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即鹿 > 第三十七章 乞活投蒲茂 计破铁浮屠(上)

即鹿 第三十七章 乞活投蒲茂 计破铁浮屠(上)

作者:赵子曰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56:55 来源:笔趣阁

莘迩问道:“为何?”

唐艾答道:“两个原因。”

莘迩“哦”了一声,说道:“哪两个原因?”

唐艾摇着羽扇,说道:“明公率部自出谷阴,到现在为止,先是翻越岷山,救援阴平;继而北攻陇西,相继鏖战於襄武、首阳两城,屈指算来,这一个多月,几乎是战斗不停,且是转战千里,兵卒已经疲惫,继续休整了,这是一个原因。”

“另一个呢?”

唐艾答道:“秦州三郡既为我军收复,等此道军情传到蒲茂、孟朗耳中,想必已会引起他们的震惊,如果我军再攻南安、天水等郡,则虽是虏秦正与虏魏交战,艾料蒲茂、孟朗也肯定不会坐视南安被围而不管,相反,绝对是会立即调集咸阳等地的留守部队赶去驰援的,我军兵非很多,又值久战以后,殊难胜也,一着不慎,还会有大败之危。这是第二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也就罢了,第二个原因,引起了莘迩的深思。

唐艾见莘迩陷入思索,接着又说道:“明公,於今把秦州收复,我军出谷阴前定下的战略目的已经达成,我定西之东南边境已无忧矣,汉中等地也不复孤立,於今之上策,莫过於暂时撤兵,——撤兵的好处也有好两个。”

“好处也有两个?”

“正是。”

“哪两个?”

“一个是,两虎相斗,必有一伤,且等虏秦、虏魏争出个胜负,或其两败俱伤之时,我军以逸待劳,再作用兵的打算不迟;另一个是,明公不是打算改革政治,改今之王府、太尉府、牧府、督府等诸府共同秉政,为将权柄尽收之於将设的三省六部,以作精简么?也可趁这个时机,把这个政治改革给先着手完成了。明公的这个改革设想,实为一等一的良政,等到改革完成,可以料见,我朝的政令自此就会上通下达,再无阻滞,底下吏员们办事的效率也会得以极大的提高,我定西之国力势将由此而蒸蒸日上,等到那时,以我之焕然一新,再外邀江左一起出兵,攻秦虏之穷兵黩武,何止南安、天水易得,便是咸阳,也不是不能拔取的!”

莘迩思之良久,沉吟说道:“但我已给将士们说了,等收复首阳之后,就兵发南安,为鸣宗报仇。治军也好,治政也好,首要一个‘信’字,千里,我说出去的话,不能不做到啊!”

唐艾胸有成竹,笑道:“明公,此有何难?”

莘迩说道:“怎么,你有解决的办法么?”

唐艾摇了两摇羽扇,笑道:“解决的办法却也简单,就由郭司马与大王来做个恶人就是。”

“由郭司马与大王做个恶人?”

唐艾便把他想到的对策告诉莘迩,说道:“明公明日可召聚诸将,商议攻打南安郡之事。待至其时,郭司马会以‘我军出谷阴前定下的战略已然达成,不宜另起战端,以免前功尽弃’为借口,坚决劝阻明公,并要求上禀大王,请求大王决断。……明公,大王的旨意当然是不会同意明公攻打南安郡的了,有大王之旨下到,诸将、兵士们也就无话可说了。”

莘迩由唐艾的此谋,想到了前世在书上读到的一个故事。

却是那司马懿与诸葛亮对阵五丈原,司马懿不欲出战,然因诸葛亮送他妇人衣裙,致使他营中诸将大怒,为平息诸将之愤,他遂假意求战,上表曹叡,曹叡不许,并遣了老臣辛毗持节至他营中,每当他装作出兵之际,辛毗就在辕门阻拦,他由是以此为借口,乃得龟缩。

莘迩心道:“当年读过这段故事时,颇为不齿司马懿之小聪明,却今日我也要学一学他了么?”便说道,“只好如此了。”

