛武而质朴,不擅阿谀,只有释法通这和尚,是个滑头!不过想来也不奇怪,掺和政治的和尚,有几个不善察言观色?”

方下乱世,佛教昌盛,参政或与士人交往密切的和尚,不管南北哪国,着实都是不少,触目可见。到而下为止,莘迩先后与道智、鸠摩罗什、释圆融等几个定西、西域的高僧交往颇密,对他们几个都很熟悉了,现加上释法通,这几个和尚的性格、行事各有不同。

道智是个一心昌兴佛教的苦修僧,他交游权贵、士人的目的,不是掺和政治,纯粹是为了筹钱开凿佛窟,增强佛家在民间的影响,光大佛教。鸠摩罗什出身龟兹王族,是和尚,也是贵族子弟,博才多艺,长相也俊美,风流文雅,如今一头埋在译经的事业中,亦不掺和政治,究其本心,与道智相同,也是个只想光大佛教,普渡众生的,只是在光大佛教道路的选择上,他与道智不太相同,没有选择修建佛窟,而是按照莘迩的指示,选择了译经。

释圆融则与释法通相似,名为和尚,实同政客,但细细分析的话,释圆融与释法通也有不类之处,那就是释圆融对自己唐人的身份绝对认同,在其心中,是存在着唐胡别种,胡夷都是异族的这道天堑的,释法通却似不然,他不在意唐胡之别,在意的大约只有荣华富贵。

次日朝会。

莘迩上表,把前日与张浑、陈荪、孙衍等定下的,分遣秃发勃野、黄荣出使代北、荆州这件事,报上朝中。左氏无有异议,群臣也不反对。

此事就此通过。

定下勃野、黄荣於半月后各自出使,——传旨身在武兴郡任太守的陈矩,命他於十日内回来谷阴,做黄荣出使的副手,并传旨身在金城郡的张道岳,命他做好准备,等到黄荣路经金城时,他也作为副使,跟着一起南下。

朝会散后,莘迩留了下来,秘密进禀左氏,把羊髦提出的那个“双管齐下”的建议,还有他“涂抹字迹,送信姚桃”的此事,俱言与了左氏知道。

左氏听完,目转流波,启开樱唇,说道:“阿瓜,这几条办法都是极好的,若能奏效,氐秦国内定然生乱,到时氐秦伪主蒲茂自顾不暇,我秦州四郡,自就能安枕无忧了。”

“太后,氐秦已算是灭掉了慕容氏,收贺浑邪与拓跋倍斤为藩篱之属,今俨然北地独霸,辖下之民、赋税年收为我定西十倍,步骑三军为我定西十倍,我定西欲图保境安民,只靠地利、兵精,单凭守御是不够的,臣刚才说的这几条对策,一方面,固是为眼下安秦州四郡,但另一方面,臣心亦是存了借用此数策,挑起氐秦内乱,候其乱生,我定西便趁机东进之意。”

“趁机东进?阿瓜,就像你说的,氐秦民、财、兵俱我定西十倍,如果东进,打的过么?”

莘迩很有信心,眼光明亮,说道:“太后,氐秦有其强,也有其弊!我定西有其弊,也有其强。用我定西之强,击其之弊,我国虽小,兵民虽少,未尝不可胜也!”

许是殿中香炉中的香太过撩人,使人心易动,竟沉迷於莘迩自信的风姿,对视莘迩明亮的双眼,左氏痴痴地多看了好一会儿,闻得榻后梵境、满愿这两个侍女的轻笑,乃才回过神来,玉面不禁微微一红,赶忙按住起伏荡漾的春心,柔声说道:“氐秦有何弊?我国有何利?”

“臣思之久矣,虑之已详。氐秦之弊有三。”

“哪三个?”

莘迩肩头荷囊,手中捧笏,挺身英立,回答说道:“一则,其境内多胡,胡夷欺凌唐人,视唐人如羊,唐人不堪命,唐胡关系紧张。

“二则,氐秦以氐人为‘国人’,氐人亦常欺压别种胡夷,今氐秦占有河北等地,蒲茂内迁数十万鲜卑、匈奴,及其他杂胡居咸阳等地,可谓遍布关中,可以预见到,关中的氐人对这些新迁到的亡国遗种,一定会更加欺压,是氐秦境内的胡人诸种间,也是关系紧张。

“三则,蒲茂僭号以今,其所在氐秦历行的诸政,臣都有仔细地研究、观察。比之慕容氏、贺浑邪等,蒲茂所行之政,确然可称‘王道’,然而他行的这些政,诸如节俭、劝农桑、轻徭赋等等,都只是治标而已,‘民为国之本’,关於唐胡关系、胡夷间关系这个国之根基本质的问题,他的诸政却都几乎没有涉及,他只是用对孟朗等唐士,对赵宴荔、姚桃,包括现在慕容瞻等胡夷各族降人的重用、信任,来试图缓和与化解唐胡、胡夷诸种间的矛盾,不形成规制,只靠一人之行,岂能完全地解决此一问题?

