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即鹿 > 第二十一章 虎穴得虎子 此为离间计

即鹿 第二十一章 虎穴得虎子 此为离间计

作者:赵子曰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56:55 来源:笔趣阁

“别地是哪里?” 季和口中吐出了两个字:“汉中。” “汉中?” “正是!” 孟朗起身离榻,到帐壁上挂着的地图近前观看,天下州郡的形势尽在孟朗的胸中,根本不用寻找,他一眼就落到了汉中的位置,目光投於其上,陷入了思索之中,喃喃说道:“汉中。” 季和也不说话,等他思考结束。 约过了小半刻钟,孟朗微蹙的眉头展开,脸上浮现出了明悟的神情,他顾视季和,笑问道:“方平,你为何说与其攻复南安等郡,不如先取汉中?理由是什么,说来听听。” 季和一直在观察孟朗的表情,闻他此问,便就说道:“令公料是已知和缘何提倡此议的缘故。” “你只管说来听听,看看我与你想的一样不一样。” 遂等孟朗回到榻上坐下,季和回答他的问题,说道:“和建议不如先取汉中,理由有四。” “第一个理由是?” “定西虽贫而蹙,然兵甲颇精,兼莘幼著、唐千里,善战多谋之士,前令公麾数万之众,历经苦战,方克襄武,然旋即被莘幼著夺回,今我军如攻南安,便是挟我克邺之威,出急进之奇兵,恐亦难以速胜,而一旦陷入僵持,将会不利於我王师尽灭慕容氏之余寇!此理由之一。” “理由之二呢?” “相反,如不打南安,改攻汉中,汉中位在咸阳之南,其北界距咸阳只有区区二三百里,中虽有秦岭阻绝,但此地有陇兵屯驻,对我王都毕竟是个潜在的威胁,打下汉中,就能解除这个威胁,此理由之二。” “之三呢?” “桓蒙既得雉、宛,兵屯鲁阳,北胁我洛阳后方,东胁我新得之襄城、颍川等豫州诸郡,其如向西,则胁我关中的弘农、上洛等郡,雉、宛等地,我王师早晚是必要拿下,绝不可由其窃据的,这样,我军如果在用兵雉、宛之前,首先攻下汉中,占据了此郡,就能给巴西、巴东等蜀中各郡造成压力,从而便可以迫使桓蒙为了荆州西翼的安全,不得不收缩兵力,……这也就是说,占取汉中,对我军日后攻陷雉、宛,收南阳郡以入王土将会有利,此理由之三。” 就当前的形势而言之,雉县、宛县,换言之,亦即南阳郡的战略地位是相当紧要的。 这个郡北边距离洛阳二百多里,东边距离豫州的大郡襄城、颍川等郡也是二百里上下,西边距离关中的弘农(三门峡)、上洛(商县),以及潼关稍微远点,然亦不过四百来里,——距离三个方向的重镇都不远是其一,南阳这块地方是个盆地,周围山多,易守难攻是其二,结合此两点,此郡若被桓蒙长期占据,那么对蒲秦显然是十分不利的。 因此,蒲秦迟早是要把这块地方打下的。 但就像前边说的,南阳郡算得上易守难攻,其南又就是桓蒙治下的荆州,一旦秦军进攻此地,荆州兵用不了多久就能驰援赶到,这样一来,也许就会在这里掀起大战。 那么,为了利於秦军日后用兵於此,季和的观点如他所言,便是可以先取汉中。 汉中郡东邻巴西、巴东两郡,巴西、巴东两郡的西边就是荆州。 汉中如有秦兵驻扎,可以想见,桓蒙为了保证老巢荆州的安全,势必就得给戍守蜀中的周安父子增强兵力,需要在巴西、巴东,退而言之,至少也得在荆州的西境布置重兵防御。 而荆州虽然是江左的头等大州,江左朝廷的财政收入主要即是来自荆、扬二州,但到底只是一州之地,再是富庶,人口再多,亦然有限,加上桓蒙且是镇荆州尚未太久,为了巩固统治,免得激起民怨,暂时也不好大举募兵,故是,究桓蒙现下可用之兵力,总共也就三四万步骑。 三四万,看似不少,可一来,他要有镇守荆州本土的部队,二来,要留些震慑朝廷君臣、扬州殷荡的的部队,三者,他此前已经分了些兵马给周安父子,以助他们能更好地镇压蜀地那些仍未心服唐室的李氏旧臣、民间的“猾豪之徒”,这三方面的部队除去,桓蒙可用的机动兵力,其实与莘迩相似,已是所剩不多,因此,他这回攻略南阳,只出动了步骑万人而已。