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即鹿 > 第二十五章 僧人抗天子 择官选道智

即鹿 第二十五章 僧人抗天子 择官选道智

作者:赵子曰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56:55 来源:笔趣阁

来的这人光头缁衣,乃是道智。

莘迩月余前,就让羊馥遣人去建康,把道智给请到王都。

道智这个和尚是真心向佛的,与那些“营求孜孜,无暂宁息”,聚敛无度的贪财僧人截然不同。羊馥的人到了建康郡后,遍寻他不着,最后在郡外山中的石洞里找到了他,他正在枯坐参禅,已是入定十余日。将之唤醒以后,诉说来意。道智欣然应命,遂赴王都,今日才到。

轮值宿卫的兵士报与宅内,莘迩闻知,即叫他入见。

厢房中,见到道智。

道智一身黑衣,脚上草鞋,衣衫单薄,远道冒雪而至,酷寒的天气冻得他嘴唇发紫。

在他行礼之时,莘迩看到他双手红肿,结了好几个冻疮。

“怎么搞成这个样子?大和尚,太清苦了吧?”莘迩说着,召门外的侍婢,吩咐取热水、热汤过来,让道智暖暖手脚、肠胃。

道智下拜说道:“入秋以后,贫道就避开尘俗,与弟子数人,去了山中悟禅。将军使者到时,贫道竟不能即时领命,延宕至今,才得拜见尊颜。”

“贫道”云云,这个自称,现下不仅道士用,和尚也用。

原因是:佛教进入中土后,最初就是被当做道术的一种而被时人接受的,绝大部分的人并不知道佛教的典籍经义,在他们眼中,佛教与太平道、五斗米道、李氏道等等并无二样,认为佛教只是诸道之一,那时的西域僧人们为了打入民间,於是也就顺水推舟,索性自称“贫道”。

虽说发展到现下,士大夫们已明白了佛教与道教的不同,但一来旧称难改,二来,现今玄学大昌,高僧们也想借此势头,进一步地发展本教,故而,时今的僧人依旧以此二字自称。

婢女端上了热水、热汤。

道智推辞,不敢在莘迩面前洗手泡脚,只把热水饮了几碗。

水到肠中,热气外散,顿时暖和了许多。

莘迩和颜悦色地与道智闲谈了一会儿。

道智先是哀悼令狐奉的过世,哀戚满面地说他出山之后,才闻知了此事,在来王都的路上,他虔诚地给令狐奉念了许多的经文,希望令狐奉能够得入西天极乐。

然后,道智又恭喜莘迩,祝贺他入朝升官,得掌朝政大权。

必不可少的寒暄过了,礼数已足,道智说道:“将军今显贵朝中,日理万机,贫道世外愚人,敢问之,不知将军为何却遣贵使,召贫道入都?”

“咱俩上次见面,谈的东西你还记得么?”

“将军对贫道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又对贫道说‘佛祖是坨臭狗屎’。将军的这两句话,禅意精深,微言大义,贫道自是记得。”

莘迩授对道智说的这两句话,目的是不肯支持他开山造佛像,道智当时不知该怎么回嘴,后来他反复思考,已经想到了反驳的言辞,奈何之后的数次求见,都被莘迩拒之门外。

此时听莘迩主动提到此处,道智精神陡振,正待要把想好的说辞道出,闻得莘迩长叹一声,说道:“哪里敢说‘精深’?不过是邯郸学步,学的别人言论。那日智师走后,我夜半不眠,思来想去,再三琢磨,深觉自己见识浅薄,是在班门弄斧,贻笑方家了!”

“……”

道智到嘴边的说辞,一下被莘迩堵了回去,他没有急智,无言以对。

莘迩不管他的心思,自说自话,诚恳地看着道智,说道:“智师,你不辞奔波劳累,一心光大我佛,虔心可敬!我是很想帮你的。只是,指望朝廷出钱,相助智师凿窟塑佛这件事,眼下恐怕还是不行。”

在法号中一字的后边加“师”,是对高僧的尊称。

道智受宠若惊,连道不敢当,心中欢喜,想道:“我佛慈悲,普渡众生。将军的态度忽然改变,想来定是那晚受到了我佛的启迪。”问道,“敢问将军,为何不行?”

“国家财库都大农、牧府的掌下,我仅区区武职,资历低微,递不上话。”

道智说道:“不需国家出钱也可,只要将军肯出面号召,以将军之威德,国中士民必然踊跃捐资,凿山之费,何愁不得?”

“是,是,你说的是个办法。不过,我请智师来都,是为了另外一事。这件事如果办成,不仅对智师造佛的宏愿,乃至对光大我佛,也都是极有益处的!”

“敢问将军是何事?”

“我闻朝中於前些年设了一个‘僧司’,以专理佛事。智师可有闻之?”