“综合前两条,这也就是说,氐秦而今的强盛其实只是表面,臣断言,在其内部、在其民间,早已是暗潮涌动,只差一把火,它自己就会分崩离析了!”

莘迩的这番话有理有据,深入浅出,何止左氏,就是不懂政治的梵境、满愿,此时偷摸摸投向莘迩的目光都是满含佩服了。

左氏从氐秦的唐胡杂处,联想到了定西,说道:“阿瓜,咱们定西也是唐胡杂处,胡夷不少啊!你此前倡导唐胡联姻、招收胡酋子弟入泮宫学儒,就是为了解决唐胡矛盾的问题,对吧?”

“正是。不过只此两条,还是不能根治这个问题,臣另有其它几策,打算待到时机成熟的时候,再表奏朝中,等到那时,再请太后斟酌决策。”

左氏的心思不在这上边,因也没有追问是什么“其它几策”,顺着话题,问道:“那咱们定西的强是什么?”

“强亦有三。”

“哪三个?”

莘迩目视左氏,微笑答道:“君臣同欲者胜,我定西上下齐心,此一强也。”

左氏的脸颊不知为何又染上了红晕,她含羞略略偏头,但很快就又把视线转了回来,说道:“阿瓜,设若无你,我母子哪有今日?我定西哪有今日?你只管放手去干,做什么我都信你!”

“是,太后信宠,臣必竭忠报之!陇地既有天险,民风复而尚武,太马之名,威震海内,我定西兵虽少於氐秦,论精锐敢战,则不差,甚或胜之。太后,想我定西跨距秦、陇、沙三州,带甲十万,西包葱岭,东据大河,伐人尚有余,况於自守?定西域,设沙州;灭冉氏,收武都、阴平;数破氐秦,取陇西、朔方、南安,氐秦侵我,我又数败之,即是明例!此二强也。”

“跨距三州”这句话,威风凛凛,气概雄杰,左氏目中如似滴水,心道:“阿瓜当真是我定西的英雄男儿!”话声越发温柔,入耳听来,简直如棉了,她问道,“其三之强呢?”

莘迩回答说道:“我定西自建国到今,一直遵江左正朔,江左偏安,其朝中稀进取之士,固多守门犬耳,然天命在唐,此世人之所共识也,虽胡夷之属,若姚桃之父祖,不也是认为‘岂有胡人为中原天子者’?因临死遗命,令其子孙投附江左。是至少北地的唐人尽管沦为胡臣已久,而他们的民心依旧在唐,我定西趁氐秦之隙,以唐室为号召,东进伐之,虽名敌国,实归故土也,粮秣辎重俱可就地筹集,郡县豪强无不闻风影从,何愁不胜?此三强也。”

左氏下榻,轻移莲步,到莘迩身前,她个头比莘迩低,两人靠近,不免需要仰面,便仰脸望着他英气勃勃的眉眼,说道:“阿瓜,设若真有我定西东伐氐秦,使神州光复之日,都是你的功劳!”语音转细,莘迩听她说道,“你说到了那时,我该怎么封赏你才是呢?”

这话说得没毛病,声音尽管细微了点,也没毛病,可就像轻风拂过树叶,又宛如夜深闺阁的呓语,莘迩的慨然雄气,顿化无有,他一时不知如何回答,嗅着左氏身上传来的熟美体香,目落左氏的美目和樱唇,他也放低了声音,说道:“太后前日赐的汤,臣喝了,真好喝。”

“你若喜欢,我常熬些给你送去。”

“……太后的病没有反复吧?”

和莘迩一样,想起了那天在灵钧台寝宫中发生的事情,左氏的面色更红了,说道:“魏立良医,三副药下去,已经全然好了。”

“天气渐渐热了,但冰酪此物,太后还是少吃为好。”

“阿瓜?”

“太后,臣在。”

“我给你将出生的孩子做了几套衣服,你明天且来灵钧台吧,把衣服拿给神爱。”

“明天?灵钧台?”

左氏羞怯地小声说道:“是啊。”

莘迩面上端正,心动神摇,恭声说道:“臣遵旨。”

……

第二天,莘迩果然去了灵钧台,春风花香中,在左氏的寝宫万寿宫里待了半日,入夜才出台城,拿了两件婴儿的衣服,一件男装,一件女装,回家给了令狐妍。

亦不必多提。

半月后,秃发勃野、黄荣、陈矩等启程,分赴北、南。莘迩给桓蒙写了一封密信,信中说了释法通的那个友人名字和此人泄露江左天子病重的事情,信由黄荣顺道带去给桓蒙。

就在秃发勃野、黄荣出发后的没几日,蒲秦天水郡的州府、郡府等各级官廨和还屯驻在天水郡没走的蒲獾孙军中,传出了两道谣言,一道与秦广宗有关,一道与姚桃有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