唐艾的劝阻极有道理,且“将不可因怒兴兵”,这也是兵法之教,故此莘迩从善如流,马上修正了自己之前的错误决定。

虽然说起来,现在不得不借用司马懿的旧例,来做一个弄虚作假、装模作样的小人,是因为他之前的那个错误决定而导致的,但他心底并不后悔之前对将士们所说的那些“再攻南安、天水,为龙骧复仇”等等的话,这是因为在当时的那个环境中、背景下,为了鼓舞、振奋士气,他身为主将,是必须要有所表示的,换言之,“再攻南安、天水”云云,是必须要说的。

却是说了,既然此策是唐艾想出来的,那为何不是由他来劝阻莘迩,他却推出郭道庆劝阻?此乃是因为,唐艾是莘迩的心腹,这是人所共知的,如果由他出面来反对莘迩,未免会让人觉得蹊跷古怪。是以,他把郭道庆给推了出来。

莘迩对此,略有疑虑,问道:“千里,你的此策固然不错,但是子善,他会肯做这个恶人么?”

唐艾甚有把握,说道:“郭司马迁入督府的时间尽管还不很长,但我与他日常接触,对他已是非常了解。郭司马此人,看似什么都是‘有道理’,好像无有主见,而实际上识大局,有担当,我今晚就去找他,把此事托付与之,他知晓轻重,必不会不愿,而定是欣然肯为的。”

就按唐艾的此策,次日,莘迩召集曹斐、张韶等等诸将,假意商讨进攻南安。

郭道庆果然出头,一改常态,不再说“有道理”,而是大力反对。

莘迩与他没有争执出个结果,郭道庆就提出,不如上书朝中,请令狐乐、左氏决断。

莘迩不情不愿地同意了。

数日后,令狐乐的王旨送至,旨意写得明白清楚,不许莘迩进攻南安,命他即日率部还都。

消息传出,军中的将士们俱皆信以为真,没人责怪莘迩言出不践。

倒是有不少人,比如那邴播、屈男虎、屈男见日等麴球的故将、嫡系,眼见暂无法攻擒吕明、姚桃,为麴球报仇了,少不了,腹诽几句令狐乐少年怯懦,把那郭道庆,也暗骂了一通。

留下了张韶部驻守陇西,莘迩答应他,回朝以后,就表他为陇西太守;同时把唐艾也暂且留在了陇西,以督府右长史的身份,负责安排陇西张韶、阴平北宫越、武都张道崇三部兵马的重新驻防、及打扫战场、进行一些尾声的战斗等事宜,然后,莘迩便引兵北上,回谷阴去了。

……

莘迩返回谷阴,且先不提。

由陇西郡向东,沿渭水,一路东去,行八百里,至蒲秦的都城咸阳,再往东去,行四百余里,是蒲秦东方的边郡河东郡;再由河东郡向东,过了蒲秦的边界,入到慕容魏国的境内,行二百里上下,即是魏国的西南重镇洛阳。

洛阳属魏之洛州,北邻黄河,西邻洛水,处於此两条大河之间,另又有其它好几条较小的河流围绕城郊,河网密集,周边山峦起伏,其内平原沃野,外有山河之固,内则原野富饶,诚乃是一块形胜之地。从地形上看,洛阳易守难攻;从地理位置上,洛阳西与蒲秦接壤,向南过了魏国的荆州(南阳等地),总计行程四百余里,是江左的荆州,又差不多是同时与秦、唐相交,亦军事之要地也。因是,魏国自建国以今,从来都是在此地驻有重兵的。

魏国上任的国主慕容暠死后,面对国内复杂危险的局面,为了防止秦、唐趁机攻袭,新任的国主慕容炎,更是遵从慕容暠的遗令,把他最善战、最骁勇的弟弟慕容武台派到了此地。

约大半个月前,孟朗与蒲茂在河东郡会师以后,战卒共计五万余,其中步卒三万多,骑兵万余,此外,另有乙兵、民夫十余万,整体向外号称是大军三十万,即沿黄河东进,杀入到了魏境,先是於洛阳的西边,与魏国的守军数战,接连克胜,旋即进至洛阳城下。