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他再不得不分兵守御荆州西翼,则将来蒲秦进攻南阳时,他能够调动的援兵,除非临时征募,自然而然地就会更加的少,这就会利於秦军了。 孟朗点了点头,问道:“其四呢?” “南安、陇西、武都、阴平四郡,西北接壤陇地的东南八郡,东南接壤汉中,此四郡有事,东南八郡与汉中必都会星夜驰援,今如汉中为我所有,不但等同是断了此四郡的一臂,而且我军可以发偏师出汉中,配合主力,两路夹击此四郡,使其首尾不能相顾,此理由之四也。” “还有之五么?” “令公,和适才说有四个理由,现在四个理由都已述毕,没有第五了。” 孟朗捉起案上的羽扇,摇着笑道:“我给你补充个第五。” “令公请示下。” “周安此人,虽骁悍敢战,然趋炎附势,昧於财货,其从附桓蒙之前,阿附唐国权贵,与一干奸佞狼狈为奸,杀戮异己,又大起营府,侵人田宅,至发掘古墓,劫掠市道,堪称凶险骄恣,唯因桓蒙重其材勇,他竟得荆州显用,然其人秉性如此,我闻他现在蜀中,为政贪暴,人不堪命。蜀中之地,本是桓蒙新得,人心尚未尽附,周安施政,又此等残虐,如我预料的不错,蜀中迟早会生变乱!我军如果能占下汉中,则当蜀地内乱之际,过剑阁、葭萌,可直取成都!……,方平,此理由之五也。” “和只看到了眼前,令公却是看到了以后。令公的雄才大略,和不及之一二。” “我哪里有什么雄才大略?大王才是雄杰也!我无非殚精竭虑,以尽辞效愚罢了。” 季和问道:“那令公是同意和的建议了?” “却有一个麻烦。” “敢问令公,什么麻烦?” 帐幕於这时打开,季和、孟朗齐齐瞧去,见是向赤斧捧着新做的饭回来了。黑色的漆盘上,一盘烤肉,一碗胡羹,一碟素菜,一碗米,两个胡饼,俱热气腾腾。 孟朗说道:“你先在帐外等候。” 向赤斧应道:“是。”端着食盘转身出去了。 孟朗乃接着说道:“麻烦就是,我关中与汉中道路不通,只有子午道、褒斜道可行,这两条路都非常得难走,人、马尚不易行,辎重更不好运输,……方平,你可有化解此困的办法?” “和无化解此困的办法,但有攻取汉中的办法。” “你此话何意?” “可用声东击西之计。” “哦?” “表面上,我军仍作势反攻南安等郡,待汉中派出了援助南安等郡的兵马后,我军择精兵,秘密地沿子午道南下,趁其空虚,汉中虽然天险,克之何难哉!” 孟朗想了一想,笑道:“方平,你此策甚佳,……这叫计中计。” “计中计?” “佯攻南阳,实攻南安,此一计也;佯攻南安,实攻汉中,此二计也!两计连环相套,且还都是声东击西之计,莘幼著纵然知兵,唐千里纵然聪智,也必将落我毂中矣!” 季和笑了起来,说道:“令公说的计中计,原来是这个意思。” “……即便汉中空虚,毕竟天牢之地,奇袭汉中的此任非常艰巨,方平,你有何人举荐,以为堪当此任?” “和数随广武征战,广武沉勇有智谋,能得将士效死,其人可也!” 孟朗摇扇笑道:“我就知道,你会推荐吕明!” “令公意下如何?” “就用他了!汉中若果能为我袭占,此奇功一桩也,只是如进战不利,则后退无路,处境也会极其的危险,一着不慎,就是全军覆没的局面,……方平,我这次唤你回营,本是想让你继续给吕明参谋军事的,但既然计划有变,此战你就不要参加了。明天,你便回广平郡去罢。” “令公对和的一片爱护之心,和感激涕零。然此谋既是和所献上,和岂敢置身事外?此战,和敢请令公应允,许和从广武袭取汉中!” 孟朗沉吟说道:“可是此战的风险不小啊。” “和闻之,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看着季和俊爽的风姿,孟朗打心底里喜欢,尽管不舍季和犯此危险,但转念一想,丈夫立身,欲成大事,又哪里是和风细雨就能得来的呢?便改了主意,说道:“卿有此壮志,我自当从卿之美!