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明朝富家子 > 第二卷 第五十二章 状元郎做生意

明朝富家子 第二卷 第五十二章 状元郎做生意

作者:星辰玖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56:55 来源:笔趣阁

六万引,一千八百万斤食盐,好像是一块很大的肥肉,但是,总得吃得下去才是肥肉啊。

如果纯算粮食的话,五石粮兑换一张盐引,六万引就是三十万石粮,那得买多少地来种粮食啊。

现在一亩地也就能产粮两石左右,刨去请佃农和苛捐杂税等消耗,一亩地能留下一石粮就算不错了,也就是说,要兑换三十万石粮,就得买三十万亩地!

这会儿别说三十万亩了,三万亩地杨林都买不到,就算买的到,他也买不起啊,三十万亩地那可是六七百万两,整个杨家所有钱都拿来都买不起这么多地啊。

杨林越算越是心惊肉跳,最后,他不得不颓然道:“聪儿,你有没有想过这六万引,拿什么来换,我们又能换的起吗?”

这个问题杨聪还真没仔细考虑过,他想着这些事情本就是交给他爹全权来负责的,不用他自己来考虑啊。

不过,听他爹这口气,好像要换取这六万张盐引很难的样子。

他不由好奇道:“爹,不是拿粮食来换吗,六万引也就是三十万石粮而已。”

三十万石粮,按这会儿的市价也就是十五万两而已,按杨家的财力,买这点粮食完全没有问题啊。

没想到,杨林却是摇头道:“聪儿,没这么简单啊,这年头谁愿意卖这么多粮食给你啊,最好的办法还是自己买地种,三十万石,那就是三十万亩地啊,我们杨家都买不起这么多地啊!”

这个问题我知道啊,杨聪还以为他爹说的是巡抚陈达搞鬼,不让人卖粮给他这事呢,他就是来解决这事的啊。

他略带傲然道:“爹,您就放心吧,我知道有人在给你使绊子,不让人卖粮给您,我会让他们老实的。”

没想到,杨林还是摇头道:“聪儿,爹说的不是这个啊,就算人家愿意卖粮给我们,要买来三十万石粮也很难啊。给你打个比方吧,像这定襄县城,也就一万多口人,一个月下来也就需要一万石粮左右,县城几家粮店,累死累活也就能勉强供的上,爹去找他们买粮,他们也凑不出多少来啊。”

啊!

还有这种事,杨聪不解道:“为什么,难道他们有生意不做吗?”

杨林叹息道:“不是啊,你要想想啊,一石粮就是一百五十斤,一万石就是一百五十万斤啊,他们基本都是请人推着车去收粮的,一个人一次能收回来四五石粮就不错了,再多,就算收的到,一个人也推不动啊。”

这!

杨聪真有点傻眼了,他发现自己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运输问题,这会儿一般商户可买不起马车,拉货基本都是用人力车,一个壮汉能拉七八百斤货就了不得了,就算是马车,拉个千多斤也到顶了,一个月一百五十万斤,那得多少人去拉啊!

原来,他下意识的以为,这会儿就跟后世一样,开着大货车,一次拉几吨甚至十几吨都不是问题,而且从农村到城里最多也就是几个小时的事情,收粮那还不是简单的很。

现在想来,压根就不是这么回事啊,这会儿用的基本是人力车,速度慢不说,拉的还少,就算用马车,一趟最多也就能拉十石粮,三十万石,那岂不是需要三万辆马车,就算分月买,分月送,那也得三千辆马车啊!

这个问题,着实有点麻烦啊,怎么解决呢?

他想了一阵,这才问道:“爹,您送粮的时候用的是人力车还是马车?”

杨林不假思索道:“马车啊,四千引,两万石粮,一年分四次送,每次五千石,五十辆马车,去大同镇跑个来回是三天左右,需要送十次。”

这卖盐还真是辛苦啊,光是兑换盐引一年就要消耗四个月,还要去领盐,还要去卖盐,剩下八个月都是紧巴巴的,难怪自己的父母几年都没回家,光是这四千张盐引的份额就够他们忙的了。

这样肯定不行,四千引都忙的全年无休,六万引那岂不是累死都做不完!

怎么办呢?

杨聪思索了一阵,这才郑重的道:“爹,这样下去肯定不行,您得多造马车,多招人手,最少也要配齐三千辆马车。”

三千辆马车,数量是有点夸张,不过杨家倒也不是负担不起,北方的马比较便宜,连马带车下来,有个一百两差不多就够了,三千辆马车也就是三十万两,这钱杨家还是有的,问题你光有车没用啊,还得有粮食啊,三十万石,开什么玩笑,那可是四千五百万斤!

想到这里,杨林忍不住叹息道:“这马车问题倒不大,这边马价比泉州那边便宜多了,问题这粮食不好买啊,除非是自己的地,不然,整个定襄,甚至是整个忻州要收购十万石粮都难,更别说三十万石了。”

晕死,自己的地,三十万亩地,杨家都买不起啊,现阶段还只能以收购为主,问题这边买不到这么多粮食啊。

这倒不是人家肯不肯卖粮食的问题,主要山西这边原本就山多地少,老百姓自己吃饱肚子都不容易,哪有那么多粮食卖出来,就算去找土豪乡绅,也得他们愿意卖这么多粮食给你不是。

怎么办呢?

杨聪思索了一阵,突然想到,自己这一路过来,不正好经过宣府镇和大同镇吗,宣府镇离京城也就三百余里,大同镇离京城是比较远,不过这粮食也不一定要在京城附近采购,如果从保定府采购的话,距大同镇也只有三百余里。

京城附近和保定府周边可多的是良田,那边采购二十万石粮食基本没什么问题。

这两个地方如果都解决了,也就剩下太原镇的边军了,忻州就属于太原府啊,代州也属于太原府,问题太原镇的边军在哪呢,雁门关都是振武卫在把守,没看到太原镇的边军啊。

他忍不住问道:“炳忠叔,太原镇的边军在哪,距离这里多远?”

朱炳忠不假思索道:“太原镇的边军这会儿驻扎在宁武关附近,距离这里大概两百余里。”

这么近,太好了,分散收购粮食的话,这运输的问题差不多就解决了。

杨聪自信的道:“爹,要不这样吧,您这就光负责太原镇边军的粮草算了,不管是买地自己种还是请人去收购都行。至于宣府镇和大同镇边军的粮草就由孩儿来想办法吧。”

这!

自己的儿子可是状元郎,将来要当大官的,怎么能让他来操持经商这种贱业呢。

杨林坚定的摇头道:“不行,聪儿,这事怎么能让你来操心。”

杨聪其实也不用亲自来操持这事,他手下的亲随多着呢,而且京城还有个李十二,收购粮食的事他根本就不用操心。

杨聪把自己的想法细细跟杨林一解释,杨林这才放下心来,他还真没想到,自己的儿子做起生意来也是把好手。

一旁的崔浩和朱炳忠见杨聪对做生意如此上心,更是惊奇不已,状元郎做生意,这事怎么都觉着有点荒唐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