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明朝富家子 > 第三卷 第二三五章 现实

明朝富家子 第三卷 第二三五章 现实

作者:星辰玖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56:55 来源:笔趣阁

明朝这会儿的读书人读书是为了什么呢?

这个问题,貌似不用问,读书人之所以读书还不是为了参加科举,考取功名,因为你不参加科举,考取功名,不但书白读了,甚至个人生计都很难维持。

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因为这年头读书的投入太大了,不但要投入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还要投入笔墨纸砚和书本甚至考试的费用,一般人家哪有这么多闲钱,所以,大部分读书人都是举债在读书。

如果能考取功名,那倒还罢了,就算是最低等的秀才功名,那也是有一定用处的,可以去衙门当个小吏,也可以去有钱人家当幕宾,再不济,还能开设私塾教授弟子。

总之,读书人只要考取了功名,维持生计还是没有多大问题的,所谓“穷秀才”、“穷秀才”,秀才虽穷,那也不是没饭吃不是。

问题,六七百万读书人里面到底又有多少人有功名呢?

这个比例很低,可以说低的可怕。

这天下具体有多少读书人有功名,准确的数字怕是礼部都很难统计,因为每年都有去世的,每年又有新考取的,计算起来太麻烦,这年头也没人专门去计算这一准确数字。

不过,要估算个大概还是很简单的。

一般乡试和会试都是二十取一到三十取一,而三年一届的会试录取的进士一般都是三百人左右,也就是说,每届参加会试的举人大致是六千到九千人左右。

这举人,大多都会去参加会试碰碰运气,当然,也有屡试不第放弃了的,也有年事已高,考不了的。

也就是说,这六到九千人并不是举人的全部,大致只能算一半,另外差不多还有一半并没有参加会试。

这样算下来,整个大明,同一时期,举人数量大概是一万二千人到一万八千人左右。

而进士的数量,更好算,三年一届,一届三百,考取进士平均年龄一般都在三十岁左右,而这时代的平均寿命还不到六十岁,就算考取进士的人都能活到六十岁,大致也就能留下十届,三千人左右。

至于秀才的数量,也好估算,秀才考取举人的录取比例大致也是二十到三十取一,而举人和进士数量对比大致是一比四到一比六,也就是说,秀才数量大致在五到十万之间。

整个大明读书人数百万,有功名的读书人差不多只有十万左右,那么,剩下的几百万人怎么活呢?

这个问题,要放在以往,那就只能靠他们自己解决了。

所谓“百无一用是书生”,书读多了,其他生存技能自然就荒废了,所以,这会儿没有功名的读书人一般都活的很艰难,或者说,很穷,穷酸穷酸的,这就是这会儿读书人的真实写照。

杨聪之所以神经病一般,花上几百万两,印他上百万套《格物致知之理》,目标就是这数百万穷酸穷酸的读书人。

这《格物致知之理》免费送出去还只是第一步,紧接着,他又开始兑现自己的承诺,帮物理学院的学生到处创办工场,生产各种各样的设备。

比如说,纺纱机、织布机、鼓风机、印刷机、拉胚机、犁田机等等。

这些东西,效率那都高的惊人,比不带蒸汽机的效率差不多都高出十倍以上,而价格却低的惊人,一般都不会超过十两银子,可以说,你哪怕买个不带蒸汽机的,也比这些便宜不了多少。

反正他也没打算赚钱,能让物理学院的弟子赚到钱就行,至于造蒸汽机所用的铜,其实都是他雇人从矿山挖出来的,值不了什么钱,他也就投入一点人工费而已。

总之,物理学院的弟子创办的工场生产设备那都是又便宜效率又高的惊人。

这么物美价廉的东西,自然是畅销无比,这些工场成立不久,很多商户和匠户试用过他们的产品之后,那都是趋之若鹜,能买多少就买多少,有的甚至借钱都要多买几台。

没办法,大明的老百姓就是这样,能赚到钱的事,大家都是削尖脑袋往里钻,更何况是这种能赚到大钱的事。

这可不是在瞎说,就好比当初苏州那边的布庄,一察觉出东瀛南洋等地对布匹需求量有所增加,便拼命的购置设备,扩大产量,结果在几年之内就翻了好几倍。

所以说,这年头从事经商,开工场这行当的人并不少,像物理学院的弟子开办的工场生产出来的这些设备如此物美价廉,销量暴增那是必然的。

这销量一上来,这些工场自然要提高产量,而想要提高产量不但需要场地材料,更需要人,一开始,这些工场都是物理学院的弟子带着自己的亲朋好友什么的在折腾呢,一个月能做出百来套设备那就了不得了,而这订单却是成百上千的增长,他们怎么可能忙的过来。

于是乎,很多这样的工场都开始招人了,待遇那是好到不行,一个月最少是几两银子的俸禄,不过,就是有一点,想要获得这样的待遇,必须经过考试才行,而考试的内容就是《格物致知之理》。

这样一来,很多读书人对《格物致知之理》的态度开始悄然改变了。

一开始,杨聪虽然免费送书,拼命的送书,送的几乎所有读书人都能看到或者借阅到,但是,真正认真去读的并不多,大多数人都是出于好奇又或者没事的时候拿来消遣看看。

毕竟科举考试又不会考这《格物致知之理》,谁又会真把这书当回事呢。

杨聪让物理学院的弟子这么一搞,很多读书人都开始重视《格物致知之理》了,没办法,这年头,活着不容易啊,一个月几两银子的俸禄,那可不是个小数目,基本上都能让家里人过上温饱的生活了。

或许,还有很多读书人还在那里假清高,口里念叨着什么“万物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或许,还有很多读书人对于什么经商,开办工场不屑一顾,认为这些人都低人一等的下贱行当。

但是,人都要活,都要吃饭,都要穿衣,在基本的生活需求面前,并不是所有人都脑子一根筋,只认读书,一条路走到黑,哪怕什么功名都考不上,哪怕每天都吃不饱穿不暖,还是抱着书本当饭吃。

就算他们想这样清高下去,他们的家人也受不了不是。

你看看人家,随便读了下《格物致知之理》,考试便过关了,每个月就能有几两银子的收入,全家人都吃的好穿的好,像你个没用的东西,成天抱着《四书五经》读,功名又考不上,还要到处借钱读书赶考,让家里人都跟着你挨饿受冻,你是不是脑子有病啊?

还别说,这年头民间这样的人多着呢,读书人在别人面前貌似高人一等,在家里被自家人数落的却比比皆是。

比如范进中举里面,范进他老丈人就是个杀猪的,范进没考上举人之前,好歹还是个秀才呢,这家伙却是逮住范进就骂,而且还骂的贼难听。

没办法,谁叫范进赚不到钱,养不了家,让他老婆都跟着饿肚子呢。

这就是现实,大部分读书人在现实面前也得低头,杨聪这么一顿操作,大明读书人的风气慢慢开始转变了,很多读书人都开始重视《格物致知之理》,并慢慢从虚无缥缈的科举之路中走出来了。

毕竟《四书五经》并不能当饭吃,而功名又只有少数读书人能考取,其他读书人也得活不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