就在莘迩翻越岷山,奇袭蒲獾孙、同蹄梁、赵兴部的差不多同一时刻,蒲茂、孟朗开始了对洛阳的围攻。

慕容武台骁悍敢战,其部下的兵士俱是魏国的精锐,主要以慕容鲜卑的本部组成,齐心御敌,兼有洛阳此坚固的大城为凭,却是即使在蒲茂、孟朗的亲自指挥下,莫说是攻破洛阳城了,直到现在,甚至连慕容武台在城北的郊营都还没有打下。两军对垒,已是僵持了十多天了。

这一日,秦州得而复失,被莘迩攻下的军报,被加急递送到了蒲茂的军中。

蒲茂正与孟朗在营前,观察洛阳的城防情况。

收到军报,蒲茂一目十行地看过,抬起头来,对孟朗说道:“莘幼著小狡,竟翻越岷山,救援阴平。陇西郡才为孟师克复未久,就又被莘幼著给攻陷了!”

孟朗从蒲茂手中,把军报接过,细细看了一遍,说道:“臣本以为已足够重视这个莘幼著了,不意还是小看了他,被他趁机偷巧,重夺去了陇西。不过也不打紧,只待我王师攻下洛阳,则虏魏之洛州、豫州,大王即唾手可得;然后遣一偏师,挟此胜威,再去把陇西打回来便是!”

轻描淡写的几句话,透出的是十足的霸气。

这份霸气,有五成是真的,有五成是做出来给从於蒲茂左右的那些诸将们看的。

想秦军正全力攻打洛阳,偏在此时,传来了陇西失陷,蒲獾孙、同蹄梁、吕明、姚桃、仇泰、冉僧奴等一干秦将皆败,石首乃至身死授首,赵兴叛投定西的军报,不用想,也能知道,这一定会给秦军的士气造成相对程度的打击,那么,在这个时候,蒲茂、孟朗就越发需要镇定。

君臣二人,在此方面,倒是很有默契。

蒲茂一副不把军报当回事的模样,笑道:“此回被莘幼著侥幸获胜,没能把之擒获,惜哉,我在咸阳城中给他备下的宅院,看来还得再空置些许时日了!”

孟朗笑道:“臣早就想给大王说,大王在咸阳城给莘幼著备下的那所宅院,臣亲眼见过,实在富丽堂皇,固是大王对他的一片仁心,然正因太过奢华,却不见得会得他喜欢啊。”

“为什么?”

孟朗煞有介事地说道:“莘幼著虽非出身寒族,其家亦定西之小门户也,此人没见过什么世面。臣闻他有次去曹斐家赴宴,如厕之时,竟把曹家厕中,侍女奉上用来塞鼻子,以阻异味的干枣给吃了好几个,端得是闹了个大笑话,在定西不少被人嘲笑。此一田奴也,上不得台面,故是臣说,他不一定能会在大王给他备下的宅院中,住的舒服。”

“如厕之时,把堵鼻子的干枣吃了好几个”云云,这不是莘迩干的事。

干出此事的,另有其人。

但那蒲茂身边的秦国诸将又岂会知晓真情?他们都知道孟朗手下有一帮人,是专门收集魏、唐、定西等各国,包括拓跋、贺浑邪、柔然等各势力之各类情报的,故却都相信了孟朗的话。

闻得孟朗此言,诸将无不大笑。

蒲茂、孟朗的一唱一和,不知不觉,驱逐走了陇西失陷这件事,给诸将造成的影响。

就在诸人笑谈,嘲讽莘迩的时候,一将领着数人,从大营的方向来到,求见蒲茂。

蒲茂召之近前,见那将身后带的几个人,皆是唐人,大多衣衫褴褛,然俱剽悍外露,尤其中有一人,壮硕魁梧,其气概不俗。

蒲茂不由多看了他几眼,随之收回视线,问那将,说道:“求见何事?”

那将行个军礼,示意那几个唐人拜倒,恭谨地回答蒲茂,说道:“天王,这几人是洛阳附近山中的乞活军头领,听得大王兴王师讨逆,因特来相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