佛家入中土是在秦朝后叶,早期,僧侣稀少,秦室以鸿胪寺兼管之,——佛教寺院的“寺”字就是由此而来。成朝继之。到了本朝,迁鼎江左以后,江左佛教昌盛,朝廷由是不再以鸿胪寺兼领,而是专门设置了一个管理僧事的机构,便是“僧司”。

这个僧司,即后世僧官制度的滥觞。

道智说道:“贫道曾有闻听。”

“江左固然名僧辈出,信徒众多。

“我定西比邻西域,凡是来入中土的西域僧侣,必先到我定西,高僧大德亦不乏也,又有如智师者,论及禅功,何尝不如西域胡僧?且我定西的信男信女也有不少。

“智师,我想在我定西的朝中亦设立一个类似僧司的官廨,欲屈智师职掌,智师意下何如?”

道智呆了一呆,怎么也想不到,莘迩这次找他来都,是打算设立僧司,给他任官。

他面现难色,说道:“将军意设僧司,当然是很好的,唯是贫道自少出家,不谙尘事,清心寡欲,亦无意名禄,职掌一任,贫道恐非其人。”

莘迩语重心长地说道:“智师!你可千万不要小看僧司职掌之任啊!想你为开山造佛像,奔走王都、建康,结果如何?双手空空,一无所获!缘由何在,你想过没有?”

“所以无获者,全因贫道佛理不深,未能感化世人。”

“非也非也。智师的禅理已经很深了。我听那请你来都的人回报,说你在山中入定,一定十余日,山野猎人都以为你已冻饿而死,数试你的鼻息,好在被你的弟子阻止,才未惊扰到你。此等禅功,若还不深,什么叫深?我看啊,智师你不是不深,而是早已深不可测了!

“你之所以一无所获,没有别的缘故,只是因为你身在乡野,不在朝中!”

道智若有所思,说道:“将军的意思是?”

“智师,请你想一想,你如果身在朝中的话,朝夕接见,皆是贵人,是不是随时可与朝中诸公相见?见得多了,是不是交情也就好了?交情好了,你有所请求,朝中诸公是不是也就会痛快答应了?到的那时,别说开个山、凿个洞、塑个佛像,你就是想大兴寺院,广纳信徒,有何不可?”

道智不觉心动,犹豫说道:“可是贫道只知佛经,不知该如何理事啊。”

“你不知,不要紧。只要你愿意屈就,我可以给你调派人手,辅佐帮你。”

道智踌躇半晌,作出了决定,拜倒说道:“贫道不才,愿受将军重任。”

莘迩大喜,说道:“好!我这几天就上书朝中,请求设立僧官。”殷勤地问道智,“智师在王都可有住处?”

道智答道:“贫道早年曾在王都求佛,可在王都的寺中暂住。”

莘迩拿起案上的两个金饼,递给他,说道:“智师苦修虽然虔诚,身体也得保重。这些权作我的敬礼。”

道智接过,复下拜致谢。

送走了道智,回到室内,张龟从外头转进,问道:“将军,为何挑道智作僧官的主管?”

设立僧司一事,是莘迩与张龟、羊髦共同商议后的决定。

要想把佛教信徒作为助力,最好的办法,当就是设立一个机构来管理、组织他们。

此外,定西的僧人、寺院尽管不及江左,“或垦殖田圃,与农夫齐流;或商旅博易,与众人竞利;或矜持医道,轻作寒暑;或机巧异端,以济生业;或占相孤虚,妄论吉凶;或诡道假权,要射时意;或聚畜委积,颐养有余;或指掌空谈,坐食百姓”,但通过收纳信民的捐献,在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后,经商、占地、放高利贷、鱼肉百姓的现象也不少见。

为了百姓着想,对此类的种种乱像,也需要设立一个政府的部门加以管束。

总之,设立僧官,是一举两得。

听了张龟的问话,莘迩笑答道:“上次我与道智见面时,你没在身边。有个细节,你未曾看到。”

“什么细节?”

“道智登堂以后,下拜行礼。”

张龟很快领悟了莘迩的话意,说道:“原来如此!”

当下的僧人自以是出家世外之人,在进见凡俗间的高官达贵之时,往往不行跪拜之礼,在那江左朝廷,以至对天子也不拜倒行礼,俨然分庭抗衡。

但道智上回见莘迩的时候,却按俗规,行了大礼;这次晋见,更是数次下拜。

从他的这个行为,莘迩看出,这个和尚不是那种托辞与凡俗有别而自抬身价的,用些功夫在其身上,大概是有把握将他收服的。

因是,在僧官主管的人选上,莘迩就选择了他。

莘迩想起一事,问张龟,说道:“我交代你的那事,你传令下去了么?”

“龟觉得,此事还是由龟亲自去办为妥。龟今天就去东苑城,选可靠的兵卒出营。”

莘迩点了点头,说道:“你亲自去办最好。要快些办好,还有,务必保密!”

张龟答道:“将军放心,必密不透风。只而下雪大,恐不易寻找,龟尽量能够早点找到一只白鹿!”

莘迩想起的这事,便是找头白鹿献给令狐乐的那事。

这也是件大事,不能拖。

张龟略微吃过早饭,迎风冒雪出城,亲选出了百十嘴严忠心的兵卒,引之去了野外。风餐露宿,摸遍了城外远近的牧场、山林,终於捉到了一头白鹿,悄悄地将之带回都城。

莘迩於第二天,献鹿朝中。

此事一出,差点给他惹来一场麻烦。

……

感谢大家的推荐、月票和打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