好,袭取汉中,就由你佐助吕明!” “多谢令公允可!” “方平,你下午与我一起进见大王,把你改攻汉中的此略,你细细地奏与大王!” “诺。” 君前奏对不是谁都有机会的,季和虽得孟朗喜爱,但能於非朝廷大会的场合下,私下见到蒲茂的机会也不多,他知道这是孟朗在给他“简在帝心”的机会。 至於已经定下的“攻复南安等郡”的这个方略,临时更改,蒲茂会否同意?孟朗、季和对此都不担心,也许对别的朝臣,蒲茂不见得会言听计从,甚至对孟朗“有违仁义之道”的建议,蒲茂亦往往会遵从己意,不予采纳,但在别的方面,尤其军国要政上边,他对孟朗却向来是“从善如流”,想来必是不会反对变更已定的方略,改以接受季和的此个攻汉中之策的。 果如他两人所料,下午,季和跟着孟朗晋见蒲茂,把自己改攻汉中的主张说完以后,蒲茂仅是作了些许的思忖,就接受了季和的意见。 蒲茂笑对孟朗说道:“无怪孟师素来赏识季卿,季卿此换南安、改攻汉中之策,确然妙也。” 季和谦虚地说道:“微臣性愚钝,管窥之见,不足以当大王谬赞,若论国之干城,我大秦虽人才济济,还是得当数孟公,微臣只是愚者一得。” 孟朗察觉到蒲茂好像有心事的样子,问道:“大王,臣敢问之,为何似心情不佳?是觉得季和此策还有可磋商的余地么?” “季卿此策甚好,孤兄、吕明两人还没有到,孤尚未下令其二人与姚桃率部潜还关中,攻复南安之旨,正好可以改变方略,也不算是孤‘朝令夕改’矣!”蒲茂小小地开了个玩笑,随后起身,到帐中踱步,说道,“不过孟师真是知孤,孤确然心情欠佳。” “敢问大王,这是为何?莫不成,是谁惹大王不快了?” “还能是谁!便是贺浑邪!” 孟朗问道:“贺浑邪怎么了?” “孟师不是奏请孤,给贺浑邪下旨,令他把张实给孤送来么?” “是。大王,贺浑邪狡残之属,譬如豺狼,虽然凶悍,其帐下高力诚然能战,然其贪利短视,强则凌弱,败则不以降附为耻,实无远略,且其羯胡,相貌与我中土唐、氐、鲜卑诸种有别,异种是也,他之所以能够立足於徐,靠的多是张实的帮助,张实如能入秦,为大王所用,则徐、青之地,不战而可平之矣!此是臣为何奏请大王,令他送张实前来的缘故。” “这个缘故,孤自知也,但是孟师,贺浑邪给孤回复的上表今天上午才刚送到,你猜他在表中怎么说的?” “难道是他拒绝大王的令旨,不肯把张实送来?” “可不是么!”蒲茂的脸上浮现怒色,说道,“他居然在表中说什么,张实患了病,不能远行,说等他病好了,再给孤把他送来!这一看就是捏造的瞎话,他这是在糊弄孤!” “大王,他不肯送张实来,也不奇怪。正如臣适才所言,张实乃是他立足於徐的依仗,听说他对徐地的唐士,尤其是从青州掳掠到的士人,毫无敬重之态,竟是把之与隶卒同等相待,弄了一个君子营,将这些士人编入营中,行动不得自由,用之召来,不用挥去,处之贱甚!却独对张实,敬重非常,以致不呼其名,呼其‘右侯’,他拒绝遵旨,在臣的意料之中。” “那你还叫孤给他下旨?” 蒲茂的语气并无责备之意,孟朗也不因此惊惧,他不紧不慢地笑着说道:“大王,贺浑邪虽然拒旨不从,但大王求贤若渴之名,今必徐士尽知矣!” 蒲茂顿时恍然,说道:“孟师,你请孤下旨召张实,不是为了真的把张实召来,是为了帮孤扬爱才之名於徐?” “大王,就像臣方才说的,贺浑邪之所以能得以立足於徐,靠的是张实等士,靠的是他帐下的高力,他在徐州是没有什么民心的,如今大王敬贤好才的美名,只要能在徐州传开,徐、青之地,只等我军灭掉了慕容氏、解决了定西的威胁,便可得之矣! “此外,大王下旨给贺浑邪时,随旨有厚礼,於旨中明言,是专门送给张实的,旨已殷勤相召,复有重礼馈赠,而我大秦国势蒸蒸日上,识时务者,是称俊杰,说不定,贺浑邪就会由之而疑张实,此为离间计,这也会有助於我王师来日之取徐地!” “孟师。” “大王,臣在。” 蒲茂由衷赞佩地说道:“师真走一步,看三步,深谋远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