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即鹿 > 第四十六章 子乔献遗策 魏主东北遁(上)

即鹿 第四十六章 子乔献遗策 魏主东北遁(上)

作者:赵子曰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56:55 来源:笔趣阁

张实、佛澄和推测的不错,江左唐国的荆州刺史桓蒙,的确是在贺浑邪生乱后不久,就上书建康朝廷,请求允许他趁机带兵北伐,然而果被建康朝廷拒绝;新上任扬州刺史未久的殷荡,则在同样的请求北伐之上书以后,却得到了建康朝廷的允许。

桓蒙其实对这个结果,也是早有预料的。

毕竟自唐室南迁到江左以今,荆州此地,因其位处长江上游,俯瞰建康,仗有顺水而下的天然地利,并辖县众多,民稠州富,且拥有一支以大量寓居於此的关陇流民为基础所建成的部队,兵精将勇,能打敢战,故而一向都是朝廷严防的对象,前时桓蒙无诏而以万人伐蜀,竟然功成,已经给他赚到了偌大的声名,近些时月来,不断有怀抱各种目的的士人涌往相投,那么现下尽管魏国起了内乱,看似是个大好的收复神州的良机,可说是为了皇权免收威胁也罢,为了掌权的那些头等阀族的门户之利也好,朝中当然是不可能会允许他再次动兵的了。

也正是出於朝中现在对桓蒙已然起了极大警惕的这个缘故,上次桓蒙伐蜀,朝中尚有暇对此讨论了一阵,以致没能及时地给他回复,这次却则不然,他的上书才刚送出没几天,禁止他出兵的旨意就加急下到了荆州。

如无旨意,桓蒙还可如上次伐蜀,再次来个无诏出兵,这回旨意下达的如此迅速,倒是让他不好仍旧一如前例了。

桓蒙这日亲访袁子乔,询问对策。

袁子乔到底是个文士,虽有胆勇,但时下士人好酒、服五石散等习,他一概俱有,日常缺乏锻炼,因而身体素质不是很好,前次伐蜀,来回数千里,长途奔波之外,他又数次临战於前,亲冒矢石,还受了点小伤,因自蜀地归后不久,就染上了病,这两个月他一直卧床不起。

桓蒙没带几个随从,轻车简行,到了袁子乔家里,不叫他的家人通知他,径入后院,至袁子乔卧床之室,推门而进。

躺在床上的袁子乔双目合闭,面色惨白,散发蓬乱,身上盖着锦被,露出在外的脸颊、双臂枯瘦如柴,哪里还有半分往日倜傥不羁的风流?更不见笮桥战时,他奋励进战的勇武姿态。

桓蒙见之,顿然心生酸楚,顾问跟他进来的袁子乔长子袁方平,说道:“睡了么?”

子乔,是传说中周时神仙王子乔的名;方平,是传说中前代秦朝时神仙王远的字。江左士族信奉天师道的不少,袁子乔家也是如此,故其父子之名,都是取自古代神仙的名、字。

袁方平年岁不大,七八岁而已,尚未加冠,垂双髫,穿孺子童服,年纪虽小,行止颇为成熟,满是忧心地回答说道:“家君这些天醒来时短,昏睡时长。”

“用饭何如?”

“两三天吃不了一顿饭。”

桓蒙瞧见床边案上摆着一碗符水,皱眉说道:“这是哪里来的?”

袁方平答道:“是小子特从张师那里求来的。”

“张师”,是随桓蒙从蜀中到荆州的一个蜀地天师道的头领,向有神妙之名。

桓蒙却是不信这些,说道:“符水倘使有用,何需药为?”

袁方平迟疑了会儿,说道:“近日请来的医士,都已不肯再为家君开药,小子也是无法,因乃向张师讨此符水。”

桓蒙闻言,大惊失色,说道:“医士不肯开药?彦叔之疾,竟已严重至斯?”责问袁方平,“为何不及早告与我知!”

“家君言说,都督军政诸务繁忙,不欲以身疾惊扰都督。”

桓蒙听了这话,心中更是酸楚,放轻了脚步,到得床前,弯腰下去,探手欲抚袁子乔的面颊,又恐惊醒了他,犹豫片刻,终是把手缩回,嗟叹说道:“袁羊!你怎么这么傻呢?军政诸务,俗事耳,何如卿於我之重?”直起身子,吩咐从吏,说道,“立刻把州中的名医全都找来!药方有效验者,我不吝重赏!”

一个虚弱的声音响起,说道:“明公,不必了。”

桓蒙赶忙转回头来,往床上去看,见是袁子乔醒转过来。

“彦叔,你的病怎么就这么重了?你为何不让方平告诉我?昨天我还派人来探视你的病情,回复我说你已大好!彦叔,何必骗我!早知你已如此病重,我……”

“明公,我怕是命不久矣。”

桓蒙吓了一跳,急伸手掩住袁子乔的嘴,说道:“袁羊!你不能这么说。蜀地咱们都打下来了,一场病算得甚么?咱们荆州的名医,我今天就给你全都召来!他们若是不管用,我再遣人分赴各州,把各地的医士也全都给你找来!不就是一场小病么?人吃五谷杂粮,谁不会有个小病小灾的?不算什么!定是可以医好的!”

袁子乔勉强拨拉开桓蒙的手,却是面色毫无波澜,既无惧也无忧,看淡生死一般,从容说道:“明公,蜀地之所得克,此人力所能为事;子乔自家知自家疾,我之此病,非人力可挽也。”

桓蒙语声含悲,说道:“子乔!”

袁子乔挣扎着举起手,指向案上,说道:“明公,那是我前天精神稍好之时,由我口述,方平代笔所写的一道议书,还没能写完。本待写成之后,上与明公的。今日明公既来,我这道书也就无需再写了。明公,劳烦你先看一看。”

案上那碗符水的边上,折着一张素纸。

桓蒙把那纸拿起,展开来,见上边写了有数百个字,便细细观阅。

虽仅数百字,未竟全篇,但桓蒙看罢,已知袁子乔的此文是想讲些什么东西了,与他今日来访袁子乔,想要询问的事情相同,其所欲讲者,正是魏国内乱,殷荡奉旨北伐,荆州该何以应对。那纸上的字体尽管童稚,然其所述的是军政大事,却给人以字重千钧之感。

桓蒙看完了文中所写,头一个想到的不是急於知道底下的内容,而是凄然心道:“精神稍好的时候,才能口述此数百个字!彦叔此疾,当真是已入膏肓了么?”他府中的名士、文吏虽多,但其中的大多数,唯清谈士而已,论及实干之才,只有袁子乔堪为他的力助,别的不说,只引万人伐蜀此事,若无袁子乔的战前定策,及战中的亲励士气,就断然不会成功,一想到袁子乔可能会真如其所言,不久於人世,饶以桓蒙的豪杰气概,亦不禁如有折臂之痛。

“明公看完了么?我这道上书,只算写了一半,后一半尚未写的,我说与明公听罢。”

“子乔,这些事,咱们现在先不说,等你病好了,来日方长,咱们然后再细议不迟。”

袁子乔说道:“明公,今日不说,恐无来日。”

桓蒙欲待再言。

袁子乔阻止了他,自顾自话,顺着往下说道:“明公,若我没记错的话,我这道上书,是说到了殷扬州虽得朝廷诏令,将要渡江北上,而明公却不用为此担忧。可是么?”

见袁子乔意态坚决,执意要说,桓蒙也是无法,只好说道:“是。”旋即一笑,说道,“袁羊,你素来过目不忘,记忆超群,自己写的东西,又岂能记错?自是无误。”

袁子乔知他此话,是为了消减室内的哀戚气氛,还他了一个笑脸,接着说道:“明公,子乔为何说明公不用为此担忧?这是因为,殷扬州其人,明公是知道的,此人清徽雅量,固是声闻当世,然治政谋国,用兵奇正,却非其之所能,又且扬州并无能战之将,而虏魏今虽内乱,兼外有蒲秦之侵,但无论慕容瞻、慕容武台,抑或蒲茂、贺浑邪,彼等诸胡,却无不是善用兵者,因而我料殷扬州绝非是他们的对手,是以殷扬州虽受王命北伐,必不功成!”

桓蒙点了点头,同意袁子乔对殷荡其人能力的判断。事实上,桓蒙与殷荡曾共在二庾的督府中任职,乃是有过同僚的关系,对殷荡的才能,他比袁子乔更加了解,便呼殷荡的字,说道:“深源有德有言,如果任用他作尚书令,足以为朝廷表率,今国家授扬州与他,委他以征伐之权,却是任非其人,用违其才。我也以为他的此次北伐,定然会无功而返。”

袁子乔咳嗽了两声,声音比之刚才,更加的微不可闻了,说道:“所以明公大可不必为朝廷不许明公北伐,却诏令殷扬州渡江北上而感到忧虑。明公不妨且静观之,候殷扬州兵败以后,明公一方面,可借机立刻上书朝中,弹劾於他;一方面,亦可再次请求出兵豫、徐。”

这是一箭双雕之计。

江左朝廷的重臣们推出了殷荡来抗衡桓蒙,那么就等他兵败之后,上书弹劾他,就算不能免其官职,捕他下狱,至少也能大大地打击到他的声望,如此,朝中望以殷荡制衡桓蒙的用意自然也就落空了,这是一条;你朝中不许桓蒙伐魏,结果被你们推举出来的殷荡却兵败,那么当桓蒙再度请战之际,朝中的那些重臣们,亦就没办法再拒绝他了,这是第二条。

这些,桓蒙是都想到了的,他略作沉吟,说道:“彦叔,卿言甚是,吾亦此见。”顿了下,道出了自己的所虑,说道,“彦叔,只是就像你刚才说的,慕容瞻、蒲茂诸辈,虽胡虏之属,却皆堪称英才,尤其蒲茂,别与诸胡不类,竟识王道,自僭号以来,在关中小行仁义,窃取民心,诚我大唐之劲敌也,我所忧者,是担心如不能抓住魏虏内乱的这个良机,收复中原、河北,万一洛阳等地被蒲茂侵据,则其势必然大兴,我如等到那时再北伐,恐怕不易也。”

袁子乔说道:“蒲茂确然是胡虏中的异类,但明公对他,也无须太过担心。”

“哦?”

“将来明公大举北伐之时,只要能得到一人相助,蒲茂虽雄,不足虑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